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脏腑 第20页

脏腑 第20页

  • 阴阳消长脏腑虚实理论辨治失眠症

    阴阳消长脏腑虚实理论辨治失眠症

    以阴阳消长脏腑虚实理论辨治失眠症 睡眠是机体的生理现象, 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导致衰竭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人体通过睡眠得到休整 ,精神和体力充分恢复 ;睡眠时人体还进行着一系列“养息 ”的生理过程, 以维系人的身心健康。当前,睡眠学已经发展成为医学的专门学科, 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医学经典 《黄帝内经 》曾经采用 “天人相应 ”及“阴阳消长”理论对睡眠的生理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病证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这些论述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涵义, 还对...

  • 中医调节脏腑来治失眠

    中医调节脏腑来治失眠

    暑天容易让人烦躁和休息不好,特别是患有失眠的中老年人不得不服用安定、硝基安定等西药来改善睡眠。虽服药后暂时有效,但时间一长会出现耐药性和依赖性等副作用,很难从根本上治愈失眠。记者日前采访中国药科大学副主任医师陈林雅时了解到,中老年人失眠90%以上与脏腑不调有关,治失眠而不调节脏腑是治标不治本。陈大夫指出,治疗中老年人顽固性失眠,只有通过脏腑调节才能去除引起失眠的根本原因,达到镇静安神、改善睡眠的良好效果。 据陈林雅大夫介绍,人的全身各脏腑气血、阴阳平和是良好睡眠的基础。中医认为,人体脏腑器官是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整...

  • 中医治胃:脾胃病则脏腑无生气

    中医治胃:脾胃病则脏腑无生气

      路志正在学术上崇尚脾胃学说,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人以胃气为本,治病注重调理脾胃。路老常说:治胃最难,一日三餐,稍有不慎,都要影响脾胃的功能。脾胃的功能正常,依赖心君之大主,肝胆之疏泄,肺气的宣肃,肾气的温煦。同样,脾胃病也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脾胃病则其余脏腑皆无生气。   今天治疗的一位胃病患者,症状涉及多个脏腑。姚某,女,27岁。纳呆,胃脘胀,纳后泛酸8年,颜面痤疮5年,以前额、唇周为主,伴有入睡难,急躁易怒,大便少而不畅,2~3日一行,痛经,经前乳房刺痛,月经量少,色暗,房事...

  • 调理脏腑用内关

    调理脏腑用内关

    内关穴属于手厥 阴心包经,位置在手 掌腕横纹中点向上2 寸处。“内”指内脏, “关”指关隘。本穴为 治疗内脏疾病的要 穴,故名内关。内关穴为临床应 用最广泛的穴位之 一,可广泛用于循环、 消化、神经、免疫、呼吸 等多个系统的疾病。 治疗心血管系统 疾病,如冠心病、高血 压,可用内关配合神门(在手掌腕横纹尺侧端)能宁心安神,通络止痛。治疗方法是用手指按压,一压一放为1次,做5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时为度。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症,呕吐、腹泻等,可用内关配合足三里(髌韧...

  • 从《黄帝内经》谈脏腑与目的关系

    从《黄帝内经》谈脏腑与目的关系

    《内经》中有关目与脏腑的关系在《灵枢•大惑论》篇有专门的记载,同时在《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五阅五使》、《灵枢•脉度》、《灵枢•师传》、《素问•解精微论》诸篇均有提及,主要观点有三个。 其一   目为肝之窍,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五阅五使》篇提出目为肝之窍,《灵枢•脉度》篇则云:“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由于肝藏血,经脉与目相连,故肝气通于目,决定着目的视...

  • 过敏性鼻炎体质辨证结合脏腑

    过敏性鼻炎体质辨证结合脏腑

      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对应为“鼻鼽”。中医重视辨证与辨病,对于鼻鼽,其病因病机关键在于卫阳不固,肺气不宣,或内热外寒,或真阳不充。针对于此,笔者一般以过敏煎为基本方(防风、银柴胡、乌梅、甘草),同时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辨证结合脏腑。   鼻鼽发病除肺脏外,与脾肾密切相关。脾位于中焦属土,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滋养肺脏,协助肺脏输布灌溉上焦津液,脾气不足,则津液失于输布,肺气不利,母病及子,可致发病。因此对于脾胃虚弱者,常加焦三仙、山药、白术等助其健运,而伴有湿阻中焦者常加厚朴、茯苓、薏米...

  • 内障眼病立足“阴阳和抟”调脏腑理气血

    内障眼病立足“阴阳和抟”调脏腑理气血

    内障眼病包含了现代眼科若干眼后段疾病。其中多种眼病,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这些疾病病因病机复杂,西医治疗手段有限,而中医通过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辨证论治优势明显。第三届国医大师廖品正在多年临证中积累了丰富的内障眼病治疗经验,临床疗效甚佳。 廖品正认为内障眼病尽管其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其病因病机却万变不离其宗,往往都存在肝肾、气血失调、脉络不利等,因病因、病程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侧重。内障眼病病变在内常由脏腑失调所致,在外则多因感受邪气。其证有虚有实...

  • 口腔发病原因复杂 和脏腑经络失衡有关

    口腔发病原因复杂 和脏腑经络失衡有关

    现在正值春夏之交,万物生发,口腔内的“宿疾”黏膜病也开始蠢蠢欲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副主任杨续艳博士指出,口腔是消化道的首端,口腔黏膜作为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的第一个界面,其健康状态对人体的消化吸收和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伤害有重要作用。 口腔黏膜病日渐增多 由于生活状态的改变,口腔黏膜病的发病几率日渐增高,其中有部分极易发生癌变,如口腔黏膜上的斑纹类疾病、创伤性疾病,以及黏膜下纤维性变等都是具有较高癌变危险的疾病,某些特殊部位(例如口底-舌腹区、软...

  • 中风脑病的病因病机 中风脑病与肝肾脏腑的关系

    中风脑病的病因病机 中风脑病与肝肾脏腑的关系

    万老早年从师湖北省著名老中医叶国芝,潜心学习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已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治各种疑难疾病,特别是对中风脑病等疑难杂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独具一格的治疗体系。笔者有幸跟师学徒,受益匪浅。现将万老治疗中风脑病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介绍如下。 1中风脑病与肝肾脏腑的关系 中风脑病之中风,与《伤寒论》之外感中风所指不同,万老认为中风是以卒然晕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特征的疾病。万老认为其病位在脑,与肝肾脏腑密切相关。《内经》认为&l...

  • 老年性口干症治疗应从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入手

    老年性口干症治疗应从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入手

    王玉英教授认为,老年性口干症虽表现为口腔干燥,但实质却是全身各脏器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所致,病机主要分虚证和实证两大类。虚证多由水液代谢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主要涉及肝、肾、脾、胃;实证为病理产物阻塞水道,主要涉及痰饮瘀血,导致津液的输布异常、口腔失于滋养。治疗上应从整体辨证出发,以求恢复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的状态。具体的治疗思路包括养血滋阴、补益肝肾,调和气血、补益脾胃,化痰除瘀、扶正祛邪,在治疗老年性口干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口腔干燥症并非独立性疾病,而...

  • 通过中医调理脏腑治失眠

    通过中医调理脏腑治失眠

    入秋后燥热的天气,使不少老年人难以入睡,甚至可引发高血压、心绞痛等,严重者还有可能诱发糖尿病、中风等。这时,可通过中医调理脏腑,恢复脏腑功能,令失眠现象迎刃而解。 1 来回翻身睡不着调胃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秋天燥热,老人在饮食上若不注意,吃了些生冷、肥甘、辛辣之品,或暴饮暴食引起食积,很可能致使胃气失和而引起失眠。 表现为在夜间辗转反侧,并伴有腹胀、腹泻、吐酸等明显不适。 治疗措施:半夏秫米汤。法半夏10克(包),秫米50克,水煎,每晩睡前服用。 (注:...

  • 失眠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是脏腑失调失去平衡的结果

    失眠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是脏腑失调失去平衡的结果

    失眠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就是人体的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导致人体气血脏腑失调,失去平衡的结果。 临床上主要分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五种类型。 肝火扰心: 这种类型的人一般都会失眠多梦,严重的彻夜不眠,容易烦躁发怒,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等症状。 治疗这种类型的失眠需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中成药可以试试龙胆泻肝丸、泻肝安神丸、养血清脑颗粒、解郁安神颗粒、百乐眠胶囊等等。 注意要多调节情绪,多与家人...

  • 失眠的病因病机 脏腑失和心神失养

    失眠的病因病机 脏腑失和心神失养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睡眠时间不足,严重者甚至彻夜难眠为特征的病症。由于长期得不到正常的休息,患者伴有头痛、头晕、健忘、烦躁、多梦等症状。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大约将有7亿多失眠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调查表明,全球已经有27%的人受到睡眠病症的困扰。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的增加,失眠患者的数量也正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全球较为关注的难治性疾病之一。 苏肇家是上海市名老中医,陆氏针灸(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入室弟子,擅于用针灸...

  • 杨春波治胃病 安内善后调养须分脏腑

    杨春波治胃病 安内善后调养须分脏腑

    •慢性胃病虽以虚为本,但治病之始,不在补而在清化,湿热不除,胃难受补,只有在湿热已化,气机畅达,血行通顺的情况下,言补才有意义,行补才能建功。 •慢性胃病后期,调理上虽以脾、肾两脏为主,但五行的相生相克使得脾胃与肺、肝两脏关系密切,临床中常相互影响,一病俱病。 •杨春波治疗胃病,既不推崇温补,亦不快意攻伐,而是崇尚“王道”,他认为脾胃位居中州,具有枢机之能,故其治不在补,不在泻,而在调。 国医大师杨春波从医数十载,学验俱丰,擅治内科...

  • 支气管哮喘脏腑辨证 肺脾为核心辨证哮病

    支气管哮喘脏腑辨证 肺脾为核心辨证哮病

    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观辨证哮病理论探讨 支气管哮喘随着污染加剧、家庭装潢、宠物 饲养等过敏原的增加发病率激增。慢性持续期的 诊疗效果,决定着疾病的预后转归 [1 ] 。探寻支气 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病机本质,并提出相应策略, 彰显中医学标本兼治的特色诊疗优势。基于整体 观念与脏腑辨证的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辨证治 病求本,现简述如下。 1 整体观念 1. 1 人体与环境统一 [2] 人体与自然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言: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 以生寒暑燥湿风...

  • 小儿脏腑娇嫩,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典型案例

    小儿脏腑娇嫩,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典型案例

    吴德广运用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防治小儿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经验 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在1年内次数频繁, 超过一定范围, 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是儿童时期的常 见病、 多发病, 具有反复发作、 病程较长、 缠绵难愈的特 点, 反复发病儿童简称复感儿 [ 1 ] 。若治疗不当, 会严重 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是儿科医师及家长最为关心及临床 亟待解决的问题。吴德广, 主任医师, 济宁市基层名中 医, 从事临床工作 4 0 年, 其采用小儿清热化积口服液治 疗小儿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取得良好效果, 简述如下。 1  病证及病...

  • 辨脏腑治肺痨

    辨脏腑治肺痨

    肺痨虽病位在肺,但与“四脏两腑”(即脾、肾、肝、心、胃、大肠)在生理、病理上联系紧密,临证根据相关症状进行诊断分型,分脏腑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肺痨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缩短治疗时间。 肺痨,又称痨瘵、劳嗽、传尸、尸疰、虫疰等,现代肺结核即属于中医肺痨范畴。我国长期以来对肺结核的防控和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核病的耐药性不断增加,肺结核的防治难度也因此上升。中医药辨证结合西药治疗耐药结核病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提高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的临床疗效。 肺痨...

  • 耳鸣先定病位次辨虚实 再别脏腑论治

    耳鸣先定病位次辨虚实 再别脏腑论治

    患者就诊时自述“耳鸣”,医者当辨其是脑鸣还是耳鸣。二者均为患者主观症状,但脑鸣是患者自觉脑中有各种响声,而耳鸣则主要是耳中有声音鸣响,且二者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治法均有差异,宜加区分。 张洪义教授为天津市名中医,全国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究项目指导老师。对于脑鸣与耳鸣患者,张教授通过先定病位,次辨虚实,再别脏腑论治,临床收效甚佳。 1. 脑鸣与耳鸣病机 肾藏先天之精,补益脑髓,开窍于耳。诸髓皆属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故称“髓...

  • 耳鸣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 简易疗法

    耳鸣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 简易疗法

    耳鸣是指未有外源性声刺激,但感觉耳内、头中存在声响的主观感受,现代医学的听神经瘤、外耳道异物、中耳疾病、内耳神经鞘瘤、颅内压增高等均可引起。中医认为,耳鸣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可分为肝胆火旺、肝气郁结、痰湿困阻、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肾精亏虚等类型。 肝胆火旺 此类耳鸣类似潮水、狂风、打雷之声,时轻时重,常见于性情暴躁易怒之人,兼有夜寐不安、头痛眼胀、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等症状。这类患者应先安定情绪,调整心态,配合中医清肝降火之方,如龙胆泻肝汤或栀子清肝汤加减等,也可用菊花、...

  • 耳鸣辨证治则方 辨证涉及多个脏腑

    耳鸣辨证治则方 辨证涉及多个脏腑

    耳鸣是以自觉耳内或颅内鸣响而外界无相应声源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多好发于中老年人,常昼轻夜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近期,笔者诊治了一位耳鸣患者,从“中气不足”论治,疗效颇为满意。 程某,男,50岁,2023年2月3日初诊。主诉:耳鸣3个月。患者从2022年10月初开始出现耳鸣时作,右侧为主,夜间休息时明显,影响睡眠,至五官科就诊,行声阻抗、电测听等检查,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予口服甲钴胺治疗1月余,未见改善。11月20日开始服用中药汤剂,主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服用3周未见好转。刻下:面...

  • 咽喉作为人体的门户 和体内许多脏腑息息相关

    咽喉作为人体的门户 和体内许多脏腑息息相关

    时值秋令,越来越干燥的天气让不少人咽喉开始不舒服。咽喉既有防御与保护作用,又是呼吸与消化的必经之路,素有“人体的要塞”之称,我们身上的很多问题都容易体现在咽喉。 中医认为,咽喉作为人体的门户,和体内许多脏腑息息相关,尤以肺、胃、肝、肾最为密切。 咽喉与肺 肺主气,上接于喉,开窍于鼻,三者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活动。肺主呼吸,通畅则和,失畅则病。喉的正常发音,有赖于肺气的清宣。若喉关失畅,则气息出入受阻,进而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症状;若肺气虚弱或...

  • 治疗口腔溃疡调节脏腑的常用方

    治疗口腔溃疡调节脏腑的常用方

    谈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的中医脏腑辨证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是指具有周期复发特点的口腔黏膜自限性、溃疡性损害,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因其发作时“灼痛”明显,故以希腊文“阿弗他”(灼痛)命名。RAU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类疾病,患病率...

  • 诸法调气治失眠分脏腑

    诸法调气治失眠分脏腑

    失眠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易入睡、寐后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严重者可彻夜难眠。随着社会压力的日益增大,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调查显示,我国失眠的发病率超过15%。失眠影响因素包括药物使用增加,与年龄有关的昼夜节律变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国医大师葛琳仪是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擅于治疗肺系疾病、脾胃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收获颇多,现将葛琳仪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分享如下。 病因病机 失眠的病因复杂,葛琳仪结合历代医家所言...

  • 寒冬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衰退“八暖”

    寒冬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衰退“八暖”

      寒冷的冬天,对老年人来说,由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衰退,新陈代谢缓慢,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耐寒能力下降,若疏忽自我养生保健,受到寒邪侵袭,极易引发多种疾病而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老年人要想平安度过严冬,须做到“八暖”。   头暖梳头百余次   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头部受到冷风吹袭,很容易使阳气从头部散发掉,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还易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梗、中风等而祸及...

  • 中国“古琴”按摩经脉 调节情绪平衡脏腑

    中国“古琴”按摩经脉 调节情绪平衡脏腑

      中国的“古琴”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意义。古琴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对于人生修养、养性修身、立命进德有莫大助益,其松沉旷远的音色、舒缓简淡的曲调以及宁静庄重之仪容,其中所蕴藏的古朴宁静的意境,传达着静远淡逸的气息,能唤起恬淡悠远的回忆,令人返于原始本然之故乡,这对于紧张而焦虑的现代人实在是非常重要、弥足珍贵。东汉刘向《琴说》论鼓琴用于明道德、感鬼神、美风俗、流文雅等,基本系儒家思想,至唐代薛易简论鼓琴之作用,则兼有佛家绝尘出...

  • 长寿之道多挠头 协调全身脏腑

    长寿之道多挠头 协调全身脏腑

    寒冷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中风发病率增高。老年朋友如何在给头部保暖呢? 经常用手指挠头是最好的办法。头部分布着许多穴位,平时经常以手指抓头、挠头,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有效疏通脑部气血,不仅能使头部和全身器官保暖,对全身脏腑的功能也有协调作用。 具体做法是:两手十指环屈成耙子状,从前额发际往后梳神庭(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约0.5寸处)、百会等穴位,经枕骨向下,十指并拢按至颈椎,分开两手绕颈项两侧到喉结处廉泉穴及人迎穴(喉结两侧旁开1.5寸,颈动脉搏动处),掌心顺摩耳颈共50下...

  • 黄文东 强调调整脏腑之间升清降浊的功能

    黄文东 强调调整脏腑之间升清降浊的功能

    黄文东(1902年~1981年),江苏吴江人。当代著名的中医理论家、教育家、临床家。 黄文东14 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1931年应邀返母校执教,1934 年任教务长。1948 年该校停办后,在上海开设诊所。1956 年就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继而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中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常委和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 在学术思想上,黄文东突出以胃气为本,强调调整脏腑之间升清降浊的功能。认...

  • 五音入五脏 调理气血和脏腑阴阳平衡

    五音入五脏 调理气血和脏腑阴阳平衡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分别是:平和、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气虚、血瘀、特禀。其中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仅占32.75%,其他8种偏颇体质占到了67.25%。 古琴五音入五脏,可调理气血和脏腑阴阳平衡,明白自己的体质有针对性的多听相应的调理琴曲,对改善偏颇体质很有帮助。下面为您介绍几种体质特性及调理曲目。平和质的人身体基本健康,暂不论述。 气虚体质 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

  • 中医治病 主要就是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中医治病 主要就是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着眼于整体,强调脏腑之间的关系,而讲到脏腑之间的关系,可一言以蔽之,主要就是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脏的相生关系   中医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在认识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是着眼于整体的,人体的每一个脏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五脏之间、六腑之间、脏腑之间、脏腑系统之间、内脏与体表之间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一个脏有病,中医是要察看多个脏腑的,治疗也要从这个整体去考虑,肾病不一定去治肾,肝病不一定单治肝,而是充分考虑到所涉及的脏腑,从中找出其调节的关键点、...

  • 夏天脏腑“祛火”

    夏天脏腑“祛火”

    夏天很多脏腑都会上火,不同脏腑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一样,根据脏腑的不同表现症状来“祛火”效果最好。 肝 火 《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张介宾注《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其气刚强,故能捍御而使之候外。”即便是不在夏天,肝火也容易旺盛,出现肝阳上亢的症状,更别说在火热的夏天了。肝火多表现为头痛、脸色红热、心烦易怒、口干、咽疼、小便发黄、大便干结等等。另外,“肝木容易克脾土”,因此...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