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 第147页

胃 第147页

  • 防治口唇干燥 脾胃积热出现津液不足

    防治口唇干燥 脾胃积热出现津液不足

      天干物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的水分也随之流失,使得阴血亏损、耗伤津液。另一方面,寒冷季节人们往往爱吃一些肥厚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导致体内脾胃积热,进而出现津液不足、口唇干燥等症状。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陈红涛主任医师提醒,要想缓解上述不适,首先要注意多喝水,保持环境中的湿度,适当使用润唇膏等。此外,可以泡上一杯“双冬茶”,日常饮用。取麦冬、天冬各10克,可加少许白砂糖,放入杯中,用300毫升左右的开水加盖冲泡10~15分钟左右即可。   麦冬的功效被总结成四句话...

  • 采用中医学理论中药治疗 胃火牙痛

    采用中医学理论中药治疗 胃火牙痛

    作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牙痛一症的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较甚以 及牙齿的剧烈疼痛,严重时可以看见流 血出脓,脉象洪数,舌苔黄厚,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口气臭秽、口渴喜冷饮,头痛 以及肿连腮颊。在临床上可以分为阴虚 火旺、胃火炽盛以及外感风邪三种类型,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胃火牙痛。随着社 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许多人每日摄取过量的肥甘 厚味,这是导致胃火牙痛的主要原因之 一。以中医学理论为根据采用中药治疗, 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胃火牙痛患者12例,年龄 20一25岁。患...

  • 治胃火牙痛 止牙痛经验方

    治胃火牙痛 止牙痛经验方

    治胃火牙痛方 处方:绿豆60克,生石膏(白布包)30克。水煎,去石膏,分3次服食绿豆汤,每日1剂。 主治:胃火牙痛,症见牙痛较重,牙龈红肿疼痛,难以忍受,遇冷痛减,遇热痛重,口渴喜饮,口臭,大便干燥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李诚 止牙痛经验 方法:牙痛时,用手指压 揉牙痛同侧合谷穴(虎口)及 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颧骨 与下颌之问的凹陷处,张口时 隆起),二穴交替,按压十余秒 停数秒,数次后牙痛即可缓 解。 主治:牙痛。 注意:牙痛病因复杂,穴 位按压仅以镇痛为主,止痛后 还应积极查找病因,进行对因...

  • 齿松龈肿病在肾胃 降虚热每获良效

    齿松龈肿病在肾胃 降虚热每获良效

      齿松龈肿,病在肾胃。新病为实,多责之于胃;久病肾阴不足者,精亏火衰,虚火上炎,也可导致牙齿松动、齿龈疼痛、溃烂。治宜益精填补,壮水制火,可用生熟地、芡实、山药、旱莲草、女贞子之类,但也要兼顾肾阳。胃热兼以清之。中阳不足,肾阴又亏,虚火上炎之势无以抵挡,前贤以荜菝、干姜、川椒、细辛煎汤漱口,以其辛热酸敛收降浮游之热,使虚热火势下趋,收效甚捷。愚用前贤方法,也每获良效。   如治一柳性女患者,45岁,满口牙龈肿痛,溃破起泡,已三四年未愈。舌白质淡,滑润,面色萎黄,脉象沉软,按之急数。久病下元不足,肾虚齿动作...

  • 清胃散治口周皮炎

    清胃散治口周皮炎

      孔某,女,31岁,2010年8月13日初诊。口唇周围皮肤潮红,自觉干燥不适,痒剧月余。某院诊为口周皮炎,予派瑞松、赛庚定乳膏交替外搽,当时症状稍轻,如2~3日后不用上药,皮疹便呈现前状。查见除上述皮损外,触之有灼热感。述其近些天来口苦口渴欲饮,小便色黄,尿有热感,大便秘结。察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辨证:胃火炽盛,循经上熏所发。治则:清胃泻热,消炎止痒。清胃散加减:生地黄30克,当归12克,牡丹皮12克,石膏10克,黄连10克,知母12克,麦冬12克,天花粉10克,大黄12克(后入),竹叶9克,车前子9克,金银...

  • 口舌生疮反复发作 治法清胃降火

    口舌生疮反复发作 治法清胃降火

    张某,男,25岁,南京人。门诊病例。 初诊(2011年08月18日):口舌生疮,反复发作2年,患处灼痛,进食痛甚,伴口臭、口干,多痰,尿黄。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辨证:脾胃积热。 治法:清胃降火。 方药:甘露饮合泻黄汤、封髓丹。玄参20克,生地20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黄芩10克,石斛10克,花粉15克,砂仁10克,黄柏10克,防风6克,甘草6克,栀子10克,生石膏15克,藿香6克,浙川贝20克,川牛膝20克。10剂,水煎服,日1剂。...

  • 清胃火治牙痛 清胃散与玉女煎之比较

    清胃火治牙痛 清胃散与玉女煎之比较

    两方均能清胃火、 治牙痛. 清胃散以泻胃火之 黄连为主.配以凉血之 生地、丹皮及清胃解毒 的升麻组成。有清胃凉 血解毒作用,主治胃火 上攻之牙痛,临床上以 牙龈红肿溃 烂出血.口 气热臭.脉 滑大而数等 为辨证应用要点. 玉女煎由清热降火 之生石膏.知母及滋阴 之熟地、麦冬等药组成. 有清胃滋阴之作用.主 治胃火有余.肾水不足 之牙痛.临床以牙齿松 动、头痛、牙痛、牙衄、烦 热口渴、舌红苔少而干. 脉浮洪而滑大按之有虚 像者为宜。 (欧阳军)...

  • 清胃火消肿止痛 治胃火牙痛方

    清胃火消肿止痛 治胃火牙痛方

    处方:川牛膝、生石膏、生地、代 赭石各3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泻胃火,消肿止痛。 主治:胃火牙痛,症见牙痛较重, 牙龈红肿,遇冷痛减,遇热痛重,口渴 喜饮,口臭,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 数。据报道,本方治疗胃火牙痛400余 例,皆服药1一2剂治愈。 潘鹏亨...

  • 口腔溃疡周期性复发的规律 治以清胃降火

    口腔溃疡周期性复发的规律 治以清胃降火

      口疮,中医又称之为“口疳”、“口糜”、“鹅口疮”等,临床表现为唇内、颊、舌、软腭或齿龈等处的黏膜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蓝色假膜溃疡,溃疡部灼痛明显。因其具有周期性复发的规律,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   病因火邪为患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内因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外因责之于平素调护不当,如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过食辛辣刺激之物,或情志过极,或劳倦过度等,均可导致脏腑功...

  • 胃火炽盛牙龈出血治疗方

    胃火炽盛牙龈出血治疗方

      牙龈出血可在多种牙周疾病中发生,主要表现为血液从牙龈齿缝中流出,严重者可伴见牙龈红肿疼痛,并常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本症大多数因胃火炽盛,迫血妄行所致,可用下方治疗。   萝卜不拘量,含口内嚼碎,热即吐掉另嚼。   仙鹤草、藕节、侧柏叶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豆腐渣适量,呷口内,半小时另换,1日数次。   石榴皮不拘量,煎水含漱。   枸杞子10克,地骨皮各15克,水煎,慢慢呷服。   栀子、侧柏叶各15克,蜂蜜30克,水煎,慢慢呷服。...

  • 胃火上炎牙痛 以辛开苦降法清泻胃火

    胃火上炎牙痛 以辛开苦降法清泻胃火

    导师王玉生主任医师是同仁堂王府井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他擅长学习利用古代有效治疗方法,再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去应用。在应用辛开苦降法时,不只是左金丸方证,而是更能广泛地应用到肺火、肝火、心火的多种疾病中去。处方用药时辛开并非只用吴茱萸,苦降也并非只用黄连,现将验案介绍如下: 验案1 王某,男,62岁。山东省退休职工。2009年8月28日初诊。 患者自诉牙痛20天,近3天加重,口服止痛药效不显。诊时仍牙痛以左侧下牙痛重,并伴有左侧头痛,夜痛而起床喝口凉水牙痛可暂时缓解,不过10...

  • 尴尬口臭问题 最重要是调理好脾胃

    尴尬口臭问题 最重要是调理好脾胃

      中医认为,口臭病多由脾胃积热或食积不化所致。有些人口臭较为严重,可以闻到自己的口气。但有些人需要通过他人反映,才意识到自己有口臭。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口臭病患者的正常社交和心理健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指出,如果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小肠不能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精华,食物达到大肠时会形成食积滞留肠道,并释放臭气。食积会使老年人容易患上感冒,并出现口臭、胃口欠佳和腹胀等问题。因此,要祛除令人尴尬的口臭问题,最重要是调理好脾胃。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中药五倍子能缓解龋齿 风热胃火等导致的牙痛

    中药五倍子能缓解龋齿 风热胃火等导致的牙痛

      江苏顾女士提供:我有的时候会牙疼,但是到口腔科又查不出什么毛病,看网上有偏方说取五倍子果实,用水煎两个含漱,几分钟就能止痛。还有网友说味精可止牙痛,具体方法是:用筷子蘸上一点味精,放到疼痛的牙齿上,据说疼痛会很快消失。想请专家点评一下这两个偏方是否有科学依据。   专家点评:中药五倍子能缓解牙痛,特别是能缓解龋齿、风热、胃火等导致的牙痛。具体方法是:取五倍子10~30克,加水250~500毫升,水煎含漱,每次10~15分钟,或研粉频擦牙痛处,或研粉贴敷腮颊红肿处,皆有即刻止痛作用。口含五倍子煎液,对实火...

  • 口臭病的祛除最重要是调理好脾胃

    口臭病的祛除最重要是调理好脾胃

    中医认为,口臭病多由脾胃积热或食积不化所致。有些人口臭较为严重,可以闻到自己的口气。但有些人需要通过他人反映,才意识到自己有口臭。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口臭病患者的正常社交和心理健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指出,如果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小肠不能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精华,食物达到大肠时会形成食积滞留肠道,并释放臭气。 食积会使老年人容易患上感冒,并出现口臭、胃口欠佳和腹胀等问题。因此,要祛除令人尴尬的口臭问题,最重要是调理好脾胃。 口臭偏方释疑 口臭...

  • 脑梗死方选升阳益胃汤加减

    脑梗死方选升阳益胃汤加减

    脑梗死 患者,男,65 岁,因 “发作性眩晕 3 个月, 加重伴左上肢活动不利 1 周”于 2015 年 8 月 28 日 入院。患者 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眩晕, 头重脚轻,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吐出少量胃 内容物,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为 “脑梗死” ,治疗后( 具体治疗方案不详) 症状好转,仍遗有头 晕,头重脚轻,呈阵发性发作,1 周前患者因起居 不慎,症状又发兼见左上肢活动不利。患者既往 体健。入院症见: 阵发性头晕、头重脚轻,劳累 易诱发加重,左上...

  • 口臭多由胃火素旺 选用桂花菊花茶去除口臭

    口臭多由胃火素旺 选用桂花菊花茶去除口臭

    口臭多由胃火素旺,或湿浊蒸发所造成的。病人口热舌干,齿缝积垢,牙龈肿烂。某些口腔疾病也或许导致口臭的发作,如牙龈出血、牙周炎、牙龈炎、口腔黏膜病、冠周炎等病症。医治以化浊清火、避秽除臭为主。临床选用桂花菊花茶去除口臭,有较好效果。 取桂花、菊花各3g,一同放入杯中,然后用开水冲泡,每日1剂,分2~3次饮用或漱口。 方中桂花为桂花科桂花属植物桂花的花。其味辛,性温,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瘀的成效,常用于医治胃痛、腹痛、咽干口燥、口臭牙痛等。《本草纲目》载:“桂花生津,辟臭,医治虫...

  • 牙痛要区分 胃火风火虚火

    牙痛要区分 胃火风火虚火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牙痛可不仅仅是牙齿疼痛这么简单的事情,它还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胃火、风火、虚火牙痛,虫牙痛便是龋齿牙痛。那胃火,风火,虚火要如何区分呢? 区分方法看这里 风火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有恶寒,发热等症状。 胃火牙痛: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并且有胃热的症状,比如口渴,口臭,舌苔黄腻等。 虚火牙痛:牙齿隐隐作痛,午后与夜间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常伴有阴虚火旺的症状,比如腰酸,舌红少苔等。 是不是...

  • 慢性心力衰竭 健脾和胃法论治

    慢性心力衰竭 健脾和胃法论治

    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heart?failure, CHF)为临 床常见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严重影响着人们 的健康。目前有研究认为, 胃肠道对于心衰发生后的 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其在心衰发展中 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开始重视 CHF 胃肠道系统的变化, 而有研究也发现干预治疗心 衰患者胃肠道发生的变化对改善心衰症状, 延缓心衰 进展有良好效果 [1] 。CHF 属 “喘证” “水肿” “心悸”...

  • 中医保护牙齿 叩齿养胃固肾

    中医保护牙齿 叩齿养胃固肾

    为什么年纪大了就喜欢剔牙 跟年长的亲人和朋友一起吃饭,饭桌上是一定要备好牙签的,因为他们吃过饭后,必定剔牙。曾见过某位四十多岁的朋友,一边满桌子找牙签,一遍哀叹:“以前从来不用剔牙的,从今年开始,吃完饭就不得不剔了。哎!老啦。” 饭后剔牙跟老了有关系么?这位朋友说的一点不错。 在中医看来,“齿为骨之余”,全身的骨骼好、骨髓充足,牙齿才能健康。而骨骼的健康与否取决于肾,因为“肾主骨”。饭后要剔牙,是因为牙缝增大;牙缝增...

  • 口腔溃疡(肝郁犯胃胃气不舒)处方

    口腔溃疡(肝郁犯胃胃气不舒)处方

    患者朱某,女,42岁。2016年10月7日初诊。诉10天前,患者始有口苦,口干,逐渐出现散发性口腔溃疡,脘腹不适,自行购买牛黄解毒片、复合维生素B等治疗3天,疗效不显,遂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具体诊断、用药不详),输液治疗4天,疗效不显,前来就诊中医。 症状:上腹部不适,隐痛,偶有饱胀感,口干不欲饮,舌边、舌尖红,口腔内有散发口腔溃疡,舌苔薄白,脉弦细。患者平素有慢性胃炎史,发病前一天因家庭琐事,情绪不良,次日便出现口腔溃疡。 诊断:口腔溃疡(肝郁犯胃,胃气不舒)。 处方:柴胡15g,枳壳...

  • 中风病从痰论治尤重痰热 顾护脾胃选药有方

    中风病从痰论治尤重痰热 顾护脾胃选药有方

    丹溪学派中风病诊治规律文献研究 朱震亨 ( 1281—1358) ,字彦修,号丹溪,金 元四大家之一,尊其为宗师的医家学者众多,分布 广泛,后世称以朱丹溪为代表的医家为丹溪学派 ( 滋阴派、养阴派) ,其历经三百余年的传承与发 展,学术成就显著且学术影响深远 [1 ] 。丹溪学派 理论体系中,对中风病的防治突破陈规,主张治痰 以治风,中风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 血,其从痰论治的观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循 [2 ] 。 本研究通过梳理古籍文献中丹溪学派代表医家的代 表性著作,检索关于中风病的医话、...

  • 基于《黄帝内经》从脾胃理论预防中风复发

    基于《黄帝内经》从脾胃理论预防中风复发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平均每40s即有人发病,每4min便有患者因其丧失性命[1]。另外,其高复发率的特点不仅影响患者自身,还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讨中风的发病机制,预防其复发是临床亟须解决的问题[2]。纵观中风历史沿革,前人之述备矣,然各有所长,笔者采撷众说,略述浅见,简要阐述脾胃论治理论对预防中风复发的重要性。 1 略论“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年长则求之于腑” 《素问·热论》曰:“病热少...

  • 老年性痴呆 化痰开窍论治补脾健胃

    老年性痴呆 化痰开窍论治补脾健胃

    《黄帝内经》提出 “年长则求之于腑” ,此处 “腑”指肠胃之腑,意思是年高之人治病养生要重 视肠胃。年高之人年老精亏,五脏俱衰,气血亏 虚,阳气虚衰,故养生治疗应从五脏入手,为何此 处提出 “求之于腑”的观点? 对此,历代医家颇 多论述,各有所长,本文采撷众说,略呈管见,并 简要阐述其在论治老年性痴呆中的运用。 1 略论 “年长则求之于腑” 《素问·示从容论》曰 : “夫年长则求之于腑, 年少...

  • 从脾胃论治心悸验案1则

    从脾胃论治心悸验案1则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 惊惕不安, 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1], 又称“心动悸”“惊悸”等, 病名最早出现于《伤寒杂病论》。张其梅主任医师从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20余年, 临床经验丰富, 擅治心血管方面疾病。现介绍张其梅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治疗心悸医案1则。 1 病因病机 心悸多因体虚、感邪、情志不畅所致, 病位在心, 与脾胃密切相关。《灵枢·经脉》曰:“脾足太阴之脉……其...

  • 调理脾胃治疗高脂血症

    调理脾胃治疗高脂血症

    刘宗莲,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特需门诊主任。全国第二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专家团队负责人。 路志正认为,高脂血症多见于过食肥甘,形体肥胖,又缺乏运动的人,这与中医的“脾失健运”有关。一旦脾失健运,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小肠不能分清泌浊,水湿不归正化,则水不化津液而成湿,谷不化精微而聚浊,浊聚成痰,痰浊阻滞血脉,痰瘀互结,沉积脉中,就形成高脂血症。临床高脂血症以肥胖乏力、夜眠打鼾、头晕头重、脘痞腹胀、食后犯困、颜面油...

  • 胃下垂头痛眩晕 激烈呕吐头痛案

    胃下垂头痛眩晕 激烈呕吐头痛案

    胃下垂头痛眩晕 女, 24 ~25 岁, 平素身虚体弱。属阴虚证体质。即体格瘦削, 面容苍白, 唇口血色缺乏,身体手足易冷。宿有 胃病, 容易膨满疝痛, 动辄下水泄痢。口内经常冷淡, 绝对不敢饮冷,此外则居恒头重眩晕耳鸣。此乃中年常有之 病, 大抵用人参汤一二剂便得小康。此次再发, 除腹满腹痛以外, 更具腹中雷鸣下痢完谷, 头眩体疼。桂枝人参汤 合厚朴温中汤服二剂, 症状去十之七八。然翌日眩晕更甚, 全身手足振颤如欲仆地状, 乃转用单方真武汤, 二剂 全治。 — — —《中医...

  • 和胃调中佐以安神治疗失眠的经验

    和胃调中佐以安神治疗失眠的经验

    赵国岑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河南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赵国岑从医50余年,医德高尚,学验俱丰,对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独到。现将赵国岑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如下。 疏肝泄火,安神养血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藏血,血舍魂,思虑过度,或情志过极,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郁久化火生风,风火内扰,心神难安而见不寐、急躁易怒、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涩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正如...

  •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粥汤养胃 茶饮助消滞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粥汤养胃 茶饮助消滞

    ●过节急诊人群中,因吃而诱发消化道疾病的现象十分常见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过量易伤及脾胃衍生病变 今天,正式开启国庆7天长假,许多人早就做好探亲访友、出门旅游的计划。无论走到哪里,“吃”是不变的主题之一。特别是时下应节果瓜丰收,海鲜正肥美,亲友畅聚,无论是下馆子,还是品尝各家的拿手好菜,美味加上亲友的殷勤相劝,使不少人常“收不住筷子停不住口”,一醉方休。 “每年一到这个时节,医院消化病患者就...

  • 柚子皮健胃化痰

    柚子皮健胃化痰

    柚子味道清甜,營養豐富,具有健胃、化痰、解酒等功效。一般柚子外皮豐厚,平時我們食柚子時,往往將柚皮棄掉,真是十分浪費,其實柚皮與柚子的功效相若,能健胃化痰,大家只要將柚皮浸水兩三日,便可食用,而且非常可口。 蠔油柚子皮(2人分量) 材料:柚子皮1個、上湯及蠔油適量。 做法:柚子皮去青,清水浸2-3天,洗淨切塊,用上湯、蠔油炆15分鐘,調味即可。 功效:健胃化痰、潤肺止咳。...

  • 中医学认为脾胃功能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

    中医学认为脾胃功能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

    中医学认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好,则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体格健壮;脾胃虚弱,则人体所需营养不足,身体羸弱,疾病丛生,影响健康和长寿。下面有常见六种胃的问题,不妨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 症状1: 一觉醒来,突然感到头昏脑涨 身体发热,胃腹部冷痛、胀气 还伴有恶心想呕吐的感觉 诊断 这种症状大多属于脾湿外感型脾胃疾病。可用平胃散加杏仁、葛根、藿香、桂枝、羌活、防风等辛散祛风和胃的良品,一同服用。此外,还可以将它们与瘦肉或牛肉共煮,不但味道鲜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