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中医 第11页

老中医 第11页

  • 老中医指点点穴宰牛技艺

    老中医指点点穴宰牛技艺

    都说“杀鸡焉用牛刀”,安徽凤阳汉子黄守献却用一把不盈三寸的螺丝刀“牛刀”直插牛背上的一处“穴位”,千斤蛮牛顷刻间颓然倒地,失去知觉。当地动物专家评曰:“比较人道,而且这样杀出来的牛,肉质更好。” 对于自己的点穴宰牛技艺,源于一名老中医指点。1999年,黄守献在南京打工。“在一家屠宰场里上班,负责宰杀大型牲畜。”在当地租房居住期间,黄守献结识了街坊里一位老中医。老中医从医学上给他提了建议...

  • 全国名老中医谈饮食养生

    全国名老中医谈饮食养生

    马骏:1940年出生,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中医脾胃病。 “调和阴阳、坚固五脏应以脾胃为本,而调养脾胃则必须把握饮食养生的常识。”七十有余的马骏强调,饮食调摄在长寿环节上起很重要的作用。他说,精、气、神统称为“三宝”,是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机体营养充盛,则精、气足,神旺。而机体的营养来自饮食,合理适度地补充营养,可以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 一、选择食品 因人而异 “五...

  • 国家级名老中医孟如教授受云南省中医局邀请

    国家级名老中医孟如教授受云南省中医局邀请

    戏剧性的中学时代 “中医非我所愿。”孟如说道,“我从来就没有想到我会成为一名中医。” 孟如中学时代就读于华美女中,这是一所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而当时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孟如却在一次意外中显现出了非凡的体育天赋。“那是在一次假期联谊中,有一次我看到其他学校的男生欺负我们女校的女生,我很生气,非要追上去打抱不平,恰好就被一名体育老师看到了一个跑步比男生还快的女生,于是就把我戏称为‘飞毛腿’,我当时还很生气,老...

  • 全国名老中医谈女性养生“四要诀”

    全国名老中医谈女性养生“四要诀”

    梁文珍,1940年出生,安徽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擅长治疗妇科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疑难杂症。谈到养生,梁文珍说:“妇女有‘经、孕、产、更’4个非常时期,养生应注重‘调、静、通、和’。妇女行经、怀孕、分娩、哺乳均以伤耗阴液为主,机体常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绝经前后,体内阴阳更易失调,此时如果失于保养,气血平秘状态极易受到干扰而失去平衡,导致疾病产生。因此,妇女养生应首从经、...

  • 老中医的“本色”养生法

    老中医的“本色”养生法

    张炳厚:1937年出生;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治各种疼痛及疑难杂症。 张炳厚治病有“三怪”。一怪是遣方独到。川芎茶调散历来被医家用来治疗外风头痛,而张炳厚却将它化裁治各种内伤头痛,居然屡见奇效;二怪是用药奇特。张炳厚擅用虫蚁之品、毒麻之剂。许多找他治疗头痛的病人会发现,在张炳厚的处方里,都有全蝎和蜈蚣。对此,他解释说:“蜈蚣和全蝎,在此必加。两者同用,效果更捷。虫类药善能通经串络,刮剔...

  • 老中医的“三三四”养生法

    老中医的“三三四”养生法

    张磊:生于1929年,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擅长治疗内科杂病。81岁的张磊老人脸上没有明显的皱纹,面色红润;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言谈风趣。张磊记忆力超强,他不仅能熟记各种中药药名、药性,还可将药名人诗。对于几年前作的诗,现在他仍能娓娓道来…… 说起自己的健康长寿经验,他自己总结有“三平”、“三勤”、“四知”的养生之道,并指出:只要心态好,常锻炼,能坚持,就会有一个好身体。 “三平&rd...

  • 《马派中医传承》既有名老中医马有度传承工作室

    《马派中医传承》既有名老中医马有度传承工作室

    我与马有度教授结缘始于1986年,在庆祝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马有度作为学校首届毕业生代表六千余名校友讲话,他开口便说:“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谁不爱自己的母校呢?我爱母亲,我爱母校,我爱中医!”他发自肺腑的深情感言,立即赢得全场热烈掌声。彼时,马有度已是颇有影响的中医专家,我则是初尝中医传承发展甘苦的青年教师,但正是这种对母校、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使这位“小马哥”在我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们成为能“把酒话岐...

  •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基层“一带一路”合作方案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基层“一带一路”合作方案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传统医药将作为合作重点领域之一。未来的三年里,将巩固并拓展与沿线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方案提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是古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一定群众基础。推动大国卫生外交,加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政策经验和理念的国际交流,推广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将有力提升中国在区域和全球卫生治理...

  • 中医之家传承老中医临床经验

    中医之家传承老中医临床经验

    10月25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藏医药专业委员会标准审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青海西宁召开。会议认为藏医药标准化是藏医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编制好藏医药标准建设与发展规划,着力于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藏医临床操作技术标准、藏医优势病种诊疗标准等建设。 标准审定委员会成立以后,将广泛参与中藏医药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吸纳更多国内外藏医药学专家参与工作,开展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实施。委员会主任及成员由我国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藏医药学专家和美国、德国、奥地利、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医学专家组成。...

  • 葛洪医药学术思想 百名老中医为基层“带徒”

    葛洪医药学术思想 百名老中医为基层“带徒”

    12月17日,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拜师大会举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遴选出100位名老中医作为指导老师,将为基层医疗结构培养129名中医骨干。此次遴选的指导老师和继承人还包括民营医疗机构的优秀名老中医和中医师。 除了带徒授课,名老中医还将在社区医疗机构定期出诊,直接为基层患者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上一批北京师承“双百工程”自2011年启动,历时三年,已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87名“社区名...

  • 让中医药更好服务 老中医办中医诊所

    让中医药更好服务 老中医办中医诊所

    5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召开2016年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议。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力争到2020年,所有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设置中医科室。 近年来,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会议指出,全国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设有中医临床科室的有3896个,相较“十一五”末增长了5.1%,占综合医院总数的82.2%;床位数共66889张,增长了38.4%;中医临床科室门急诊人次10114.9万,出...

  • 体验中医药文化 重点专科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体验中医药文化 重点专科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5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指出,201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周期已满,将于2016年5~6月组织开展验收工作,以全面掌握2012年传承工作室建设情况和成效,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验促建,进一步推动传承工作室建设。 本次验收主要包括五项,分别为条件建设,包括示教诊室、示教观摩室、资料室建设情况,声像采集、实时记录等设备的采购及使用情况;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包括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整理、论文论著的出版、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的收集等;人才培养情况。主要包括传承队...

  • 满意“名老中医”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

    满意“名老中医”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

    日前,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发文同意省立同德医院发起成立浙江省互联网医院(筹)。这一新型智慧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将于近期上线运行。届时,在此平台上的全省11个市的众多基层医疗机构也将加入这个“云家庭”。 据了解,该省中医药系统率先推出“智慧医疗”新型就医模式,开展全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诊间结算、支付宝支付等信息化试点工作。投入3100余万元打造省中医健康信息平台、将省151家基层中医馆纳入试点范围,壮大线上、线下中医药服务。 近年来,浙江以国家和省中医药管...

  • 103岁还看病的全国名老中医杨友鹤

    103岁还看病的全国名老中医杨友鹤

      “人活百岁不是梦,生活规律要保证,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这是杨友鹤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提起杨友鹤,相信知道的人不少。作为全国名老中医,今年103岁高龄的他,至今仍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国医堂坐诊,每周两次,风雨无阻。据国医堂的人说,杨老把上班当成上教堂做礼拜那样庄重,西装革履,有时还要打上领带。如今,他仍鹤发童颜,少有疾病侵扰。那么,他有什么长寿秘诀,活得如此精神呢?   说到养生,杨老背了一段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的话。大意是说,黄帝问...

  • 98岁老中医的八字养生法

    98岁老中医的八字养生法

    出生于1912年9月的干祖望,是全国著名老中医、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创始人。他一生酷爱书籍,人称“四书”老人——读书、藏书、教书、写书。现今已经98岁高龄的干祖望,虽听力下降,只能靠文字交流,但仍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视物清楚,还看书看报写文章、批改论文。他曾说过:“上班上至90岁,寿年100岁。”这个愿望现在已成事实,干老新的目标是活到110岁……干老说,他能高寿,秘决就在于他的“童心、蚁食、龟欲、猴行&...

  • 汪受传全国名老中医 桃李满天下学术传世界

    汪受传全国名老中医 桃李满天下学术传世界

    汪受传,全国名老中医、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半个世纪的他,不仅临床医疗经验丰富,科学研究硕果累累,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而且在中医儿科学国际传播方面也成就斐然,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   桃李满天下   “教师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从教30多年,汪受传每年都要给各层次的学生上课,并指导他们临床和科研。截至目前,他指导研究生已近百名,并带教了数以百计的国内外实习生、进修生和中医高级临床研修人才等。他的学生分布于国...

  • 袁炳胜 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

    袁炳胜 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

    中国针灸医学是经4000余年临床实践,在中国数千年中,中国大地上南北东西,数万计中医针灸医师代代相继,经过与临床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临床验证而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临床学科,她是中医学生命体系中的有机部分。早在1500余年前,中国针灸就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成为这些地方的主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由于一些旅居海外的高水平的中国中医针灸师在治疗一些现代疑难疾病方面的卓越疗效、合理运用针灸安全无副作用、临床运用范围广泛等优势,而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喜爱,不仅大批中国中医针灸师成功走向世界,而且由于海外中...

  • 名老中医的读书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

    名老中医的读书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

    背景介绍 1980年下半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开辟了一个享誉全国的专栏“名老中医之路”,邀请全国著名中医学者撰文,回忆其治学道路与经验。该栏目不仅得到了名老中医的积极响应,而且在中医界引起强烈反响。江西的朱炳琳先生在《到处逢人说凤梧》一文中回忆说:“遥想专栏初辟当年,莘莘学子,奔走相告,《学报》一到,先睹为快,笔录手抄,不分昼夜。” 即当时情景之写照。 之后,将这些文章加以汇辑,由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任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分3辑出版。问世后,受到普...

  • 八旬老中医圈粉无数

    八旬老中医圈粉无数

    眼前的龚芳选已年至82,但他看起来精神矍铄,聊天时思维敏锐、思路清晰。作为一名中医,龚芳选最擅长治疗内科、儿科、妇科以及其他的一些疑难杂症。 一直以来,因为治疗方法简单、治疗后见效快,龚芳选收获了不少新老患者的称赞。虽然美名远播四海,但谦虚低调的龚芳选却一直不愿接受媒体采访。踏实行医,低调为人。除了患者的安危,没有什么功名利禄能让他的心为之一动。 采访中,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有些患者还熟络地跟龚芳选打着招呼,他们说自己是他的“铁杆粉丝”。龚芳选热情接待着每一位熟悉或陌...

  •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生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十二月初十日,卒于1989年10月(市图书馆收藏的家谱),常州人氏,享年90岁。   江友山师从孟河医派名医屠士初(著名中医屠厚之侄子),25岁学成,以内科见长,1930年在局前街开设诊所。1929年,即在由武进县(民国时期常州称为武进)公款公产管理处的“夏季寿安医局”为患者施诊,并应邀在本邑长年医局坐诊。   医局属慈善医疗机构,新中国成立前,常州武进地区所创医局,以长年、寿安两局举首。自初创至停办,历时百年。人才...

  • 老中医一叠厚厚的中药处方

    老中医一叠厚厚的中药处方

    小时候,我们小山村里有一位老中医,白须飘飘,宅心仁厚,四里八乡的乡亲,患了小病小疾都来找他。他不图利不坑人,仅开一味或几味中药,常常能药到病除。我的母亲信赖中医,自打小时候起,家人无论得了伤风感冒还是其他疑难杂症,母亲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老中医那儿看病抓药。我的抽屉里至今收藏着老中医一叠厚厚的中药处方。   有段时间,我不爱吃饭,身体也渐渐瘦弱下去,母亲就把我背到老中医那儿。老中医拿来一只小碗,往碗里倒点白酒,找一小块瓷片尖放在白酒碗内浸泡一会儿,母亲把我抱得紧紧的不能动弹,老中医拿起瓷片尖就扎我的手指关节...

  • 老中医李可医案

    老中医李可医案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好的文笔有助于学术的传播。虽然自学成才,但李可有过记者的经历,故其记案详细,述症精确,文笔练达,显示出深厚的文字功底,话说得明白,不乏文采;理讲得透彻,时有警句,文理皆佳。文以载道,李可是一代名医,他虽然出自民间,观其医案却生动精彩,文采斐然,丝毫不逊于大家手笔。这是本人在整理《霹雳大医——李可》一书时的感受。 信手摘录几例:“劳伤之体,例同无粮之师,利在速战,邪去则正安,姑息适足以养奸。”(《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下同)...

  • 追忆名老中医孙朝宗

    追忆名老中医孙朝宗

    2019年12月1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孙朝宗逝世,享年82岁。孙朝宗(1938—2019),山东德州人,山东德州孙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一生从医60余年,为传承中医药、培养岐黄人才奉献一生。 幼承庭训兴家技 孙朝宗学术渊自家传师授,后又融合发扬。孙朝宗祖上自清咸丰七年(1857年)即开始行医,至孙朝宗已是第四代。自幼聪慧的孙朝宗成长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在熏陶中不知不觉萌发了继承祖业、治病救人的愿望。在师爷的严格教导下,幼年庭授《医学三...

  • 闻名老中医 韦继贤

    闻名老中医 韦继贤

    民国期间,山东济南有许多闻名老中医,有“四大名医”之谓,即吴少怀、韦继贤、王玉符、王兰斋四位先生。他们凭借着高明的医德医术悬壶济世,救治了不少患者,留下许多美谈。 韦继贤(1895~1976年),字起孟,出生于北京。1916年,韦继贤21岁时经亲朋介绍来到济南宏济堂药店,“先以司药为主,继则为‘坐堂医’侍诊”。韦继贤达短时间内成为“坐堂诊”,与他少时开端习医有关,他从北京来到济南之前就曾在余庆堂中药店和北京中医...

  • 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开辟新途径

    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开辟新途径

    孔嗣伯老中医系中国近代“四大名医”孔伯华先生三子,1948年即随父学医,临诊左右,并先后从师于萧龙友、杜文甫、汪逢春、陈慎吾等名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调至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孔嗣伯继承和发展了孔伯华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医温病学,将温病学辨证思想应用到中医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科,尤其在运用孔门家传方药治疗诸多内科疑难杂症方面,有所建树。本研究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孔老内科疾病医案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归纳,得出高频次药物,形成孔老内科常见疾病基本...

  • 电视剧《老中医》邪不压正终有报

    电视剧《老中医》邪不压正终有报

    电视剧《老中医》热播以来,作为一名底层中医,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些剧情对现代中医开展、中医医师、患者都具有启迪含义。今天就谈谈观看电视剧中翁泉海与假御皇医斗智斗勇片段的感受。 假大师局面大 剧中假御皇医还未进场就局面十足,店肆装饰豪华,各路人物纷繁而至。揭牌的时分“御皇医”的名头一下子就震住了大上海。开业第一天医托的精彩表演让当地百姓对假御皇医的医术毫不怀疑。 看到这一幕,笔者觉得这些现象其实还在不断重复。在中国,由于中医文明根植于民心,中医虽遭多般苦难,可是老百姓...

  • 耿飚与老中医

    耿飚与老中医

    耿飚(1909—200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他13岁参加工人罢工斗争,17岁即组建并率领农民赤卫队参加醴陵暴动和十万农军攻长沙,自此开始了戎马生涯。在硝烟纷飞的长征途中,他与一位老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4年红军长征出发前,耿飚即身患疟疾,高烧寒战不止。上级考虑到他病情严重,计划让他留在地方休养。作为一线指挥员的耿飚十分着急,部队要行动,自己怎能留在后方呢?于是,他三天两头、三番五次找领导软缠硬磨,终于得到批准,带病与部队一起踏上了征程,而且是作为长征的先头部队。 疟疾,...

  • 老中医陈意 业医三言辨证立法

    老中医陈意 业医三言辨证立法

    从《杏苑心悟》体悟陈意临床经验 陈意,全国名老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老精于典籍,勤于临证,从不死守古法古方,每于临证时灵活变通,收效甚佳。业医至今,陈老从未懈怠,用他自己的话讲,“一天不看病,若有所失;三天不看病,若有所病”,陈老对中医的痴迷也可见一斑。正是由于对中医事业的执着,陈老面对疑难杂病,往往能妙手回春,起沉疴,疗重疾,蠲病苦,深得患者的尊敬与喜爱。更难能可贵的是,不管是曾经的中医学徒,还是如今的医学大儒,陈老五十余载始终秉承“大医精诚&rdqu...

  • 《赵尚华名老中医工作室系列丛书》推介

    《赵尚华名老中医工作室系列丛书》推介

    赵尚华教授是著名的中医外科专家,196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原山西中医学院(现山西中医药大学)外科教研室主任、针灸系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2008年被遴选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2012年“赵尚华名老中医工作室”开设以来,从师弟子将绩学心得撰写整理成帙,为《赵尚华名老中医工作室系列丛书》(以下简称《丛书》),陆续由中国中医药出版...

  • 老中医教你春季吃什么

    老中医教你春季吃什么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合适养生的季节,春季饮食在古代也是最有讲究的!今天我们就来老中医怎么说的吧! 养脾佳品红枣 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补中益气葡萄干 葡萄干是很好的补中气食物,对人体有益气补血的作用春天头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葡萄干中有丰富的铁,因此贫血人群应适当吃一些葡萄干。怕...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