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2096页
-
自拟方治疗银屑病偶拾
钱某。男,45岁。患银屑病16 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因精 神紧张、劳累、饮酒后病情加重。 曾四处求医.屡用中、西药治疗, 疗效不显。刻诊:瘙痒剧烈,头 皮、躯干及四肢伸侧可见许多大 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红色斑块, 红斑较湿润肥厚、上有白色鳞 屑、边界清楚,胃纳尚可,二便正 常.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苔 黄,脉涩。辨证为气滞血瘀之证。 治宜活血化瘀.清热疏风。方用: 桃仁15克,红花10克,当归15 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三棱 15克。莪术15克,生地15克,葛 根15克.白蒺藜15克.白鲜皮 15克。水煎...
-
鸡眼_中药方集
鸡眼是一种多见于足底及足趾的角质增生物。呈灰黄色或蜡黄色,系足上较突出部分的皮肤长期受压或摩擦,发生局限性角层增厚,其尖端逐渐深入皮层,圆形基底裸露皮外,坚硬如肉刺,行走时因鞋过紧,或脚部先天性畸形,长期重心固定,使尖端压迫神经末梢,产生疼痛。 1.荸荠葱白治脚鸡眼 [配 方] 荸荠1枚,葱白1根。 [制用法] 将荸荠、葱白去皮,捣烂如泥。敷于鸡眼处,用卫生布包好。每晚睡前洗脚后换药1次。 [功 效] 用治脚鸡眼。 2.葱白液治鸡眼 [配 方] 葱白液(即葱叶内带黏性的汁液)。 [制用法] 取鲜大葱,将葱...
-
小儿杂病验方
1.小儿口腔溃疡:细辛5克,黄连3克,研末,用陈醋调成糊状,敷肚脐,每日.换药1次。 2.婴幼儿便秘:生甘草3克,开水泡当茶喝,每日1剂,7天见效。 3.小儿消化不良:山药25克,鸡内金10克,共研末,加白糖少许煮粥吃。 4.百日咳:白前、夏枯草适量,煎水,蜜糖冲服。 5.小儿腹泻:吴茱萸6 克,炒焦研粉,用米醋调成糊状.敷肚脐。 6.白喉:苍耳草一把,煎水频服。 7.婴幼儿脐疮(湿疹):枯矾、煅龙骨各6克,黄柏 12克,研末取粉撒肚脐。 8.小儿疝气坠痛:胡椒7粒研末,敷患侧足心,每天换药1次。 9.婴儿腹泻:胡...
-
治小儿奶癣方 小儿黄疸方
治小儿奶癣方 处方与用法:陈皮、苍术、茯苓各5克.厚朴 3克,炙甘草2、克,滑石 10克,泽泻3克,炒麦芽15克。水煎服,日1 剂。另用地榆、黄柏各 50克,水煎,湿敷患处,日3次,每次15分钟。内外并治,以愈为度。 功效:清利湿热,调理脾胃,治小儿奶癣,形体多胖,瘙痒难耐,哭闹不安,吮乳不多,局部呈多形性表现,丘疹、糜烂、渗液、结痂并见,舌淡,苔黄腻等。 (韩蒸平) 治小儿黄疸方 处方与用法:生麦芽15克,茵陈20克:金钱草10克,通草3克,黄柏3克。水煎服,日1 剂,30天为1个疗程。病程久者,加丹参1.0克,...
-
治小儿紫癜发热 小儿心肌炎方
治小儿紫癜发热方 处方与用法:粳米25 克,生石膏100克。先煎去渣,用此汤液煎下药:知母10克,地骨皮10 克,沙参巧克,石斛15 克,金银花15克,麦冬10 克,山药20克。煎服,日1 剂,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生血.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伴发热不退,尿血,全身关节疼痛,烦躁难眠,尿短赤,大便干结,舌干脉数。 (甘其林) 治小儿心肌炎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10克,麦冬 5克,五味子3克,浮小麦5克,大枣2 枚,炙甘草10克,百合5克,黄芪5 克,丹参10克,磁石10克(先煎),谷芽、麦芽各5克...
-
预防冻疮复发验方 治冻疮未破溃验方
冻疮是寒冷冬天的一种常见病,当环境气温低于10℃(尤其气温在5℃以下)时容易发生,一般人要到春季气候转暖后才会自愈。但许多人一旦患冻疮后,每年一到冬季就会再次复发。冻疮好发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颊等处,可单侧或双侧发生。主要症状有:初起损害为局部性红斑或暗红带紫色肿块,触之冰凉,有痒感,受热后痒感加剧。重者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或白色浆液,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迁延不愈者有硬结,甚至遗留疤痕,对冷过敏。不仅影响了双手、脸部的美观度,还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下面介绍几则防治...
-
痤疮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 中医处方
炎症性痤疮 患者,女,26 岁。2006 年 3 月 9 日初诊。主诉: 面部痤疮 3 年,加重 1 年余。面颊、下颌痤疮明显布散突起,并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问诊患者有月经不规则出血、痛经、便秘等症,很易辨为血热瘀滞之象。但观前医处方多以气血两清为主,可见辨证之中必有不周之嫌。末次月经 2006年 2 月 20 日。刻诊: 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舌质淡、苔白浊腻,脉沉濡。 处方: 炮附片 6 g,苍术 15 g,白术 15 g,黄芪 15 g,厚朴 6 g,徐长卿1 5 g ,佩...
-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三方
小儿遗尿,是指 3岁以上儿童 ,在睡眠中不自觉地小便自遗。 治疗小儿遗尿,中医循益肾健脑之法,用药得当,多有良效。吾有三方,每用每验,希望能够为遗尿小儿本人和其父母解除身心方面的痛苦。 方1:黄芪、覆盆子各15克,党参20 克,白术、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2:乌药、益智仁各等量。共研成细末 ,用山药粉和为丸。每日 12g~ 18g ,分 2次服。 方3:白果适量,益智仁6克,鸡蛋1个。 制用法:药研细面,把鸡蛋开一小孔将药面放入,煮熟,每日2个,2次吃完。 疗效...
-
小舞蹈病中医治疗方
1984年7月10日有一家长带一陈姓少男求诊于中医,家长述曰:小儿今年14岁,于1981年左侧上下肢不自主地转动,曾在地区医院治愈。1984年6月20日被雨淋后而发高烧,经治疗烧退,相继出现右侧上下肢不时转动,以右上肢为重,右手虽能握物,但握而不牢,右侧颜面肌肉跳动,复去医院检查,治疗数日无明显效果,而来求中医诊治。查患者发育尚可,营养较差,精神不振,四肢活动自如。右侧颜面肌肉频繁震颤,右侧上下肢不自主蠕动,右侧下肢踝关节微肿而疼,压疼明显,测体温37.5℃。脉弦细数,舌质红绛无苔。 此乃湿热蕴蒸,...
-
治小儿磨牙偏方
治小儿磨牙(脾虚夹湿)偏方 处方:党参12克,白术、茯苓、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白豆蔻各10克,陈皮8克,黄连3克,甘草 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湿重,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石菖蒲以化湿醒脾;舌淡,体胖,腹胀喜按者加砂仁、厚朴温中运脾。 功效主治:健脾消积。用于治疗小儿磨牙,中医辨证属脾虚夹湿型。症见夜间磨牙反复发作,病程较.久,磨牙声音较低,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伏卧,或有脱腹胀满,呕吐酸馊,夜寐不安,大便溏薄,每天2二3次,夹有乳片或食物残...
-
古今单验方介绍治疗小儿盗汗的方法
近年盗汗的小儿越来越多,可能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比如喝牛奶、奶粉,牛奶是温性的,喝得多了,也容易盗汗。在治疗上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以阴虚为多见。 有热心网友曾介绍了一个外治法治小儿汗出,疗效很好。五倍子研粉敷肚脐。此法来源于明朝龚信《古今医鉴》中所介绍的简便方。其以“五倍子末,津调填满脐中,以绢帛缚定,一宿即止;或加枯矾末尤妙”。用此方治疗各种汗证,不论盗汗、自汗,亦或手脚心出汗。尤其是小儿服药困难,用此法更方便些。此外,本方可治疗小儿久泻不止。凡是小儿久泻不止,查看肛...
-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口腔溃疡经验方
经验方:干姜、吴茱萸各10克,苍术、小茴香各5克。 用法:上药混匀,共研成粉,每次取1~2克放入患儿脐中,并以伤湿止痛膏封贴,每日换药1 次。 疗效:本方治小儿腹泻86例,治愈65例,好转17例,无效4例。 治小儿口腔溃疡经验 经验方:昊茱萸24克,制胆星6克,大黄12 克。 用法:将上药混匀,共研成粉,将药粉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待患儿晚上熟睡后涂敷于两足心的涌泉穴上,外加纱布包扎,12小时后去除,连用 2次。 疗效:本方治小儿口腔溃疡(口疮)患者260 例,治愈202例,好转58例。...
-
治小儿病后自汗 小儿盗汗症二方
治小儿病后自汗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10克;炙黄芪10 克,炒当归10克,陈皮 5克;碧桃干15克,获苓5克,糯稻根50克,红枣10克。水熬服,日 1剂,分2次温服。 功效:调和营卫,敛阴止汗。治小儿感染热性疾病后,自汗或盗汗,神疲乏力,冒纳不佳,舌淡红,脉细无力等。 (曾示浪) 治小儿盗汗症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10,青蒿、桑叶、麦冬、丹皮各5克,谷芽、玉竹各2克,五味子3 克,大枣2枚,甘草2 克。水煎服,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安神止汗,治小儿盗汗症,纳呆口渴,夜寐不安,易惊叫,舌尖红,苔薄黄,指纹青紫。...
-
民间方治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 的范畴。 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其便似蛋花水样,或大便稀薄并挟有食物残渣。迁延日久,可致营养不良而成疳病。小儿腹泻可使用下面几方治疗: 1.芹菜杆5根,水煎,加红糖5克,温服。 2.黄芩9克,白芍6克,甘草 5克, 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如有里急后重,加木香 3克,槟榔6克,发热加黄连5 克,腹痛加乌药6克。 3.红花2克,鸡蛋2个。红花研末,分2份,每份与1个鸡蛋调匀后,煎熟食之。每次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