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 第133页

胃 第133页

  • 至阳穴针灸治疗胃脘痛

    至阳穴针灸治疗胃脘痛

    胃痛一般位于中上腹部,偏左侧,多伴有嗳气、泛酸、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中医称为“胃脘痛”。因疼痛部位在心口窝附近,古书上所指的“心痛”有些就是指胃痛而言。 针灸治疗胃脘痛有很好的效果,如足三里、中脘、内关、公孙等穴位治疗胃脘痛及胃病,均有较好疗效。最近笔者在急诊尝试按压至阳、灵台穴,也有较好缓解急性胃痛的效果。 针灸专家高树中教授多年来以指代针,按压至阳、灵台穴治疗急性胃痉挛,短则3~5秒,长则3~5分钟,必能止痛,屡试屡效。按压至阳穴具有散寒温胃止痛之效,对各种...

  • 胃病难复 治当疏肝利胆安中通便

    胃病难复 治当疏肝利胆安中通便

      王某,女,60岁,1994年6月25日初诊。   患者主诉:上腹痛伴烧灼感不思食已六月余。该患者家在陕西省千阳县城,自发病后,先后在当地及市里三个医院住院四次,作过二次胃镜,都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窦炎,伴糜烂及胆汁返流。用过胃膜素、三九胃泰、注射辅酶A、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等多种药,还做过腹部埋线等治疗,不仅无效,且病情不断加重,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及经济困难双重压力,后慕名来诊。   患者精神差,面萎黄晦暗,不思食,六个月只能喝稀面糊,若其中挟有小面块,都会引起上腹痛著,更不敢食面条,馍等较...

  • 慢性胃炎的答疑解惑

    慢性胃炎的答疑解惑

      问题1此“炎”非彼“炎”   一听说是“炎”,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抗生素或者说我们常说的“消炎药”。实际上,慢性胃炎并非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这里的“炎”只是对胃黏膜局部的损伤的一种描述罢了。而且,绝大多数慢性胃炎的治疗也不需要服用“消炎药”。所以,患上慢性胃炎的患者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给自己吃“消炎药”啊。   问题2慢性胃炎的高危人群有...

  • 名方治胃炎今举典型病例

    名方治胃炎今举典型病例

    曾定伦主任中医师是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针对脾胃病阴阳并病,寒热错杂的病机,采用寒热并施,辛开苦降的治疗大法,应用半夏泻心汤为主方治疗效果甚佳,体现了《素问·标本病传论》“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宗旨。今举典型病例如下。 曹某,47岁,男性,2013年4月10日初诊。 患者反复胃脘疼痛1年余,2月前胃镜检查示:糜烂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A2期);HP(2+)。服用制酸、保护胃黏膜、抗HP药物治疗1月症状缓解。3天前因食用火锅、饮酒...

  • 慢性胃病 按摩缓解病情

    慢性胃病 按摩缓解病情

    慢性胃病患者在生活中,可以自己进行以下按摩,对缓解病情会有所帮助。 1.摩腹。睡前平卧床上,右手掌心向下平放于上腹部,左手轻压于右手背上,以轻力向下压并同时向右下腹按摩,经过中下腹、左中腹,最后回至上腹部。一般连续反复30周,更换左右手位置,反方向按摩30周。 2.按揉中脘穴。以顺时针方向围绕着中脘穴(胸剑联合至脐孔连线的中点)轻轻按揉36周。 3.按揉足三里穴。以顺时针方向围绕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轻轻按揉36周。 此外,慢性胃炎患者饮食要注意几点: 1.宜淡,少食熏、烤、煎...

  • 胃胀腹泻怎么办?吃山药百合

    胃胀腹泻怎么办?吃山药百合

    中医认为,“膏粱厚味,足生大丁”,意思是说,吃太多油腻或重口味的食物,会引起大病。可是一到春节,家家户户的餐桌都离不开鱼肉荤腥,一个年过下来,很多人会出现胃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怎么办?不妨吃一些山药、百合,或者喝一些米仁红枣粥。 山药又名薯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药食同源的食物,自古以来,山药就被看作是健脾利湿、补肺益胃的佳品。不论是新鲜的山药或是制成了中药材的干山药,拿来炖汤喝都有很好的健脾胃、补肺、益肾、补虚等功效。山药性平,不燥不腻,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

  • 养胃别进误区

    养胃别进误区

    胃病患者在日常食疗的时候,特别容易进入一些误区.这样不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日久还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疾病,所以一定要引起注意。 误区1顿顿喝粥对胃好 不少胃病患者认为,粥细软,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一来.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唾液腺分泌唾液.而唾液中的淀粉酶是可以帮助消化的。二来,粥水分多,稀释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不利于消化吸收,所以胃病患者千万不要以为顿顿喝粥对胃好,每天喝一顿就可以了,适当吃些“干食”是非常有必要的。 误区2多喝牛奶对胃...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养胃
  • 消除胃炎疾患 试试按摩揉腹

    消除胃炎疾患 试试按摩揉腹

    按摩揉腹对增强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肝脏对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及解毒保护作用。因此,可以强身健体,止腹痛、胃痛、防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习惯性便秘等胃肠疾病。 按摩揉腹功的方法简单易学,一般采取的简便方法为:男子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劳宫穴(在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对准脐下,(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男子自左而右,用暗劲顺时针方向36次,按摩范围由小渐大,最后上至剑突下的鸠尾穴,下至脐下5寸之曲骨穴,再换手右手在下,...

  • 按摩耳穴——“胃”反射区

    按摩耳穴——“胃”反射区

    长时间乘车乘船,很多人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晕车症状,要缓解晕车症状,除了保证充足睡眠、出发前不要吃得太饱、上车前半小时服用一些晕车药、尽量选择靠窗的座位外,还可按摩耳穴——“胃”反射区。 人的耳朵上有90多个穴位,这些穴位都是体内脏器在耳朵上的反应点,刺激这些反应点对相应脏器有双向调节作用。按压耳穴“胃”反射区,一方面可以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或逆蠕动状态,使其恢复正常的蠕动,从而达到治疗呕吐的目的;另一方面...

  • 胃寒冷痛三法可治

    胃寒冷痛三法可治

    许多老年人本来就脾胃虚弱,再加上外受寒邪,易致胃寒冷痛、腹胀、呃逆等多种不适。中医治疗胃寒有多种方法,且疗效不错,现介绍如下。 一、热熨法生姜30克剁碎,莱菔子100克,同放人锅内炒热后用布包裹,熨胃脘部,每次20分钟。对胃部受寒引起的胃痛、腹胀有良效。 二、药饮法高良姜10克,陈皮9 克。上两味药水煎20分钟,取药汁200 毫升,温热饮服,一次喝完。能祛寒邪、暖脾胃、止疼痛。 三、点按法内关穴(前臂掌侧,腕横纹中点上2寸)为人体重要穴位之一,具有降逆、止呕、止痛等多种功效,常用于治疗胃痛、心痛等。因受凉引起...

  • 让你的胃冬季无忧

    让你的胃冬季无忧

    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是胃溃疡、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各种胃病的高发期。以下方式可以让你的胃冬季无忧。 餐前喝杯水最佳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消化。 多吃温性食物冬季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膳食中应更多补充产热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提高机体对体温的耐受力。冬季天冷,很多人喜欢吃烫嘴的食物。但人的食管壁由粘膜组成,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

    精品偏方 2024-03-08 14 0 冬季
  • 假日后让胃肠缓过来

    假日后让胃肠缓过来

      春节过去了,相信很多人都没能从假日中缓过来,整天觉得困顿乏力,胃肠也是同样的。据了解,春节过后,最忙的可就是医院的急诊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佘世锋表示,春节过后,有近三成患者因胃肠不适到急诊报到,较平常有明显的增长。   据广州多家医院对春节期间急诊量的统计数据显示,急诊科病例数量比节前翻了一倍,超过一半以上为肠胃炎、胃黏膜出血等吃出来的疾病。而在春节期间,发生频率最高的春节病就是急性胃肠炎。据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初一、初二、初三均有600多病人,远超...

  • 化瘀和胃 张天勇治疣状胃炎方

    化瘀和胃 张天勇治疣状胃炎方

    名医治疣状胃炎(肝气犯胃)方 处方:柴胡8克,陈皮、白术各12克,厚朴、鸡内金、枳壳、白芍、玫瑰花、炮山甲各10克,蒲公英、生麦芽、合欢皮、王不留行、佛手各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和胃。用于治疗疣状胃炎,中医辨证属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部胀痛,痛牵两胁及后背,每因情志不舒则加重,伴嗳气、善太息,烦躁易怒,恶心或呕吐,口苦,泛酸,食欲不振,舌淡或边尖红,舌苔白,脉弦。 专家点评:疣状胃炎又称豆疹样胃炎,是一种多见的消化道疾病,常和消化性溃疡、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

  • 缓解胃肠不适 几个按摩妙法

    缓解胃肠不适 几个按摩妙法

      中医认为,气行不畅是百病之因。气不畅则内脏活力自然受损,造成人体多部位病变。肠胃不适,道理也正是如此。教大家几个按摩妙法,能有效缓解胃肠不适。   揉腹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黄帝内经》就有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揉腹不但可防治胃肠病,而且对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肾炎、...

  •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胃化瘀汤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胃化瘀汤

      组成太子参20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半夏10克,黄连6克,枳实15克,刺猬皮15克,没药10克,徐长卿12克,佛手10克,砂仁5克(后下)。   功能养阴益气,理气化瘀。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异型增生者,症见胃脘痞满、隐痛、灼热、嘈杂,纳呆食少,嗳气、吐酸,口干,困倦乏力,心烦少寐,大便秘结,消瘦,舌质紫暗,舌苔黄少津,脉沉细。证属脾胃气阴亏虚、气滞络瘀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500毫升,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方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中医“胃痛”、&ldqu...

  • 我练扭腰治好胃病

    我练扭腰治好胃病

    我退休之前,因工作需要,经常下乡跑农村,饮食没有规律。久而久之,胃的毛病也出来了,常常是一阵阵地痛,吃饭不香,睡觉不安。我曾多次到医院看,fH 是病情也总是反复,无法得到根治。 后来,邻居给我推荐了一个方法,说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并多扭腰也可以治好胃病,没有副作用。于是我决定用邻居介绍的办法试一试。每天晚饭后出外散步一小时,回家之后,有时边做家务边扭腰,看电视或与老友聊天时也抓紧时间扭腰。.每天坚持,雷打不动,仅练了六个月,胃病就开始慢慢减轻,由剧痛变成隐痛;练到9个月时,由每天痛减至几天痛一次,甚至是一个月...

  • 中医治疗胃脘痛 疏肝和胃法

    中医治疗胃脘痛 疏肝和胃法

    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肝与脾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肝疏泄功能正常,气顺则通,胃自安和。肝气疏泄失常,一则疏泄不及,土失木疏,气壅而滞;二则疏泄太过,横逆脾胃,肝脾不和。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肝气久郁,又可化火伤阴,进一步克伤脾胃。辨证要点:胃痛胀闷,攻撑连胁,嗳气频作,舌淡、苔白,脉弦;治宜疏肝和胃法。常用方剂:四逆散、左金丸、金铃子散、二陈汤等。 典型病案: 李某,男,55岁,3月 26日初诊。胃脘胀痛3个月余,暖气频作,恶心呕吐,自觉腹中冷而不适,大便时泻,纳可眠差,...

  • 胃痛3年余 方用乌梅丸加僵蚕

    胃痛3年余 方用乌梅丸加僵蚕

      越某,男,71岁,2012年11月9日初诊。   患者胃痛3年余,加重1周。伴呕吐心烦,时发时止,手足冰冷。曾查有胃多发息肉、疣状胃炎等病史。服奥美拉唑、雷尼替丁、尼则替丁、甲哨唑、阿莫西林、胃铋治、吗叮啉等西药,症状时轻时重。   刻诊:胃痛甚剧,心烦呕吐,乏力厌食,大便稀薄,舌暗红,苔白,脉弦按之无力。胃镜示:1.Barretl食管;2.胃多发息肉;3.胃多发息肉电凝治疗术后;4.糜烂性胃炎(II级);5.疣状胃炎;6.疣状胃炎电凝治疗术后。经禁食水,予衣替米星、奥美拉唑等治疗5天后,胃痛显著改...

  • 胃痛 慢性糜烂性胃炎 山楂当归

    胃痛 慢性糜烂性胃炎 山楂当归

      付某某,男,43岁,2005年5月12日初诊。   患者2年前因一次车祸致皮外伤,住院后始有胃脘痛,自以为是住院用药而致,未进行诊疗。1年多前,胃痛逐渐加重,偶有夜间痛醒。后经多家医院胃镜均示:胃体、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以“糜烂性胃炎”多医诊治,稍缓。   诊见:胃痛时作时止,痛处固定在左上腹,偶有针刺样疼痛和夜间痛醒,纳差,消瘦。B超显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胃镜示胃体和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查体上腹拒按,无反跳痛,莫菲氏征(-),舌紫红苔黄厚,脉细涩。...

  • 砂仁行气除胀治胃脘胀满

    砂仁行气除胀治胃脘胀满

    砂仁是一味行气、除胀的传统中药,同时也是一种芳香的调料。 它治疗胃胀气效果不错,方法如下: 购砂仁10克(中药店有售),取1-2枚用凉开水稍加冲洗,再含于口中,将其药汁频频咽下,口含10分钟后,嚼碎,徐徐吞下。一般每日可含嚼2 次。 用此法可除胀、开胃、止痛,适用于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或受寒后消化不良引起的胃部胀满等症。 韦志兰...

  • 便秘因胃热 腹泻多虚寒

    便秘因胃热 腹泻多虚寒

      中医认为,人的脾胃维系着全身机能的运作,所以在身体某些部位发生变化时,就可反过来推测是否脾胃出了问题。   支持专家:林寿宁广西中医学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便秘因胃热腹泻多虚寒   胃热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从而导致便秘,而与此相对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为脾胃虚寒所致。   解决方法:便秘者可尝试推腹法,即一只手放在左侧肺部下缘,另一只手压在上面,用力均匀地按摩,此法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下行。而腹泻者可温灸中脘穴(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盖,中指末端向...

  • 胃脘隐隐作痛 中药肚兜方

    胃脘隐隐作痛 中药肚兜方

    基础方荜茇、干姜各15克,甘松、山柰、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芷各10克,大茴香6克,艾叶30克。 加减气虚加党参、生黄芪各30克;兼中气下陷加柴胡、升麻各15克;气滞加香附、佛手、炒枳壳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柔软的棉布折成20厘米×20厘米的兜肚形状,内层铺上少许棉花,将药末均匀撒上,外层加一块透气良好的棉布,然后用线缝好,防止药末堆积或漏出,兜于胃脘部,注意要紧贴胃脘部皮肤,以助药力直达病所。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可见效,如未痊愈,可继用第2个疗程。 适应症胃脘隐隐作...

  • 每天5个仰卧起坐 缓解胃下垂

    每天5个仰卧起坐 缓解胃下垂

    胃下垂的治疗,要以康复锻炼和饮食调节为主。着重锻炼腹肌,可采取仰卧起坐的方法,每日做3~5次,以有累感为止。饮食要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并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餐后,应左侧卧或仰卧,休息45分钟至1小时,以减轻胃的负担。尽量减少站立,避免过度劳累。 如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可服多酶片、酵母片助消化;有腹胀、恶心症状者,可服用吗丁啉、为力苏以增加胃的动力,促进胃蠕动。...

  • 降气泻火止血治胃火气逆呕血

    降气泻火止血治胃火气逆呕血

      杨某,女,40岁,教师,门诊病例。   1991年7月2日初诊:脘腹胀痛3日,昨日开始吐血,继则大口呕血,呕吐时血中夹有少许食物残渣,口苦,大便色黑而不畅。询其病史,答:几年前曾患过胃痛,近2个月来,胃中偶有胀满及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辨证:胃火气逆呕血。   治法:降气泻火止血。   主方:小承气汤合失笑散。   处方:生大黄1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炒五灵脂10克,蒲黄炭15克,白茅根20克,田七粉20克(冲服),竹茹10克。3剂,水煎服。   1991年7月...

  • 胃酸过多 中医食疗小方

    胃酸过多 中医食疗小方

    现代人普遍工作压力大、不注意饮食,这些都可能影响肠胃功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天津中医药大学讲师、著名中医养生专家田栓磊表示,如果排除了十分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可能,胃病患者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办法来抑酸养胃。具体做法是:将鸡蛋壳洗净,打碎后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炒黄。注意,绝对不能炒焦。然后研末,研得越细越好。最后将其用白开水送服,1日2到3次,1次3到5克,见效后逐渐减少用量。 田栓磊解释说,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有很明确的抑酸作用。它们进入人体胃部会覆盖在溃疡、炎症的表面,从而有效地保护胃黏膜。另外,鸡蛋壳的内膜...

  • 升阳益胃汤可治便秘腹胀

    升阳益胃汤可治便秘腹胀

      2003年秋,余随家父门诊,曾记载一案。患者李妇,苦于便秘腹胀,食欲不振,经诸医调治,方用承气、二陈汤、四磨饮等均未效。细问病史,知其春季曾患腹泻,治愈后则继发便秘腹胀,食纳减退。5~6日大便一次,先硬后溏,秘涩不爽,颇感痛苦。舌淡,苔薄白,脉软无力。   家父言其是由春季腹泻之后,湿热滞留伤脾。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一身气机失于流畅。今便秘腹胀,属气滞无疑,而大便先干后溏,脾虚可见,苔见薄黄,也为湿热内壅之象。若用攻消之法,以除有形之邪,今脾虚湿困,反为不利,难及病本。思之再三,立方以东垣升阳益胃汤主之...

  • 急性胃肠炎 中医的经络疗法

    急性胃肠炎 中医的经络疗法

      现代人饮食都不太节制,大鱼大肉、酒水饮料拼命往肚子里塞,肠胃负担增加的同时,还很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如果不想打针吃药,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病情好起来?专家介绍,中医的经络疗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近,28岁的南宁市民小陈就体验了经络疗法的神奇。几天前,小陈和几个朋友聚会,吃了不少宵夜,大半夜就被肚子痛醒了。他说:“胸口像堵了一块东西一样,呼吸不顺畅,想吐又吐不出来。”那天晚上,小陈跑了几次卫生间,大便稀溏,全身冒冷汗,整个人都虚脱了。第二天早上他赶紧到医院就医。   在治疗室...

  • 中药外治除红霉素胃肠反映

    中药外治除红霉素胃肠反映

    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支原体感染最有效的药物是红霉素,但红霉素由于在胃肠道中反应较大,常会引发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给继续用药带来了困难。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敷脐外治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疗效甚佳。 取炒麦芽、焦山楂、鸡内金、细辛各3份,延胡索1份,共研细末备用。每取3克,用甘油、食醋适量调为稀糊状,于用药前半小时敷于脐部,外用一次性敷料贴敷固定,用药结束后7小时取下。 红霉素导致胃肠道反应的原因是由于药物的化学刺激,使腹内脏器的微血管收缩,从而使胃肠壁血液供应减...

  • 自我按摩缓解肠胃胀痛

    自我按摩缓解肠胃胀痛

    气血虚或消化不良的人,稍吃多一点就会引起肠胃胀痛,自我按摩以下穴位可以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气化浊气。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内关穴。仰掌时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足三里穴。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按摩本...

  • 胃痛灸灸中脘穴

    胃痛灸灸中脘穴

    取穴中脘穴(腹正中线,脐上4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处皮肤潮红色为度。施灸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缓解,使胃肠处于正常蠕动状态。因此,该方法对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均能立时止痛。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博恩...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