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第11页
-
白花蛇舌草配败酱草 含漱治口腔疾病
近年来,笔者用白花蛇舌草配败酱草,煎水含漱,治疗口腔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方法:白花蛇舌草50克,败酱草30克,上药煎水2次,取液约200~300毫升,待冷,分3次含漱,每次含10分钟,每日1剂,连用1~2周。 病案1 口腔溃疡案 患者李某某,女,30岁,平素喜食辛辣肥甘之品,患口腔溃疡,时作时愈5年多,每遇食辛味刺激食品发作。诊见下牙龈及两颊散发性溃疡,舌红苔厚黄,脉数。辨为胃热证。 治疗方法:1.用上方含漱,每日1剂;2.内服方:白花蛇舌草50克,败酱草15克,白及15克,浙贝母粉10克,黄连1...
-
预防口腔疾病 饮黄瓜汁
夏季人们都喜欢饮用一些清新可口的饮品。黄瓜是家常菜,口感清爽且低热量,还有预防口腔疾病的作用,但是,吃整个黄瓜不如饮黄瓜汁更益于吸收,所以在炎热的夏季,不妨自己动手制作一杯别有风味、优质价廉的黄瓜汁吧。 黄瓜汁制作起来很简单:把新鲜的黄瓜简单用糖腌一下,或者直接加冷开水在榨汁机中取汁饮用。饮用黄瓜汁的时候,可以适量加一点蜂蜜来调味。 在早晨喝一杯黄瓜汁,能起到清肠的作用。黄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可缓解发炎症状,对口腔溃疡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黄瓜还具有利尿、强健心脏和血管、调节血压、预防心肌过度紧张和动...
-
名医名家陈信义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经验
名医名家-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经验 陈信义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血液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知名血液病专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患,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并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对于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丰富、颇有心得。 陈教授认为热、虚、瘀是出血性疾病最常见病因,也是其发生与转化的关键。其主要病机为热毒伤血,迫血妄行,或内伤脾肾,气不摄血,或阳不敛阴,阴虚火旺,以致血液外溢。动血之由,惟火...
-
邓铁涛运用“少火生气”理论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邓铁涛 ( 1916—) ,男,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 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精 心研究中医理论,主张 “伤寒 ” “温病”统一辨证论治, 强调辨证方法在诊断学中的重要地位,擅长诊治内科杂病, 并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症。主编专著 8 部, 发表论文 100 余篇。 国医大师邓铁涛提出心血管疾病多为本虚标实 之证,且多与五脏气机失调、虚损相关,故认为扶 正固本顾护五脏之气尤为重要。针对现代火神派偏 用大剂量辛温燥烈之...
-
芳香温通中药气雾剂与心血管疾病防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李立志 研究表明,芳香温通中药气雾剂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的速效缓解方面具有与硝酸甘油相类似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值得进一步扩展应用的临床价值。 芳香药物是指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芳香温通疗法即以芳香辛散、温经通脉之方药治疗“寒邪内闭”所致的一系列证候的最常用治法,也是传统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的重要法则之一。目前国内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多选用硝酸甘油片,而芳香温通中药气雾剂具有起效快、携带使用方便、毒副反应小的特点,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症...
-
孙浩老中医运用甘麦大枣汤治疗多种类型的心因性疾病
江苏省国医名师孙浩老中医运用甘麦大枣汤治疗多种类型的心因性疾病,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兹介绍三则如下: 心脏神经官能症 本症因烦劳过度,心气受损,以致心动过速,久劳则暗耗心血,过速则易损心阴,心脉失其所养,故见“心悸”“怔忡”之证。 赵某,女,36岁。其性争强好胜,每遇事繁任重时,即觉心烦似火,面红汗出。近来自觉心跳加快,卧时尤甚,不安枕席。伴见头晕耳鸣、口干、小溲频数、舌红苔黄、脉细数等症。证属劳心耗血,并损肝肾之阴,致使心中悸动不已。诊为...
-
心脏疾病的中医康复学
心脏康复是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的的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指导饮食、指导生活习惯、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医康复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方法可分为运动、药物、饮食、精神、物理和环境等6大类康复措施。 形体运动 形体运动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主要通过活动或姿势,配合呼吸和意念,实现益气活血、调畅气机、强壮筋骨、枢利关节、协调脏腑、促进形体功能恢复和代偿,常见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静...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 出血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属 血证范畴,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 “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 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急性期多表现为血 热妄行,慢性期多表现为气不摄 血或阴虚火旺。 1.血热妄行 证候表现:起病较急,皮肤出 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伴鼻 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血色 鲜红或紫红。同时并见心烦、口 渴、便秘,或伴腹痛,或有发热、舌 红、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徐志伟治疗心身疾病经验撷菁
在国内外疾病分类中, 心身疾病归为心理生理障 碍, 不同于精神病及神经症, 是一组与社会心理因素密 切相关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躯体疾病。近年来, 心身疾病的范围不断扩大, 几乎所有躯体疾病均包括在内, 如肥胖症、 糖尿病, 甚至癌症等 [1 ] 。心身疾病越 来越受到重视, 如我国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教 授于 1995 年正式提出“双心医学” 概念, 即对躯体疾 病进行治疗的同时, 注重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干 预 [2 ] 。祖国医学早在《内经》 就有关于心身疾病的讨 论, 如 《...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系疾病验案举隅
《伤寒杂病论》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是论治少阳病兼表里三焦俱病之方[1]。方由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牡蛎、大枣12味药组成,其病机为伤寒误下后,郁热邪气弥漫三焦,胆火上扰心神。病位可涉及肝、胆、心、脾、胃等脏腑。该方主要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除胸胁烦满,龙骨、牡蛎、铅丹坠痰镇惊,茯苓健脾渗利,大黄除胃实,桂枝解外行阳气[2]。全方可用于治疗表里俱病、虚实互见之证。 朱翠...
-
狂病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 通腑法治疗狂病
徐志伟通腑法治疗狂病理论探讨及验案举隅 狂病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 因痰迷神窍, 神机逆 乱而致, 是以精神亢奋, 狂躁刚暴, 喧扰不宁, 毁物 打骂, 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1] 。 相当于现代医 学的有精神运动性兴奋的各种精神病, 如躁狂症、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及其他可参照本病 进行辨证论治的精神障碍疾患。 徐志伟教授强调从 传统中医学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认识狂病, 临证辨 治狂病重用通腑泻下, 效果显著, 应手而愈, 现浅作 介绍。 病因病机 《灵枢·经脉》云: &ldquo...
-
朱翠玲治疗心血管疾病验案2则
朱翠玲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学验俱丰,医术精湛,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并结合现代医学形成其独特的诊疗风格。现将朱师两则验案分享于此。 (1)患者,女,60岁,2018年9月5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就诊于某三级甲等西医院,行相关检查(具体不详),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3d后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再发并加重,且双下肢发沉,伴浑身乏力、纳差、口干苦,时有心烦怕冷,眠差,舌胖大,苔黄腻,脉弦,二便正常。中医诊断:水肿;证...
-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辨治思路和临床诊疗经验
笔者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现将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辨治思路和临床诊疗经验阐述如下。 辨治思路 整体调节,重视脾胃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各个脏腑五官互机关联,互相制约;同时,人与自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五脏六腑病变均可影响到心,其中脾胃与心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亏虚,心失所养。同时,脾胃又是水液代谢的重要脏腑。脾胃失调则是则易产生瘀浊,瘀血病理产物,导致心脉痹阻。因此,治疗心病重在调理脾胃。心病的发...
-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锦囊
71岁的张大爷平时起居有时,爱好运动,几乎每天清晨六点都坚持到公园跑步,身体状况不错。然而最近一次晨练时,在公园突然晕倒,好心的路人急忙拨打120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心梗,经过紧张救治,张大爷转危为安。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王建明介绍,老年人晨起突然大幅运动,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王建明提醒,每年冬季11月至来年3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此时期要调整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 不宜过早晨练和剧烈运动 冬季室内外温差逐渐增大,有些老年人喜欢晨练,甚至四五点就外出...
-
心功能不全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结局
2020年夏秋交际,温度起伏较大,屋里的温度也是时热时冷,衣服也是穿穿脱脱。如果这种天气不慎着凉,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可能会引起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症状加重,如稍微活动一下,就感到胸闷、气短,晚上睡觉时都睡不踏实,腿也可能出现浮肿,身体会感到明显“虚弱”。这时去医院检查,医生可能会诊断为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要住院治疗。 心功能不全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结局。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很多,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老年人各器官和功能逐渐老化且常合并心、肺...
-
周围血管疾病阐释活血十法
周围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多为疑难病证。国医大师尚德俊创中医外科血瘀证学,从瘀论治周围血管疾病,提出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活血十法,并创制了临床疗效显著的活血化瘀系列方药。 国医大师尚德俊是我国著名的周围血管疾病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尚德俊从医60多年来,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丰富。笔者跟师学习,受益颇丰,现将国医大师尚德俊从瘀论治周围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创中医外科血瘀证学 自20世纪70年代起,尚德俊...
-
失眠的疾病描述及治疗
疾 病 描 述 失眠是指经常不易入寐,或寐而易醒,甚至彻夜难眠。多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症见心炳、失眠、头晕耳鸣,甚则五心烦热、多汗等证。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肝炎、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某些精神病等所出现的失眠均可参考本病治疗。 1、润燥交心汤 组方: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下午3点、晚报点各服1次,每次1茶杯。 制用法:白芍、当归、熟地、玄参各30克柴胡、石膏蒲各3克 2、补心安神膏 组方:将上药除阿胶外,共入锅中,煎煮4小时,去净药...
-
隔物灸脐法作用机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探析
隔物灸脐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组方,将药物研成极细药末,填满脐部,于介质上置艾炷灸之,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隔物灸脐法具有穴位、灸法、药物的三重作用,可通过调节灸温、艾炷大小、艾灸时间、艾炷壮数及药物调整人体状态。近年来,在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顽固难治类疾病的康复治疗中,灸法越来越被重视。通过对传统隔物灸进行改良,在扩大其适应证范围、提高施灸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隔物灸脐法又可称为神阙温灸、神阙灸、脐灸等,具有扶正祛邪之功,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有良效[1]。本文结合脑-肠轴学说及中脘...
-
神经科疾病伴发病症《伤寒论》诊治思路方药应用
《伤寒论》在中医脑病领域的运用体会 《伤寒论》其自序中提到当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 伤寒十居其七”。因此可以认为《伤寒论》大部分条文记载的内容是基于外感疾病, 或记载原发病证、或外感并传变、或为原发病失治、误治, 可以说在中医经典文献中, 是外感疾病诊治的百科全书、工具书。但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 笔者将其记载的诊治思路、方药应用于中医脑病领域 (现代医学称之为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心理障碍) 这一内科疾病的诊疗过程中, 也取得一定效果, 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