病 第121页
-
黑芝麻治四种杂病
祖国医学认为,黑芝麻性味甘平,人肺、脾、肾三经。具有滋肾补肝,润燥滑肠的作用。以本品为主药所组成之验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广泛,兹举例如下。须发早白:黑芝麻12克,赤小豆、黄豆、绿豆、黄粟米、黑豆各 10克、粳米50克洗净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稀粥。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食。7—10日为1个疗程。本方悦颜乌发,适用于治疗头发枯燥,须发早白。肾虚眩晕:黑芝麻、胡桃肉、桑椹子各等量捣烂混合,用蜂蜜调匀。每次服10-15克,每日3 次,空腹服下。本方能滋补肝肾,适用于治疗肝肾虚所致的眩晕。便秘:黑芝麻12克,...
-
肺心病的治疗 金匮肾气丸
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甲紫绀,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淡紫,苔白滑,脉沉。证属阳虚水泛。治宜:温肾利水。处方: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山萸肉10克,泽泻12克,制附子10克,桂枝10克,紫苏子15克,丹参20克,三七粉3克,桃仁10克,胡桃仁20克,车前子20克(包),薏苡仁30克。上方服两周后,双下肢浮肿日渐消退,咳嗽、喘憋...
-
泡脚治疗五种病
脚汗脚臭 多由于穿鞋不透气,多汗而发臭。诹枯矾10克,苦杏仁30 克,白萝卜100克,加水煎煮之后熏洗双脚,每次15分钟,每天1次。有除汗除臭的功效。 足拘挛 中风后所遗留的肢体硬瘫,屈伸不利,足拘挛,可以取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10克,加水煎煮后倒入盆中,浸泡患处。在浸泡过程中配合对患足进行按摩,并做自主活动。每次20分钟,每天1次。有活血通脉的功效。 足跟痛 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足跟疼痛,与跟骨骨刺、外伤、寒湿等因素相关。取红花、独活、怀牛膝、当归各15 克,加水煎煮之后倒入脚盆,添加温水和食醋后浸泡双脚,在浸泡过...
-
哮喘病能根治吗 杨牧祥验案选析
哮喘病能根治吗,历代医家重视首辨虚实 杨某,女,68岁。2008年2月5日初诊。患者曾有17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每遇冬寒加重。一周前不慎感寒,出现喘息气短,吸气困难,气不得续,动则更甚,伴咳声低弱,咳痰白滑量多,畏寒自汗,面白无华,神疲乏力,舌淡瘀暗,苔白滑,脉沉细。辅助检查:双侧胸廓对称,双肺叩清音,呼吸音粗糙,在肺门部可闻及少量哨笛音,未闻及湿性罗音。X线胸片:胸膈角锐利,肺纹理增粗,未见片状阴影,提示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为喘病,证属肺肾气虚,痰阻血瘀。治以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自拟咳喘宁方加减...
-
哮喘病人的冬季护理
寒冷的冬季,一些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着凉感冒后,常会出现咳嗽、咯痰、胸闷、气喘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发牛呼服困难。因此加强哮喘病人的冬季保健十分重要。 1.切忌着凉,外出时要系围巾、戴帽子。双脚受凉会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以致感冒,所以,一定要避免双脚着凉。 2.切忌猛烈地运动,可适当地散步、慢跑、做操或打太极拳,提高抗寒能力。 3.切忌吸烟。吸烟是引起咳喘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必须戒除。冬天室内要适当通风,并注意不要在室内生火盆取暖。 4.饮食切忌大鱼大肉,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宜。此外,适当地多吃奶...
-
通过食疗方改善呼吸道疾病
冬季的空气湿度减小,让很多人都患上了呼吸系统疾病。通过食疗的方式可以改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杏仁川贝百合粥 做法:杏仁、百合各30克,川贝15克,糯米50克。把杏仁、川贝、百合洗净,加适量水煮约1小时,捞去药渣,再放入糯米,煮约30分钟。 功效:可降气、润肺、止咳,改善咳嗽有痰、胸闷少气、口干舌燥等症状。 滋阴银耳粥 做法:沙参3克,山药250克,玉竹、麦冬各12克,红豆15克,白木耳8克。把沙参、玉竹和麦冬放入药袋中,加水熬煮约40分,汤汁备用。将红豆放入锅内,加水浸泡一小时,开大火煮滚,转为小火,煮1...
-
肺心病人便秘损害心脏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大多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发展而来,是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肺心病患者大多伴有便秘,如不加以治疗,会加重肺心病病情,因此患有肺心病的人,保持大便通畅非常重要。 如果肺心病人大便不畅,可导致呼吸急迫、咳嗽、气喘等症,还易引发感冒、口舌生疮,进而加重肺心病患者的病情。患者往往用力排便或长时间蹲踞排便,使腹腔内压力和心脏负荷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和心脏耗氧量急剧增加,从而使心脏损害加重,极易引起呼吸困...
-
调治肺经 也治呼吸道疾病
肺经,即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按揉肺经的穴位对呼吸道疾病很有效果。 中府穴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中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喘等,是防治呼吸道疾病的要穴。 天府穴位于鼻尖处。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该穴治疗过敏性鼻炎,对止鼻出血很有效果。 孔最穴在腕横纹上7寸。主管毛孔,治鼻出血、痔疮的要穴,对感冒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嗽、急性咽喉痛、咽喉肿痛效果好。 太渊穴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上气不接下气时,多按揉能补肺气。 鱼际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鱼际处。属火穴,治疗热性肺...
-
“慢阻肺”病人注重保健防复发
特约专家、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杨 峰 进入冬季,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寒冷,时有冷空气过境,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中老年人若疏忽大意,易引起复发,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加强自我养生保健为第一要务。 彻底戒烟。有烟瘾的慢阻肺患者在病情稳定时,爱偷吸两口烟,结果引来急性发作。因为香烟中的焦油和烟碱既能破坏支气管黏膜细胞的纤毛运动,减弱肺泡吞噬病菌的能力,又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呼吸道阻力,致使病情死灰复燃。因此,慢阻肺患者一定要彻底戒烟,还要远离二手烟。 防寒保暖。慢阻肺患者若受到寒冷干燥气候...
-
6点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以及喘息、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霜降已过,天气日渐寒冷,又到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复发和加重的季节。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较西医有一定的优势,找准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思路,是取得好的临床疗效的重要一环。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久病咳喘正气虚 权衡标本调虚实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已久,在漫长的病程中邪阻肺气,正气渐损,使疾病进行性加重。本病的的特征为本虚标实,且虚实互为因果,邪伤正使正更虚,正...
-
雪梨治疗肺系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雪梨1个,川贝3克,冰糖20克。将梨切开,挖去核,将川贝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梨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以及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一起食用。川贝为化痰止咳的良药,与雪梨、冰糖并用,则起化痰止咳、润肺养阴的功效。对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久咳、痰多、咽干、气短乏力有良效。 肺脓肿鱼腥草15克f鲜品加倍),雪梨2个。先将雪梨洗净,连皮切成小块备用;将鱼腥草洗净,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煮沸后用小火煎煮30 分钟,去渣;把雪梨块放入药汁中,用小火煨煮15分钟即可。吃梨,喝汤,每日2次。可清肺化痰、逐...
-
呼吸道疾病 中医绿色疗法
呼吸道疾病影响患者的自由呼吸,治疗也较为棘手,缠绵难愈。对付它,中医有很多简、便、廉的绿色疗法,效果明显,不妨一试。 督灸 适用于慢阻肺、肺纤维化、肺部感染(包括真菌感染)。能温肾壮骨、补精益髓、温经通络、豁痰祛瘀、行气活血、祛寒除湿。 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脊柱,常规消毒脊柱及两侧皮肤,从大椎穴到腰俞穴之督脉处撒上一层薄薄的督灸粉,铺桑皮纸,在上面放4厘米厚、6厘米宽的生姜泥,再于生姜泥上铺3厘米宽、2厘米厚的艾绒条施灸,共施3次,每次约两小时,一个月重复一次。3个月为一疗程。 脐灸 ...
-
治疗咳嗽临典型病案 小柴胡汤解析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少阳证。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孝文常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收到较满意的疗效,尤其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咳嗽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病因病机 李孝文认为,咳嗽责之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从内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 小柴胡汤解析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咳...
-
哮喘偏方 治10余年哮喘病史
孙某,男,58岁,已婚,2009年2月13日初诊。患者素有哮喘病史10余年,每遇冬季或寒冷发作,两月前因受寒而诱发哮喘,呼吸急促,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咳痰稀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淡暗,苔白滑根腻,脉弦滑。辅助检查:双侧胸廓对称,双肺叩清音,呼吸音粗糙,在肺底可闻及哮鸣音,未闻及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心音清晰,二尖瓣、三尖瓣听诊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胸膈角锐利,肺纹理清晰,未见片状阴影。血常规:白细胞:6.8×109/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0%,噬酸性粒细胞3.5%。...
-
慢阻肺 肺心病 喘咳治方
刘某某,男,69岁。2010年4月23日初诊。 患者有慢阻肺,肺心病病史,半月前,因感冒而发病,咳嗽,咳痰,继之阵发性气喘、心慌,动辄加重。近3天来,喘咳、心慌频繁,夜间不能平卧,3个月前曾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心衰在市某医院住院治疗半月。刻下症见:精神差,痛苦病容,气喘,喘甚时心慌,频发咳嗽,咳黄白相间黏腻痰,阵阵畏冷,不时自汗,口苦较甚,咽干不适,纳差,寐差,无发热,双下肢无水肿,二便调,唇暗,舌暗,舌体胖大,苔白厚滑腻,脉弦滑数。辨为太阳、少阳合病兼挟痰瘀,方予柴胡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半夏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