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 第7页
-
转氨酶升高者 常用五味降酶丸治之
转氨酶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的肝、心、骨骼、肾、胰、肺等组织中,而以肝细胞内最多。肝细胞肿胀或坏死时,转氨酶就逸入血液,引起血清酶值的增高。血清转氨酶除在各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可增高外,其他肝脏疾病(肝癌、肝脓肿、肝硬化等)、胆道疾病、胰腺炎、心肌病变、休克、心力衰竭等均可有酶值的升高。某些生理条件的变化,亦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如剧烈的体育活动或妊娠期可有轻度的一过性的升高。这里所说的血清转氨酶升高,是指其他病症并不明显也无生理条件的变化而转氨酶升高者。临床上余常用五味降酶丸治之,疗效确实,屡用屡效。 方药:茵陈...
-
邓中甲治疗肝系病证常用药组选析
邓中甲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方剂学重点学科 带头人, 国家精品课程( 方剂学) 带头人, 国家级( 方剂 学) 教学团队带头人, 四川省教学名师, 四川省学术和 技术带头人。邓中甲教授在 40 多年的中医教学、 临床 过程中, 善于运用药组治疗各种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 并形成了独具特色药组理论, 验之每具良效, 极具临床 价值。 药组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在长期临床遣方用 药的经验积累之上, 逐渐总结而成的介于药对学与方 剂学之间的一门配伍理论。从配伍的药物数量上看, 与药对相比, 药组药味稍多, 可看作药对的...
-
丁锷治疗痹证常用药对举隅
全国名中医丁锷生前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长期实践中,丁锷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用药经验,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对中医痹证提出了许多卓有建树的理论。丁锷临证诊治痹证善用多种药对,以提高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笔者有幸侍诊丁老左右,悉听指导,感悟颇多,现就其在痹证诊治过程中个性的用药规律略述一二,与众共勉。 肉桂配牛黄,凉热互用,化滞通窍 丁锷在治疗顽痹时强调瘀浊,当以祛瘀化浊为法,而在祛瘀化浊中,又注重温经通络。丁锷以温通立意时常用肉桂、牛黄药对。肉桂味辛而甘,气香且窜...
-
中医腹痛 陈宝贵常用少腹逐瘀汤
中医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腹痛有虚有实,有寒有热,也有兼而有之者,临证时需仔细辨别。寒瘀型腹痛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主要症状为:少腹绵绵而痛,甚则痛剧,或刺痛,痛处不移,或腹胀满,或腰酸腰痛,或月经一月多见,或经期延后,其色紫黑,或兼有血块,或色淡暗,舌象暗淡,或紫暗,舌苔多白。其病机为:寒瘀之邪着于腹部。治则:温阳化瘀兼以止痛。治疗寒瘀型腹痛陈宝贵教授常用少腹逐瘀汤加减,疗效卓著。 基础方:小茴香10克,炮姜10克,延胡索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
-
治疗胃炎常用的中西药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三种。治疗药物主要有中成药、黏膜保护剂和制酸剂(慢性萎缩性胃炎除外)等。慢性胃炎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胃酸过多或减少,因此患者最好就医检查确诊后予以治疗。 中成药 温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附子(炙)、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等。能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痛。特别适用于胃凉隐痛、喜温喜按、稍食痛轻、食欲不好、怕冷、吐清水者,此为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胃炎。成人每次3粒,每日2次。 养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陈皮、山药、玄参、...
-
高血压中医常用简便验廉方法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简便验廉的中药泡茶、穴位按摩、练功等防治方法,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药泡茶 菊花茶:用杭白菊泡茶饮用,每日3次,每次3克左右。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可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荷叶茶: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槐花茶:槐花有收缩血管、止血等功效。将槐树生长的花蕾摘下晾干,用开水浸...
-
临床上内关穴是治疗冠心病常用的穴位
【穴性特点】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手少阳三焦经之别,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阴维脉的会穴。 该穴在大陵穴后二寸两筋间。具有清泄包络、 舒膈理气、调畅气血、宁心安神之功,可以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多种病症,是临床常用的穴位。 现代临床常用来治疗心悸、心痛、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中风、偏瘫、哮喘、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等。 【操作技法】 直刺0.5~1.5寸,可透外关。感应局部酸胀麻木可扩散至指端。 【诊疗现场】 冠心病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
-
高血压常用药膳食疗方
为了降低患者的血压,除上述之辨证施膳外,平时患者和家庭成员为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也可经常食用药膳,在这里作一介绍,以便读者制作。 能制作这类药膳的药物有:山楂、黄芪、何首乌、玉米须、菊花、银耳、燕窝、白花蛇、杜仲、草决明、蒜等。 能制作药膳的食物有:十贝、海螺、墨鱼、鲍鱼、淡菜、海蜇、海带、紫菜、鳝鱼、龟肉、鸡、鸭、鸽、菠菜、红萝卜、香菇、洋葱、黄瓜、两红柿、橘子、苹果、豌豆、猪肉、牛肉、火腿,此外还有奶粉、大豆、豆腐、黑芝麻、芋头等。 首乌粥 【配方】制首乌30克,红枣5颗,粳米100克。 【...
-
常用中成药治胃炎
这里介绍一下中成药治疗胃炎的方法,以供大家采用。 温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附子(炙)、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等,能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痛。尤适宜脾胃虚寒所引起的慢性胃炎。成人每次3粒,每日2次。 养胃舒胶囊:主要成分为党参、陈皮、山药、玄参、北沙参、干姜等,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热者。 胃舒冲剂:主要成分为苏梗、 香附、香橼、佛手等。肝气 犯胃引起的慢性胃炎,症见胃部胀痛、痛窜后背、气怒时痛甚,喜嗳气、大便不畅者,最适宜用本品治疗。成人每次15克,每日 3次,15天为‘疗程,可连...
-
香蜜膏毛德西常用此方舒肝解郁
香蜜膏系郑州市名老中医郭绍汾先生的经验方。他善于治疗疑难杂病,对《本草纲目》中的方药及民间验方知之甚多。河南中医学院毛德西教授曾随其侍诊抄方,亲眼见他用此方治愈数例神经衰弱的病人,效果出乎意外的好。后毛德西也常用此方,现介绍如下。 方药:核桃仁50克,黑芝麻50克,小茴香粉15克,冰糖30克,蜂蜜适量,香油适量,牛奶适量。 加减运用:失眠,加酸枣仁粉30克;心烦,加朱砂5克;郁闷不语,加石菖蒲30克;语无伦次,加羚羊角粉30克。 功效:养心安神,补肾健脑,解郁润燥。 主治:脏躁、神经衰弱、抑郁症等。...
-
五更泄临证中常用四神丸加减 疗效不错
五更泄,又名鸡鸣泄、晨泄,是指黎明之前,五更时分出现的泄泻。此病多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陈宝贵教授遇到此类病症,临证中常用四神丸加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补骨脂15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6克,吴茱萸3克,炒白术15克(炒黄),陈皮10克,防风10克,砂仁6克(后下),炒山药15克,黄连3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
细菌性痢疾患者常用一味夏枯草治疗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因其夏季开始枯萎,故名“夏枯草”。本品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夏季果穗半枯时采摘,晒干。夏枯草性味苦、辛、寒,归肝、胆经。夏枯草作用比较广泛,能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治疗痰火郁结所致的结核,可与玄参、贝母、牡蛎等配伍;治疗良性肿瘤,可与海藻、昆布等同用;治疗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可与野菊花、蒲公英等配伍;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可与钩藤、决明子等配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夏枯草煎剂有降压作用,对肺结核、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均有效。因其取材方便...
-
橘红丸是临床上常用的祛痰剂
橘红丸是临床上常用的价廉效验的祛痰剂,由橘红、瓜蒌皮、款冬花、茯苓、紫苑、生石膏等18味中药与适量蜂蜜制成的中药丸剂,有清肺化痰、止咳润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咽干、胸闷等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可以用橘红丸。 只有当患者出现咳嗽痰多、痰黄稠、不易咯出、胸闷口干等“热咳”表现,或者兼有发热、咽痛、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等症,可选服橘红丸,热咳多见于风热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而如果咳嗽时,痰色白,质清稀有沫,还有怕冷、小便清长、舌...
-
失眠者日常用一些食疗的方法缓解症状
如果一个健康人,每天睡眠8个小时,那么他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可见睡眠对于人的健康是多么重要。现在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到医院诊治失眠的人越来越多。西药安定虽然有镇静安眠的作用,但不能久用和多用,副作用多,停药后失眠依旧。失眠者日常不如用一些食疗的方法缓解症状,效果虽慢,但安全可靠。 莲子 莲子的养心安神作用比较突出。对于脾胃虚弱、身体困倦的人,可用莲子(去心)、芡实各100克,加适量糯米,煮粥食用;如是心火偏盛,烦热失眠者,可用莲子心30粒,泡茶饮之。 小米 小米是少数几种偏碱性的...
-
经行头痛“经期头痛”四个常用方
姚克敏(1935-)教授为云南省姚氏医学流派第六代传承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姚贞白之女,原任昆明市中医医院院长,199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经期杂病论治》为姚老早年在总结家传经验的基础上亲笔撰写,是姚老几十年临床体会所得,写就搁笔后因忙于政务,未及投稿,延迟至今,现为其学术经验继承人发现并整理,在此发表,以期对本流派学术思想的完善及传承有所...
-
顽固性失眠 临床难治病《伤寒论》临证常用的名方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是临证中常用的名方。该方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阴阳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引起的心动悸、脉结代、虚羸少气、无光少苔或舌质干而瘦小者。笔者临证体会,该方除治疗上述病证外,在方中加入附子、黄连对老年人顽固性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病例:刘××,女,81岁。老人患有糖尿病、心脏早搏、失眠等病症多年。特别是长期失眠十分苦恼,只能靠吃安定片维持睡眠。2014年入冬后,心动悸、脉结代诸症加重,甚时感觉胸口缺氧闭闷,入夜则面部潮红,心烦胸闷,彻夜难寐,入某二甲医院住院治...
-
辛智科治脾胃病常用药对
陕西省中医医院辛智科教授治疗脾胃病,组方用药,喜用药对,并对其体会颇深,应用娴熟,疗效显著,现将常用的药对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黄连 吴茱萸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名为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左金丸有清泻肝火、和胃降逆制酸之功效。黄连与吴茱萸,一寒一温,相互牵制,达到平衡。可治疗因肝火犯胃所致的慢性胃炎伴有胁痛、泛酸、烧心之症。在治疗时常用左金丸配合其他方药应用,临证根据寒热之轻重,随证加减,热甚便干、吐酸者,黄连、吴茱萸比例为6:1,寒热相间、酸甚者,比例为2:1,寒甚便稀溏者,比例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