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后 第108页

产后 第108页

  • 产后误补反受其害 即投以柔润清泄之剂

    产后误补反受其害 即投以柔润清泄之剂

    陈某,女,32岁,2012年6月初诊。患者产后一月余,食欲不振,头晕恶心,四肢倦怠乏力,脘腹不适,经服药治疗未果。时有亲戚送来红参,其自认为产后体虚,服而补之,以求康复,以红参30克分两次炖服。 服后出现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胁肋胀痛。观其唇红口干,双目充血,舌红苔黄,脉细弦数。此症实乃滥服人参之故。误补反受其害,故嘱其停药,即投以柔润清泄之剂。 药用:生地20克,沙参9克,麦冬10克,枸杞子12克,川楝子6克,茵陈12克,神曲10克,菊花9克,丹皮9克,栀子9克,甘草3克。患者服药3剂,诸症...

  • 产后出血“崩漏”

    产后出血“崩漏”

      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产后出血的患者,不少人是西医看不好才找中医看的,但是一些中医为这些患者开的几乎都是具有止血功效的中药,似乎出血就应该从止血入手。然而事实证明,不但效果有限,还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深入辨证,以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产后出血属于中医妇科“崩漏”的范畴,因为其属于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一般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   西医认为,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

  • 产后三审

    产后三审

      产后,也叫产褥期。由于分娩时耗气伤血,故产妇身体较虚,抗病力弱,应注重休息调养身体,尤其是产后15天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以促进全身各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的尽快恢复。为此,前人提出了“产后三审”的说法。   清张璐所撰《张氏医通》卷十中记载,“凡诊新产妇,先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次审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行与不行及乎饮食少,以征胃气之充馁。必先审此三者,以脉参证,以证合脉,脉证相符,虽异寻常,治之必愈;脉证相反,纵无危候,必多变端。”即...

    精品偏方 2024-03-08 11 0 产后
  • 治产后泌乳不足方

    治产后泌乳不足方

    方药:党参、当归各20克,生黄芪 30克,通草6克,益母草15克,麦冬、王不留行、川芎各10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产后泌乳不足。 疗效:治疗192例,服药后24小时内泌乳 42例,48小时内泌乳70例,72小时内泌乳80例。 江志昆...

  • 治产后尿潴留 乳腺小叶增生经验方

    治产后尿潴留 乳腺小叶增生经验方

    治产后尿潴留经验 方法:让产妇蹲坐在便器上,操作者用左手扶在产妇的腰部,右手以拇指按压产妇脐下3寸处(即关元穴),向后向下的按压,指力由轻到重,同时嘱产妇将下腹部放松,屏气,用力解小便,直至小便解完后方放松按压。一次未成功者,可再次施术。 主治:产后尿潴留,表现为分娩后6~8小时后不能自主排尿,检查时可触及胀大的膀胱,压之有胀痛。 朱小宇 治乳腺小叶增生经验 方法:取制乳香、制没药、附子、天南星、半夏、磁石、白芷、白僵蚕、三棱、莪术、橘叶、香附、川芎、当归各7克,制穿山甲4克,麝香l克。诸药除麝香外共研...

  • 主治缺乳方 症见产后乳汁少乳房胀痛

    主治缺乳方 症见产后乳汁少乳房胀痛

    治缺乳经验三则 一法:取蒲公英、夏枯草各 15克,白酒1杯。前两味研粉,用 酒炒热,敷乳房上,外盖纱布,胶 布固定,每日1换。 二法:取葱白10根。洗净,捣 烂,加少许食盐,煎成饼,贴敷乳 房,每日1换,连贴敷3 H。 三法:取三棱15克。水煎2 次,混合,洗乳房,每FI洗2~3次, 以乳汁出为度。 主治:缺乳,中医辨证为肝郁 气滞型,症见产后乳汁少,乳房胀 痛,胸胁胀闷不舒,情志抑郁,苔 薄黄,脉弦细或数。 李芳明 治产后缺乳方 处方:党参20克,当归12克, 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各6克, 通草...

  • 防治产后 养血为先防变生他病

    防治产后 养血为先防变生他病

      妇人产后特点:由于分娩时产伤出血,产时用力、出汗而致阴血骤虚,元气耗损,百脉空虚;或因产前阴血不足,产后调摄失宜,以致亡血伤津,阳气浮散,而出现产后诸疾。如产后三病:痉病、郁冒、大便难,皆因产后血虚阴亏,筋脉失养,孤阳上越,肠燥失濡及亡血伤津所致。所以,养阴血是防止产后疾病传变的重要手段。   饮食调理   产后阴血不足,脾胃也虚,当以饮食调理脾胃,养护胃阴,使阴血有生化之源。临床中笔者自创产后小米红枣汤对产后恢复有良好作用。   组方:小米20克,红枣3枚,核桃仁2枚,桂圆肉9克,莲子10枚。...

  • 产后乳肿胀 包心菜外治

    产后乳肿胀 包心菜外治

    妇女产后2—3天,常出现乳房周围皮肤毛细血管充盈,两乳膨胀、疼痛。由于乳腺导管乳汁积聚,触诊乳房可有触痛明显的硬块,乳汁分泌少,同时伴有体温上升;因静脉及淋巴管淤积,甚者可出现两腋下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压痛;个别产妇有副乳腺同时增大、胀痛,体温上升至39度以上。产妇常因畏痛而拒绝实施热敷、按摩、挤奶等措施,故易并发乳腺炎。 方法是:取磨盘型包心菜一棵,将每片菜叶完整剥下,沿着腋下胸大肌、整个乳房,将菜叶全部覆盖,另用胸罩略加压,使菜叶与皮肤充分接触,持续24小时即取下。 点评:包心莱为十字花科植物甘蓝的茎叶...

  • 产后血虚阴虚发热 滋阴降火方

    产后血虚阴虚发热 滋阴降火方

      吴某,女,24岁。产后四肢发热麻木1月余。患者产后出血多,恶露50余天才完。从产后20余日开始肘膝关节以下就感发热麻木,早轻夜重,活动加重;发热著时温水洗则轻,不敢用凉水,伴全身无力,纳差,睡眠差梦多;苔白,脉浮细弦。   治则:产后血虚阴虚发热;治当养血活血,滋阴降火。   处方:当归15克,生地30克,炒白芍15克,鸡血藤15克,白薇10克,丹皮12克,知母12克,合欢皮15克,乌药12克,珍珠母30克,牡蛎30克(后二味另包先煎)。3剂,日1剂。   方解:产后血虚濡养不足,则肘膝以下经络...

  • 产后良方生化汤

    产后良方生化汤

    怀了宝宝后,妈妈们的子宫像吹了气的气球一样,从最初的拳头大小到新生儿大小,“膨胀”了数倍之多。一朝分娩,宝宝出来了,可“气球”却不能迅速复原,必须经历一个慢慢收缩到孕前大小的过程。如果中间出现差错,比如最常见的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可致胎盘滞留,或产后3~4周而恶露不绝,那么这样不仅不利于新妈妈身材的恢复,而且有可能发生大出血危险,西医称之为“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中医称之为“产后恶露不绝”。“恶露”就...

  • 补气养血通络治产后乳少

    补气养血通络治产后乳少

    张某,女,35岁,2012年10月15日诊。 产后10天,乳汁少,伴有气短乏力,汗出,腰酸。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气血亏虚,乳络不通。 治则:补气养血,益精通络。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当归15克,炙山甲5克,王不留10克,通草6克,鹿角片10克,熟地15克,陈皮3克。3剂,水煎45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另,食猪蹄1个,饮汤。 二诊(10月18日):药后乳汁增加,气短乏力及汗出减轻,腰已不酸。又取3剂。...

  • 妇女产后盗汗 江淑安验方

    妇女产后盗汗 江淑安验方

    处方: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6克,泽泻6克,五味子15克,茯苓20克,知母10克,玄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麻黄根10克,浮小麦60克,甘草6克,大枣6枚。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多次服,连服10剂为1疗程。 说明:妇女产后盗汗是指生产后出现入睡全身或局部出汗,醒后出汗自止的为盗汗。盗汗是因产后气血阴亏所致,一般服用1~2个疗程即可。如产妇动则出汗或醒时出汗不止者则为阳虚所致之自汗,则治宜温阳益气固表止汗,可去方中的丹皮、泽泻、知母,加入防风10克,人参10克,黄芪30克...

  • 治疗产后乳房结块方

    治疗产后乳房结块方

      梁某,女,32岁,2010年12月初诊。   患者产后36天,主诉:喂乳受凉,右侧乳房胀痛,乳汁滞留难出,继则红肿,触之乳房有小结块,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困,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弦。   辨证属产后阳气不足,加之复感风寒,寒邪痹阻乳络,发而为乳结。治疗当温经散寒,通络散结。立方:麻黄3克,附子6克,细辛3克,羌活9克,香白芷6克,王不留12克,六路通9克,丝瓜络9克,甘草3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热退,乳房肿块明显变小,患者仍倦怠乏力。前方加黄芪30克,以益气通乳,...

  • 补气养血、祛风散寒治产后受风

    补气养血、祛风散寒治产后受风

    王某,女,28岁,2007年10月10日诊。 产后1月,头痛及关节疼痛,汗出,乏力。舌淡,苔白,脉浮缓。 证属:气血亏虚,风邪侵袭。 治以:补气养血,祛风散寒。 处方: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荆芥10克,当归15克,防风10克,细辛3克,生姜三片,大枣三枚。3剂,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二诊(10月13日):诸症减轻明显,又取3剂。药后病愈。 按:受风之后汗出,为桂枝汤主症之一;头痛及关节疼痛,说...

  • 产后左下肢疼痛 辨证治法处方

    产后左下肢疼痛 辨证治法处方

    黄某,26岁,会计,1993年2月20 日初诊。 产后左下肢疼痛,阴道流血未净1 月余。自诉于J993 年1月4日因滞产而行剖宫产分娩,手术经过顺利,产后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疼痛,甚时痛连髋部,以掣痛为主,活动、翻身受限,曾用青霉素治疗、中药外洗不效。左下肢疼痛不能行走,触地尤甚,右腕关节疼痛,自汗,恶露时有时无,量少,色暗红,迄今未净,纳少,夜寐欠佳,二便正常。望其面色苍白,痛苦面容,形胖,由夫扶来就诊。左下肢被动体位,皮色如常,无明显触痛,外形与右下肢无异,脉虚细,舌淡红,苔薄白。 诊断:①恶露不绝;⑦...

  • 产后身痛散寒除湿为治 粥疗可止

    产后身痛散寒除湿为治 粥疗可止

    中医认为,产后百节空虚,卫表不固,腠理不密,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经络、关窍,故见产后身痛。当以养血祛风,散寒除湿为治,介绍几则粥疗方,供选用。 雪莲乌蛇肉粥雪莲花5克,乌蛇肉、大米各lOO克,调味品适量。将乌蛇肉去皮骨,洗净,切碎,放人碗中,用淀粉、酱酒、料酒、川椒粉等淹制备用;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后调人雪莲花、乌蛇肉等,煮至粥熟,人食盐、味精等调味,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适用于产后身痛,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等。 防风二活粥防风、独活、羌活各10克,大米100...

  • 中医外治方对产后诸病颇有效验

    中医外治方对产后诸病颇有效验

    女子产后,气血骤虚,易出现诸多病症,危害母子健康。中医外治方对产后诸病颇有效验,以下数方供选用。 产后发热老茅草叶、石菖蒲、陈艾各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 产后恶露不净益母草、红花、桃仁各等量,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黄酒调糊,外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 产后遗尿桑螵蛸5克,研为细末,清水适量调匀,外敷于肚脐处,外用纱布胶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

  • 产后癃闭 治产后3月小便不通组方

    产后癃闭 治产后3月小便不通组方

    产后癃闭 宋某,女,29岁,2008年10月3日初诊。 诉:产后3月小便不通,淋漓难尽,甚则点滴不出。经住院治疗,留置导尿4天,小便仍不能自行排出。中医以热敷、针灸,症未减。刻诊:面色苍白,头眼微肿,声音低弱,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 组方:桂枝16克,茯苓12克,桃仁10克,赤芍9克,丹皮10克,益母草15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药2剂后,可自行排尿100毫升左右。继服中药3剂后可排尿600毫升。于方中加生黄芪30克,车前子12克,益气利小便,服2剂后,排尿正常。 按:产后尿潴留...

  • 治产后诸疾 多虚未必尽虚 方用

    治产后诸疾 多虚未必尽虚 方用

    产后多虚,未必尽虚。正常 分娩,瓜落蒂熟,适当调养,自 无它恙。若因产程较长,或失血 过多,或将息失宜,气虚血亏, 必然恒多虚证;至于恶露未尽, 忧思郁怒,致气滞血瘀,或饮食 不节,使食滞内停,又为虚实错 杂。故治产后诸疾,要在详察细 审,切不可拘泥于一个“虚”字。 曾诊治初产妇武某,产后2 天即出现泄泻,已3天,每日10 余次水样便。医生诊断为脾虚, 予参苓白术散罔效。急邀余诊 治,问知大便色黄味臭,便前腹 痛,肠鸣辘辘,得食则干呕,时 时嗳腐,口气臭秽,恶露色紫有 块;诊其脉舌,舌质暗...

  • 治产后腹泻 桂枝汤健运脾胃

    治产后腹泻 桂枝汤健运脾胃

      李某,女,31岁,2011年7月初诊。   患者产后18日,腹痛肠鸣腹泻,大便稀溏。周身困倦,四肢清冷,肌肤凉润,食纳不佳。刻诊:面色萎黄,脉缓而软,舌淡红,苔白润。   笔者诊后认为,此患者产后气血双亏,脾胃不足,加之病起于盛夏之时,饮食不节,故致腹泻。此当为时行腹泻,医者习惯用藿香正气散治疗。然病起于产后,恐用正气散表散太过,故用桂枝汤,其发中有收,健运脾胃,振奋中焦,调和营卫。   组方:桂枝5克,炒白芍12克,炙甘草5克,木香10克,神曲10克,砂仁6克,生姜3片,红枣3枚。日1剂,水煎...

  • 准妈妈产前产后调理防病

    准妈妈产前产后调理防病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家庭加入到二孩大军中。但是许多妈妈刚从分娩之痛中缓过来,提到生二孩还是有些畏惧。   80后妈妈们吐槽:不敢再生了   在生活中,有些80后的妈妈没有成为网上盛传的超级辣妈,反而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黄脸婆。以前白里透红脸蛋,如今却布满雀斑,以前一大把的头发也变得越来越稀疏。还有一些网友在抱怨:“生完孩子,就预示着青春已不在啊!真的感觉到自己老了呀!有些年轻的妈妈,虽然孩子已经一两岁了,但还是感觉到疲倦,整天没精神。有时候还腰疼得直不...

  • 诊治妇人产后多汗出

    诊治妇人产后多汗出

      王氏妇科脉诀有云:“产后诸症是本虚,恶露流通是所宜,更有多般发热病,不可轻教汗下流。”   家父一生诊治妇人病,十分强调重视阴血。尤其对产后病,认为妇人妊娠到产后,就是阴血消耗的过程。倡导产后应养营血,同时护脾胃,以资气血化生,促进产妇恢复。   对妇人产后多汗出,其指出:汗出适可而止,不可大汗淋漓。因为汗是人体津液的组成部分,“血汗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特别信奉叶天士的“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rdq...

  • 妇人产后肛裂便血中药处方

    妇人产后肛裂便血中药处方

    邱某,女,32岁,2014年10月3日初诊。自述产后20余日,大便干结不爽,便后血水淋漓,肛门疼痛,甚至痛如刀割,经肛肠科诊查,见肛门有二处肛裂。曾服中西药治疗,效不显。刻诊: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淡红,苔薄,脉细弱。此乃产后血虚肠燥,排便艰难所致,治当养血润肠增液行舟。处方:当归18克,肉苁蓉10克,地榆10克,元参12克,生地黄15克,阿胶12克,火麻仁12克,郁李仁9克,炒莱菔子12克,麦冬10克,柏子仁9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后,排便正常,疼痛缓解,便血量减缓,继以原方加黄芩9...

  • 产后淋症 治之已无动胎之虑

    产后淋症 治之已无动胎之虑

    张某,女,32岁,2009年1月5日初诊,患者自诉:妊娠7月后患小便不利,因怀孕惧于用药,症状时有发作。今产后7日,小便频数淋漓不尽,苦不堪言,舌有瘀斑,六脉沉细。细审脉证,乃产后留瘀,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之邪乘虚内侵,水道阻遏成淋。治疗之法当以清热化瘀通淋,又值新产,拟方以生化汤加味:当归18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炮姜5克,瞿麦15克,萹蓄12克,通草9克,白茅根30克,甘草12克。三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小便自觉畅通,症已去大半,只感精神欠佳,小腹时有不适,脉弱舌淡,立方以补中益气...

  • 祛寒养血治产后感寒

    祛寒养血治产后感寒

    产妇在新产后及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之为“产后病”。妇人产后常因失血伤津致气血亏虚,又因胞络受损致瘀血阻滞,故而产后之病多虚多瘀。产后百脉空虚,故又易感受外邪。所以治疗妇人产后之病多以在补虚的基础上佐以化瘀、养阴、清热、疏风、散寒等法。此外,又有妇女壮实之人产后,体质并不甚虚,若遇外感或内伤之证,也可化为实证、热证,此时宜以祛邪为主。总之,产后病的治疗宜在顾护产后体虚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其他治法。 祛寒养血治产后感寒 张某,女,32岁,2005...

  • 产后多虚多瘀观的应用

    产后多虚多瘀观的应用

    刘敏如教授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概括产后处于“多虚多瘀”的生理状态,据此制定产后诸病的论治大法“补虚化瘀”,从而拟定产后经验方,并根据各种病症表现加减化裁。临证加减如下: 1.加桃仁、红花、丹参、炒枳壳、益母草,化瘀涤胞,调治产后、流产后恶露不绝,量少色黯,小腹疼痛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2.加桃仁、生地、肉苁蓉、黄精、白蜜糖(冲服),养血润肠,治疗产后大便难(因亡津液胃燥); 3.加熟地、香附、乌药、鸡血藤、艾叶,缓急止痛,治产后腹痛:...

  • 产后疼痛小方法改善经前紧张症

    产后疼痛小方法改善经前紧张症

    育龄妇女到医院妇科看病时,医生总要问及病人的末次月经日期。因为这一点,是推算停经时间、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诊断早期妊娠 育龄期的妇女,平时月经规则,一旦月经过期10天以上,多数应疑为妊娠。 诊断宫外孕 宫外孕患者大多有6周左右的停经史,此时结合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则可及时诊断和处理。 推算预产期 末次月经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即为预产期,确定预产期后,可为正常的分娩作好各方面的准备。 诊断病理妊娠 从末次月经算起,若妊娠28周前终止者称为流产;于37周前终止妊娠,为早产,所生婴儿为早产儿;妊...

  • 产后崩漏 多主血热当以凉血治之

    产后崩漏 多主血热当以凉血治之

      2012年4月,有一产妇因经行不止求诊。患者血下或红或淡,延日不止,病3月未愈。前医遍用参芪补品,病益加,用止涩药罔效。笔者观其面色萎黄,头晕脚轻,舌红苔白。细诊其脉,脉沉细弱,唯感左寸手少阴脉动洪而快,思左寸脉盛者,多主血热,当以凉血治之。   方药:生地18克,炒白芍12克,丹皮9克,栀子9克,黄芩10克,阿胶12克,当归15克,茯苓9克,陈皮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12剂而愈。   此案患者一是产后气血耗伤,二则气血虚弱症状凸显,看似属气不摄血之故;然细辨之,则见其性情急躁,左寸脉...

  • 产后多汗 生脉饮加味

    产后多汗 生脉饮加味

    吴某,女,26岁,2010年2月23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顺产1男婴,产后多汗,每吃饭、稍活动即出汗,夜间入睡出汗更甚。在当地农民不问其因,凡产后有患皆谓曰:“是产后受风,”须服“苍术鱼”(民间土法),服后盖厚被使其出汗,从此汗出不止,疲乏无力。 来诊时,穿棉衣盖棉被,用轮椅推进诊室,揭开棉被,头汗涔涔,热气蒸蒸。精神不振,语言清晰,声音怯弱,畏寒肢冷,四肢活动自如,手足不温,口干欲饮,面色淡黄,舌质淡红,舌体胖,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自述汗出怕冷,昼日稍劳即...

  • 治产后风湿痹痛经验

    治产后风湿痹痛经验

    经验方:黄芪30克,桑枝15克,赤芍、大枣、鸡血藤、秦艽、独活、桑寄生、川断各12克,桂枝8克,生姜10克,甘草6克。 加减:恶露已尽者加红花、丝瓜络各10克:痛在肩背及上肢加羌活、防风各8克;痛在腰部加川杜仲12克;痛在下肢加牛膝10克,防己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妇女产后风湿痹患者28例,治愈 20例,好转3例。无效5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