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后 第110页

产后 第110页

  • 产后带下病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产后带下病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例1 刘某,28岁,工人, 1992年6月12日初诊。 产后带下异常1月余。1992年4月1日足月顺产,产后恶露持续1个月干净。嗣后出现带下量多,质稀如水,不臭,外阴痒痛,纳少,大便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口潮红,阴道左侧壁有少量肉芽组织增生,余无异常。自带检查无特殊。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 诊断:①带下过多;② 阴痒。 辨证:湿热下注,任带损伤。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处方:黄柏6克,苍术 6克,生苡仁15克,牛膝 10克,当归身10克,山栀子6克,鱼腥草10克,救必应lO克,佩兰6克,山楂...

  • 产后病多虚多瘀 方用归蒲散加减

    产后病多虚多瘀 方用归蒲散加减

    产后病多虚多瘀。其虚为骤虚,虚中复虚(因气血未复,同时还要泌乳授乳),又为气血同虚,阴阳同虚,虚与瘀并存;瘀为新瘀,为血的离经之瘀,故其治应与他病有别。 协调子宫与乳房的开阖 产后生理为下有恶露排出,上有乳汁泌出,突显子宫与乳房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要性。协调子宫与乳房的开阖,上得疏通乳络,用橘核、柴胡、荔枝核、王不留行等;下促子宫排出恶露,祛瘀生新,用川牛膝、桃仁、三七辈。 虚瘀兼治 平衡气血 产后骤虚者,必速治,方能快速使之达到平衡气血。用药要及时、足量;虚中复虚者,补其不足,固护其胃,气血兼顾...

  • 产后呃逆不止 产后饮水即噎症

    产后呃逆不止 产后饮水即噎症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产后呃逆不止   刘某,女,34岁,2110年12月18日初诊。患者产后外感风寒,加之情绪不遂,随即呃逆不止。每日晨起即发,持续数小时不止,入睡即停。遇寒或精神受刺激后加重。曾服西药,或以针灸治疗,呃逆未停,数日不止。刻诊:表情淡漠,呃逆频频,脉沉涩,舌淡苔薄白,边缘色紫。此患者呃逆起于产后,感寒而寒邪凝结,情绪不畅则肝郁气滞。气滞或寒凝皆可使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血瘀,久之瘀血胶着不化。前医曾重用温寒利气降逆之品,然忽略活血化瘀之法,使病势加重。立方以通窍活血汤...

  • 国医大师治产后恶露不绝经验

    国医大师治产后恶露不绝经验

    国医大师路志正是全国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 人,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 科等亦很有深造诣。现将路老治产 后恶露不绝经验介绍如下。 一、典型病案 王某,女,37岁。初诊主诉:产后 恶露不尽50天。患者剖腹产一对健 康龙凤双胎后,恶露一直不断,至42 天时突然出现出血量增加,颜色鲜 红,渐至暗红,现仍有恶露,伴下腹 隐痛,平时汗出如滴,以自汗为主, 食欲不振,近日出现胃脘部胀痛,食 后痛甚,空腹疼痛减轻...

  • 我治好了小曾的产后定时呕吐

    我治好了小曾的产后定时呕吐

    2018年我接到了一个奇怪病例,一位叫小曾(化名)的女性生完孩子半个月后,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准时开始呕吐,极度怕冷,吐完上床小憩便开始噩梦不断,一到下午便开始缓解,天天如此。 小曾的病很棘手 小曾(化名)是中医院的一位护士,出现了这种情况后,她就赶紧请自己所在科室的主任帮忙诊疗,用药后情况无明显改善。后又找所在医院中医大夫治疗。中医大夫看到小曾舌苔黄厚,又每天按时醒来恶心呕吐,于是就考虑了用柴胡剂。服药后,小曾的黄厚苔脱去,新生舌苔也好看多了,整个人轻松了许多,可定时呕吐并无改变。复诊时,中医大夫...

  • 产后温病:清热养阴

    产后温病:清热养阴

    患者,女,27岁,天津一区,中秋节后患病,产后6日,更衣如厕受风,自厕返后,觉周身发冷,更数小时,冷已又复发热,自用生姜、红糖煎汤乘热饮之,周身得汗稍愈,至汗解而其热如故,迁延2日热益盛,心中烦躁作渴,张锡纯诊视,见其满面火色,且微喘,诊其脉象洪实,右部尤甚,1分钟93至,舌苔满布白而微黄,大便自病后未行。方用:生石膏捣细90 g,党参12 g,玄参30 g,生山药24 g,甘草9 g,共煎汤3盅,分3次温饮下。服药1剂后复诊,热退减半,渴喘皆愈,脉象已近和平,大便犹未通下, 方用:玄参6 g,党参15 g,...

  • 产后癥瘕:消补兼施

    产后癥瘕:消补兼施

    患者,女,年近40岁,5年前因产后恶露未净,积为硬块,其大如橘,积久渐大,初在脐下,至今则过脐已三四寸,其后积而渐大,按之犹软,其初积之块,则硬如铁石,且觉其处甚凉,初犹不疼,自今年来渐觉疼痛,之前服药若干,分毫无效,转致饮食减少,身体软弱,月经始则按月通行,今虽些许通行,已不按月,且经量见少,至今2个月未见,其脉涩而无力,两尺尤弱, 方用:生黄芪12 g,党参、白术、当归、生山药、三棱、莪术、生鸡内金各9 g,桃仁、红花、生水蛭各6 g,䗪虫5个,小茴香4.5 g,煎汤1大盅温服,连服4剂,腹...

  • 产后身痛 产后关节痛 温通止痛验方

    产后身痛 产后关节痛 温通止痛验方

    □ 沈宁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上海沈氏女科调治胎前产后诸病强调“胎前宜清”及“产后宜温”,切忌攻伐,亦不可峻补,因为这两个时期是妇女特殊易损之时,过者有害,不足亦害,以和为妥,求其平矣。 妊娠必须清热调血,使血循经,以养其胎,即“胎前宜清”。凉药首选黄芩,次用蒲公英、黄连、竹茹、栀子。忌用过凉的秦皮、龙胆草、白头翁等。 注意养胎。“胎脉系于肾,胎气载于脾”。养胎之法,重在健脾固肾,所谓&...

  • 国医大师林天东治疗药物流产后妊娠物残留经验

    国医大师林天东治疗药物流产后妊娠物残留经验

    随着社会发展,目前在临床上因避孕失败后要求流产者也较多。就终止的早期妊娠而言,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腺醇药物是当前使用次数较多、使用频率较高的治疗方案,前者在促进子宫蜕膜变性坏死中发挥作用,后者则主导强化子宫的收缩,促进胚胎排出[1]。两者联合的治疗方式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费用低、患者心理压力小的特点,较清宫术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等优势。药物流产易导致宫腔残留,如流产后蜕膜、胎盘剥离较慢或不完整,妊娠组织残留于宫腔等,这种情况常引起感染、阴道不规则出血、宫腔粘连、闭经,甚至影响到女性再次妊娠等。清宫术是治疗药物流产后...

  • 产后缺乳对气血同治理论的认识

    产后缺乳对气血同治理论的认识

    从气血同治理论探讨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属于 “产后病” 的范畴, 为产科临床常 见疾病和多发疾病, 其发病率约为20%-30% [1] 。 它 主要是在多因素刺激下, 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抑制 激素 (prolactin inhibiting hormone, PIH)通过垂体门 脉系统作用于垂体, 抑制催乳素(prolactin, PRL) 的合成和分泌 [2] , 从而引起产后乳汁分泌少或无乳 汁, 甚至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相关流行 病学显示: 母乳喂养失败多归咎于乳汁不足 [3]...

  • 产后误补致肿案

    产后误补致肿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少庭 湖北省郧西县中医医院 安某,小产后大量食荤,遂全身浮肿。请了一位中医治疗,循产后多虚陈规,进大队补剂,其肿更甚。来诊时见其全身尽肿,颇觉棘手,追忆前贤曾有产后三审之训,遂试问曰:恶露尽否?答曰:自肿后已尽矣。 余恍然有悟,处方:三棱、莪术、赤芍、当归、刘寄奴、丹皮、官桂、乌药、元胡、琥珀、莱菔子、山楂。连进2剂,恶露大下,其肿尽消,病遂告痊。 此证为产后进食肉荤所致,应以消滞行瘀为要,今医又误用补剂,气盛血凝,恶露阻滞,且“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

    精品偏方 2024-03-08 10 0 产后
  • 产后哺乳期间 中医学养生指导

    产后哺乳期间 中医学养生指导

    产后哺乳期间,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产后缺乳,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 中医学认为,乳汁由气血化生,受阴阳调控,与冲任、心、肝、脾、肾、胃等经脉有关,其中尤以肝胃两经与乳头、乳房关系密切。产生缺乳的病因多由情志失和,劳逸失度,素体气血虚弱,复因产时失血耗气,体质虚弱等导致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而使乳汁产生减少。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足以喂养婴儿。检查可发现,乳房柔软或胀硬,乳汁清稀或浓稠,乳腺发育正常或欠佳。 养生指导 ①发病前预防 a.劳逸结合,增强体质...

  • 产后癃闭乃气虚不能升举之故 中医药方

    产后癃闭乃气虚不能升举之故 中医药方

    刘某,女,29岁,2004年5月6日来诊。诉1周前产一男婴,因产程较长,产后小便难出,已7昼夜。观患者面色不华,脉细,舌淡苔白,身无寒热,周身未见肿胀,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中气虚弱明显。医生诊后云:“此乃中气不足,气化无权之故也。” 处方:黄芪30g,红参10g,麦冬12g,白术15g,当归15g,陈皮5g,云苓12g,升麻3g,当归3g,车前子(包)12g,通草5g,甘草3g。3剂。水煎服,日1剂。患者服药2剂后即有小便自行排出,服3剂后,小便畅通,已无所苦。 产后癃闭...

  • 产后坐月子分阶段食补

    产后坐月子分阶段食补

    坐月子历史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至西汉《礼记内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称之“月内”,是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月子”实际上是现代医学上所指的产褥期,即从分娩结束到产妇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产后六周)。坐月子即通过特别的护理、合理调养等促进产妇身体恢复。 我国自古十分重视“月子”中的营养,虽然这是从古时延续下来的一种习惯,但也有一定的科学根据。那么对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的现代产妇来说,坐月子期间,饮食上除了数量适当、搭配合理、烹调...

  • 加味谷神增乳汤为基础加减治疗产后缺乳

    加味谷神增乳汤为基础加减治疗产后缺乳

    肖承悰为萧龙友的嫡孙女及学术经验传承人,燕京医学流派主要传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经验丰富,勤求古训,勇于创新。临床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对女性疾病的影响,治疗主张平调肾中阴阳,认为女子阴柔之体,用药宜平和,组方精巧,擅用对药,衷中参西。历代医家对产后缺乳的治疗以脏腑辨证为主,药食同用;基于“乳房乃宗经之所”的特点,注重引经药物的应用,配合针灸、按摩等疗法,尤其强调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的补泻。肖承悰治疗本病,从...

  • 产后病诊治案例

    产后病诊治案例

    杨秉秀教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第4批名老中医。擅治妇科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杂症。 杨老擅治妇科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特别是对男女不孕不育症、妇科肿瘤等的中医药诊治,有较深研究和造诣,并有自己许多的独特见解和治疗方法,杨老虽已年逾古稀,但门诊仍门庭若市。本文从产后病方面简要介绍其临床诊治特色即可略见一斑。 产后病诊治案例 01 产后腰腹痛 付某,女,28岁。初诊日期:2009年3月17日。产后腰腹疼痛10月余。诉2008年5月妊娠5个月引...

  • 产后风中医典型病案

    产后风中医典型病案

    贾六金主任医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五十五载,一直专注于临床实践和教学传承,学识广博,治学严谨,经验颇丰,为众多弟子终身学习的榜样。笔者有幸跟随贾六金侍诊学习,发现被誉为山西小儿王的贾六金深受宝妈们的喜爱和推崇,因其不仅对诸多小儿病证能做到手到病除,而且对妇女产后诸多问题亦有独到心得。现将贾六金治疗产后风经验介绍如下。 【产后风的定义】   产后风又称“产后身痛”“产后痹”,是指产妇在产褥期间,因正气虚弱、外感风寒湿等出现...

  • 产后常见病调养 中医辅导产后保养

    产后常见病调养 中医辅导产后保养

    中国的传统非常重视产后保养,考究坐月子,但坐月子的办法很多都是老一辈传下来,有它的可取之处,但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新手妈妈及家庭成员在面对这些信息时,将信将疑者居多,因而急需一种威望的说法来辅导产后保养。 恶寒身颤 羊肉补身助阳气 恶寒厌恶、身体发抖、发热口渴,有许多产妇在生下孩子后会呈现类似的症状。一直以来大部分的人以为这是产后伤寒。明代名医傅青主关于产妇所呈现的这一病症加以辨证分析,得出产妇之所以呈现这种症状,是因为气血两虚、正不敌邪所造成的,能够吃一些有益于补气养血的补阳类食物,比方羊肉。...

  • 产后身痛 中医组方治疗思路

    产后身痛 中医组方治疗思路

    产后身痛是女性产褥期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表现为全身性的肌肉、关节酸楚疼痛。本病虽不危及生命,但缠绵难愈,可以贯穿整个产褥期,严重影响女性产后恢复;加之现代女性生活、工作压力大,若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可进一步发展为身心疾病。中医对产后身痛的认识可以追溯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的“产后腰痛”,唐·昝殷在《经效产宝》中也对“产后遍身疼痛”进行了详细论述[1]。桂枝新加汤原为《伤寒论》中治疗汗后身痛的一首经方,但在辨证论治下可以治疗产后身痛...

  • 产后缺乳 自创方剂童脉汤

    产后缺乳 自创方剂童脉汤

    古人云:“产后有二种乳脉不行,有气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概妇人以血为本,上为乳汁下归血海。产后缺乳实乃冲任气血之虚弱无疑也。无乳者也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汁不行。可见产后缺乳气血不足津液亏损,乳汁不行化源不足为其本,肝郁之滞乳络不畅为其标。 对临床产后缺乳,立方以大补气血,养阴充津,兼以通络下乳为治疗总则,自创方剂童脉汤。 组成:当归30克,黄芪30克,香白芷5克,黑芝麻12克,王不留行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6克,瓜蒌12...

  • 产后缺乳自拟验方配合针刺及耳穴埋豆治疗

    产后缺乳自拟验方配合针刺及耳穴埋豆治疗

    首届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李伟莉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教学三十余载,对该病的治疗方面传承中又有创新,用药具有特色。由于孕产妇年龄的升高、剖宫产率的增加、社会心理等因素,导致了产后缺乳发病率升高。缺乳指产妇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多发生于产后2~3天至半月内,亦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近年来,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升高、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切口疼痛,社会心理因素等,导致该病的发生率升高,同时奶粉使用加重经济负担,奶粉安全问题威胁婴儿的健康。此外,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的药物较少,易被新生儿通过乳汁吸收,安全性待进一步研究。中...

  • 产后缺乳 治宜行气疏肝通络下乳

    产后缺乳 治宜行气疏肝通络下乳

    产后缺乳案 患者,女,32岁,2018年12月24日因“产后5个月,乳汁减少1个月”就诊。患者5个月前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1名健康男婴,产程顺利,母子皆安。婴儿母乳喂养,1个月前患者骤然恼怒后出现乳汁减少,且呈渐进性加重,自行食疗半个月余无明显改善,遂至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求治。诉近1个月来乳汁减少,每日用吸奶器吸奶,至来诊当日,每次吸出奶水仅30mL,每日吸奶总量不足100mL,远不能满足婴儿需求。刻下症:时有双侧乳房胀痛,饮食尚可,夜寐欠安,二便尚调,舌质暗红,苔薄,脉...

  • 产后满闷:镇冲培本

    产后满闷:镇冲培本

    产后满闷——镇冲培本 患者,女,26岁,天津一区,怀孕4个月,自觉胃口满闷,请人以手为之下推,因用力下推至脐,遂至流产,流产之后,忽觉气血上涌充塞胃口,胃脘满闷,3日之间分毫不能进食。动则作喘,头目眩晕,心中怔忡,脉象微弱,两尺无根, 方用:党参12 g,生代赭石轧细30 g,生山药30 g,熟地黄30 g,玄参24 g,山茱萸24 g,紫苏子9 g(炒捣),生麦芽9 g。 共煎汤1大盅,分2次温服下,服用1剂,胃中豁然顿开,能进饮食,又连服2剂,喘与...

  • 中医产后自汗案 产后发热案 产后乳汁自出案

    中医产后自汗案 产后发热案 产后乳汁自出案

    全国名中医、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奇文认为产后元气受损,百脉空虚,冲任不固,易感外邪。产后病的病机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治疗应辨证论治,认真观察,仔细揣摩。遣药须遵法度,无论药味多少,还是剂量轻重,都应中病即止。现介绍张奇文辨治产后病验案三则如下。 产后自汗案 孙某,女,43岁。初诊日期:2016年4月19日。诉产后3个月,汗出多7天。患者自述受风后,汗出多,不能自止,时有恶风身冷,身着棉衣,重时寒气透骨,面色白,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大而弱。 诊断:(气虚型)产后自汗。...

  • 马大正治疗产后病经验撷菁

    马大正治疗产后病经验撷菁

    马大正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四十载, 出版妇科著作10余部, 囊括医学史、经方、时病研究、中药学研究, 对于治疗妇科常见病、疑难病有独到经验。 产后病病机 产后病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所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1]。因其独特的生理阶段和病因病机, 形成了不拘一格的治疗格局。新产妇人亡血伤津, 元气虚损, 又因瘀血内阻, 呈现多虚多瘀的特征。产后用药, 需辨证论治, 谨守“三禁”, 即禁大汗, 以防亡阳;禁峻下, 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 以防亡津液。慎防“三冲&rdq...

  • 产后痹辨证经验 辨阴阳偏盛 辨寒热偏盛

    产后痹辨证经验 辨阴阳偏盛 辨寒热偏盛

    •妇人分娩或流产后百日内,因调护不慎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酸楚、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怕风、怕凉为主要表现的痹病,称为“产后痹”。 •路志正强调了解产后痹的起因、变化、转归,结合舌脉,寻找主症、兼症,分辨本虚标实的部位及因果关系,遵循疾病的规律来治疗。 妇人分娩或流产后百日内,因调护不慎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酸楚、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怕风、怕凉为主要表现的痹病,称为“产后痹”。国医大师路...

  • 产后不适药膳调理

    产后不适药膳调理

    中医认为,产妇产后常有“多虚 多瘀”的生理特点,容易造成各种身 体不适。食疗可很好地调理产妇身 体,缓解不适症状,本文详细介绍。 一、产后腹痛产后表现为小 腹疼痛,恶露淋漓不爽,颜色紫黑有 块,脉弦涩有力。治宜活血化瘀。 三七山楂炖鸡三七10克(研 粉),山楂20克,鸡肉0.5公斤,葱、 姜、盐、料酒各适量。先将鸡肉切块, 加入适量清水和盐,炖至肉熟,然后 加入三七粉、山楂、葱、姜、盐、料酒, 炖至肉烂,去山楂,食肉饮汤。 二、产后大便难产妇大便干 燥数日不解,解时艰涩难下,脉虚 细。...

  • 治疗产后脚后跟痛偏方

    治疗产后脚后跟痛偏方

    产后脚后跟痛 足跟部有较充实坚韧的脂肪垫,对体重的压力、行走活动时的震动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但产妇在“坐月子”期间,由于活动减少,甚至很少下床行走,致使足跟部的脂肪垫发生废用性退化而变得薄弱。当产妇满月后下床活动时,足跟部薄弱的脂肪对体重的支持和运动时震动的缓冲作用大为减弱,脂肪垫也会因此而产生充血、水肿等非特异性炎症,以致造成足跟部的疼痛。 治产后脚后跟痛方:炒白芥12克,威灵仙、制乳香、制没药、地肤子各 25克,冰片10克,血竭5克。共研细末,用食醋调为软膏状,摊于风湿止痛膏上贴患处.2日...

  • 产后足跟痛  简易中医疗法

    产后足跟痛 简易中医疗法

    产后足跟痛足产;后常见的—种病症,多闲产后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关节筋腱,阻滞气血运行所政,主要表现为足跟处酸痛、麻木,并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简易疗法,患者不妨一试。 按摩法:按揉足跟部20-30次,活动踝关节20-30次,接着用拇指按揉足跟痛点和手腕部的痛点各1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以用食指、大拇指反复按压痛处或太溪、三阴交、阴陵泉等穴,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 疏通法:患者平坐于地,直膝,双脚及脚趾慢慢用力,向脚背钩弯,至最大限度并保持3...

  • 产后足跟痛的简易疗法

    产后足跟痛的简易疗法

      产后足跟痛是产后常见的一种病症,多因产后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关节筋腱,阻滞气血运行所致,主要表现为足跟处酸痛、麻木,并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笔者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简易疗法,患者不妨一试。   按摩法:按揉足跟部20~30次,活动踝关节20~30次,接着用拇指按揉足跟痛点和手腕部的痛点各一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以用食指、大拇指反复按压痛处或太溪、三阴交、阴陵泉等穴,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   疏通法:患者平坐于地,直膝,双脚及脚趾慢慢用力,向脚背钩弯,至最大限度并保持30秒钟,然后慢慢...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