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2097页
-
婴幼儿夏季热中医治方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西医学称暑热症。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为患儿禀赋不足,不能耐受夏季炎热气候的熏蒸,暑气乘虚侵袭而发病。根据症状,可分为暑伤肺胃与下虚上盛两型。 暑伤肺胃 症见渐起发热,热型不定,烦渴不宁,口唇干燥,多饮,尿多且清,少汗或无汗,体倦乏力,舌红,苔薄白,指纹紫,脉滑数。 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取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1克,知母6克,石斛6克,麦冬6克,竹叶3克,黄连3克,鲜西瓜翠衣15克...
-
治更年期自汗经方医学的优势
姚某,女,48岁,2014年9月15日初诊。患者自9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烘热汗出,自汗甚,出汗时心慌,自觉心跳到嗓子眼,手心滚烫、面热、耳朵烫,出汗时身上特难受,汗后后脑勺麻,一直麻到肩膀,约三五分钟作一次,日作无数次,汗出不恶风,口渴喜饮,无口苦,伴乏力、但欲寐,有时气短,无身痛,纳稍少,眠差,后半夜难眠,尿频,夜尿2~5次,大便正常,日一行,无咽痛,无鼻塞,无盗汗,舌暗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细。 六经辨证:患者烘热汗出、手心热、面热、耳热,口干喜饮,无恶风恶寒,为里热,病在阳明,大便正常,未到里实;心慌...
-
小儿秋季腹泻药粥方
小儿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在临床上,辅用食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药粥方。 糯米固肠粥糯米30克,山药15克。先将糯米炒黄,山药研成细末,然后把二者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每天2次。此粥具有健脾暖胃、温中止泻之功,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型腹泻。 山药扁豆粥鲜山药(去皮,洗净)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先将粳米、白扁豆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八成熟,再将山药捣成泥状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2次,温服。具有消暑化湿、健脾止泻之功,适用于湿热...
-
驱蚊方法 宝宝驱蚊澡
盛夏天气高温潮湿,蚊虫繁殖的速度惊人。宝宝皮肤娇嫩,新陈代谢快,体温高,易出汗,往往成为蚊虫“追杀”的重点对象。草丛树下或傍晚纳凉时,宝宝常被咬出一个个包,又红又痒,让妈妈们心疼不已。有什么方法可在宝宝身边画一道“护身符”,让宝宝在室内室外,蚊子都不敢靠近?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罗文峰给妈妈们支招,取一些常用的清热、芳香化湿中药,给宝宝洗个驱蚊澡,浴后让中药的味道留在宝宝的皮肤上,清凉舒爽,不但可使蚊子“敬而远之”...
-
巧用小方治愈顽疾
在临床上一些医家对于久治不愈之顽疾,多采用大剂、重剂或药性峻烈之品,以图速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姜良铎,临证善用小方平淡之剂而愈顽疾沉疴,今举其治疗神经性呕吐医案如下。 病案:车某,男,68岁。患者无明显诱因呕吐6年,呕吐时发时止,呕吐后无任何不适。曾于某医院收住院治疗,诊为神经性呕吐,经治疗后呕吐仍未能控制,后出院改为口服中药治疗,曾服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散等,疗效不佳。即延请姜老诊治。刻诊:呕吐时作,便干难出,余无所苦,舌苔淡黄,脉沉细滑。证属郁久化热,邪热久滞阳 明,胃失和降。治宜通腑泄热之轻剂...
-
自拟方药组成治疗小儿积滞
小儿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以婴幼儿多见。该病最早记载于《诸病源候论》,多以脾胃虚弱,少数患儿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病机多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多年来,笔者自拟消积保和散治疗小儿积滞,多能获效。 方药组成 组方:枳实12克,厚朴10克,莱菔子10克,木香9克,鸡内金15克,茯苓10克,砂仁6克,蒲公英10克,...
-
小儿急惊风 民间偏方快速有效
小儿急惊风是一种险症,发病突然,如不及时抢救,常致生命危险。此症内因于痰热积滞,外因于感受时邪、暴受惊恐。其临床表现多为高热抽搐,两目直视,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吸迫促,肚腹胀满,便秘尿赤,舌尖舐唇,甚至唇青而颤动,口吐白沫,脉多浮数,指纹青紫相兼。凡患儿临床出现高热啼哭无泪,目光直呆,拇、食指做交叉形,四肢逆冷,或昏沉嗜睡等症时,多为惊风之先兆。急惊风发作时可采用掐指甲法,常可立即生效,止住抽搐。 一、治疗方法 施术者用手大拇指甲掐患儿双手中指甲根部,停留片刻,即可定惊、开窍。 二、典型病例 患儿马某,男...
-
介绍几款小儿麻疹食疗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主要发病季节,患者多为儿童。下面介绍几款小儿麻疹食疗方: 香菜汤:香菜适量,将香菜洗净切段,加水煎汤,乘热置患儿鼻旁熏,并同时蘸汤热拭颜面及颈项,可促使麻疹透发。每日1~2次。能驱风通窍。适应于小儿麻疹初期、透发不畅、透而复没。 四味芦根茶:芦根30克,鲜萝卜120克,葱白7个,青橄榄7枚。将上4味加水煎汤,代茶饮用。每日1剂。能解毒利咽、消肿化痰。适应于防治麻疹、白喉、流感。 雪梨饮:大甜水梨一个。将甜水梨洗净...
-
小儿腹泻 家庭用的小药方
郴州市宜章县刘益民:我小孩还不到2岁,最近一段时间已经连续2次腹泻,孩子太小,不知道能否用药?请问有没有家庭用的小药方? 常德市石门县乡村医生赵阔:腹泻是秋季常见病,尤其是2岁以下小儿易发。治疗秋季腹泻一般都需要1个星期左右,切忌乱用抗生素之类的药物,易导致其他病症。 小儿腹泻时,建议首先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可购买口服补液盐,按要求服用,但最好是及时送到专科医院就医,根据病情合理用药。 此处给您介绍一个民间小土方,可在腹泻初期试用:大蒜一个,连皮烧焦,再与半碗水烧开,加适量白糖服汤,1日1次,一般两三天会见效。...
-
小儿腹泻不止中药验方
近日接诊一患儿,16个月大,腹泻20余天,大便呈蛋花水样,输液近1个星期,仍腹泻不止,同时伴发热,体温达38.5℃,且不时呕吐。就诊后,用白术6克,茯苓10克,葛根5克,白参、藿香、车前仁(布包)、甘草各3克,砂仁、白豆蔻各2克,共3剂,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3天后复诊,患儿母亲告知腹泻已止,烧退,无呕吐。再加3剂,完全康复。 时下已进入秋季,小儿腹泻病例逐渐增多,每年的9-11月份是小儿腹泻高发期,多数患儿1周左右会自然止泻,但如果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则后果较严重。在此,特奉上湖南省名老中医石熙瑞(已故)...
-
双足白天大量汗出 汗证处方
汗证(一) 陈某,女,39岁。2013年3月16日就诊。双足白天大量汗出5年。诉每晚必须洗脚后,感觉舒适方可入睡,一醒来即开始出现双足汗出,整个白天不断,时间稍久则将鞋袜打湿,故白天必须多次洗脚,甚为不便和苦恼。刻诊:口干,便秘干结,寐欠安,舌红、苔薄,脉细弦。 处方:当归10 g,酸枣仁15 g,柏子仁15 g,天冬15 g,麦冬15 g,丹参30 g,玄参15 g,党参15 g,五味子10 g,生地黄20 g,茯苓15 g,桔梗10 g,远志10 g,桂枝15 g,白芍15 g,甘草6 g,大枣...
-
“三位一体”综合方法治脑积水案
□ 李省让 刘玉堂 西安脑病医院 张某,男,出生后16天,湖北人,2012年12月16日就诊。 主诉:头大伴吸吮困难,反复抽搐16天。 病史:该患者系双胎老二,32周早产,出生时体重1300克,有产后窒息史,生后至今头颅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今为求中医综合治疗前来我院求诊,现症见:头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落日目,视物不清,食纳差,睡眠欠佳,二便可。 查体:头围4...
-
治疗小儿泄泻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
小儿泄泻四季常有,以夏秋多见,由于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而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外易为六淫侵袭,内易为饮食所伤,使脾胃受损而发泄泻。治疗应以健脾化湿,消食止泻为法。陈宝贵教授治疗小儿泄泻常用其师柳学洙先生的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每多获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藿香3~5克,乌梅3~5克,扁豆5~10克,通草2~5克,槟榔2~5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每日2次。具体据患儿年龄及体质调整用药量。 方解:方中藿香芳香化浊,醒脾开胃为主药,扁豆健脾,乌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