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120页

病 第120页

  • 得了胃病 怎么养

    得了胃病 怎么养

    俗话说:年轻时人养胃,年老时胃养人。这话真不假,自从得了胃病,再怎么养,还是时好时坏。最近胃病又犯了,疼得坐卧不宁。那天,偶遇儿时闺蜜,说自己靠“暴走”锻炼身体,以前的胃病好几年都没有犯,我听了有点心动也想锻炼试试。 “暴走”我早就听妹妹说过,热衷于运动的妹妹参加了一个“暴走团”,常劝我也参加,不爱运动的我听了无动于衷。我给妹妹一说我的打算,她举双手欢迎。 在妹妹的指导下,我选了一双最合脚的旧运动鞋,新的反而不如旧的舒服,垫上一双松软的...

  • 饮食积滞中医典型病例

    饮食积滞中医典型病例

      食积,饮食积滞之简称,为九积之一,是指食滞不能消化,日久成积者。此病多见于小儿、老人及久病脾胃虚弱者,也可见于一些重病的兼证或一些胃肠重病的早期症状中,如肝癌、胃癌等。一般的饮食积滞,停食一二次即可缓解,长期饮食积滞,需服药治疗方可痊愈。陈宝贵教授治疗食积常用保和丸加减,疗效很好。   保和丸一方出自《丹溪心法》,药物组成为: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三两、茯苓三两、陈皮一两、连翘一两、莱菔子一两。方中以山楂为君,消食开郁,善消肉食之积;以神曲为臣,消食健脾,善消酒食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善消谷面之积。三...

  • 中药香袋治胃病

    中药香袋治胃病

    将具有芳香化湿、健脾和胃的中药制成香袋佩戴后可治疗胃病。香袋通过药物挥发时的芳香作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对局部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起到治疗效果。 1.高良姜12克,桂皮 15克,冰片、樟脑各2克,混合磨碎,装入布袋,佩戴于肚脐前,每月更换1次。此香袋可温中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痛、消化不良者。 2.山药、黄芪、党参、五味子各12克,葛根15克,肉桂、木香、草果各10克,升麻6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佩戴于胃脘部,每月换1次,连续2—3个月。此香袋可补中益气,适用于胃下垂患者。 (曾楠)...

  • 治疗脾胃病名中医花金方经验

    治疗脾胃病名中医花金方经验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花金方副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来,善于运用经方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症,尤其对于脾胃病的治疗辨证细微,用药精准,疗效甚佳。笔者有幸跟随花金方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于下。   脾胃病大多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气机上逆”等范畴。脾胃病患者症状甚为相似,临床上需详辨其虚实、寒热、升降。花金方认为临床常见脾胃病证型可分为脾胃气滞、脾胃湿阻、脾气虚、脾阴虚、胃阴虚、脾胃虚寒、脾肾阳虚等证型...

  • 慢性胃病的生活调理

    慢性胃病的生活调理

    慢性胃病主要和工作压力大、风寒湿热、精神高度紧张以及饮食没有规律等因素有关。慢性胃病在每次急性或反复发作时往往由于风、寒、湿、热、燥等外邪和饮食等外因所致,也可由于七情失调内伤而病,每次必须挖捌疾病根源。中医治疗胃病,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切勿盲目进补,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必须首先驱除外邪,才能更好地调补肝、脾、胃。对于一些久病、杂病或多脏腑虚损、虚实夹杂的胃病患者来说,这一点很苇要。切勿操之过急,必须先抓住主要矛盾,攻补得当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胃病患者要起居有常,生活有度,作息规律,...

  • 中医细说现代病——胃炎

    中医细说现代病——胃炎

    医师简介 李铁强,桂林市中医医院内二科副主任,中医学硕士,主治医生,广西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常委。擅长运用消化内镜诊治各种消化道疾病,及运用中医药诊治胃肠肝胆疾病。 胃炎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归属于中医“胃痛、胃脘痛”的范畴。从中医角度来看,首先要辨明胃炎症状的虚实。所谓虚,就是人体本身的正气亏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所谓实,就是由外来的致病因素造成,其本身的脏腑功能失调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者说人体本身的正气不亏而由外部邪气所致。李铁强说:中医理论认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 治各种急慢性胃病 胃灵汤

    治各种急慢性胃病 胃灵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佛手10克,白芍15克,蔻仁10克,砂仁10克,茯苓10克,鸡内金10克,扁豆10克,乌药10克,陈皮6克,生姜三片,大枣3枚,甘草6克。   功效: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化湿止痛。   主治:各种急慢性胃病。   用法:水煎,日服三次早、中、晚,每次150毫升。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砂仁、蔻仁、白芍消食和胃;扁豆、鸡内金、乌药化食止痛;佛手10克,陈皮、生姜、大枣健脾化湿,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诸药共同协调对症,组成胃灵汤,临床运用效果很好。...

  • 仙鹤草治脾胃病

    仙鹤草治脾胃病

      脘腹痞满,多属于中医所指的脾胃疾病。中医认为,其多与禀赋不足、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情志不舒、气机失调有关。   患者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若采用以下的验方治疗,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药物疗法:取仙鹤草30~50克,水煎,分早、中、晚饭前半小时服用,每日一剂,连服30日为一个疗程,停服5~7天后,再服第二个疗程即可。   仙鹤草又名脱力草,为血分药,能收敛止血,又有活血下气、散中满的功效。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仙鹤草有“散中满,下气”之妙用。   按摩:每天按揉双侧内关、足三里两...

  • 哈尼族樟木治胃肠病

    哈尼族樟木治胃肠病

    哈尼族民间医生经常用樟木来治疗胃肠疾病。樟木为樟科植物的木材,有特殊强烈的樟脑香气,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食的功效。 1.胃痛樟木15克,高良姜、香附、白芍各10 克,甘草6克,水煎分3 次服,每日1剂。可治疗胃脘胀满、疼痛,泛酸,食欲减退等。 2.食积腹痛樟木10 克,马蹄香、山楂、神曲各 12克,每几1剂,水煎分 3次服。适合于脐腹疼痛、恶心、不思饮食、腹泻、泻后痛减者服用。 3.胃寒呕吐樟木20 克,草豆蔻12克,丁香、生姜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于治疗胃寒呕吐,时作时止,胃...

  • 消化道憩室病的中医诊治方

    消化道憩室病的中医诊治方

      消化道憩室病是胃肠道壁层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圆形袋状或囊状突出。也就是说,憩室是类似疝气一样的一种囊肿,是挂在食管壁、胃壁、肠壁上的一种袋状物,小的像黄豆,大的有鸽蛋那样大。这种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老年人。   憩室形成的原因至今不明,胃肠道器官壁虚弱及腔内压力过高,可能是憩室形成的主要原因,肥胖、便秘、少吃蔬菜的人容易得这种病。   消化道憩室病的自觉症状主要是疼痛。食管憩室发炎时,胸骨后部及胸上部会出现疼痛,而且往往是在进食时发生。如果是胃憩室发炎,也会在上述部位发生疼痛,但疼痛时间是在饭...

  • 患痰咳病单方治之

    患痰咳病单方治之

      宋代李某,汴梁人,在宫中任防御史,人称李防御。他做宫廷医官时,遇上受宋徽宗宠爱的嫔御阁里的一个妃子患痰咳病,整夜难以入睡,脸浮肿得像盘子似的。宋徽宗看到她病得如此严重,甚为忧虑,于是立刻派人骑马去叫李防御来诊之。   李防御在这之前已给她服过好几种药物,但均无有效果。这次皇帝命令他到宫中东门立下保证书:倘若三天之内治疗不见效,就要把他斩首。   李防御因自己医技已穷而感到忧虑,与妻子相对哭泣。忽然听到门外卖药的叫卖声:“咳嗽药一文一帖,吃了当夜就能入睡。”李防御派人买了10帖...

  • 饮邪恋肺型肺心病药膳

    饮邪恋肺型肺心病药膳

    饮邪恋肺型肺心病常见咳喘胸满、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痰如白沫、量多、久咳则面目浮肿、舌苔白腻、脉弦紧等症。 能制作此型药膳的中药有:桂枝、川贝、象贝、紫苑、前胡、炙苏子、泽泻,浮海石、款冬花、车前子、桔梗、红枣等。 能制作此型药膳的食物有:梨、苦瓜、萝卜、菜胆、白菜、猪肺、羊肺、墨鱼、甲鱼、龟肉、冬瓜、苋菜、蕹菜、燕窝、银耳、黑木耳、蘑菇、鹌鹑、鱼翅、鲍鱼等: 桔梗红枣炖鹌鹑 【配方】枯梗15克,红枣7颗,鹌鹑2只,料酒10毫升,葱10 克,姜、盐各5克。 【制作】 1.桔梗洗净、切...

  • 辨治支气管哮喘病案举隅

    辨治支气管哮喘病案举隅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临床以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闷、咳嗽等症状为特征,本病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内经》称之为“喘鸣”,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指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汤目前仍是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在《金匮要略&...

  • 结核病防治知识 肺结核病食谱举例

    结核病防治知识 肺结核病食谱举例

    结核病过去称为“痨病”,早期可以没有症状,部分病人有症状也比较轻微,如咳嗽、乏力等,易误认为是感冒而被疏忽。但在结核病的中期和晚期症状就很明显,常有疲倦、乏力、午后低热、食欲不振、咳嗽气急、咳痰咯血、胸痛、胸闷、夜间盗汗、女性可有月经不调,甚至闭经、小儿可有性格改变、易怒、烦躁、身体消瘦等。结核病患者由于食欲减退导致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同时结核菌利用人体蛋白用于自身代谢,导致人体反复低热、盗汗等消耗性改变,造成机体分解代谢增加,脂肪组织减少,蛋白组织流失,因此结核病是一种与营养不良有关的传...

  • 春季预防哮喘病

    春季预防哮喘病

    春季气温变化大,很容易诱发哮喘疾病。不少患者刚开始是喉头有痰,咳不出、咽不下,咳嗽不止,继而引发哮喘发作。   哮喘患者体内有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因此对气温的变化适应性差,抵抗力低。早春频频来袭的冷空气,很容易导致平滑肌痉挛而发病。因此在气温变化时,哮喘患者一定要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凉,尤其要注意颈部保暖。   急性发作期和缓解稳定期不断交替,是哮喘的一大特点。因此,在急性发作期,缓解痉挛和抗炎治疗要同时进行;在缓解期,患者要持续抗炎治疗,减少复发机会,哮喘才有望最终治愈。   另外,春季是哮喘的易发季节...

  • 名医张琳 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

    名医张琳 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

    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热痰蕴肺)方 处方:天花粉、黄芩、桑白皮各12克,象贝、苏子、半夏、杏仁各9克,黄连3克,竹沥30克(冲服)、大黄4克(后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肺化痰,降逆平喘。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辨证属热痰蕴肺型。临床症见咳嗽气促,痰黄而稠,小便黄赤,舌苔黄,脉滑数。 创方者:张 琳 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气虚)方 处方:党参、桑白皮、泽泻、五味子、山茱萸各9 克,炙黄芪15克,制附子4克,桂枝、甘草各6克,紫菀、茯苓、熟地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

  • 升陷汤加减化裁治疗肺心系统疾病

    升陷汤加减化裁治疗肺心系统疾病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生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升麻一钱组成,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呼吸努力,有似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等症。陈宝贵教授对张锡纯先生之书研究深刻,对升陷汤的应用颇有心得,常用升陷汤加减化裁治疗肺心系统疾病,特别是用于呼吸衰竭的病人,收到不错的效果。   典型医案   强某,女,67岁,患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0余年,肺心病20...

  • 哮喘病的治疗偏方

    哮喘病的治疗偏方

      1.紫皮大蒜一头(去皮),红糖90克。将大蒜捣烂后与红糖一起加水熬成膏,每日早晚各服一匙。   2.百合500克,枸杞120克,蜂蜜适量。将百合和枸杞共研细末,再用炼制后的蜂蜜将药末制成丸剂,每丸重约9克。每次用温开水送服一丸,每日服2~3次。   3.五味子250克,鸡蛋7个。将五味子浓煎取汁,待药汁凉后再放入鸡蛋浸泡7天。每天取出一枚鸡蛋蒸食,可连续服用一个月。   4.白果仁6克,麻黄5克,甘草6克。白果仁洗净,和麻黄、甘草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即成。每日一剂,连用4~6日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适...

  • 治哮喘病缓解期方

    治哮喘病缓解期方

    方药:黄芪、夜交藤各30克,白术、防风、半夏、生地、灵芝、远志、炒黄芩、山茱萸、苏梗、杏仁、炒枳壳、陈皮各10克,茯苓、浙贝母、神曲、补骨脂各15克,桔梗6克。 加减:咳嗽较重、痰粘不易咯出,加炙枇杷叶、前胡、竹沥各12克;痰多,加白芥子15克,葶苈子、莱服子各10 克;大便干燥,喘息较重,加瓜蒌壳、胡麻仁各10克;心烦不寐,或夜间喘息较重加柏子仁(冲)、合欢皮各12克,炒酸枣仁20克;纳呆腹胀加木香、砂仁、焦山楂各10克,神曲、炒谷芽、炒麦芽各15克;舌尖红加芦根12克,淡竹叶6克,通草 10克;舌质红,无苔少津...

  • 百病生于痰 二陈汤除痰

    百病生于痰 二陈汤除痰

      “百病生于痰”、“久病生痰”……痰多是众多疾病的征兆,而痰的种类多种多样,有寒痰(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湿痰(病人身重、倦乏、便溏、舌苔薄白或白腻)、热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燥痰(病人自觉口、鼻、咽干燥,舌苔薄黄)、风痰(病人怕风、舌苔初白后转薄黄)“五兄弟”,要想治好,难就难在找到生痰的根源。   支持专家:   樊小容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房副主任药师   中医解密   老人痰多...

  • 治病四小方

    治病四小方

    治急性胆囊炎马蹄金30克,龙胆草10克,车前草15克。水煎服。个体有差异,秘方须慎用。 治脱肛棉花根90克,罂粟壳、升麻各9克。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宜服7~10日。个体有差异,秘方须慎用。 治乳腺炎初起 马鞭草30克,生姜10克,橘叶7片。水煎去渣,加少量米醋后服用。个体有差异,秘方须慎用。 治黄水疮 槐树皮烧炭,研为细末,每次取适量,干涂或用香油调匀后涂患处。个体有差异,秘方须慎用。...

  • 夏季慢性肺病康复法

    夏季慢性肺病康复法

    慢性肺病包括老慢支、哮喘、肺气肿、慢阻肺、肺心病、间质性肺炎等疾病。有调查显示。超过50岁的人群中。慢性肺病发病率超过 40%,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表现为咳、痰、喘的症状,且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可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常有患者误认为寒冷才是慢性肺病的原因,只要冬季注意防治,就能避免慢性肺病的反复发作。其实,慢性肺病所以反复发作,且症状会越来越重,是因为慢性肺病治疗后,炎症消除了,受炎症刺激而受损的肺组织并没有得到复原.会发生肺纤维化。肺纤维化发生范围越大,患者的症状越明显...

  • 肺病论治七法

    肺病论治七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气之本也,魄之处也,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白色入肺,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在五音为商,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凡呼吸不利,喘息少气,咳吐痰阻等皆责之于肺的病变,但是临床涉肺病机常较为复杂,治肺方法颇多。   补肺法此法用于肺气虚证,症见面色白光白,咳喘无力,神倦少气,动则气喘,语音低怯,自汗怕冷,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

    精品偏方 2024-03-08 17 0 肺病
  • 活血化瘀法在肺系病中运用体会

    活血化瘀法在肺系病中运用体会

      宗《内经》“肺朝百脉”之理论,结合临床,提出肺病以血瘀为病立论。认为无论是咳嗽日久,还是喘、哮、肺胀等,均使肺肾阴亏,或肺脾气虚,或脾肾阳衰,摄纳失常,导致气机紊乱,气滞血瘀,瘀阻肺络,形成肺瘀,故治肺需适度活血。用此理论指导临床,选方佐以活血化瘀药,治疗肺系病症,疗效显著。   《内经》提出:“肺朝百脉。”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全身气机。指出肺既是血液会聚之所,又是进行气体交换的脏器。肺系疾病如咳嗽、喘证、哮证、肺胀等久延不愈,不仅气机失调,而且血行瘀滞,形成肺病...

  • 治疗外感咳嗽方法 典型病例体会

    治疗外感咳嗽方法 典型病例体会

    运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276例,其中男90例,女 18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7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5天,平均17.5 天。全部病例均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感冒史, 临床表现:咽痒即咳,或咳必咽痒,甚者呛咳连续不断,致面红耳赤,努力咳出少许泡沫痰后方稍止,偶遇冷热、异味刺激或大声说话即咽痒,咳嗽又作。经胸部x线拍片和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二、治疗方法 处方:紫苑、百部、杏仁各12克,荆芥、白前、桔梗、法半夏各10克,陈皮、甘草各5克。 加减:风寒...

  • 对于久病咳喘的治疗

    对于久病咳喘的治疗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若总论咳之病因,其原有二:一是自外而入者,二是由内而生者。然不论其因为何,治疗咳喘,一般从气分考虑者为多,以顺气消痰为常法,但久病咳喘者,此法却常失其效,究其原因为何?笔者以为久病咳喘者,除有外风触动内饮之因,还有痰瘀互结。故辨治久病咳喘者,实应从痰瘀入手,捣其窠巢,方收其功。   对于痰瘀同病,早在《内经》就有“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一方,以乌贼骨化痰软坚,茜草活血通瘀,可谓痰瘀同治的源矢。《金匮要略》指出&ldq...

  • 肺病常用对药三款

    肺病常用对药三款

    旋覆花配代赭石 旋覆花配代赭石出自《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花入肺、肝、胃经,苦辛而咸,下气消痰,降气行水。代赭石重镇降逆,《长沙药解》谓之“驱浊下冲,降摄肺胃之逆气”。二者相伍,对肺气不降、痰浊、水饮蓄积、胸膈滞塞,气机不畅所致的咳嗽、痰多黏稠、气逆作喘之症常可以配伍桑白皮、杏仁、苏子等有效。祝谌予教授多用二者治疗肺胃气逆所致的哮喘、咯血、呃逆、呕吐等疾患。《方药妙用》记载用旋覆花、代赭石配伍人参、半夏、甘草...

  • 治久咳列举病案

    治久咳列举病案

    咳嗽症状虽相似,但其病因多异,《黄帝内经》中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教导。中医学家姜春华创造性地提出“截断扭转学说”以期截断或扭转疾病的发展,促进病情的好转或痊愈。 重庆市名中医曾定伦承姜春华思想,认为对于“咳嗽”一病,不论其原因是外感或内伤,病程不论新病久疾,其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之病机则一也,不可忽视。笔者在此列举病案加以说明。 久咳案 李某,女,60岁,2012年11月3日初诊。咳嗽半年,咽痒作咳,咯白色黏痰,舌红...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久咳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食疗介绍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食疗介绍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统称(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气肿和肺脓肿等)。这类病多于秋冬季发作或复发,主要有“咳(咳嗽)、痰(咯痰)、喘(哮喘)、炎(炎症)”四大症状,根治困难为此,笔者就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食疗介绍如下,供参考。   杏仁薏仁鸡蛋汤本汤具有清肺热、排脓毒、养肺阴之功效。适用于秋冬季肺燥所致的肺痈,症见咳吐脓血、久咳不停、痰腥臭、胸痛、心烦、口渴、咽干、盗汗和消瘦等。临床上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属秋燥痰热壅盛、肺津已伤者。   制法...

  • 气管炎“冬病夏治”验方

    气管炎“冬病夏治”验方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慢性病,它虽然于冬季寒冷时多发,但在夏季气候炎热时积极地进行调理,就可有效地减缓冬季的发病。 慢性支气管炎的夏季调治法如下。 1.枇杷叶粥:炙枇杷叶10~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先将枇杷叶布包水煎,去渣取浓汁,再加入粳米和水煮粥,粥将成时略加冰糖调味即成。每日早、晚佐餐。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夏季缓解期偶有咳嗽、咯痰色黄者。 2.杏仁补肺煲:甜杏仁15克,猪肺200克(洗净、切片后用沸水烫1次),白萝卜500克(切块)同放沙锅内炖煮,待猪肺烂熟,加入适量调味品即可。食肺喝汤,每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