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 第129页

胃 第129页

  • 治胃肠溃疡十二指胃溃疡方

    治胃肠溃疡十二指胃溃疡方

    治胃肠溃疡方 处方:姜黄18克,炒香附15克。用法:两者共研细粉,每次服2克。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属气滞者。 杨韵 治胃十二指胃溃疡方 鸡蛋壳30个炒焦研成粉,麦粉250 克炒焦,一起拌匀,早晚饭前用,开水冲服,每次10克(约半汤匙)每日2次,一般服用1~2剂药可见效。 (张志远) 慢性胆囊炎 青黛、山栀子、黄芩各10克,青蒿、柴胡、川楝子、延胡索各12克.大青叶、茵陈、连翅、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 1日1剂。20日为1 个疗程。(常远)。...

  • 胃寒疼痛服陈皮粉 小腿抽筋饮木瓜茶

    胃寒疼痛服陈皮粉 小腿抽筋饮木瓜茶

    胃寒疼痛服陈皮粉 秋冬低温,极易诱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用陈皮研成粉末干吞,有利于直接附着于胃粘膜的糜烂、溃疡创面,使陈皮中多种具有抗炎、抗溃疡的成分发挥作用。方法:陈皮(药店有售)100克,研成粉,装瓶密封备用。每次取l小勺陈皮粉(大约3克),放在口中,干吞或用口水湿润吞下,每天 2~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刘勋元 小腿抽筋饮木瓜茶 秋冬季的夜晚,因温度较低,许多中老年人人睡后,经常出现小腿肚抽筋的现象。单味中药木瓜,即可防治。方法:宣木瓜干品(药店有售)10 克,泡水代茶饮。胃酸过多...

  • 溃疡性胃炎 枯螵散治疗

    溃疡性胃炎 枯螵散治疗

      患者杨小军,男,41岁。2012年8月23日来诊。胃痛,嘈杂反酸一周。该患者自述多年前就常感觉胃痛隐隐,嘈杂不适,有轻微烧灼感,偶吐酸水,食纳差,饭后腹胀疼痛加剧,四肢倦怠。经多家医院诊断为溃疡性胃炎,服用西药后疗效尚可,但易复发,近日因病情加重来诊。以枯螵散治疗:海螵蛸40克,醋延胡索30克,枯矾25克,甘草25克,乌药25克,白及30克,佛手30克,琥珀20克。上列诸药共研细粉,每服3克,日3次,服药期间禁食生硬,辛辣刺激性食物。经服该方3剂后痊愈,后嘱其注意饮食习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方中海...

  • 胃下垂如何食疗

    胃下垂如何食疗

    胃下垂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中气虚衰,升降失常所致。患者感到腹胀f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胃痛 (无周期性、节律性),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中医认为.胃下垂是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升举无力造成的。这种病机的形成与其特殊的体质有关,一般容易患胃下垂者多为瘦长体型,可伴有眩晕、乏力、直立性低血压、食后胀满、食欲差、嗳气、恶心、心悸等症状。所以,胃下垂的防治在于有易患体质的人要“未病先防”,已患有此病的患者要配合药物、手术等治疗,其中,食疗也是必不可...

  • 老人胃下垂可用补中益气丸

    老人胃下垂可用补中益气丸

    上了年纪,尤其是因慢性病导致体质虚弱的人,常会觉得身上没劲,懒得活动,连说话都提不上气,面色苍白,还时有头晕、腹泻等症状。去医院检查,会发现很多人存在胃下垂、脱肛、女性子宫下垂等内脏下垂病症,中医认为,他们属于“中气下陷证”。治疗这类病症最经典的中成药当属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来自我国著名医家李东垣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数百年来,经历代医家的效法和使用,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方中不仅有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等益气健脾药,还配有升麻、柴胡,能帮助主药升提下陷之阳气。...

  • 肠胃胀气 药膳调理改善

    肠胃胀气 药膳调理改善

      当肠胃胀气或不舒服时,可食用以下两款药膳来调理改善:   粉光参鱼汤   材料:虱目鱼1条、粉光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枸杞子6克、生姜5片、米酒10毫升。   做法:虱目鱼洗净、切小块,放锅里,再把所有食材洗净后放入锅里,加2000毫升水,置入电饭锅中煮熟。   功效:能改善吃不下饭、消化不良、腹部胀气、大便溏泻等情况,适合经常肠胃胀气或不舒服的人食用。   陈皮猪肉粥   材料:瘦猪肉50克、陈皮6克、皮蛋1颗、葱1根、白米1杯、少许食用油、少量盐。   做法:煮好...

  • 瘀血胃痛丹参鸡汤

    瘀血胃痛丹参鸡汤

    瘀血阻滞型胃痛患者,主症为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 用丹参、三七等具有活血功效的中药调制鸡汤,能活血行气,对于于瘀血所致的胃脘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方法:取丹参15克,三七3克,加水煎沸30分钟,将药液倒人即将煮好的老母鸡锅中,共煮至鸡熟,分3次食肉饮汤,每日1剂。 杨佩菊...

  • 胃脘痛怎么办 河南名医治方

    胃脘痛怎么办 河南名医治方

    处方:大黄4克,白术、牵牛子、枳实、厚朴、木香、砂仁、槟榔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浸泡20分钟,文火煎至300毫升药液,饭前温服。1剂如法煎服3次,每日服1剂。 加减:胃痛甚加甘松、元胡;胃酸灼热加煅瓦楞子、吴茱萸、黄连,甘草量加倍;兼有两胁胀满或疼痛者加柴胡、川楝子、元胡;大便溏加炒山药减槟榔;恶心重者加姜半夏、姜竹茹;食欲不振加鸡内金、炒麦芽。 功效主治:化滞益胃。主治胃脘痛,中医辨证属脾虚胃滞型。临床症见脘腹胀满,胃脘不舒或隐痛,嗳气纳差,大便不畅,舌苔薄腻,舌质淡或略暗或有瘀斑。 专...

  •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病 怎么预防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病 怎么预防

    樊女士:我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病,最近常常感觉不适,请问有何好办法可以预防? 康大夫:职场中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最容易使植物神经功能性紊乱,从而影响胃蠕动功能,消化液分泌减少或过分增加,容易出现胃部疼痛、反酸、以及食欲下降等消化不良症状。同时,白天工作压力大的人更容易胃口大开,常吃夜宵,又会扰乱人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为诱发“小胃病”提供了条件。“小胃病”是病也非病,所有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但如果不及时用药或者坚持不...

  • 豌豆苗有养胃扶阳的作用

    豌豆苗有养胃扶阳的作用

    冬天时,把一碗绿莹莹的豌豆苗端上餐桌,定能让大家眼前一亮。桂林市中医医院营养科主任荣军介绍,豌豆苗不仅能给人以最水嫩的慰藉,还有养胃扶阳的作用。 豌豆苗虽不起眼,却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它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抗氧化、抗疲劳的作用,较高含量的钾元素,有利于降低血压。中医认为,豌豆苗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助于养护人体阳气,对缓解脾胃不适、心腹胀痛都有不错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豌豆苗所含的膳食纤维较多,慢性结肠炎患者需慎食,普通人每次食用不可超过200克。...

  • 保胃调理防胃病

    保胃调理防胃病

    在临床工作中,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 患者A:“医生,我昨晚应酬喝酒后胃痛,现在还痛。医生,快给我开点药!” 患者B:“医生,我最近工作很累,经常加班,胃痛但是一直没有时间来看,现在感觉痛得越来越厉害了,今天终于下决心请假来看,医生,快给我开点药,我下午还要赶回去上班!” 患者C:“医生,我的胃又痛了,麻烦您给我把上次的药再开两盒,我好带着去出差!” …… 面对这样的胃病患者,作为医生的我们,常...

  • 刘茂林 主治胃脘痛方 三花四消饮

    刘茂林 主治胃脘痛方 三花四消饮

      刘茂林,男,1937年生,山东省淄博市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金匮教研室主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针灸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主编《金匮阐要》《高等中医应试指南(针灸学)》,参编中医论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临床近50年,以治疗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为特长,创立新方近20首,治疗胃脘痛的“三花四消饮”便是其中之一。   组成:代代花8克,厚朴花8克,...

  • 养胃需运动 内养功法调和气血

    养胃需运动 内养功法调和气血

    养胃需运动 胃病须养,除了保证规律的饮食,适当运动也有助于胃的调理。运动能加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运动还可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地活动,从而对胃肠道起到按摩作用。胃病患者可以参加的运动包括:气功、太极拳、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 胃病患者刚开始锻炼时,运动强度宜小。如采用速度缓慢、全身放松的步行,每次20-30分钟,运动时脉搏控制在 110次/分钟左右。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加大运动量,运动时脉搏可以达到130- 140次/分钟左右。每天最好坚持运动20-40分钟。 急性肠胃炎、胃出血、腹部疼...

  • 萎缩性胃炎一般可分以下三种证型治疗

    萎缩性胃炎一般可分以下三种证型治疗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范畴,临床以胃阴不足证为多见,发病原因与饮食有关,平素饮酒,进食辛辣肥甘炙煿,暴饮暴食,或久服刺激性强的药物,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治宜酸甘化阴,养胃理气止痛。萎缩性胃炎一般可分以下三种证型治疗。   胃阴虚型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脘痛,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方药:乌梅10克,沙参15克,玉竹12克,石斛15克,麦冬12克,莲子12克,扁豆12克,竹叶10克,栀子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

  • 护肠胃圆白菜 腹泻酸梅汤

    护肠胃圆白菜 腹泻酸梅汤

    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说,在网上看到一个验方,腹泻的时候喝点酸梅汤可以起到止泻的效果。我仔细想了想,觉得腹泻喝酸梅汤需要分情况对待。 大家都知道,酸梅汤是由乌梅熬制而成的。乌梅性味酸、涩、平,具有涩肠止泻、生津止渴的功效。若是慢性腹泻、正气虚弱的患者,喝点酸梅汤可借乌梅酸涩之性,起到涩肠止泻的作用。由于慢性腹泻患者体内的津液长期从肠道损失,往往还会伴有阴液亏损,出现诸如口干、舌红的情况。这恰恰是乌梅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乌梅既可以涩肠止泻,防止津液进一步损失,又可以生津止渴,补充人体的阴液,可收一石二鸟之效。 若是饮食...

  • 张志明名方 陷胸和胃汤

    张志明名方 陷胸和胃汤

      张志明,男,1964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甘肃省第五批省市五级师带徒指导老师。现任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甘肃分会急诊协会副会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他临床擅长治疗各科疑难重症,尤其在脾胃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组成:法半夏12克,全瓜蒌20克,黄连6克,枳壳12克,柴胡12克,木香6克,酒大黄6克,槟榔6克,甘草6克。   功能:降...

  • 养阴生津治慢性胃炎

    养阴生津治慢性胃炎

    处方:炒白芍、沙参、麦冬、石斛、丹参、麦芽各10克,乌梅6克,炒鸡内金 5克,炙甘草、玫瑰花各3克。 加减:阴虚口渴者,加生地10克;胃脘灼痛,口苦而干者,加栀子6克,黄连5克;呕恶,舌苔厚腻而黄者,JJfJ 黄连、厚朴、佛手各3克;神疲气短、头昏肢软者,加太子参、山药各10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养阴生津。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等,中医辨证为胃阴虚型,症见肖脘隐痛,烦渴喜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

  • 突然胃痛按膝内侧

    突然胃痛按膝内侧

    许多老年人都有慢性胃炎,而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是最让人难受的,这个时候,用拇指使劲按住两膝盖内侧可以缓解疼痛。 膝盖内侧是人体阴经密集的部位,能疏经活络而止痛。用大拇指按压从膝盖到大腿内侧,大约一巴掌大的部位,从内侧膝眼开始,每按下去,停顿3—5秒,按住时用力揉。缓慢抬起拇指,紧贴着下一处,再深按下去。整个过程做完需15秒左右。动作可以稍微放慢,胃痛发作时可重复10~15次,如果每天做一遍可减轻胃痛程度。...

  • 缓解胃痛三法

    缓解胃痛三法

    跪坐前倾 患者双膝跪在床上,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床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然后放松,再将上半身向前倾,双手撑住床面,保持30秒,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胃胀气、胃肠痉挛及腹泻等。 俯位仰身 趴在床上,全身放松,双腿伸直,手臂弯曲,双手掌心向下平放,与肩齐平,肘部夹紧,靠近身体。用双手支撑上身,抬起头、胸部,双腿保持伸直不动,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此法能消除胀气、解除因...

  • 治胃痛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

    治胃痛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二方 一方:萝卜0.25公斤,鲜姜 l块。二者切片,加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二方:佛手、香橼各1个。与粳米lOO克同煮粥,早晚各服1 碗。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胀满,嗳气则舒,每因情志刺激而加重,苔薄白,脉沉弦。王婕 治胃痛方 处方:瓦楞子、炙甘草、炒白术各20克,元胡15克。共研成粉,每次服3克,每日3次,饭前 3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7天为1 疗程。 主治:胃痛,中医辨证为瘀血阻滞型,症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刀割,拒按,食后较甚,舌质紫暗...

  • 胃脘冰凉 治当健脾益气清热燥湿

    胃脘冰凉 治当健脾益气清热燥湿

      孙某,男,65岁,1986年3月26日初诊。   主诉:胃脘冰凉感5年,加重2年余。患者经常感胃脘冰凉,近2年加重,不敢食凉物,若食一二口就感胃脘冰凉加重,必须喝大量热开水,或喝些酒才能缓解。此外,近2年还感头凉,不分寒暑都得戴帽子才能入睡,伴畏寒,易困乏,易感冒,腹较胀,咽唇干,口渴喜热饮。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沉弦寸弱。   病机与治则:湿热内蕴,经络阻滞,阳气不布;治当健脾益气,清热燥湿,温经通络。   处方:党参30克,苍术12克,石膏30克,车前子20克,知母15克,元参15克,厚朴12...

  • 周仲瑛独家养胃秘方 滋胃饮

    周仲瑛独家养胃秘方 滋胃饮

    周仲瑛生于1928年,著名中医内科学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首批政府津贴获得者,江苏省名中医。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及肿瘤疾病。 治疗阴虚胃痛,不妨试试滋胃饮;周老对脾胃病颇有研究,尤其是对阴虚胃痛的治疗,临床效果极为显著—— 周仲瑛独家养胃秘方:滋胃饮 专家解读:阴虚胃痛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迁延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胃部胀满隐痛或灼热而痛,食少乏味或饥而不...

  • 胃脘灼痛 清热和胃法

    胃脘灼痛 清热和胃法

    2案 清热和胃法 兰某,女,87岁,2008年10月20日诊。 胃脘灼痛一月余,纳食减少,喜冷饮,口干,头目眩晕,周身乏力,舌红,苔黄少津,脉弦数。 证属胃热壅盛,气津不足。治以清热泻火,补气养阴。 处方:生地10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石膏20克,知母10克,西洋参10克,山药10克,甘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7剂,水煎300毫升,分早晚2次服,日1剂。 服此方7剂而愈。 按 患者胃脘灼痛,舌红,喜冷饮,苔黄,脉弦数可诊为胃热壅盛所致;口干,头目眩晕,周身乏力,舌苔少津为气津两伤...

  • 养阴开胃法 芳香开胃法

    养阴开胃法 芳香开胃法

      医者皆知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水谷,故饮食乃至药物的吸收运化均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脾为中土,以溉四旁,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皆赖以养。   但临床上,若胃不能受纳则脾难以运化,饮食所产生之水谷精微就难以营养脏腑百脉,药物也难以吸收而起不到治疗作用。   胃之受纳必依靠胃气,然而人以胃气为本,如脾胃衰弱,人就难以受纳运化水谷,导致疾病难以恢复。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危重疾病晚期,常见到食欲全无,并出现一系列胃气衰败症状。如:大肉尽脱,舌光如镜,六脉无神,出现这些症状预示病情危重,多预后...

  • 千古名方 半夏泻心汤治浅表性胃炎

    千古名方 半夏泻心汤治浅表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胃病的千古名方,紧紧扣住了慢性胃病的主要环节,临床疗效显著。笔者首先简述一病例如下。   赵某,女,50岁。患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余年,间断发作,间断治疗,近日发作频繁,症状加重,遂前来就诊。   刻诊:上腹部、胸骨后烧灼,返流频繁,胃脘疼痛,压之更甚,喜暖;大便微溏。舌尖红,舌苔白微厚,右关尺沉弱。   辨证:胆腑郁热,胃脘寒滞,脾肾阳虚。   处方:黄连3克,黄芩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法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甘草4克,竹茹12克,炒枳实12克,干姜(捣...

  • 疏肝和胃 尚学瑞治疗胃下垂数方

    疏肝和胃 尚学瑞治疗胃下垂数方

    河南名医治胃下垂(阳虚饮停)方 处方:茯苓12克,桂枝、白术、半夏各10克,生姜5克,炙汁草6克,党参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阳化饮,千胃降逆。用于治疗胃下垂,中医辨证属阳虚饮停型。症见脘腹坠胀不舒,食后甚,喜暖喜按,心下悸动,胃内振水声或水走肠问辘辘有声,或呕恶清水痰涎,或兼头晕目眩,便溏,舌淡胖齿痕,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细。 创方者:尚学瑞 河南名医治胃下垂(肝胃不和)方 处方:白芍15克,柴胡、枳壳、川芎、香附、元胡、陈皮各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 止痛制酸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方

    止痛制酸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方

    验方一 乌贼骨、白及各取等量研末。每次3~6克,餐前空腹服,每日3 次。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见的泛酸、烧心、饱胀嗳气、黑便、上腹部疼痛等症,对于泛酸、烧心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止血制酸,生肌愈疡功效。 验方二 元胡、白及各25克,乌贼骨50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1.5~3 克,每日3次。本方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出现的剧烈疼痛有佳效,适用于经中医辨证属血瘀胃痛者的治疗,具有活血止血、止痛制酸之效。 (贺文惠)...

  • 急性肠胃炎方 治腹痛呕吐泻泄

    急性肠胃炎方 治腹痛呕吐泻泄

      戚某,女,32岁,初诊:1986年4月18日。   病史与检查:腹痛,呕吐,泻泄,恶寒发热二日。患者呈急性痛苦病容,捧腹弯腰,自述从昨天开始恶寒发热,腹痛剧烈,昨晚痛得一夜未眠,伴恶心呕吐,腹泻稀水十几次,经注射及口服阿托品,颠茄片,地霉素等均无效。故来中医求治。患者症状同上,现体温38.5℃,上腹部有压痛灼热,小腹胀满,触之较凉,苔白干,舌质红,脉浮数。   病机与治则:风寒外束,湿热下注;芳香解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处方:党参30克,藿香12克,山药15克,石膏50克(另包先煎,取清...

  • 出现肠胃病可服苦豆子

    出现肠胃病可服苦豆子

    某人出差,老毛病肠炎又犯了,带去的药都不管用,忽然想起几位药学前辈的话,试着吃了五粒苦豆子,连吃三次,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 苦豆子植物的根也入药,又名苦甘草,苦豆根、西豆根、苦参草。苦豆子为豆科槐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 20~40厘米,全株密披白毛;羽状复叶,花是黄白色的,蝶形,荚果呈含珠状,种子呈卵状。苦豆子喜欢生长在田埂、路旁、荒地、河渠边、盐沙地,适应性很强。它集中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苦豆子味苦性寒有小毒,具有清热燥湿,止痛杀虫之功效。苦豆子在药理方面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抗...

  • 入冬胃反酸饮佛手茶

    入冬胃反酸饮佛手茶

    进入冬季,很多中老年人会出现胃酸过多、反酸水的情况。中医认为,这是肝郁胃热导致的,饮用佛手竹茹茶有很好的疗效。佛手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随息居饮食谱》谓其“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竹茹可以降逆止呕、清降胃热,《本草蒙筌》记载它“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 二者合用能够疏肝泻热,荡涤胃肠浊气,促进胃肠蠕动,使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防治反酸。 取佛手、竹茹各6克(药店均有售),加沸水300毫升冲泡,两餐之间温热饮之.每日1剂。...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