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 第142页

胃 第142页

  • 胃中不和也就是脾胃功能失常 今引医案一例

    胃中不和也就是脾胃功能失常 今引医案一例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于《素问·逆调论篇》,原文原意并非指胃不和会导致失眠,后世医家依此逐步引申其意,并有发挥,认为胃不和会导致卧不安,卧不安即是失眠,这样就给治疗少寐病提供了一新的治疗思路。笔者认为,“胃不合则卧不安”其意义非浅,几十年来一直遵此观点,治胃中不和致少寐证,以治胃为主而取效。 胃中不和,也就是脾胃功能失常,可包括胃中虚寒、胃中实热、胃中宿食、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胃中阴虚、脾胃湿热、脾胃痰火等,甚则还包括肝、胆在内的和脾胃相...

  • 脾胃不好动动脚趾:特色疗法

    脾胃不好动动脚趾:特色疗法

    人的第二个脚趾与肠胃有关。一个人如果肠胃功能不好,从脚趾的状态就可以判断出来。胃肠功能好的人,第二个脚趾往往粗壮而有弹性,站立时抓地牢固;胃肠功能差的,这个脚趾常常会干瘪而无弹性,站立时抓地不牢,力量减弱。经常活动脚趾,可以达到强健脾胃功能的作用。活动脚趾的方法很简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抓地 站立或者端坐,将双脚放平,脚掌紧贴地面,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调匀呼吸,心神平定,连续做脚趾抓地的动作 90次。为了观察脚趾的运动,可以在室内暖和的地方赤脚或穿柔软的平底鞋做此动作。每日做耿。 取物 晚上洗脚时,在脚盆里放一些鹌鹑...

  • 四逆散治疗胃炎

    四逆散治疗胃炎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闰,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临床常用于肝胃气滞阳随之厥逆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四逆散治疗胃炎、月经病之肝胃(脾)不和者,屡见成效。 四逆散治疗胃炎 胃炎,常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疼痛、恶心、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其发病因素很多,药物、应激、感染等为常见原因,临床实践中因情志不畅引起上述症状者亦不少见。此类胃炎因情志不畅,肝胃(脾) 不和,致气机升降失司,外加体质因素或夹热或夹寒或夹...

  • 治脾胃不和 脘腹胀满

    治脾胃不和 脘腹胀满

    方药:苍术90克,厚朴、陈皮各60克,甘草30克,上药共细末。每次取药粉6克,人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后除去姜、枣,温服。主治:脾胃不和所致脘腹胀满、厌食嗳气、恶心呕哕、肢体倦怠等症,对湿阻气滞型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点评:苍术为主药,燥湿运脾;辅厚朴燥湿散满、行气宽中;佐陈皮理气化滞和胃;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得健运,胃气和降。...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辨治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辨治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及其肠液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是胃炎中较为常见的类型。胃镜下可见胃液较多,呈黄绿色,胃黏膜充血、水肿,或呈糜烂。其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调和慢性胆道疾病等所致,临床以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呕吐苦水等为主症。属祖国医学“胃脘痛、泛酸、痞证”范畴。笔者临床体会本病中医药辨证治疗效果较好,临床辨证常分以下四型。   肝胃不和型主要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连及两胁,泛酸嘈杂,时泛吐苦水,嗳气较频,自感咽喉如有...

  • 推拿法治胃炎

    推拿法治胃炎

    对慢性胃炎,除药物治疗外,辅以推拿手法,能取得明显的疗效。做法如下: 1.仰卧,用中指指腹在上腹部轻推,重点是中脘穴(胸骨和肚脐连接线中点),约3-4分钟。 2.用右手大鱼际(手掌正面拇指根部明显突起的部位)在上腹部摩运,左手覆于右手之上。顺时针按摩20-30圈,再逆时针按摩20-30圈。在呼气时,用力向深部渗透,稍加重手法;吸气时,轻轻放松。 3.用双手提’拿同侧腹肌,用力均匀而有节奏,使力量缓和达于深层。两手同时进行,每侧提拿20-25次。...

  • 辛智科治脾胃病善用角药

    辛智科治脾胃病善用角药

    陕西省中医医院辛智科教授治疗脾胃病,在辨证基础上,选用方药喜用三味药物相互配伍,药物相对固定,构思精巧,针对证的病机相对也较复杂,远超出对药的特点和功用,既有相辅相成,又有相互制约,三者之间没有绝对的主次之分,重在气味与功能配伍,形成一个循环辅佐或循环制约的关系,实际是一种一分为三的状态,从而达到提高疗效之目的。富有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含义,是道家思想在中药配伍上的体现和应用。此种药物配伍形式,今人多称之为角药。现将辛智科临证治脾胃病常用角药介绍如下,供同...

  • 治胃出血方

    治胃出血方

    处方与用法:韭菜150克,山药150克,藕节150克。诸药均用鲜品,捣烂绞汁,加热后温服,早晚分服,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健脾和胃,摄血止血,治反复发作性胃出血,黑便,无力,面色苍白,神疲心悸,舌淡,脉虚无力。...

  • 治受寒胃痛偏方与穴位疗法

    治受寒胃痛偏方与穴位疗法

    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泛吐清水,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紧。分析突受寒邪,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正邪交争,故胃痛暴作;恶寒发热,苔白为寒邪外袭所致;脉紧主寒主痛。治则温胃散寒止痛。 笔者近年来用胡椒配红枣治疗虚寒性胃痛,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取红枣6枚去核,每个红枣内放白胡椒2粒,隔水蒸10分钟后食用,每日2 次,一般1—3日疼痛减轻, 且无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胡椒性味辛热,入胃、大肠经,可温中、下气、化痰、止痛。《日华子本草》认为它能调五脏、止心腹冷痛:红枣性味甘温,入脾胃经,具有补中...

  • 燥湿和胃 刘元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

    燥湿和胃 刘元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

    名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不和)方 处方:白芍20克,蒲公英、黄芪各15克,海螵蛸、连翘、薏苡仁、白术各12克,炙甘草、桂枝、茯苓、厚朴、白及各10克,丁香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调和脾胃。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胃不和型。症见食欲不振,胃脘饱胀,上腹疼痛,泛泛欲吐,或泛吐清水,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创方者:刘元华 名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运失健)方 处方:炒门芍、黄芪、党参各15克,炒白术、炙甘草、桂枝、木香、陈皮、佛手、大枣各6克,生姜3克。...

  • 安徽名医治胃脘痛方

    安徽名医治胃脘痛方

    处方:黄连8克,炒吴茱萸5克,蒲公英15克,川楝子、姜竹茹、元胡、姜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各10克,赤芍、白芍各12克,莪术、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调气,宣通郁滞,和胃降逆。主治胃脘痛(由慢性胃炎、食道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引起),中医辨证属肝胃郁热兼气滞者。症见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嗳气痞满,口苦吞酸,恶心呕吐,时有胸骨后灼热隐痛,舌红苔黄或黄白相兼,脉弦滑。 专家点评:本方由黄连温胆汤、左金丸、金铃子散、芍药甘草汤化裁而成。方中黄连配竹茹清泄肝胃之郁热,降逆、除烦、止呕...

  • 胃肠溃疡云南白药治

    胃肠溃疡云南白药治

    消化性溃疡一股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发病时主要是慢性上腹痛,且伴有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胃溃疡多在饭后疼痛,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于空腹时痛。中医认为,云南白药具有止血化瘀、生肌愈疮之功用。新近的药理研究发现,它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生成,从而加速血管生长及上皮组织修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受伤面愈合加速。该药还可治疗消化性溃疡。 治法:云南白药(粉剂)0.5克,每日3次,于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在治疗期间,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注意劳逸结合,节制烟酒,避免焦虑;还要起居规...

  • 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食疗

    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食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了 萎缩性改变的胃炎。这种疾病的病情进展 缓慢,很多患者没能及时治疗,日久很容 易引发恶性贫血、胃癌等严重的并发症。 中医认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重点在于 养。食养是必不可少且疗效持久的一种治 疗方法。中医根据引起胃萎缩的病因、病 机,将此病分为脾胃虚寒型和胃阴亏虚 型两种,根据不同的证型,可以选用相 应的药膳进行调养。 一、脾胃气虚型常表现为胃脘隐 痛,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食后疼痛减轻, 并伴有进食减少、体倦神疲、身体消瘦、 泛吐清水、大便溏薄等症状,可经常服 食参芪炖鸡调养。 具...

  • 慢性萎缩性胃炎 曾松林对症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曾松林对症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症状。有些人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不重视,还照样抽烟喝酒,吃着辛辣刺激食物,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了慢性萎缩性胃炎。 刘先生40岁,来自衡阳,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可是他却经常受到腹痛、腹胀的折磨,人也日渐消瘦。半年前去医院做了个胃镜,术中还取了一小块组织做活检,检查报告让刘先生傻了眼——“肠上皮化生性萎缩性胃炎”,这在医学界是一道...

  • 慢性胃炎的治疗 中医独到之处

    慢性胃炎的治疗 中医独到之处

      孟河医派发源于常州孟河,以医家众多,且名医辈出而著名。其中又以巢元芳、费伯雄、马培之、丁甘仁四家为代表,影响深远。笔者曾受教于当代孟河名医单兆伟师门下,亦传自于马培之一脉,耳濡目染,深受孟河医派处方思想影响,临床应用,也每多奇效。   今年2月2日余曾治疗一女,梅某,46岁,近3~4年来,每年约发作一次眩晕,屡经各大医院诊治,始终未能明确诊断。此次发作2天,症状显著,眼不能睁,呕吐频作,为胃内容物,精神极度疲软,懒不欲言,舌淡苔薄白腻,脉滑实,左脉稍有弦意。查头颅CT与腹部平片均未见异常,在我院急诊处理一日及住...

  • 老年脾胃病治疗数法

    老年脾胃病治疗数法

    老年脾胃病多因积劳成疾或青中年时期累患脾胃病久治未愈,迁延而致。由于老年人体质不同,故病因、临床症状均不同于青中年人。由此可见,治疗老年人脾胃病要有独特的方法。 健中温脾法: 老年人中焦阳衰,脾胃虚寒,症见胃脘挛缩痛、得温则痛减、喜温喜按、畏寒、四肢不温、口吐清水,甚则胃脘部有凉感,口不渴,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滑,脉象沉迟或紧弦。治以健中温脾汤:炙黄芪30克,白芍40克,砂仁6克,桂枝15克,炒白术30克,炙甘草6克,生姜20克,大枣6克。方中黄芪补气,砂仁、桂枝、生姜温中祛寒,炒白术健脾胃。本证胃脘挛...

  • 生姜治反胃、呕吐便方

    生姜治反胃、呕吐便方

    医生表示,所谓“脾胃阳虚”,在中医的描述为:“腹胀满冷痛,喜热饮,喜暖喜按,呕吐清水,食少便溏,气短无力,舌淡,苔白滑,脉沉细”。通俗地讲,就是吃东西比较容易腹泻、腹胀,尤其吃冷东西时,有时还会回清水、反胃作呕。 脾胃阳虚的人虽然没有胃病,但特别容易出现反胃、腹泻、胃痛、唾液分泌多的情况。 对这种体质的人,煮汤煮粥时可加入少量干姜、胡椒、陈皮,这几样食物性平辛温,能去寒邪、保胃气。 另外,生姜是对付反胃、呕吐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如果反胃想呕吐,可以切一片薄薄的生姜含...

  • 主治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方解

    主治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方解

    梁开发,男,1952年生,四川绵竹人,主任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成都医学院兼职教授,德阳市首批中医药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擅治中医内科、妇科、男科等疾病,对脾胃疾病尤有心得,先后发表医学论文89篇。 组成:党参10~18克,乌药10~18克,蒲公英15~30克,白术10克,枳实(体虚非气滞重症者改用枳壳或香橼)10~15克,木香6~10克,槟榔6~10克。 功能:益气健脾,和胃通络,行气止痛。 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出血、胃...

  • 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方

    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方

    方药:半夏、郁金、黄芩、吴茱萸各10克,代赭石12克,蒲公英15克,黄连、干姜、柴胡、熟大黄、炙甘草各6克。 加减:脾胃气虚加党参12克,黄芪15克;肝气犯胃加佛手10克,金铃子12克;肝胆湿热加龙胆草、栀子各10克;胃阴亏虚加麦冬12克,石斛15克;胃气上逆加煅乌贼骨15克,瓦楞子10克;饮食停滞加鸡内金12克,莱菔子10克;气滞血瘀胃痛加乌药、元胡各10克,丹参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3-5个月。治疗时告知患者忌酒,忌浓茶,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生硬难消化的食物,生活规律。 主治:...

  • 治慢性胃炎方

    治慢性胃炎方

    方药:半夏、党参各9克,黄芩、炙甘草、干姜各6克,黄连3克,大枣4枚。加减:肝胃气滞加郁金、香附各10克;寒邪犯胃加良姜、香附各10克;胃热炽盛加大黄、栀子各4克,生白芍10克;食滞胃肠加枳壳10克,炒神曲15克;瘀阻胃络加丹参、香附、当归各10克;胃阴虚加玄参15克,生地、白芍、麻子仁各10克;脾胃虚寒加黄芪20克,白术、干姜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毫升,分3次温服。 主治:慢性胃炎。疗效:治疗60例,治愈36例(胃脘疼痛及其他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好转19例(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

  • 蓝青强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

    蓝青强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

    病因病机: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在中医学属于“胃脘痛”、“胃胀”、“嘈杂”、“吐酸”、“痞满”等病证范畴。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联,互为表里,中医论胃肠疾病,无不及于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其病位在脾胃。本病当属中医“邪气”范畴。《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云:“邪...

  • 花金方治脾胃病常用药对赏析

    花金方治脾胃病常用药对赏析

    花金方系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五十年来,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临床善施药对,组方简明,或二药相伍,或三四成组,药精而不杂,方简而效宏。笔者有幸侍诊于花金方教授左右,耳濡目染,受益颇多。现总结其应用药对经验如下: 柴胡、黄芩 柴胡苦平入肝胆,调运枢机,畅郁阳化滞阴,“去肠胃中结气”,推陈致新。黄芩苦寒而入肝胆,清热降浊,泻火解毒。二药相伍,一升一降,转燮阴阳升降之枢纽,从而升不助热,降不郁遏,进而平调脾胃之气机而助纳运。花金方教授每遇肝胆枢机...

  • 治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冷痛 虚寒泄泻

    治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冷痛 虚寒泄泻

    花椒和胡椒都是常用的调味品,又都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同属于温中散寒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冷痛、虚寒泄泻,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 花椒又称蜀椒、川椒,是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或青椒的干燥成熟果皮。中医认为,花椒性温味辛,入脾、肾经,除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外,还有杀虫、止痛、止痒的功效。 花椒用麻油炸至微焦,可用于治疗蛔虫所致的腹痛、呕吐;花椒同醋煮汤饮,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病;花椒水煎灌肠,可用于治疗蛲虫病,含漱可治牙痛;花椒与苦参、地肤子煎汤熏洗,可用于湿疹瘙痒。需要提醒的是,患有支气管哮喘、...

  • 记一则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求治故事 王琦医案

    记一则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求治故事 王琦医案

    下午门诊来了一位男士,他体格修长,但却身材瘦削,皮都深陷在骨头里了。他眉目清秀,但却眼窝深陷,颧骨高耸。总之,就像是一位画师画好了一幅人物画的骨骼,但却忘了充实和丰满。像一位风格硬朗的雕塑家拿着刻刀,一笔一笔把人物雕刻成尖削、耸立的模样。一见到他,我的脑海里就被“瘦骨嶙峋”这个词充斥着,想着这个词真是太贴切了。 不过吃惊归吃惊,我还是要过来他的病历仔细地研究了一下。原来他在半年前偶有一次食多后出现胃脘部胀闷不舒,呃逆,后来就越来越严重,每天只要一吃点东西,例如吃两口馒头就很胀,吃了...

  • 理气健脾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理气健脾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15克,枳壳15克,陈皮15克,厚朴15克,炒木香15克,制香附15克,炒麦芽15克,炒谷芽15克,炒鸡内金15克,炒薏苡仁30克,绞股蓝30克,炒白术15克,黄芪30克。 本方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有明显疗效。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以2周为1个疗程。...

  • 胃痛中医辨治经验与体会

    胃痛中医辨治经验与体会

    深受唐祖宣教授温阳法学术思想的启发,又根据我多年的临床观察:胃痛无论是食积、湿热,无论肝郁脾虚、肝气犯胃,抑或脾胃虚弱,根本原因均为脾胃运化腐熟水谷功能失职,运化无权,进而导致胃气壅滞、传输无力、通降失司,出现不通则痛。 寒则凝,温则行。我们可以据此判断,除了胃热炽盛、湿热中阻等实热证胃痛以外,其他证型的胃痛,其病机多为中焦脾胃(阳)气弱运化无力、气滞食阻、邪壅胃腑,从而导致胃气升降失调,凝滞不通而痛。脾胃之气是什么?脾胃之“阳气”是也。所以我又总结了四句话:寒则腐熟无能,寒则食滞...

  • 抖抖身体肠胃好

    抖抖身体肠胃好

    各种胃肠疾病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许多患者长期生活无规律、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就会诱发胃痛、嗳气、胃胀、泛酸、烧心、消化不良等症状。通过全身抖动等运动,有效改善大脑皮层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增强胃肠蠕动,提高黏膜抵抗力,有效地缓解胃肠症状。 1.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肌肉松弛。深吸气,用鼻吸气时,脚跟微微提起,胸部伸展,小腹鼓起,用口呼气时,小腹微收,两膝顺势微屈,脚跟落地。连续呼吸16 次。 2.姿势同前,双手自然下垂,两膝微屈,整个身体随着膝的屈伸上下弹性抖动,带动双肩臂、...

  • 四法缓解胃下垂

    四法缓解胃下垂

    一些瘦弱的老 人餐后在站立时有 腹部不适感,重则 腹胀,食后加重,平 卧减轻,有恶心、嗳 气、不规则胃痛,胃 镜检查并没有明显 的胃黏膜病变,这 大多是胃下垂捣的鬼,做一个吞钡x 光胃肠检查即可确 诊。中医认为胃下 垂多因脾胃虚弱, 清阳不升,中气下 陷所致。有胃下垂 毛病的老年人,可 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缓解不适。 1.药物敷脐法:黄芪25 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共研细末。取药末 10~15克,用35度左右白酒适量调成稠糊状,外敷肚脐上,再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2.摩腹法:用手...

  • 中医胃痛 治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中医胃痛 治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崔某,女,46岁,2004年5月16日初诊。 患者主诉有胃痛病史,近半月来疼痛加剧,呈阵发性,痛甚则向肩背放射,呕吐酸水,空腹痛甚,口苦口干,食欲不佳,便干、小便黄,曾中西医结合治疗,效不佳,做心电图提示正常,后在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后到我院诊治。现症状为胃胀痛,呕吐酸水,空腹痛甚,口苦口干,食欲不佳,便干、小便黄,舌质暗,苔黄腻,脉弦。 诊断:中医:胃痛(肝胃不和兼瘀血)。西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方药:黄连10克,吴茱萸4.5 克,元胡24 克,川楝...

  •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

    处方:黄芪、当归、白芍、白及各60克,茯苓、白术、煅瓦楞子各50克,柴胡、檀香、青皮、郁金、三七各3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30日为1个疗程。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治疗78例,治愈3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食欲正常;胃镜所见及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好转39(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镜及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无效6(临床症状稍有减轻或减轻不明显;胃镜所见黏膜组织学改变不减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