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 第131页

胃 第131页

  • 治胃溃疡 胃痛反复发作方

    治胃溃疡 胃痛反复发作方

    方药:白及、白芍各20克,乌贼 骨、钟乳石各30克,当归、白芷、元 胡、甘松、香附各10克,煅瓦楞子、 炙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加减:呕 血加三七5克,灶心土20克(先煎取 液,再煎其他药);便血加地榆、炮姜 炭各10克;胃寒加高良姜、吴茱萸各 6克;有热加黄连6克;体弱加党参、 白术各10克。 主治:胃溃疡(消化性溃疡),胃痛反复发作,局部压痛,胃镜或钡餐检查有溃疡病灶。 朱峰...

  • 胃脘灼痛 慢性胃炎 经方辨治

    胃脘灼痛 慢性胃炎 经方辨治

      “胆瘅”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圣济总录》42卷中指出:“《内经》谓有病口苦,名曰胆瘅。”临床表现于口苦、呕苦、胃脘胀痛、胁痛、痞满、呕恶、嘈杂、烧心吞酸等相兼出现。本病异于胆病,有别于一般胃病,实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纤维胃镜的广泛临床应用,使望诊得以延伸到人体内部,直观胆汁逆胃而形成胆汁返流性胃炎。早在两千年前,《灵枢·四时气》篇中就认识到“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

  • 胃萎缩 重食养

    胃萎缩 重食养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疾病。这种疾病进展较缓慢,初起时不被患者放在心上,没能及时进行治疗,目久很容易引发恶性贫血、胃癌等严重的病症。中医认为,治疗胃萎缩重点在于养,食养是必不可少且疗效持久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根据引起胃萎缩的病机,将此病分为脾胃虚寒型和胃阴亏虚型两种,根据不同的证型,可以选用相应的食养方进行调理。 脾胃虚寒型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食后疼痛减轻,并伴有食少纳差、体倦神疲、身体消瘦、胃脘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大便溏薄等症状。食养可以选择双黄参鸡汤:人参6克,黄芪、黄...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萎缩
  • 糜烂性胃炎方选失笑散合金铃子散

    糜烂性胃炎方选失笑散合金铃子散

      糜烂性胃炎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是成人常见病、多发病,且大多病程缠绵难愈,属中医内科“胃脘痛”、“嘈杂”范围。陈宝贵教授认为糜烂性胃炎病因病机主要为“久病入络”而成。由于久病胃痛,反复发作,气机不利,伤及胃络,血瘀阻滞,不通则病而致。症见胃痛拒按,痛处不移,宛如针刺,夜间尤著,或彻胸背,呕血便血。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选失笑散合金铃子散配伍加减,药用川楝子、元胡索、丹参、五灵脂、生蒲黄、...

  • 主治胃呆 脾湿不思饮食 藿香三味饮

    主治胃呆 脾湿不思饮食 藿香三味饮

    藿香三味饮的组成: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6~8克。 加减:烧心,加黄连6克,吴茱萸3克;胃痞满,加代代花10克,厚朴花10克,莪术6克;口淡无味,加乌梅10克,生麦芽15克。 功效:芳香化湿,开胃进食。 主治:胃呆,脾湿不思饮食,口中粘腻,或口中有秽浊之气味。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水煎,每次煎15分钟,过煎则药性易挥发。以饭前服用为好,两次药液混合后,分3次服用。 方解: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原因有外因,有内因,更多的是饮食因素。饮食中的湿浊、油腻、甜腻等,均可伤及脾胃,使其脾...

  • 喝茶和胃溃疡有什么关系?

    喝茶和胃溃疡有什么关系?

    张医生: 我前几天被查出患有胃溃疡,医生建议我少喝茶,但是我平时特别喜欢喝茶,而且还喝得特别浓。请问,我以后真的不能喝茶了吗?喝茶和胃溃疡有什么关系? 湖南长沙宋先生 宋先生: 胃溃疡患者的确应该少喝茶。胃溃疡往往是因为胃酸分泌过多,或者自我保护机制作用不够,导致胃粘膜损害引起的疾病。而茶叶中的茶碱不但会刺激胃酸的分泌,同时茶碱本身还会对胃粘膜造成损伤,因此,胃溃疡患者如果常喝茶,就会影响溃疡愈合,加重病情。如果你实在觉得白开水无味,可以适当少量饮用一些茶水,但一定要泡得淡。 张医生...

  • 防治老人胃下垂练仰卧起坐

    防治老人胃下垂练仰卧起坐

    不少老年人患有胃下垂,容易出现腹胀、腹痛、嗳气、反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是因为膈肌的悬吊力不足,肝胃韧带松弛、腹内压下降等原因所致。 治疗胃下垂的关键是增强体质.加强对腹部肌肉的锻炼。不妨试试仰卧起坐锻炼 法:患者从仰卧 位坐起,双手不 能借助其他物 体,只凭腰腹部 的肌肉收缩拉起 上半身。 双腿仍 保持原位:坐起 后,上半身前倾,双手尽量摸足尖,稍停顿;然后上身后仰,再慢慢还原成仰卧位。每次可连续做 8~10次。 每天早晚各练习1次。老年人初练时可降低一些动作标准,如请他人协助按住其双腿、牵拉其双臂,...

  •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上常分七型辨治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上常分七型辨治

    胃食管反流病以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嗜杂、吐酸、胃脘痛等范畴,临床上常分七型辨治。 肝胃不和症见烧心、反酸,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胃脘胀闷、连及两胁,善太息,嗳气频频,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加减,常用药:柴胡、白芍、香附、川芎、苏梗、陈皮、枳壳、旋覆花、郁金、海螵蛸,延胡索、绿萼梅。中成药有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 肝胃郁热症见烧心、反酸不止,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痛如烧灼,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嘈杂不适,大便不爽或便秘,...

  • 慢性胃炎我有妙方

    慢性胃炎我有妙方

    我患慢性胃炎已经十多年了。常因天气变冷、进食冷品而引发胃痛,疼痛时胃部有寒凉感,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前不久,同事告诉我一个治疗胃痛的偏方——牛肉葱头粥。我用此方治疗了一段时间后,胃痛的症状果然消失了。 具体做法是:取牛肉0.5公斤,葱头、胡萝卜各150克,白菜250克,土豆 200克,大米100克,香叶2片,胡椒粉、味精和食盐各适量。将葱头洗净后切成丝,将胡萝卜和牛肉切成片,然后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将切好的葱头、牛肉和胡萝卜与香叶、胡椒粉一起放入锅中煮汤。待汤煮沸后,再将土豆和白菜切成块,...

  •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和方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和方

      《伤寒论》中治疗胃病的和方,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胃病的方剂。   现在的胃病较为多发,如我们大家熟知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胃螺旋菌感染、胃下垂、小儿消化不良等等。中医认为,引起胃病的原因,与饮食及情志因素密切相关。饮食方面的因素多见有:饮食不规律、饥饱失调、偏食、挑食、过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或寒凉冰冷食品等;情志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各方面的压力过多、过大,长期的情绪压抑,或思虑过度,以及暴怒等,都会直接伤胃或通过肝胆、脾肺影响到的胃的消化功能;还有一些...

  • 疏通胃脘 清通六腑 治疗胃轻瘫

    疏通胃脘 清通六腑 治疗胃轻瘫

      “胃轻瘫”,即胃轻瘫综合征,其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胃痛,便秘等症状,这与胃肠植物神经的正常功能减退,进而导致胃肠排空延迟有关。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阳阴肝经及任脉通行之地,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是气机升降出入之处所处。胃轻瘫可通过中医按摩之颤动、清通六腑、分推阴阳、狮子摇头等手法,以疏理气机,调理脏腑,同时也可以通过腹壁神经反射调节...

  • 靡烂胃炎伴溃疡 自拟治方

    靡烂胃炎伴溃疡 自拟治方

    近年来,笔者自拟消化性溃疡病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以兹同行参效。 组方:乌贼骨15克,白术10克,白芍12克,北沙参10克,黄芪15克,炒山楂10克,当归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急性消化性溃疡病服用1至2周,慢性消化性溃疡病服用3至4周。 例1:周某某,男,45岁。2012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以主诉为“胃脘灼痛,口苦2年余”就诊。2年来,患者经多家医院胃镜均显示,胃体、胃窦黏膜充血,水肿,靡烂。多医诊治,稍缓未愈。症见:胃脘灼痛...

  • 中药外敷治红霉素胃肠反应

    中药外敷治红霉素胃肠反应

    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而支原体感染治疗最有效的药物是红霉素。但由于红霉素肠道反应严重,且疗程较长,常使患者难以接受或治疗中途而废。笔者临床上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以缓解红霉素的胃肠反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取炒麦芽、炒山楂、鸡内金、元胡,各药比例为3:3:3: 1。将上药混匀研成细粉,再取细辛(研粉),按7:3比例配制,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粉3克,用甘油、醋调成糊状,于静滴前半小时敷于脐部,外用一次性自粘性敷料同定,静滴完毕后1小时取下。 红霉素导致胃肠道反应的...

  • 胃病患者适宜的饮食原则 五宜三忌

    胃病患者适宜的饮食原则 五宜三忌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胃病患者在正确治疗的同时,还要遵守适宜的饮食原则,才能使胃病减少复发,尽快向愈。胃病患者适宜的饮食原则是:五宜三忌。   饮食宜清淡 淡味饮食最养胃,清淡的素食宜于消化吸收,不仅有利于病胃的恢复,也利于长寿。新鲜蔬菜、五谷都是素食健胃佳品。在饮食养生中,食粥为人们喜爱和重视。清·石成金说:“清晨食白粥,最能畅胃气,生津液,大补于人。”   饮食宜精少 精,是指胃病之人不宜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尤其消化不良的病人。消...

  • 自拟慢性胃病方治疗各种慢性胃病

    自拟慢性胃病方治疗各种慢性胃病

      受社会因素、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节奏加快等影响,近年来,慢性胃病患者逐年增多,农村逐渐成为慢性胃病“重灾区”。近10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慢性胃病方治疗各种慢性胃病,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基本方:北沙参15克,百合10克,半枝莲15克,海螵蛸10克,黄芪15克,白芍15克,乌药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2周为1疗程,连续服用2至4疗程。   辨证加减:肝气郁结犯胃者,主要表现为胃痛每因情绪变化加重,善叹气、嗳气,胃痛连两胁等,加柴胡10克,香附10克,川...

  • 中医将胃病分五类 有不同的饮食要求

    中医将胃病分五类 有不同的饮食要求

    胃病是慢性病,俗话说要“三分治、七分养”,所以,对于胃病患者来说,平日的饮食调养非常重要。春季养胃总的原则是——清、淡、素、软、温、定时定量。中医可将胃病患者分为五类,不同类型患者又有不同的饮食要求。 脾胃虚寒型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稀溏,这类患者往往阳气不足,生姜、大枣、韭菜、羊肉、红糖、桂圆都是适宜的食物,可选用姜葱羊肉汤、姜枣红糖汤进行调补。 胃阴亏虚型表现为形体偏瘦、胃脘隐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这类患者往往胃阴不足,应少吃羊肉这...

  • 滋肾养胃法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滋肾养胃法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常见病和重要的癌前病变,历来是消化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是中医药发挥治疗优势的特色病种。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痞”、“胃脘痛”范畴。病因主要与饮食不节、喜进热烫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烟酒,情志不节,郁思恼怒,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劳倦内伤,或用药不当,久病体虚等有关。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免疫、年龄、高盐、过热、低维生素饮食及遗传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在有的研究结果还证实除上述病因以...

  • 胃酸过多症药膳

    胃酸过多症药膳

    胃酸过多症是由于用脑过度,摄取食物过多,喜吃烟、酒、刺激性食物,致使胃粘膜受到刺激,使胃酸的分泌量,超过正常量的病症。 主要症状是:经常出现嗳气、胸闷、空腹时胃疼痛等症状。 现介绍调养胃酸过多症的药膳供大家试作。 党参馄饨 【配方】制半夏15克,黄连、甘草各5克,党参20克,干姜、姜、红枣各10克,猪瘦肉250克,面粉500克,植物油50毫升,盐6 克,淀粉30克。 【制作】 1.党参、姜、制半夏、黄连、干姜、甘草、红枣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文火煎煮15分钟,过去渣,留汁待用。...

  • 胃胀胃痛3年 健脾理气治方

    胃胀胃痛3年 健脾理气治方

      郭某,男,46岁,2007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胃胀、胃痛3年,曾在当地医院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经用多种西药治疗,收效甚微。患者近期因胃脘部胀痛加重,故来诊治。   症见:患者上腹部胀痛,按之尤甚,餐后加重,有时呕逆,口干咽燥,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暗红,舌苔薄,中部微黄。脉象沉弦。   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脾虚气滞,血瘀化热。治法:健脾理气,化瘀清热。   处方:黄芪3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柴胡10克,陈皮12克,木香10克,川楝子10克,延...

  • 拉肚子 中医认为无不由于脾胃

    拉肚子 中医认为无不由于脾胃

      腹泻俗称“拉肚子”,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病多因感受外邪,如湿热、暑湿、寒湿之邪;情志所伤,忧思郁怒导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而成泄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进食不洁腐败之物。   腹泻的分型   腹泻在临床主要可分为湿热证、寒湿证、脾胃虚弱证和伤食证。   湿热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肛门灼热,泻下不爽,粪色黄褐而恶臭,甚至带黏液、脓血,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1、马齿苋绿豆汤:马齿苋200克,绿豆...

  • 寒冬保胃食疗方

    寒冬保胃食疗方

    花生红枣蛋糊粥梗米100克,清水2500毫升,花生仁50克,红枣5只,鸡蛋2只,盐2克,蜂蜜100克。梗米淘净,用腌料腌渍60分钟。花生米煮熟,去衣。锅内清水烧滚,方梗米、花生仁、红枣,烧滚,用小火熬2小时,加蜂蜜,鸡蛋液即成。 鲜虾鱼片粥大米100克,清水1400毫升,大虾8只,鱼片100克姜丝、葱花、料酒、淀粉、胡椒粉、盐、油适量。将大虾洗净,备用。鱼片用少许淀粉,料酒,胡椒粉抓匀,腌制15分钟。将水放进锅中,烧沸后,放入淘洗好的大米,加入一小勺色拉油,继续煮至沸腾,然后改小火慢慢熬45分钟。改大火,将...

  • 胃脘胀痛吞酸5年 四逆散加味

    胃脘胀痛吞酸5年 四逆散加味

      刘某,男,43岁,2012年7月26日初诊。   患者因胃脘胀痛,吞酸5年余,加重1月。其5年前因情志不舒,而诱发胃脘胀痛,嘈杂吞酸,经某医院门诊治疗,口服奥美拉唑、硫糖铝效果不著。后又改服庆大霉素颗粒,熊去氧胆酸等,略似减轻,但病情反复发作。请中医治疗。患者现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吞酸,胸闷腹胀,情绪不稳,性情善郁,常因情志不舒而诱发,舌质紫暗,舌下络脉青紫,苔薄,脉弦。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息肉。   证属气滞血瘀,胆胃失降,治宜理气通降,化瘀通络。   处方:醋柴胡10克,枳实10...

  • 胃脘剧痛 治方源于《统旨方》

    胃脘剧痛 治方源于《统旨方》

    谭某,女,30岁,村民。患者因胃脘剧痛入院,诊断为急性胃炎。先服颠茄合剂,并肌注阿托品、非那根、维生素 k等无效,肌注杜冷丁可暂时缓解,旋即又剧痛不止。继用中药加味芍药甘草汤亦罔效,延余诊治。症见胃脘剧痛,拒按,心烦口苦,恶心欲呕,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证属火郁中脘,胃失和降。治宜清泄郁火、和胃降逆。方用:黄连、法半夏各7克,陈皮 10克,炒山栀子、茯苓、川楝子、白芍各 12克,甘草3克,草蔻仁5克,生姜3 片。水煎服。晚9时进药,2小时后痛势大减,午夜痛除,安然人寐。又进2剂治愈。 白某,男,45岁...

  • 慢性胃炎的中医论治

    慢性胃炎的中医论治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素体脾虚有关。本病病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总由胃气阻滞、胃失和降所致。早期多由饮食、情志所伤,病属邪实,后期常见脾虚。 实则邪扰胃腑,虚则胃失所养,虚实可互相转化。日久瘀阻络伤,可见吐血、便血。辨证论治如下: 胃气壅滞:胃脘痞满,胸闷不舒,纳呆食少,嗳气则舒,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缓。治宜行气开郁,和胃通降。方药香苏散加减:香附10克,紫苏叶5克,甘草5克,陈皮5克,枳壳5克。伤食引起,加鸡内金、焦三仙各5克;有寒象加高良姜10克。日1剂,水煎...

  • 中医的穴位埋线疗法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的穴位埋线疗法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西医主要以抗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粘膜等治疗方法为主,而中医的穴位埋线疗法对该病的治疗也有不错的疗效。 穴位埋线疗法即将羊肠线埋入相应的穴位皮下,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达到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防治疾病的目的。该疗法具有刺激性强、疗效持久等优点,临床上多用于哮喘、胃炎、胃痛、腹泻、遗尿、尿失禁、糖尿病、面瘫、癫痫、腰腿痛、痿证的治疗。 埋线的穴位多选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以背腰部及腹部穴最常用,而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常选择脾...

  • 治疗慢性胃炎汤剂

    治疗慢性胃炎汤剂

    组成:辽沙参20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白芍20克、山楂15克、知母12克、鸡内金10克、花粉12克、丹皮10克、乌梅肉10克、陈皮10克、生甘草3克。 功能: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主治:适用于各种慢性胃炎。症见胃脘隐痛,脘腹胀满或牵及两胁,嗳气,纳呆食少,少食即饱,胃中灼热嘈杂,口干咽燥,便干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体瘦小,舌质红而缺津,少苔或花剥,脉细弱或细数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阴虚者。 用法:每日1剂,小火水煎分二次服。 方解:脾胃阴虚证,其病机变化侧重在胃;胃主受纳水谷,其性以通降下行为顺,喜润...

  • 胃痛胃溃疡 山楂配当归治之

    胃痛胃溃疡 山楂配当归治之

      周某,男,40岁。2007年4月23日初诊。   患者胃脘隐痛时作3年,多家医院通过胃镜诊断为“胃底、胃体散发性溃疡”,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甲氰咪胍、铝碳酸镁片等治疗,效果不佳。曾用中药治疗2周,未见明显好转,具体用药不详。后来自己认为是“胃热重”,购买三九胃泰、清胃散之类药物治疗,时作时止。3天前突然胃脘疼痛加重来诊。   刻诊:体型消瘦,胃脘隐痛喜按,喜温饮,时吐清水涎沫,纳差,神疲,乏力。胃镜示:胃底、胃体黏膜充血水肿,散在点状溃疡。查:左上腹...

  • 胃下垂患者选择不同的运动锻炼

    胃下垂患者选择不同的运动锻炼

    内脏器官的下垂与机体衰老、肌肉松弛有关,也和个人的体质、所患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肠道和胃部下垂,体形较瘦者多见,比如,有的感觉吃完东西腹胀,有的感觉身体疲乏无力,有的感觉便秘,有的则会腹泻。如不早调节,容易引起严重胃肠道疾病,加速衰老。为了防止内脏下垂,老人应选择不同的运动锻炼。 胃下垂患者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应保证餐后有30~60 分钟的休息时间,因为餐后即运动会因食物的重力关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餐前散步餐后卧是胃下垂病人最好的保健方式。另外,最适宜胃下垂治疗的运动项目是柔软体操、单杠、双杠、游泳等,这些运动有...

  • 护胃锦囊 早餐一碗粥

    护胃锦囊 早餐一碗粥

    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早餐一碗粥 冬季天气寒冷,记者在门诊采访发现,胃痛的病人有所增加,许多人突然感到胃胀、上腹部疼痛,这主要是因为寒冷刺激使人的胃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黏膜;同时寒冷还可以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急性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专家提醒: 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朱云清主任医师 1、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粘膜和溃疡面而加重...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防治 应如何做呢?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防治 应如何做呢?

    很多老人在做胃镜检查后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因为是常见病.而且有的患者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但浅表性胃炎是属于一种进展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调理,容易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 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少数人可能表现为绞痛。另外。有的人也会伴有嗳气、恶心、泛酸、腹胀、便秘等症状。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并没有特效药物,只能在出现症状时对症治疗.方法也比较单一,而且多数慢性病的治疗时间长且容易复发。俗话说“胃病需三分治七分养”,因...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