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处方 第16页

处方 第16页

  • 咳嗽处方 平喘五药合二陈汤加减

    咳嗽处方 平喘五药合二陈汤加减

    范某,女,50岁。2012年8月6日来诊。诉咳嗽1年余,咳甚时吐逆,重复发生,查无显着反常,经多方诊治,作用欠安。现见阵发性剧烈咳嗽,吐白痰,舌淡红苔薄,脉沉细。患有冠心病,血压高,糖尿病等。 确诊:咳嗽(痰阻气机,肺络郁滞)。 处方:平喘五药合二陈汤加减:麻黄6g,麻黄根6g,苏子10g,炒莱菔子15g,葶苈子10g,陈皮6g,半夏6g,茯苓10g,甘草5g,干姜3g,细辛3g,百部15g,紫苑15g,浙贝6g,桔梗6g。5剂。水煎服,日1剂。一起配以抗敏止咳散1瓶,每次3g,日2次。...

  • 晨起咳嗽为阵发性剧咳 牛广斌处方病案介绍

    晨起咳嗽为阵发性剧咳 牛广斌处方病案介绍

    •消导类药物在食积证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而在临床实践中,疾病往往错综复杂、虚实相兼,再加上中医独特的思维体系,这就拓展了消导类药物的使用范围,使之不仅仅局限于食积证的治疗。消导类药物的调畅气机、透热转气之功,使其在治疗湿热类疾病时犹如一支奇兵。   消导药又称消食药或助消化药。《中药学》教材中对消食药的定义是:“凡以消食化积、增进食欲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消食药。”本类药物使用时常根据不同病情而配伍其他药物同用,如食积兼气滞者,与行气理气药配伍;食积兼湿浊内阻,湿阻中焦者...

  • 小儿咳嗽特点处方 小儿体质特点

    小儿咳嗽特点处方 小儿体质特点

    小儿体质特点 《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篇:“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小儿气血脏腑、骨肉筋脉都处于娇嫩状态,生理功能尚在发育当中,生长迅速,与成人有许多不同。《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也。”《医学正传·小儿科》:“夫小儿八岁以前曰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故肺金受制而无以平木,故肝木常有余,而脾土常不足也。”《温病条辨·解儿难》:&ldquo...

  • 支气管扩张食疗保健处方

    支气管扩张食疗保健处方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缓慢炎症损坏管壁所造成的的支气管扩张和变形。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其主要症状有缓慢咳嗽,很多脓痰和重复咯血。本病曩昔多见,发病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肺结核,自从抗菌素使用以来,已大为削减。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往往能够追査到幼年,曾有麻疼、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的病史,今后常有呼吸道感染的重复发作。该病归于中医“咳 嗽”、“咳血”等领域。临床上一般分为三种证候类型。 1.怒火犯肺:咳嗽,咯痰黄稠,重复咯_,面红,胸胁肿痛,舌...

  • 小儿顽痰不化处方用益肾温阳的真武汤

    小儿顽痰不化处方用益肾温阳的真武汤

    顽痰不化   某男,4岁,喉中痰鸣1月余。患儿1月前患“支气管炎”经治疗后,热退留有咳嗽、有痰,时轻时重,又经抗生素、清热、止咳、化痰等治疗,咳嗽偶作,唯痰多,顽固不化,患儿又不会咳出,时闻及“呼噜”声,夜间更甚,缠绵反复,家长甚为担心、苦恼。来我处就诊时患儿神倦乏力,形瘦,可闻及喉中“呼噜”声,偶咳,纳差,小便可,大便偏稀。舌质淡偏胖,苔薄白稍腻,脉沉细。   小儿“纯阳”之体,甚少肾亏,而该小儿脉...

  • 食管反流性咳嗽 处方:代赭石

    食管反流性咳嗽 处方:代赭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时祥   周某,女,48岁,2010年10月31日初诊。述反复咳嗽已有3个多月,痰黏量多,夜间更甚,同时伴见反酸嗳气,腹胀痞满,恶心欲吐,不欲饮食,口黏等症状,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5天无效。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滑,经X线胸片示:双肺未见病变。   诊断:食管反流性咳嗽,属胆胃不和,冲气上逆。   处方:代赭石(先煎)15g,海螵蛸12g,云茯苓12g,炒白芍12g,浙贝母10g,法半夏10g,吴茱萸10g,枳实10g,陈皮6g,甘草6g,黄连5g,干姜5g...

  • 外感咳嗽 处方为三三止咳汤加味

    外感咳嗽 处方为三三止咳汤加味

    外感咳嗽 李某,男,46岁,教师。2009年12月9日就诊。咳嗽2周。患者自述2周前患“感冒”后就出现咳嗽,痰稍多,色白,口稍干。患者曾在市中心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稍偏高,亦行X线检查,结果示两肺纹理稍增粗,多次静脉点滴抗生素和口服中西药物治疗,至今未愈。目前咳嗽频作,以夜间尤显,痰多而黏,不易咯出,时有咽干痒,偶有胸闷感,舌苔白,舌质偏红,脉浮。辨证为外感风寒邪气迁延不愈,郁闭肺卫,肺窍不利证,治宜以疏风止咳,宣畅肺气为主,处方为三三止咳汤加味: 炙麻黄15 g,苦杏仁(炒用...

  • 肺心病中医二处方

    肺心病中医二处方

    肺心病   吴某,男,79岁,离休干部。2009年10月23日诊。病者患慢性支气管炎12年,肺气肿5年,肺心病2年。现咳嗽,气急,气短,气喘不得卧,痰多、稠黏、色淡黄,胸闷,心悸,多汗,夜烦躁少寐,口干,纳少,大便结,4天1次,舌尖有瘀点、少苔,舌下血管怒张,脉细略数,血压120/80毫米汞柱。彩色B超检查:肺心病。   处方:①西洋参(另炖)10克,生地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打碎)15克,炙甘草15克,田七12克,丹参15克,麻黄10克,北杏仁12克,川贝10克,天竺黄10克,葶苈子12...

  • 哮病发作期治同外感咳嗽 治法处方

    哮病发作期治同外感咳嗽 治法处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景源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温病学专家,擅长治疗外感发热性疾病及内、妇科疑难杂病。 现将刘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及哮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哮病发作期治同外感咳嗽   哮病的发生虽有痰饮伏肺之夙根,但其发作每因于外感,所以其发作期的治疗与外感咳嗽亦相同。刘教授每于临床用治咳八味汤加减化裁,疗效亦颇佳。   典型病例:郝某,女,50岁。主因咳喘10年,加重半年,于2011年5月18日就诊。患者10年开始出现咳喘,不...

  • 呼吸慢病的第二张处方:中西医结合肺康复

    呼吸慢病的第二张处方:中西医结合肺康复

    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死亡率高,具有严重危害,但患者知晓率低,对疾病认知不足,自我管理差。在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岭南地域、气候及人文等因素的特殊性,对本地区高发的呼吸慢病进行了研究,尤其是针对支气管哮喘及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症及肺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IPF的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定治疗特色,建立了呼吸慢病的第二张处方——中西医结合肺康复,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肺康复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做一个详细的评估,从而量身定制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综合干预措施,其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

  • 感冒咳嗽处方中常用中药统计分析

    感冒咳嗽处方中常用中药统计分析

    名医处方以其直观性和客观性强的特点再现了名医临证用药的经验,整理研究名医处方也是传承名医学术精华的一种方法。现从1990年~1992年间,对王绵之千余张处方中选取主治感冒咳嗽的185张处方,悉心恭整,在数据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以期客观、准确再现王绵之用药的规律和特点。 处方用药整理原则 本文选取王绵之主治感冒咳嗽的185张处方,将其中常用中药进行归类整理,整理统计的项目包括常用药、出现频次、处方常用量、处方常用量重现率、药量范围。 常用药筛选原则 处方常用药的界定 将1...

  • 慢性咳喘病机治则处方

    慢性咳喘病机治则处方

    慢性咳喘,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等病。其症状特点是以咳嗽为主,多伴有气喘、吐痰。而咳、喘、痰包括外邪的侵入皆为病之标,内脏虚损才是病之本。笔者认为,慢性咳喘病长期发病、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是肺、脾、肾三脏的虚损。对于无表证的慢性咳喘,不可盲目用麻黄杏仁等宣肺降气之品,以免造成宣则发散、降则耗气的局面,致咳喘加剧。 医案举例 贾某某,女,77岁,2012年1月5日初诊。患者咳喘8年,近月来加剧。每年冬春两季连续咳嗽,近2年来咳嗽维持时间更长,久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

  • 感冒数日自觉恶风 辨证处方

    感冒数日自觉恶风 辨证处方

      段某,女,63岁,2013年9月初就诊。患者糖尿病病史5年。自述近年体质大不如前,经常感冒,每次感冒症状并不严重,测体温不高,但迁延许久不愈。不耐风寒,感冒防不胜防。   刻诊:已感冒数日,自觉恶风、易出汗,周身酸楚不爽,后背沉重;神疲乏力,精力不济;口干,咽稍红,舌淡红,舌苔薄,舌下静脉无瘀紫,右脉弱,左脉弦滑饱满。   辨证:少阴不足,太阳空虚,营卫不和兼少阳枢机不利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法半夏10克,生姜4片,党参10克,大枣4枚(撕开),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

  • 胸闷气短辨证论治 处方大柴胡汤化裁

    胸闷气短辨证论治 处方大柴胡汤化裁

    基本资料 田某,女,67岁,退休人员。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 发病过程 2020年1月26日11时因“胸闷气短伴发热13天”入院。 患者2020年1月13日受凉后出现胸闷、气短,间断发热(体温不详),偶有咳嗽,伴咽痛及皮肤瘙痒感,并日渐出现喘息不适,稍活动即喘息,无流涕喷嚏,无胸痛,无咳血、盗汗,无恶心呕吐,无黑便腹痛。患者曾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就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于1月26日...

  • 太阳中风表虚外感案 处方《伤寒论》桂枝汤

    太阳中风表虚外感案 处方《伤寒论》桂枝汤

    太阳中风表虚外感案 成某,女,43岁。2016年4月6日初诊。主诉:微热、汗出、恶风等数月不愈。现病史:患者自台湾于北京研修,由于气候南北差异,加之平素身体虚弱,不耐北京气候寒冷,感冒小恙,数月迁延不愈,3月中旬因打扫阳台,复受风寒,时轻时重。刻诊:时有汗出,尤以后背为甚,常湿透内衣,遂即恶风、恶寒,喷嚏连连,鼻流清涕,倦怠嗜卧,纳少乏力,大便偏软,舌淡苔薄白,脉浮缓弱。 中医诊断:太阳中风外感。 病机:太阳表虚,营卫不和。 治则: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处方:《伤寒...

  • 实行感冒预防处方

    实行感冒预防处方

    近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局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的《2012年时行感冒(乙型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出台,以应对今年开春以来,我国整体流感活动水平上升,部分地区发生时行感冒、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的问题。 《方案》提出今年实行感冒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对实行感冒特点及治疗、预防方案进行规范。专家指出,在流行期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公共场所,房间宜多通风,宜勤洗手,患病后饮食宜清淡,注意劳逸结合,随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出行宜戴口罩。注意早发现、早治疗。日常可以使用中药进行预防。 链接 治...

  • 低烧病案 中医处方

    低烧病案 中医处方

    【病案】   王某,女,43岁。1991年10月15日。主诉低烧20余日,经查血、尿、胸透等检验均无异常发现。已用解热、抗生素诸药及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等皆乏效。现症面色萎黄、体质瘦弱,低烧以入暮较高(37.8℃),并畏寒、口干不欲饮水、少纳乏味、舌淡、中后呈白黄腻苔,月经如常,脉缓小。此乃阳明气虚、阳维脉失调所致。   处方 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10克,陈皮6克,炙甘草10克,白薇6克。5剂。   二诊 低烧略减,而日暮仍恶寒,苔已化薄,予黄...

  • 高热不退 热厥 处方生石膏

    高热不退 热厥 处方生石膏

    •高热不退 孙某,女,3岁。出麻疹后,高热不退,周身出汗,一身未了,又出一身,随拭随出,与《伤寒论》所说:“濈濈汗出”之症极为相似。患儿口渴唇焦,饮水不辍,视其舌苔薄黄、切其脉滑数流利。辨为阳明气分热盛而充斥内外,治急当清热生律,以防动风热厥之变。 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6克,炙甘草6克,粳米一大撮。服一剂即热退身凉,汗止而愈。 本案为《伤寒论》的“白虎汤”证。该方为阳明之热,弥漫全身,充斥内外的“表里俱热&rdq...

  • 顽固性耳鸣 治则化痰逐瘀中医处方

    顽固性耳鸣 治则化痰逐瘀中医处方

    笔者认为,备化汤临床应用的着眼点不止在于“湿寒合邪的病因”,更在于以寒湿为特征的病证。“有是证,用是方”。这样一来,不管是什么运气之年,只要出现寒湿为特征的疾病,就可以使用备化汤进行治疗。   近期以来,《中医中药秘方网》不断刊载了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案例,笔者将其剪贴在一起认真研读后,悟出它的特点是在阴阳消长的规律上把握和治疗疾病,庆幸又多了一条辨治疾病的思路。试用于临床,竟对以往一些疗效欠佳的疑难杂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择一例与同道分享。...

  • 流感预防方案 流感治则处方

    流感预防方案 流感治则处方

    1月中旬,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流感的优势,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晏军副院长主持下,著名热病专家姜良铎与多科主任共同努力,结合既往流感防治的经验,制订出201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流感防治方案。 流感态势 2017年12月份以来,全国各地相继进入流感季节性高峰,流感样病例的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既往三年同期水平,重症病例也比往年明显增多,各地医疗机构诊疗压力增大。本次流感的流行特点是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同时流行。 流感表现和证型特...

  • 发作性低热 中医诊断处方

    发作性低热 中医诊断处方

    发作性低热 患者,男,42 岁,2014 年11 月26 日初诊。主诉: 发作性低热3 年,寐浅易醒20 余年。患支气管炎3 年,受凉及劳累时发作,每年发作3 ~ 4次。发时低热,自觉心前区不适,时有咳嗽。近日体温37. 2 ~ 37. 3℃,经治疗后好转,但仍时有低热。6 年前查出肾钙化,常觉腰酸。刻诊: 心悸,急躁易怒,食后腹满,恶寒,小腹尤甚,喜热饮食,小便无力、小便黄,体力欠佳,易疲劳,口干,舌稍黯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细滑。吸烟史20 余年,饮酒史20 年。 中医诊断: 低热; 失眠。...

  • 发热3天辨证处方

    发热3天辨证处方

    张某,男,37岁,2013年7月9日初诊。 主诉 发热3天。因大量饮用啤酒、吃海鲜,汗后受风,连续3天夜间发热,体温高达39.5℃,服用退热药后汗出热退,体温恢复正常,次日夜间复见发热,连续三天,以致白天迷困,昏昏欲睡,伴见胸脘痞闷、口中黏腻、喉中痰阻、时欲呕恶、食欲不振。 刻诊 患者形体肥胖,行动迟缓,面色潮红,口出异味,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 依据舌脉症候,结合患者病发暑季,饮食不节,内伤脾胃,痰湿壅盛,外受风寒,营卫不调,内外受邪,蒸腾为热。辨证为痰湿发热。治宜燥湿化痰...

  • 外感风热咽痛发热 利咽解毒处方

    外感风热咽痛发热 利咽解毒处方

    闫某,女,12岁,学生,2014年5月21日诊。 患者发热、咽痛3天就诊,3天前在学校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咽痛,现就诊于我处:发热38.5℃,咽痛,头痛,乏力,微恶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 外感风热。 治则 疏风清热,利咽解毒。 处方 银花藤30克,连翘30克,青蒿15克,黄芩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柴胡15克,神曲10克,荆芥6克,防风6克,公英15克,羌活6克,白茅根15克,赤芍10克。5剂,水煎服,愈。 按 本例中医治疗外感发热,重用大剂量银花藤、...

  • 耳痛,急性中耳炎,清泄热毒治则处方

    耳痛,急性中耳炎,清泄热毒治则处方

    刘某,男,26岁,2006年12月30日初诊。该患者一开始为上呼吸道感染,继而耳痛,发热,体温38.6度,面部、腮颊部也牵掣作痛,经医院查看,确诊为急性中耳炎。现脉细苔黄。 确诊:耳痛。 辨证:风热邪毒上壅耳窍。 治则:行血疏风,清泄热毒。 处方:金银花12g,板蓝根12g,连翘10g,黄芩10g,元参10g,牛蒡子10g,桃仁6g,陈皮5g,苍耳子(炒)5g,白僵蚕(炒)5g,蝉蜕4g,黄连3g。水煎2次,兼并药液,分2次服用。 服药5剂后,其体温康复正常,耳痛亦...

  • 夏季感受暑邪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 处方用新加香薷饮化裁

    夏季感受暑邪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 处方用新加香薷饮化裁

    新加香薷饮源自《温病条辨》,由香薷、金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五味药组成,具有祛暑解表、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夏季感受暑邪,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纳呆,舌苔白腻,脉浮而数者。方中香薷辛微温,入肺、胃经,芳香质轻,辛温发散,既可疏表散寒,又能祛暑化湿,为夏月祛暑解表要药;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祛暑清热、解毒;鲜扁豆花芬芳轻清,达表清暑;厚朴苦辛性温,行气除满、燥湿运脾。全方辛温与辛凉相合,为治疗夏季暑病之良方,尤其适用于夏季感寒、暑湿内蕴、寒轻暑重之证。 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其性炎...

  • 糖尿病足处方:桂枝茯苓丸合四妙散加减

    糖尿病足处方:桂枝茯苓丸合四妙散加减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中医一般将糖尿病足归属于“脱疽”范畴,多认为其是寒湿之邪侵袭机体,瘀阻脉络,气血不畅,甚或痹阻不通所致,其中瘀血是核心。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足的后期治疗,往往需要进行截肢,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中医药的介入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极大地降低患者的截肢率。现试举一例中医治疗糖尿病足典型医案。 患者是一位85岁的老年男性,面色黄黑,体型中等,脊背佝偻,入院时精神不佳,颇爱睡觉。...

  • 消渴2型糖尿病 治则治法处方方解

    消渴2型糖尿病 治则治法处方方解

    消渴为病的常法为滋阴清热,本案基于“脾主散精,为胃行其津液“的理论依据,立足于中土斡旋失司、津液转输障碍的本质病机,总以运中土、养阴液为法,使得土困得解,枢机斡旋复常,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则血糖回降。 患者女,58岁,2019年6月20日初诊,主诉“发现血糖升高半月”。患者半月前测得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升高,未服降糖药,体重减轻10斤,遂寻求中医治疗。刻诊:无口干苦,无纳多、饮多,时有头晕,无天旋地转感,无头痛,近日下腹部隐痛,下肢无力感,汗出可,二便可,...

  • 间断胃脘疼痛 萎缩性胃炎 处方茵陈行气止痛方

    间断胃脘疼痛 萎缩性胃炎 处方茵陈行气止痛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伴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免疫因素、胆汁反流、长期饮酒以及生活无节律等。正常的胃黏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影响下,逐渐从炎症发展至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最终演变成胃癌。其中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被称为胃癌前病变,有胃癌发生风险,有效干预胃癌前病...

  • 白睛溢血 治以清热祛湿佐以柔肝处方

    白睛溢血 治以清热祛湿佐以柔肝处方

    白睛溢血是指白睛血络破损,血溢络外的眼病。由于白睛上所见血色鲜红,故《证治准绳》又名色似胭脂症。它与一般外障之赤丝满目不同。相当于现代医学结膜下出血。《诸病源候论·目赤痛候》曰:“肝气通于目。脏内客热,与胸膈痰饮相搏,熏渍于肝,肝热气冲发于目,故令赤痛也。” 笔者曾治一患者,男,63岁。右侧白睛出血一周余,曾服清热泻火药效不佳,诉每日下午加重,右眼无痒痛感,视力正常,食纳稍差,小便黄,因服清热泻火药,大便略稀,每日1次。舌淡胖,舌苔白滑,脉沉细。中医诊断为白睛溢血。辨...

  • 心肌炎发热 处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心肌炎发热 处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心肌炎是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少数可完全无症状,轻者可表现为发热、咳嗽、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可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引发死亡。潮热是指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临床中部分心肌炎患者发热多为夜间发热重,表现为潮热之象。近日,笔者治疗一心肌炎所致潮热患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35岁,2022年9月9日初诊。主诉:发热伴头晕5天。患者5天前夜间8点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寒战、头晕、头痛,咽痛,间断咳嗽、咳白痰,体温39.5℃,无心慌、胸闷、胸痛,无端坐呼吸、咳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