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 第145页

胃 第145页

  • 糜烂性胃炎的饮食健康

    糜烂性胃炎的饮食健康

    糜烂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的破损,破损深度不超过黏膜肌层,是介于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之间的常见消化道疾病。近年来糜烂性胃炎患者患病率有所提高。文献报道,糜烂性胃炎内镜检出率为0.3%-12.7%。糜烂性胃炎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烧灼感、嘈杂、厌食、饱胀感等,症状严重的时候伴有出血,如解柏油样黑便,甚至吐血、呕血导致死亡。引起糜烂性胃炎的原因很多,如饮食、严重创伤、感染、非甾体抗炎药、大手术、辐射、多器官衰竭等。笔者认为饮食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引起糜烂性胃炎的主要因素。因此,健康的饮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

  • 嚼松叶治胃痛

    嚼松叶治胃痛

    佛家保健方法中,有口嚼松叶来治疗胃病的记载。关于松叶止痛,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一群佛门的年轻弟子到一个村庄化缘,正好赶上村庄里办喜事,宴请众人。僧侣们暴饮暴食,结果引起了急性胃疼,一个个腹痛倒地。而僧医治疗的方法,就是让病人口嚼松叶,结果病情得以减轻。古人认为松叶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将食用松叶视为养生保健的良方。松叶中含有叶绿素、维生素A、维生素C、蛋白质、糖、铁、钙,以及挥发油等营养成分,对防治胃炎有益。 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认为松叶能活血通脉止痛,因此对于因气滞血瘀所引发的胃痛症状可起到防治作用。...

  • 夏季养生 更要养胃

    夏季养生 更要养胃

    夏季天气炎热,大伙儿不仅吃冰棍儿喝冰水,还有一些老年人吃舍不得扔的剩饭剩菜……这些行为,实则是在为难我们的胃。夏季养生,更要养胃。 餐前喝杯红糖水   从五行学说来看,胃属“燥土”,“喜润恶燥”,“就像干涸的土地一样,希望有水滋润”。在餐前,最好先饮半杯温度略高于室温的红糖水,这样可以给胃更好的养护。   从功能上来说,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容纳于胃中的饮食水谷,经过胃的腐...

  • 急慢性胃炎 中医穴位疗法

    急慢性胃炎 中医穴位疗法

    □ 苗子庆 苗卫萍 山东省德州学院医学科学研究所 验案1:急性胃炎(瘀血阻络)取承浆 李某,女,37岁,2008年9月26日初诊。 主诉:胃痛5小时。5小时前,因吃鲜枣过量,引起胃脘胀痛,部位固定,压痛明显。无呕吐,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证属:为鲜枣过量,停滞胃脘,不通则痛。治宜通降胃腑,行气止痛,取承浆穴针刺。 操作方法:令患者坐位或平卧位,承浆穴处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平刺承浆穴,酸胀麻感得气后,用泻法强刺激捻转约2分钟,疼痛减轻...

  • 临床胃脘疼痛 根据六腑以通理论治之

    临床胃脘疼痛 根据六腑以通理论治之

    苗子庆 苗卫萍 山东省德州医学院医学科学研究所 急性胃炎,是指上腹胃脘急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病证。本病多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或情志不遂导致胃失和降所致。属中医“胃脘痛”之范畴。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球炎,胃癌等引起的疼痛,都属于急性胃脘痛的治疗范围。 临床胃脘疼痛,由于病因、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一。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分别采取散寒、泄热、消食、理气、祛瘀之法,使腑气通畅,疼痛自止。 【辨证要点】 寒邪犯胃 外感寒邪,胃...

  • 慢性胃炎胃溃疡 柴胡和胃饮

    慢性胃炎胃溃疡 柴胡和胃饮

    组成:柴胡、焦山楂、花粉、郁金、元胡各12克,法半夏、黄芩、陈皮各9克,茯苓24克,泡参15克,生姜、甘草各6克,大枣5枚,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 解析:伏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不惟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更常致肝胃气滞而上腹饱胀疼痛。其证胃脘胀痛,食少欲呕,口苦或酸腐嗳气上泛,有寒热感,舌苔厚腻,脉弦滑。本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者常因外感寒热或内伤积食而加重发作,皆易有此类证候。 本方为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泡参,利痰气,余药行气除湿,消炎消胀,活血止痛,也可于...

  • 潘树和“异病同治”理论 治胃痛失眠案例

    潘树和“异病同治”理论 治胃痛失眠案例

    •潘树和认为,肝气郁滞为诸多内伤病发病之先导,脾胃虚弱为诸多内伤病发病之本源,肝郁脾虚证为内伤疾病临床常见证候,故疏肝健脾法临床可广泛应用。 •在不同的疾病中,也可伴有肝郁化火、胆热痰扰、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脾肾阳虚、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证型。治疗时以疏肝健脾为基本治法,常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针对不同的兼证,配以清热、化痰、利湿、温阳、化瘀等法。 潘树和,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临证时擅长灵活运用经方化裁,对心脑血管疾病、消...

  • 咳嗽是“聚于胃,关于肺”

    咳嗽是“聚于胃,关于肺”

      大多人认为咳嗽是小病,多无大碍,临证治疗也简单。但路老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治疗咳嗽不易,肺为华盖,脏腑娇嫩,不但主一身之气,而且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邪内患皆可导致咳嗽。   临证治咳,首辨外感内伤,次辨寒热虚实,再辨痰喘兼证。临证用药外感新咳立足于肺,治以宣肺止咳为主,但寒热风暑燥湿之不同又当明辨,应区别调治;内伤久咳则应立足肺脾肾,治以健脾化痰为主,兼有实喘者重在外宣内清,虚喘者重在温肾纳气,遇有兼证随症治之。《内经》虽说有五脏六腑皆能致咳,但 “聚于胃,关于肺”是总的病因病机,故...

  • 胃脘疼痛 急性胃脘痛穴位临证心得

    胃脘疼痛 急性胃脘痛穴位临证心得

    杨某,女,42岁,农民,2008年11月14日初诊。 胃脘疼痛2天。2天来,因饮食不节,活动不协调,胃脘疼痛,饭前饭后均有疼痛不适。来诊时,仍有胀满、咳嗽、喘气,饮食尚可,两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此为胃脘气滞血瘀作痛,选内关穴针刺。 令患者坐位,前臂平放在桌面,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寸半不锈钢毫针,直刺内关穴,得气后,用泻法捻转,约30秒后,胃脘疼痛即可消失,每15分钟捻转1次,留针60分钟,针后随访,仅针刺1次,一直未反复。 临证心得 急性胃脘痛,为常见病,多发...

  • 清肺肃胃法治小儿咳喘

    清肺肃胃法治小儿咳喘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肺居高位,又为娇脏,加之小儿之体,更易受邪,故外邪一来,肺先受之,致使肺气郁闭,宣降失常,发为咳嗽、咳喘等。小儿体禀纯阳,外邪入后,转化为热证、实证者多,救治不及,易化火生风,变生危症。 小儿咳嗽(咳喘)之因,有风寒引起者,有风热引起者,有痰湿动肺者,有痰热扰肺者,有阴虚肺热者,有食积生痰者。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陈宝贵教授治疗此证,风寒者,以祛风散寒、止咳化痰为主,用杏苏散加减;风热者,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主,用桑菊饮加减;...

  • 喝丹参药酒养生 胃病恶化

    喝丹参药酒养生 胃病恶化

    现如今,许多中老年人都十分注重养生,尤其是一些略懂中医的中年老年人更是坚信自己对中医养生的认知,他们认为:平常喝一小盅用中药浸泡的滋补药酒,不仅能够舒筋活血还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因此,许多中老年人倍加推崇这样的养生之道,有甚者更将其中药泡酒的经验作为朋友之间的谈资,好似养生专家讲解推介。 专家提醒:中医药讲究“十八反十八畏”相生相克,合并用药稍有不慎就会适得其反,养生不成,反而会导致不良后果。 赵大爷每天坚持喝自制药酒养生两年多,平时还向众多老邻居、老同事推荐赠...

  • 胃有八怕要注意

    胃有八怕要注意

    一怕不守时 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二怕晚餐过饱 晚饭过饱或临睡前吃夜宵,不仅会影响睡眠、导致肥胖,还会迫使胃肠道处在超负荷的“紧张工作”中,胃液分泌过量会腐蚀胃黏膜,长期如此,就会导致糜烂、溃疡等疾病。 三怕饮食不洁 盛夏时节,各种致病性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如果吃了不清洁或不新鲜的食物,...

  • 噫气胃气上逆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噫气胃气上逆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许某,女,47岁,2016年1月30日初诊。 主诉:噫气1年余。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噫气,于多处口服药物及输液治疗效果均不佳,遂来此就诊。现患者精神可,噫气频繁,连声不断,声音响亮,于夜间入睡后方停止,同时伴有心下痞满不适,无吞酸、无烧心,无腹痛肠鸣,饮食欠佳,睡眠可,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动力差。 诊断:噫气。 辨证:肝气犯胃,胃气上逆。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用药:半夏18克...

  • 幽门螺杆菌胃炎 中医辨证治疗此类疾病

    幽门螺杆菌胃炎 中医辨证治疗此类疾病

    进入夏季,老人饮食稍不注意,就容 易导致溃疡病或胃炎复发。幽门螺杆菌 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根除幽门 螺杆菌,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才会随之好 转。中医辨证治疗此类疾病安全,副作用 较少,老年朋友不妨试试。 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嗳气反酸, 食后饱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治以降气 除菌。取代赭石3克,蒲公英、白芍各10 克,厚朴、乌药、焦三仙各5克,黄连3 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厚 朴降气兼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再配 以其他疏肝和胃的中药,见效较快。 脾胃湿热型胃脘灼痛,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查幽门螺杆菌...

  • 谈睡眠与胃肠病的关系

    谈睡眠与胃肠病的关系

    临床常遇到一些患者因胃肠有病,或转辗难以入眠,或半夜痛醒,或夜间胃肠不适而醒来,再难入眠。对此《黄帝内经》说:“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是胃气不和,则可引起喘息不能平卧,或失眠而不得安卧的病证。中医学认为,足阳明胃经之脉从头走足自上而下,故经气上行为逆。脾胃居于中焦,脾主升而胃主降,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致使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气逆迫肺,肺失肃降,故见喘息不能平卧。 现代临床上对此句引申理解为因脾胃(胃肠)不和引起失眠的病证,出现失眠、脘闷、嗳气、呕恶,或大...

  • 单刺三穴抑制胃脘痛

    单刺三穴抑制胃脘痛

    急性胃炎,是指上腹胃脘急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病证。本病多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或情志不遂导致胃失和降所致。属中医“胃脘痛”之范畴。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球炎,胃癌等引起的疼痛,都属于急性胃脘痛的治疗范围。 临床胃脘疼痛,由于病因、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一。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分别采取散寒、泄热、消食、理气、祛瘀之法,使腑气通畅,疼痛自止。 辨证要点 寒邪犯胃 外感寒邪,胃脘疼痛,紧缩拒按,遇热则轻,遇冷则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 白术芍甘散治疗痉挛性胃痛

    白术芍甘散治疗痉挛性胃痛

    胃痉挛是由于其黏膜受到刺激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神经反射,从而产生胃壁肌肉的一种剧烈收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绞痛,可向中下腹甚至向胸前、后背放射。胃痉挛疼痛多由于一时性受凉或胃炎引起。突发痉挛性胃痛,要排除其他疾病或确定诊断后才能进行治疗,否则会掩盖急腹症的表现而延误治疗时机。下面推荐痉挛性胃痛的中医单验方治疗。 方药组成:白术30克,白芍30克,生甘草10克。功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主治:肝脾不和,胃脘疼痛。用于痉挛性胃痛、腹痛,亦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颈椎病等属于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用法:...

  • 夏季不少脾胃不适 三个典型案

    夏季不少脾胃不适 三个典型案

    每到夏季,门诊就会遇 到不少脾胃不适的患者。究 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不良 生活方式引起的。在此,挑选 三个典型案例,希望大家引 以为戒。 【案例一】文小姐是一位 每天坐在空调房上班的白 领.日常工作压力大.经常熬 夜.精神紧张.饮食与作息都 不规律。尤其在夏天.面对电 脑总觉得口干舌燥。为了降 火.她常喝凉茶.餐后吃雪糕 降暑。不久,文小姐上吐下 泻,茶饭不思、手脚冰凉、浑 身无力。 夏天人体体力消耗较 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 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 养。但也往往由于过度运转, 造成...

  • 咳嗽中医也可从胃论治

    咳嗽中医也可从胃论治

    病例:徐某,男性,47岁。患者咳嗽痰多,胸脘满闷10个月,近1周加重。曾因咳嗽阵作,咳痰色白稀薄,伴低热,经检查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而予对症抗炎治疗,效果不显,后改用中药止嗽散、杏苏散等治疗月余而症状不减。现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胸脘作闷,食后加重,嗳腐吞酸,甚则呕吐痰浊宿食,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平素喜食肥甘之品。检查胸透:心肺膈未见异常改变。胃镜查胸透:心肺膈未见异常改变。胃镜提示慢性胃炎、胃下垂3.O厘米。诊断为咳嗽(食滞痰阻型)。 治疗:消积导滞,化痰止咳。 方以保和汤加减...

  • 脾胃系疾病辨治心法

    脾胃系疾病辨治心法

    脾胃病总论 脾胃经常同病,寒热每多错杂,治当明辨。温脾附子干姜,补脾人参黄芪,健脾云苓白术,运脾厚朴陈皮,泻脾大黄黄连,醒脾藿香佩兰。诗曰:脾虚痰湿用六君,脾滞肥甘泻黄散。寒热错杂诸泻心,脾约肠燥麻仁丸。胃热清胃(散)寒建中,胃肠感冒正气散。土壅木郁大柴胡,肝木乘脾逍遥丸。 调脾心法 肾为先天脾后天,消化吸收代谢管。 脾实因滞生瘅热,脾虚气弱功能减。 启脾兰苍除陈气,清热泻脾疗脾瘅。 运脾陈皮与白术,脾滞健脾保和丸。 补脾四君温附理,参苓白术诸法...

  • 中医临床分几型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临床分几型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 于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及 其肠液通过幽门逆流至 胃,刺激胃黏膜而引起的 炎症性病变,是胃炎中较 为常见的类型。胃镜下可 见胃液较多,呈黄绿色,胃 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 其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 胃空肠吻合术后,或幽门功 能失调,或慢性胆道疾病等 所致。临床以胃脘部疼痛, 泛酸嘈杂,呕吐苦水等为主 症。属中医“胃脘痛、痞满、 泛酸”的范畴。本病用中医辨治效果较好,临床上可分 以下几型辨治。 1.肝胃不和型:证见胃 脘部痞满胀痛,痛连两胁,嗜 杂泛酸,时而泛吐苦水,嗳气 频...

  • 胃肠感冒喝紫苏茶

    胃肠感冒喝紫苏茶

      中老年人由于抵抗力下降,秋季易受冷暖变化影响而患胃肠感冒,可喝紫苏茶来治疗。胃肠感冒的症状大都表现在消化道上,如腹泻、腹胀、食欲不振和呕吐,另外还会表现为肌肉酸痛,伴随着低烧。中医治疗以散寒解表、温中止呕为原则。   紫苏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解毒的功效。生姜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两者合用治疗胃肠感冒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效果尤佳。取紫苏(药店有售)5克、生姜3片,放入300毫升开水中,泡5分钟后饮用,每日1次,连续3~5天。...

  • 抗结核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 白马散

    抗结核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 白马散

    金殿春,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常务委员,扬州市中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临证善用经方,自创验方,集诸多名家之精华,疗效确切。临证擅长治疗肺系疾病和内科杂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次获市优秀科技论文奖和科技进步奖。 组成:白及、马勃、乌贼骨、白术、仙鹤草等份,粉碎后研细末,过筛,备用。 功能:运脾化湿,生肌护胃,抗痨杀虫。 主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 用法:每次5克,每日3次,以温开水调服。 方解:抗结核...

  • 胃脾性感冒喝紫苏茶

    胃脾性感冒喝紫苏茶

    中老年人由于抵抗力下降,秋季易受冷暖变化影响而患胃肠感冒.可喝紫苏茶来治疗。 胃肠感冒的症状大都表现在消化道上,如腹泻、腹胀、食欲不振和呕吐,另外还会表现为肌肉酸痛,伴随着低烧。中医治疗以散寒解表、温中止呕为原则。紫苏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解毒的功效。 生姜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两者合用治疗胃肠感冒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效果尤佳。 取紫苏 (药店有售)5克、生姜3片,放入 300毫升开水中,泡5分钟后饮用,每日1次,连续3~5天。 (中医博士 杨晓娜)...

  • 午时茶--胃肠型感冒良药

    午时茶--胃肠型感冒良药

    午时茶为中成药中的一种茶剂,处方来源于清朝恬素所著《拔萃良方》中的天中茶,加减化裁而成。主要成分为茶叶,再加上防风、藿香、羌活、六神曲、麦芽、山楂、陈皮、枳实等制成。 午时茶外观呈黄褐色,气微香,味甘苦,具有散风祛寒;消食健胃的功效。主治受风感冒、发烧怕冷、头痛鼻塞、胸满腹胀、消化不良、食积吐泻等症,是辛温解表药的代表成药。此药适用于外感风寒兼见脾胃失司所致食积吐泻、发烧怕冷等症,同时还适宜水土木服、饮食不下、脘腹不适者服用。午时茶服用方便,传统上每日使用1次,可用开水浸泡代茶饮, 也可以水煎去渣,取汁口服。风热感...

  • 从肺胃同治愈胃咳的病例

    从肺胃同治愈胃咳的病例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内经》原文中有多处明确提出“肺主咳”,《素问· 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并指出“胃咳之状,咳而呕……”。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咳嗽》篇云:“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以及脏,此肺为本而脏为标也;内伤之咳,先因伤脏,故必由脏以及肺,此脏为本而肺为标也&rdquo...

  • 腹痛、腹泻 胃肠型感冒

    腹痛、腹泻 胃肠型感冒

    前段时间,宋老师感觉胃有点不舒服,以为是老胃病又犯了,自己服了点胃药,可没想到的是,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加严重,接着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后来到医院经医生诊断后才得知,宋老师患的不是什么“胃病”,而是“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和普通感冒一样,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简单来说,当病毒侵袭上呼吸道就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即我们平时说的感冒;如果病毒侵袭到胃肠道,那就会导致“胃肠型感冒”。 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胃肠型感冒以胃肠道症...

  • 胃病患者治感冒用中药好

    胃病患者治感冒用中药好

    天气渐凉,稍不注意就会伤风感冒。专家提醒胃病患者,最好用纯中药制剂抗感冒。这是因为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例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清、康必得、感康、复方大青叶片、维C银翘片等,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醋氨酚、必理通、索密痛、百服宁,为解热镇痛药,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尤其是胃溃疡患者,药物会加剧胃黏膜损害,造成溃疡复发。 风寒感冒:荆芥15克,防风15克,水煎后代茶饮。这道茶适合风寒型的感冒症状。 风热感冒: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水煎后代茶饮。这道茶适合风热型的感冒,即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外,...

  • 莱菔子治胃胀和便秘

    莱菔子治胃胀和便秘

      莱菔子即萝卜子。其性平,味辛、甘,具有消食除胀、治疗便秘之功效。   腹胀:取莱菔子1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   便秘:取莱菔子适量洗净,小火炒熟(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去壳,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药末10~20克(儿童减半),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泡。每日早晚各服一次,连服5天左右即可见效。(华文)...

  • 绿豆汤治胃肠型感冒

    绿豆汤治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为夏季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除有鼻塞、流涕、低热、咳嗽等感冒症状外,还伴有腹胀、腹泻、食欲差等消化道症状。用绿豆红糖加陈皮熬汤饮用,胃肠型感冒多在一周左右自愈。绿豆清热解毒,能减轻消化道充血症状,但是绿豆性凉,所以加入温和暖胃的红糖和陈皮。 将200 克绿豆、10克陈皮放入 1000毫升水中,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放人红糖25克,每天早晚服用,连服3天。 (于菲)...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