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第8页
-
《清太医院医家研究》三大特色
编者按: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自上世纪80年代始,对清代宫廷原始医案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相继有一系列研究成果问世。由杨叔禹教授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清太医院医家研究》一书,对清宫医案又进一步做了梳理和选析。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们对清代宫廷医药档案的研究,已历经三十余年。先后出版了《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清宫医案研究》《清宫配方集成》等多种著作,向世人展示了清宫诊疗的原貌。皇室患者位尊体贵,医家医技精湛,其医案深有挖掘之价值。难得杨叔禹教授沉迷于此,心有灵犀,对清宫医案的研究兴趣盎然,锲而不舍,历数年而...
-
如何推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创新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意味着对中医基本科学规律的潜心探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的创新成果,是中医整体的科研实力的体现,蕴藏着驱动未来中医药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新步伐。科研课题数量、计划部署质量、科技资源投入、创新基地重点科室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等,都呈现了跨越式发展的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有一批重大原创性课题和拔尖人才,正有待政策催生、措施落实,以融入中医新科技革命的洪流。 中...
-
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应进一步加强
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与研究的基石,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医基础类学科建设,关系着中医发展的未来。中医学具有基础和临床难以截然分开的特点,历代名医皆是中医理论大家,当代国医大师也都有渊博的理论功底。加强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对于培养高水平中医药基础教学科研人才、为中医药临床、产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撑。然而当前由于政策规定、市场导向和考生观念的影响,出现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类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报考生源不足、优秀考生较少,加之就业压力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中医基础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样...
-
中医药在国外临床和科研、教学现状
中医与中国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的紧密联系正是中医与其他医学体系的不同之处。国外一些人士对中医的兴趣和尊重也往往来自于此。没有了这个特色,即使进入了主流医学,中医也有被逐渐淡化,甚至消失的可能。而中医融入国外主流医学,也将引领中国文化进入国外主流社会领域。 养生保健是中医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主战场,不能放弃我们的前沿阵地。注重中医的临床使用,保留中医诊治疾病的手段,把精力放在提高中医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上。用有效的治疗证实中医的价值,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是中医融入国外主流医学的...
-
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
中医药领域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一是数据量巨大。如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4所医院全年的门诊量达到698万,仅广安门中医院1天的门诊量就超过1万人次;每年还有将近6万多的住院患者。如果将这些患者的诊疗过程全部数据化,每人次就诊产生的医学数据以10M计,那么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将高达70TB,如果把全国中医院的临床数据都汇聚起来,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二是数据类型复杂。在中医医院,每个患者不但要经过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还会经过各种理化检测进行疾病及其预后的诊断,所以不光有病历资料中包含的信息,还会有生化检查、多种...
-
研究中医中药的诊疗妇幼疾病奥秘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湘潭市妇幼保健院中医中药科医务人员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医中药的诊疗妇幼疾病奥秘,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鲜明,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 产科中药绝招解疑难 当下很多妈妈却遇到了奶水不足或无奶的尴尬,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心急如焚,手足无措。而中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催乳方案,据该院中医药科胡再前主任介绍,催乳主要通过口服中药的方法,一般5天就能见成效。周边地市专程赶过来的产后催乳患者络绎不绝。 对于产妇出现的妊娠期ABO溶血症,中医也有绝招。胡主任用中医中药治疗法,成功治疗了很多例妊...
-
中国医疗气功的科教研
当前,气功的发展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抓住机遇,抢占先机,保持我国在医疗气功领域的领先地位,有必要对当前气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气功发展日趋成熟 自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4年成立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以来,建立了《健身气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推出9套新功法和4套竞赛套路,在全国2/3的省区市成立了管理中心或协会,建立站点1.3万多个,发展练功群众100多万人,开展活动900多场,组派100多个团组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健身气功正式进入全国体育...
-
罗元恺开启了高等中医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广州中医学院创办于1956年,1978年首次正式招收中医研究生,开启了高等中医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1979~1982年,罗元恺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当时,我们对如何办中医研究生教育根本没有经验,不知道从何做起。广州中医学院在中医本科教学方面虽有较好的基础,但对更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的中医研究生教育是没有概念的。幸亏有他的指引,才逐步打开中医研究生教育局面。 罗元恺副院长兼任广州中医学院首届学位委员会主席。他以学者的智慧,专家的敬业,教育管理者的气魄,首先设立...
-
国家中医(肝病)临床研究基地
国家中医(肝病)临床研究基地 2008年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16家国家中医临床基地建设单位,由国家编制专项规划并给予大力支持。项目的实施在中医药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我院经过初审、复审和终审,遴选为重点研究肝病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5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病种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和相关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达到项目建设要求。现将基地重点病种研究及相关业务建设的初步经验与体会,与同道分享,以期对基地建设有所裨益。 把握基地建设的内涵 2008年12月30日卫生...
-
加强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已经发展了60余年。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实践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青蒿素的发现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发展的繁荣前景。 当前,中医药研究汲取现代科学技术,形成中医、西医并重,相互借鉴的合作模式,大量临床数据和资料被积累,中西医结合所产生的医学成果正在由量变到质变发展。 笔者认为,为保障中医、西医并中发展,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加以引导、制定相应规划,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 变革医院管理模式 医疗机构应依靠政府...
-
舌象研究是中医发展的关键
国学大师梁漱溟曾在20世纪30年代指出:“凡是学问,皆有其根本方法与眼光,而不在乎得数,中医是有其根本方法与眼光的。”中医学观察生命和疾病的独特视角体现在从整体角度系统观察人体,寒热虚实升降是其观察人体功能状态的各个维度,这种观察视角的不可替代性,使迄今为止当代的西医学仍然无法对大部分中国人熟知的寒热虚实证候现象做出合理解释,这就是梁漱溟所谓中医的根本眼光,也是中医学辨证的基础。辨证施治的过程是从整体系统功能状态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辨证论治的独特性,使中医学具有不可替代的...
-
中医学发展 科学研究需要多元探索
•关于中医发展方式,争论从未停歇。面对不同的疾病,我们既可用传统的中医药方法治疗,还需要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临床研究不能局限于医案的整理、经验的总结,还应该应用随机对照、循证医学等现代科学方法、手段,这样才能使中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关于中医发展方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争论从未停歇。尤其是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之后,中医学界内部对此争论更为突出。譬如在中医临床诊治疾病方面,有的强调以中医传统方法治病,有的主张中西医取长补短,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解决疑难病症。在科学研究方...
-
山西武乡的龙洞沟里研制成功了第一种中药注射剂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为取得抗战胜利,满足前方的需要,医治百姓的疾苦,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军队卫生部门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分别办起了制药厂和卫生材料厂。其中的利华制药厂,就在山西武乡的龙洞沟里研制成功了第一种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 制药工厂的建立 1939年春,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由于交通不便,部队的药品供应十分困难。在太行山区潞城县北村的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约见了前总卫生部部长孙仪之,要求建立自己的药品生产基地,以保证军队...
-
第三届国际中西医学汇通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现场会议
各有关专家: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这是中国特色卫生事业的重要方针。中西医学汇通研究是落实党的卫生方针的重要抓手和方法之一。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中西医学汇通杰出代表人物张锡纯以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而誉满全球,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之一,为中西医学的汇通交流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天津中医药大学武清中医院名誉院长陈宝贵教授师承汇通学派创始人张锡纯的入室弟...
-
临沧调研基层中医药工作
出身中医的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云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郑进对中医药感情很深,言谈话语中透出对中医药发展的自信与希望。他首先肯定了10年来云南省中医药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称赞他的前任以及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他强调,云南医改的需求是体系建设,如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人才体系、文化体系等。因此,他呼吁,国家在政策制定方面,应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扶持力度,做好中医药体系建设这篇大文章。 郑进介绍,2012年以来,自己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深入基层调研,基本摸清了全省中医药发展状况。这10年来,可以说全省中医药工作取得...
-
中药饮片行业梳理产学研领域专家意见
11月中旬在南京举办的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及协同创新联盟会议,是中药饮片行业一次盛会。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中国医药物质协会中药饮片及生产设备协同创新联盟、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分会共同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来自国内中药饮片产学研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通过大会报告、讨论和提交论文等形式,就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并最终形成了《关于加强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稿梳理了13个方面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政策建议,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
中医医患双赢 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 改革试验区
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医院与英国牛津国际康复基金会签订了《中英康复医疗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书》,将合作创办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中英国际康复中心。 根据协议,医院将引进英国牛津国际康复基金会、牛津大学附属医院及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等先进的康复理念、优秀的学术团队及科学的评估系统,建立国际化、创新型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学术团队,加强优势病种的梳理和临床验证。 以“守护冬虫夏草道地文化”为主题的中国冬虫夏草文化论坛16日在上海举办。国医大师金世元呼吁,道地是冬虫夏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