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 第9页
-
常用的治感冒的中成药
治疗感冒,人们常会去药店自购中成药,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治感冒的中成药,大家要特别注意其适应症是有区别的。 银翘解毒丸是治疗温病初起、发热恶寒、口渴头痛、咳嗽咽痛等风热表证的丸剂中成药。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头面发热,咳吐黄痰。 维C银翘片是由上面所说的银翘解毒丸加上维生素C、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3种化药成分所成的中成药。由于加入了西药成分,使得该药见效更快。 清热解毒口服液主要是由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玄参、地黄等药组成。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躁...
-
常用淡豆豉治病方
瘟毒发斑,大疫难救:黑膏生地黄半斤(250g)(切碎),好豉一升,猪脂二斤(1000g)。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减一,绞去滓,末雄黄、麝香如大豆者纳中,搅和,尽服之,毒从皮中出。 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豉一升,薤白一把(寸切)。上二物,以水三升(600ml),煮令薤熟,去滓,分为再服,不瘥复作。 多年肺气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钱半(4.5g)(研飞如粉),豆豉(好者)一两半(45g)(水略润少时,以纸浥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丸如麻子太,每服十五丸,小儿量大小与之,并用极冷腊茶清...
-
民间常用单味黄连用于治疗病痛
《神农本草经》中将黄连列入上品。民间常用单味黄连或与其他药物组合,用于治疗病痛,效果颇佳,现介绍于下。 单味黄连汤:心中实热。症见小溲短赤,尿时茎中作痛,口舌糜烂。用黄连3~6g(捣碎),煎浓汁服用。日服3次,每日1剂,常服2剂即愈。 肠连散:诸痢脾泄,脏毒下血等症。用黄连200g, 捣碎,装入二尺许的猪大肠内,两端用棉线或麻扎定,放入沙锅内,用水酒各半,文火煮烂,共焙干碎为细末,每次用米汤送服3g,日服3次,服上数次,泄泻则愈。笔者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收到好的效果。 香连汤:诸下痢...
-
流行性感冒常用中成药 食疗药膳
寒冬时节,天地阳气蛰伏,阴气旺盛,此时是流感病毒爆发的高峰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体弱者、老年人、婴幼儿等为易感人群。因此,对于流感的防治应当引起重视。 预防措施 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出行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注意保暖;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保持通风30分钟以上,更换室内空气,保持空气新鲜;尽量避免出入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时最好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洁洗手,并用流动水清洗,双手在接触...
-
糜烂性胃炎 常用中药方煎服
沈炳章,1943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病。 组成:姜半夏9g,姜竹茹9g,枳实9g,云茯苓18g,陈皮6g,炒白芍9g,川连3g,吴茱萸3g,党参12g,炒白术9g,干姜5g,炙甘草3g。 功能:温通宣达,安胃止糜。 主治:糜烂性胃炎证属胃阳虚衰者,症见胃脘疼痛,纳谷减少,泛吐清水,口淡无味,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
-
螃蟹民间常用9便方
螃蟹,昧咸性寒。中医认为,它具有散瘀血、解漆毒、催产下胎、续筋接骨之效。现介绍几则民间常用的验方。 1. 跌打损伤及瘀血肿痛:活蟹适量;洗净去泥,捣烂,加适量白酒拌和,敷于伤处,包扎,一日更换1 次。伤口破溃者不宜。 2. 扭伤:活蟹1只,高粱酒、面粉、葱各30g,生姜10g,共捣烂,用面粉拌和,敷于伤处, 1日1次。 3. 产褥热:蟹壳不拘量,烧存性,研细末,每次服10g,米酒冲服。 4. 肩周炎:活蟹2只,先放蟹在清水中泡2小时,待把腹内泥排完后,取出捣成肉泥,摊在布上,敷于最痛处,10小时后取掉。如还疼痛...
-
小金丹可作为治疗乳腺结节(类似痰核)的常用药
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徐大基、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主编的《我们在香港做中医·医案辑》,由香港灵兰阁中医药文化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并于4月13日举行了规模颇为隆重的首届粤港中医医案专题学术研讨会暨《我们在香港做中医·医案辑》新书发布会。笔者有幸被邀参与此会,会期虽仅有两天,但感触颇多,现略陈一二。 从1983年到1994年,笔者曾在国内参加了多次学术会议,几乎每次会议均有近1/4的代表并未出席。即使是坐在台下的代表,也常与邻座不停地交谈。而这次会议不仅准点开始,尤其让人佩服的是,...
-
治疗湿热淋证常用八正散加减
八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药由木通、车前子、瞿麦、大黄、扁蓄、滑石、栀子、炙甘草、灯心草组成,全方有清利湿热,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尿频尿急,尿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赤尿血,小腹满急,口干咽燥而痛,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症状为主的湿热淋证。陈宝贵在治疗湿热淋证也常用八正散加减,介绍如下: 处方组成:通草6克,车前子10克,瞿麦10克,大黄6克,扁蓄10克,滑石10克,栀子6克,生地10克,灯心草6克,甘草6克。水煎,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日1剂。 方解:方中瞿麦、萹蓄、滑石、栀子清热利湿...
-
陆长清常用的调中汤
陆长清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青海省名医。 他从医近60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总结自己的治疗经验,与中医传统理化论结合,研制出小儿止泄散、蒲连护胃饮、止痫散等方剂,并有较好疗效,受到患者赞誉。 陆长清常用的调中汤由藿香、法半夏、党参、黄连、木香、砂仁、干姜、甘草组成。能补中益气,和胃降逆。主治脾胃虚弱、胃气失和所致的胸脘痞满、恶心呕吐、乳食不振、便溏腹痛,舌淡苔腻等症。胃虚寒呃逆者,配丁香、吴茱萸;胃虚热呃逆者,配竹茹、枇杷叶;脘腹胀满者,配大腹皮、厚朴;伴外感...
-
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方 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
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方之一,它从一个治疗“不得眠”的方子,经过数十代人的探索,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其积淀之久、变化之妙,绝非一般时方所能比。这说明一个方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在临床上认真实践,缜密思考,就可以拟定出新的方子,为解决棘手疾病闯出一条新路。今就温胆汤的沿革及其发挥与应用,略述己见,冀予同仁参考。 沿革 温胆汤最初见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集验方》(已佚),后被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收录,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之方&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