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第17页
-
颤证头颤摇动处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冉某,男,66岁,2023年1月27日初诊。主诉:头颤摇动8年余。患者自诉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不自觉颤抖、摇动,他人提醒后可自行停止,自身无法觉察。不伴有肢体震颤。颞部血管凸起如蚯蚓状。大便每日1次,质干,小便调。纳一般,眠可。舌红,舌前有凹陷,中有裂纹,花剥苔,苔白腻,舌下络脉怒张青紫。脉弦涩。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多年,血压控制不佳;脑梗死病史。 诊断:颤证(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处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15g,煅赭石30g(先煎),生龙骨、生牡蛎...
-
鼻鼽与哮喘同时发作时称为鼻性哮喘发作期 中医处方医案
国医大师王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早在1997年提出“鼻性哮喘”这一医学术语,鼻性哮喘以寒热之邪为主要病因,病机为外寒犯肺,内热蕴脾,将鼻性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和稳定期。本病临床表现为流清涕、鼻痒、鼻塞、频繁喷嚏、咳嗽和喘息等,还可伴有眼痒、流泪等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秋冬季多见,寒冷地区多发。近年来鼻性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王烈具有多年临床经验,治疗鼻性哮喘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独特优势。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分析和总结王烈对本病的学术观...
-
新冠后遗疲劳乏力 治疗处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疫气携湿邪而致病,治疗后虽疫疠外解,但往往湿邪内滞,故而其后遗症多以湿邪、湿久蕴热等表现为主。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气虚则卫表不固,更易热迫津液外泄而汗出,使人体阴津耗伤,气随津脱,形成津气两伤的病变。故而其后遗之疲劳乏力诸证,病机实为以气虚为主,伴或不伴津脱的症候群。湿邪重浊,易于困阻阳气,故治疗当以补气为主,补津为辅,佐以升发阳气。 经验方药 笔者临床常用《医宗必读》之新定拯阳理劳汤加减应用,原方组成如下:黄芪三钱(酒炒),人参二钱(去芦),肉桂七分(去皮),当归一前五分(...
-
梅核气,咽神经官能症,处方麦门冬汤加减
高某某,女,37岁,教师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无胸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经阿托品、654-2等药治疗,心律转齐,心率维持在45~55次/分,仍然有胸闷、心悸、乏力、不寐等症状出现,时或加重。曾在我院及外院门诊治疗,服用中药汤剂及复方丹参片等,效果不显。近1月来,自感喉中有球状物,欲吐不能,欲咽不下,甚感苦楚,渐至胸闷心烦,多寐,善太息。3天前因家事纠纷,怒后手足发凉,麻木,旋即不省人事,经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后苏醒,次日又作昏厥,数分钟后苏醒。入院时症见:心悸,胸闷,头晕...
-
舌痛 处方炒怀山药 5剂巩固舌痛痊愈
程某,男,67岁,初诊日期:2021年3月7日。 诉舌痛半年余,每食用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醋等)则舌痛,口干,舌紫少苔,有裂纹,脉滑。平素饮酒较多,大便溏薄,日1~2次。 诊断:舌痛(胃阴虚)。 处方:炒怀山药30g,粉葛根30g,芡实30g,党参15g,炒白术15g,半夏10g,炒白芍15g,生地10g,黄芩15g,炒谷麦芽各15g,木香10g,砂仁6g,炙甘草6g。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12日二诊:未食用刺激性食物,未出现舌痛,大便较前成形,日1次。予上方5剂。...
-
顽固性咳嗽处方用华盖散
梁某,男,25岁。2019年12月6日初诊。主诉:咳嗽1月余。患者自诉4年前感冒后,在操场进行长跑运动,后来导致咳嗽难愈。近几年每年到12月份,咳嗽都会发作1次,屡服中西药,疗效都不佳,需要拖延2~3个月左右咳嗽方能止住。胸片未见明显异常。现症:咳嗽晚间较剧,无痰,无恶寒发热,无咽痒咽干,无口干口渴,纳可,入睡较为困难,二便可,舌淡胖有齿痕、色偏红,脉滑,双尺有根。 处方用华盖散:麻黄5g,杏仁10g,炙甘草3g,陈皮12g,紫苏叶10g,竹茹30g,茯苓30g,瓜蒌皮20g,百部10g,法半夏9g。5剂...
-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 胃脘痛化浊解毒处方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佃贵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在脾胃病领域颇有建树。本文介绍其辨治慢性胃炎经验。 因机证治 慢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的一种疾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仅表现为腹部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病情日久可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西医多采用促胃肠蠕动药物和抑酸药物治疗,如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其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拮抗幽门螺杆菌等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但停药后复发可能性...
-
心悸 治法益气健脾养阴安神处方
心悸是因外感或内伤,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心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等。笔者跟随南京中医药大学杨进教授学习,现录其运用归脾汤治疗心悸医案一则,其中的辨证论治颇有巧思、遣方用药很具特色。 吴某,女,76岁,2021年10月3日初诊。患者自2021年5月上旬以来出现动则心悸胸闷,纳谷不振,倦怠乏力,伴夜寐不实,口干,齿龈有血,苔薄,舌尖红,脉细弦。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西...
-
产后声音嘶哑 治则处方
许某,女,31岁,2012年6月5日初诊。主诉:产后3月余,大便溏薄,日3~4次,有时呈水样便,少腹不适。继之声响嘶哑,屡经中西医医治,作用不显。起初音哑,发音尚能听到。后则音调逐渐卑微,说话多时,症状加剧,言语卑微,含糊不清。时感咽部枯燥,喜饮热水。 刻诊:身形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此乃肺阴亏本,脾失健运,胃肠不固也。 治则:滋补肺阴、宣肺开音、健脾固肠。 处方:太子参10g,南沙参10g,生地18g,金石斛10g,枸杞子9g,茯苓10g,桔梗5g,蝉衣6g,煨柯子9g,乌梅9g,...
-
治牙痛 中医辨证止痛处方
牙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科疾病。其发病率高,发作时异常痛苦,给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中医学理论认为,牙痛一症,当责之阳明实热和肾阴虚,虚火上炎两端。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分别入于上、下齿中。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即可发为牙痛;齿为骨之余,骨又为肾所主,所以肝肾之阴不足,相火妄动,虚火上炎亦可发为牙痛。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认为,阳明有余与少阴不足是相互联系的。正如清代医家张秉成《成方便读》所言:“夫人之真阴充足,水...
-
颤证手震颤处方 血府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的合方
患者男,72岁,2023年6月20日初诊。主述:5年来每次紧张时双手颤抖而不能自主,以左侧为重。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紧张时双手颤抖,当时因症状尚轻,未予治疗。此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双手抖动幅度越来越大,影响日常生活,遂于2023年3月去当地中医院住院治疗,给予针刺、烤电、中药、西药治疗,疗效不显。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告诉其病难治,建议放弃治疗、回家休息。患者担心病情进一步加重而影响今后生活,遂在病友的介绍下来诊。 刻下:患者精神良好,体型适中,每当紧张时双手颤抖得非常严重,不能持物,平时睡眠较差,易醒...
-
郁证心神惑乱 处方综合温胆汤
第六批、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岐黄学者、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蒋健,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并通过长年郁证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郁证诊疗新体系。笔者在跟师过程中对其所提出的郁证理念有所感悟,现整理其从郁痰入手诊治郁证医案一则如下。 殷某,女,52岁。2023年1月31日初诊。主诉:出现悲伤欲哭、胸闷1年余,加重伴有窒息感2月。2022年11月底起,患者因家事而担心焦虑,出现悲伤欲哭、胸闷等情况,遂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被诊断为中度抑郁与焦虑,现服用佐匹克隆片,...
-
过敏性鼻炎 宣通鼻窍处方
据最新数据报道,我国鼻炎患者达3亿之多,而其中五分之二属于过敏性鼻炎。大多数过敏性鼻炎患者去医院,采取的多是物理清洗结合口服激素,病情严重的就要手术。其中,也有部分患者找中医治疗,医生多采用芳香开窍类药物。以上种种疗法都难以取得长久的疗效,很多患者对治疗失去了信心。近十年开展冬病夏治,我接触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非常多,在临床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提前预防,改善体质为主,治疗疾病为辅的治疗思路,在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分享医案以供同仁参考。 岳某,女,8岁。患过敏性鼻炎两年,每遇季节变换冷热交替即发作鼻炎。发作时...
-
脑出血开颅术后高热 处方用审平汤加减
宋某,女,64岁(1957年5月23日出生),2021年11月5日初诊(微信问诊)。主诉:脑出血开颅术后发热7天。患者10天前因突发意识丧失,于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左侧基底节脑出血,行开颅手术,8天前拔除气管插管,留置鼻饲管。7天前拔除颅内引流管后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腰部穿刺检查结果提示脑脊液白细胞增高,考虑为“颅内感染”,应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治疗7天后仍每日发热,发热以下午至晚上为著,最高体温波动于39℃~40℃,予解热镇痛剂后发热稍退,旋即复升。刻下:持续发热,最高体温39...
-
超级细菌感染 中医处方(3)
2010年11月1日三诊:患者服药一剂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5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2%。痰质较前清稀,量减少,呈白色泡沫状。患者于10月31日下午咳出大量黄色黏稠痰,咳嗽明显缓解。于11月1日凌晨2:00体温高达40.0℃,寒战,汗出,体温渐降,于晨7:00测体温37.0℃。此后患者咳吐白色黏稠痰,伴白色泡沫,量中等,味咸,较前易咳出。神志欠清,欲睡,上半身微汗出,汗出不畅,小便量2886ml,色白,大便不能自控,不自主溢出。伸舌迟动,舌质淡嫩,扪之水湿,苔薄白,双脉沉缓无力...
-
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的处方
升降散是《伤寒温疫条辨》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的处方,近年来笔者临床外用本方擦浴治疗感冒高热,效果较好。有清热解表,疏通腠理,退热解痉的作用,可有效降低体温,缩短发热持续时间,有效防止体温复升,降低高热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操作简单易行、经济,患者易于接受。 药物与用法制大黄24克,僵蚕12克,蝉衣12克,片姜黄2克,水煎2次浓缩成药液。感冒高热时,将药液凉至40度左右,用纱布浸透药液,反复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大血管走行部位及背部擦浴治疗,以皮肤擦红为度,并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整擦浴的力度和持续的时...
-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处方干姜汤
患者某, 男, 46岁, 2015年4月15日初诊。 患者确 诊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年, 平素服用 “丙硫氧嘧 啶片” , 但是效果较差, 停药则T3、 T4检查指标上 升, 易疲乏、 出汗、 怕热, 纳谷馨, 大便时稀溏时干, 2-3次/d, 夜寐易醒, 晨起腰背酸痛, 舌淡苔薄白, 脉 弦。 西医诊断: 甲状腺功能亢进证; 中医诊断: 瘿病 (肝郁脾虚) 。 治则治法: 疏肝理脾, 和调阴阳, 处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北柴胡30g, 川桂枝15g, 淡干...
-
甲状腺功能亢进失眠易怒 化痰软坚的处方
病例.苏××,男,35岁。 7~8个月以来,心悸心烦,失眠易怒,口燥多食,日渐消瘦。某院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医始以抗甲状腺药非但不效,亦且发生肝功明显异常,为此不得不改用中药治之,但效果不够明显。朱老细审其证,除心悸心烦,失眠易怒,口干,消食易饥,日渐消瘦外,并见舌苔黄白,脉弦数,甲状腺弥漫肿大。朱老考虑到前曾用益气养阴,疏肝泻火,化痰软坚的方法取效,何不再采用之。 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青皮...
-
颈部疼痛 瘿痈案处方
瘿痈案 患者某, 男, 46岁, 2015年9月12日就诊。 自述颈部疼痛1个月, 头晕, 舌苔白, 脉弦略数。 彩超: 甲状 腺肿大, 下极弥漫性回声不均匀减低, 甲状腺左叶内 小结节。 甲功: FT3: 4.36pg/mL, FT4: 1.98pg/mL。 西 医诊断: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中医诊断: 瘿痈, 证属气滞 痰凝。 处方: 柴胡15g, 白芍15g, 姜黄15g, 牡丹皮15g, 浙贝母15g, 连翘20g, 板蓝根25g, 郁金15g, 川芎15g, 甘草15g, 陈皮15g,...
-
畏冷恶热自汗 处方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
黄某,女,54岁,2011年03月17日初诊。畏冷恶热、自汗,病已3个月,伴口苦,时觉头痛,失眠,疲乏,苔薄黄,脉细。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 辨证:少阳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固表止汗。 处方: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柴胡10克,黄芩5克,西参6克,法夏10克,甘草6克,炮姜6克,炒白术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炒枣仁2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7剂水煎服。 二诊(2011年03月24日):寒热交作及自汗显减,仍夜间难寐,舌淡,苔薄黄,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