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中医 第9页

老中医 第9页

  • 河南老中医的养生宣典

    河南老中医的养生宣典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 师、教授郝明光,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 50年,对内科领域内的多发病、常见病 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脑血管 疾病,能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提高疗效. “79岁”这个标签在郝明光老人身上留 下的更多的是人生财富的积累,一种豁 然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说起自己的 养生经,老人笑着说:“我呀,就是爱玩儿 爱运动,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 我都会去试一试。这样的心态让我越活 越年轻!” 酷爱游泳的“老顽童” &ld...

  • 老中医师 幼承庭训

    老中医师 幼承庭训

    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有这样一位老中医师,从医43载,为患者诊疗时,以“信良心”深受患者好评,他就是该院内科老中医师张经生。 慎重对待患者生命托付 张佩宜,民国初期江西“四大名医”之一;张海峰,著名中医学家,这两位江西医学名家,便是张经生的祖父和父亲,也是他的医学启蒙者与师传者。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耳濡目染,张经生从小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父亲在给病人看病时,他便在旁边认真聆听,并帮助父亲抄写处方,父亲的一言一行、医德医术他都牢记于心。 行医时,张经生...

  • 名老中医陈治恒养生三招

    名老中医陈治恒养生三招

    陈治恒,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任四川省中医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对于养生,陈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 修养之道首推功法 陈老说:“现代人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于是开始注重饮食起居的保养,心性的修养。但只注意这些方面。顶多活到100多岁,达不到上寿的标准。若想突破,修炼之法是必须的,如胎息法、六字诀、太极等功法都是很好的修养之道,达到一定修为可得享上寿,但需自幼起练,得名师指导,同时要求有充足的时间静心打坐,这种种条件,都是现代人难以具备的,也就难以推而...

  • 古稀老中医 养心有“五要”

    古稀老中医 养心有“五要”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的王琦教 授虽已逾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 捷,岁月的痕迹在他脸上竟是那样的不 明显。谈到养生,他说:在众多的养生方 法中,我认为情志养生最重要。 要养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养生。王 琦认为,养生不是刻意为之,养生也没有 固定程式,养生应该是心境上的修养,是 顺应自然的过程。《庄子·达生篇》:“善养 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而鞭之。”养生并 无定式,而是扬长补短顺势去做。就像是 一个放牧的人赶着一群羊,只有当某一 只羊掉队了,去赶一赶,整个羊群就跟上 去...

  • 古老中医传统治方 药枕

    古老中医传统治方 药枕

    枕头是我们生命三分之一时间里的伴侣,除了为我们带来舒适的休息,其实为枕头适当“喂点料”,也是可以让我们在睡眠中享受它带来的保健防病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林兴栋教授表示,这其实就是中医提到的药枕保健。 药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借助患者处于睡眠中,充分利用枕头,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林兴栋教授解释,药枕中的药物多具有芳香走窜的性质,作用于头部后侧的穴位,再通过经络的传导,对人体有活血通经,调和气血作用。常与药枕接触的部位有双颞侧、枕部、肩部为...

  • 老中医颜德馨教授的健康长寿经

    老中医颜德馨教授的健康长寿经

    全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1928 年生,今年84岁。他身材高大,气宇轩昂。当笔者向他请教养生经验时,他娓娓道来,令人增长见识。 颜老说养生首先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又脚踏实地,就会感到生活实实在在,不会产生老人常有的孤独感和心灵空虚。对事业要认真,要付出爱心,做到热心、醉心、痴心,达到了痴迷忘我的程度,就会转化为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从而对生活产生动力。抗衰老,就是要战胜产生悲观和阴霾的心理;抗衰老,就要不断与衰老病死、与困难做抗击。 “生命在于流动。”这是颜德馨教授从巾医...

  • 刘绍武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刘绍武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刘绍武(1907-2004),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三部六病学说创始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真正特立杰出的人,决不屑走人家已走过的旧路。 刘绍武说过:“学术无古今、无中外、无你我,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永远以先进代替落后”。“学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该不分古今、中外、你我,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永远以先进代替落后。治学就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常新常进,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来,而能发展古人;后...

  • 融合古老中医与现代护理

    融合古老中医与现代护理

    中医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服务在诊疗中的举足轻重。安徽省中医院从护患沟通与方法创新等方向努力,让古老中医与现代护理达到有机融合。 搭建护患沟通的彩虹桥 “我是咱们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忠实粉丝,每次住院都来麻烦他们。”安徽省中医院第十九病区2床的袁大爷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他因糖尿病足伤口感染有恶臭,而这里的医生和护士无微不至的照顾,及时为他清洗伤口,进行中医治疗,让他感动不已。除了口头表示,袁大爷还把这个经历写了下来贴在病区门口...

  • 国家级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男科圣手吴维城

    国家级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男科圣手吴维城

      1944年出生于德高望重的中医世家,广东顺德人,被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分别授予省、市名中医,国家级师带徒老中医药专家,主任中医师。曾任广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所长。现任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内儿妇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维城自小受祖辈熏陶。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本科。吴维城医学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精通中医理论和各家学说,善于驾驭中西医知识疗疾济世,擅长对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主持中医男科专家门诊工作,对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患等男科诸证的治疗,疗效...

  • 老中医教养生

    老中医教养生

      “合理的营养搭配,常运动再加上心态好,人活到百岁并不是难事。”作为中医世家的第六代传人,86岁的黎克忠对养生之道颇有心得。他笑着说,不能祝他“长命百岁”,而是要祝他健康长寿,只要懂得养生,不仅能够活得久,还能活得有质量。      饮食   6个红枣2个核桃   每天上午,黎克忠都会和老伴每人吃6颗红枣、2个核桃(或者其他坚果)和一勺子醋泡黑豆。醋泡黑豆有补肾补水滋养的作用,将黑豆放在醋中泡2~3个月后便能食用。   平时黎克忠还喜欢吃油菜...

  • 孙乐芹:求新求变的老中医

    孙乐芹:求新求变的老中医

      花白的头发烫着波浪卷,鼻梁上架着红色边框眼镜,穿着花裙子,脚踏黑色高跟凉拖……第一次看到这个有些“潮”的老太太,记者想象中的“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七十多岁老中医”的刻板形象瞬间被颠覆。   孙乐芹,现任解放军第181医院(以下简称181医院)侨宾楼高级医疗中心中医专家,是医院内唯一享受国务院津贴待遇的专家,也是181医院的招牌之一,每天冲着她来就诊的患者多得排不上队,挂不上号。      药罐里泡大的中医专家   成了这...

  • 名老中医李可古中医理论

    名老中医李可古中医理论

    2014年8月15日,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甘肃庄浪传承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批复确定的全省第3家传承基地,也是唯一一家县级传承基地。 一个平台 实现技术即时共享 近两年来,庄浪县中医医院将学习推广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作为提高中医药发展活力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举措,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和师承教育等多种模式,全力学习运用古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同时,通过建立微信订阅号、官方微博、QQ群等形式,与李可古中医学术流派国家基地专家进行技术交流、成果共享,达到了快速提升技术水平的目...

  • 九旬老中医养生五特点

    九旬老中医养生五特点

    —位老中医虽已九十高龄,却思维敏捷,行动自如。以下为其养生长寿之道。 运动——要想活得好,天天练“慢跑” “动可延年,乐则长寿”八字。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则可延年。要活就要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畅,增进体力,加强抗病防御机能,从而达到延年的目的。但动要适度,不可超量。 睡眠——要想白天不累,晚上“子时”前入睡 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条件就是生活要有规律。入睡时间要早些了,每天只睡...

  • 钟一棠:世纪老中医

    钟一棠:世纪老中医

    今年7月,中医行业的世纪老人钟一棠100周岁了。他80多年如一日,医者仁心,悬壶济世,除了内科以外,也擅长儿科、妇科和皮肤科,堪称中医大家。 钟一棠,1915年农历六月出生于浙江宁波中医世家。十五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医学院前身)。毕业后悬壶甬城。1958年调入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1977年受命筹建宁波市中医院,为该院首任院长。1983年被授予“浙江省名中医”称号;1991年被评为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1992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老中医欧阳恒抱病问诊感动患者

    老中医欧阳恒抱病问诊感动患者

      患者: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照片的拍摄者周女士说,拍摄这张照片时,只是觉得很感动。她说,照片中的老人名叫欧阳恒,是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老院长、老教授。从2000年她患病起,就结识了欧阳恒,多年来,老人对患者一丝不苟的态度一直深深地感动着她。   “2009年的时候,欧老因为严重的肺气肿住院了,后来身体就一直不太好。”周女士说,原本不想打扰他休息,但因为家里的小孩得了病,实在想找他看,当时考虑到欧阳恒的状况还特意提前了一天向他的学生预约。   和周女...

  • 怎样整理名老中医经验?

    怎样整理名老中医经验?

      传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是继承发扬中医药学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步骤,是名老中医工作室传承工作的主要环节。而整理名老中医经验却贯穿传承工作的始终。达尔文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如果忽略了“整理”工作,名老中医的经验就会囿于一室,不被人传承和学习,那就会出现中医学术断代的局面。怎样整理名老中医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6方面着手。   一是夯实基础,不离基线。作为一名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者,必须夯实中医基础理论,信仰中医科学,有&ld...

  • 老中医的话始终在我的耳边

    老中医的话始终在我的耳边

      有一年夏天,我陪母亲去老姨家串亲戚。老姨很高兴,把土特产拿了出来,做了许多的菜。母亲还喝了当地村里酿造的酒,由于高兴,母亲也多贪了些酒。   第二天,母亲由于昨晚起夜时受了风寒母亲的头很热,并且还有腹泻。我问老姨村里有大夫没有?老姨说:“有一个老中医。我们有病就找他。”   不到一会儿,来了一位约有70岁,头发已经白了的老中医。表弟告诉我老中医姓陈。陈中医看了母亲的眼睛,又看了母亲的舌苔,然后给母亲把脉。老中医闭上眼睛,沉稳而老练。当他睁开眼睛时,缓慢地说:“没有...

  • 什么是名老中医

    什么是名老中医

      ●什么是名老中医,“名”即名声、名誉,“老”即长者、智者。成为名老中医至少要符合两点要求:德艺双馨、理验俱丰。   ●名老中医是中医界的“集大成者”,是中医学术进步的“领路者”,也是中医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掌舵人”。   ●围绕名老中医开展中医药工作,不仅为学术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使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产业都有了倚重点和产生源。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围绕名老中医展开工作并最大化...

  • 整理名老中医思想  使之有形易学

    整理名老中医思想 使之有形易学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首次组织开展的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遴选工作结果,确定了201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徐浩医师获此殊荣,成为中医药领域唯一入选的中青年科技人才。   在治疗心血管病中突破性提出瘀毒假说、探索临床科研一体化模式、探索整理名老中医思辨方法等——年仅41岁的徐浩虽然已在中医药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他从未停止科研创新的步伐。   提出“瘀毒假说”探索心血管病机   一直以来,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的一级预防仍缺...

  • 老人养生 老中医守望

    老人养生 老中医守望

      人到老莫烦恼忧愁多催人老   常锻炼抗衰老量力行莫过劳   经常笑变化少心胸宽寿自高   善交往广爱好心情畅睡眠好   遇事忍不急躁多谦让少烦恼   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酸甜苦辣都尝过,五颜六色都看过,五湖四海都走过,尘世风霜经历过。经历使我明白:世界很简单,复杂的是人;生活本从容,沉重的是情志。   我们是历经风霜的老人,解放后我住在西湖边,紧靠灵隐寺,借用寺中有一幅对联奉劝自己和他人: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真心希望所有老人能尽享今天的幸福生活,快乐安度晚年。...

  • 老中医单明清的养生之道

    老中医单明清的养生之道

    单明清老人今年84岁,眼不花,耳不聋,说起话来声音响亮,走起路来步履稳健。他脸色红润,两眼有神,不知底细的人,根本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 据老人讲,他幼时家境极为贫困,当过兵,干过农活,在供销社卖过药。1958年,河南嵩县闫庄乡成立卫生院,他到洛阳眼科医院进修后,成为一名眼科医生。问及他的养生之道,他说:饮食上,老年人应少食多餐,荤素搭配;作息上,晚上要睡好,睡觉前要放下一切事情,不要胡思乱想;早上,天明即起,不要赖床。为此,他还创作了《起床歌》和《睡眠歌》。老人在《起床歌》中写道:“金鸡一唱叫黎明,太...

  •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流派传承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流派传承

      当前关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流派传承研究问题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对于传承研究的要点不外乎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以及人文精神等三个方面,这似已成共识。但对于这三者内涵的认识未必一致,以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传承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学术思想研究   在整理研究名老中医(或学术流派)学术思想过程中,经常看到以下一些表述:“提倡中西医结合,共谋发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重视女子以肝为先天”,&...

  • 老中医方和谦配伍用药经验

    老中医方和谦配伍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方和谦(1923年-2009年),生前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医60余载,幼承家训,勤于治学,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尤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及肝胆系统疾病有独到之处。专著有《北京市流行性乙脑炎治疗纪实》、《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方和谦》等。笔者通过学习有关著作,现将其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潜心伤寒重扶正   方和谦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考据求源、引经据典的研究,每篇都有撰写的讲稿。他认为中医只有在深刻领会仲景学术的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 老中医刘柏龄崇尚“补肾学派”

    老中医刘柏龄崇尚“补肾学派”

      刘柏龄(1927~),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全国首届“中医骨伤名师”,东北天池骨伤流派“刘氏正骨”第五代传人,吉林省中医终身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及第二、三、四、五批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继承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继承国家名老...

  • 基于老中医经验的中医中层理论建构

    基于老中医经验的中医中层理论建构

      近年来,以名中医传承研究工程带动的经验挖掘和学术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如何应势而进却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其中,如何将大量的经验资料提炼、上升为抽象理论,如何在抽象理论与具体经验之间架起建构理论的桥梁是面临的挑战之一。中层理论的思想与方法或为扎根于老中医经验的中医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学借鉴。   从探索中医理论建构的方法学出发,提倡基于老中医经验的自下而上建构中医中层理论的研究思路。首先对中层理论的概念与内涵给予介绍和解读,继而对近年来中医界开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部分成果进行分析,从...

  • 做好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做好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近些年来,国家对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自1990年起,先后遴选认定了3 批1500名有师带徒资格的名老中医,迄今为社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级中医临床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医学术下滑的势头,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间,这些名老中医的经验得到了较为系统的挖掘、整理,大量有关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论文、专著相继发表、出版,其传承者的学术水平也随之得到了相应提高。 无论从何种角度、用何种方法对名老中医经验进行总结,都离不开经验信息的采集,而经验信息采集的方法直接影响着名老中医经验挖掘的深度...

  • 宁肯背骂名的老中医

    宁肯背骂名的老中医

    清朝初年,江苏常州城里出了一位姓魏的老中医,被人们戏称为 “神医”。 有一次,魏神医到一个危重病人家看病,他走后病人枕头下放的十两银子不见了。那银子是病人的儿子刚刚借来,预备给老人请医买药用的。病人的儿子听信谗言,怀疑是魏神医拿了,便手捧一炷香,跪倒在魏神医的门前。 魏神医很奇怪,问他这是干什么?病人的儿子委婉地道出了疑、情。没想到,魏神医听后,痛快地承认了下来,并说:“确有此事,因我有急事需要银子,手头一时不便,就悄悄拿了你家的银子应急用了。我本想今天去给你父亲诊脉时,再偷...

  • 老中医陈愚兮 医术高明文才颇佳

    老中医陈愚兮 医术高明文才颇佳

      清光绪年间,湖北蕲春三角山有位老中医名叫陈愚兮,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文才颇佳。   一天早晨,愚兮先生在游乡看病途中,与本县县太爷相遇县官一见来人旁若无人的样子,便大声喝道:“何许人也?竞敢对本官如此无礼?”愚兮先生从容答道:“吾乃教书之人,因学时己到,恐误人子弟,急着赶路。”   县官呵斥道:“站住,世上像你这样的教书人实在不多,今天老爷倒要考你一考,你若能对上本老爷出的对联,今天就放你一马,否则,就要你皮肉受苦。”说罢,那县...

  • 记全国名老中医安徽中医药大学徐经世

    记全国名老中医安徽中医药大学徐经世

      “高官百姓,传诊千家,一样眉慈目善;难症风寒,调理百草,多能药到病除。”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经世老中医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幅笔法遒劲的字,这是一位病人撰写所赠,是病家对徐经世的由衷赞扬,也是其医德医术的真实写照。   徐经世年过八旬,从事中医临床60年,所接诊治疗过的病人数以万计。每每与病人谈及徐经世,莫不交口称赞,无不为他的德术与高风亮节所折服。   徐经世是公认的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工作指导老...

  • 儿科名老中医 徐小洲

    儿科名老中医 徐小洲

    上海曙光医院徐小洲主任医师是一位儿科名老中医,生于1919年,鲐背之年仍动作敏捷,毫无龙钟老态。徐小洲说,近年还在儿科专家门诊为小病人服务,每听到病儿恢复健康后称他一声“公公”’,他心里比吃丁蜜还甜。 行医重医德,随访不畏难 徐小洲一生行医,在6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他非常重视随访。他觉得,没有随访就不知行医的最后结果,就不能算是治疗结束。人们常说“百行德为首”,行医更是要以德为先。“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是美丽的花朵,祖国的未...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