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 第137页
-
香砂养胃与香砂和胃
香砂养胃丸和香砂和胃丸都属于治疗脾胃虚寒证的中成药,胃有灼热、口干舌燥者不宜用,二者功效比较接近,临床使用有时很难区分。其实从药物组成和功能主治上分析,还是略有差别的。 香砂养胃丸中的药物有木香、砂仁、白术、陈 皮、茯苓、半夏曲、香附 (醋制)、枳实、豆蔻、厚 朴、广藿香、甘草,能温中和胃、祛湿消胀,用于治疗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肠鸣便溏等症。 而香砂和胃丸中的药物有木香、厚朴、广藿香、砂仁、白术、甘草、陈皮、茯苓、枳壳、六神曲、苍术、半夏曲、香附、山楂、莱菔子、党参、麦芽,能健脾开胃、行气化滞,用于治疗...
-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而难愈。中医分型治疗如下: 寒痛:胃痛暴作,感寒则剧,得热则缓,畏寒喜热饮,不渴,苔白腻,脉紧。治宜散寒止痛。处方:高良姜15克,香附10克,附子5克。水煎服,日1剂。 热痛:胃脘灼痛,泛恶口苦,口渴饮冷,便秘,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和中。处方:石膏20克,玄胡5克,知母10克,青皮5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1剂。 气滞痛:胃脘胀闷,攻撑作痛,...
-
治胃痛病案中药方
治胃痛病案:杨某某,男,41岁。胃脘胀满不适7年余,外院胃镜提示:胃黏膜有中度充血及水肿,可见散在少量糜烂及小出血点,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部糜烂。幽门螺旋杆菌(+)。患者近来病情加重,胃脘隐痛,劳则痛甚,脘痛引胁,嗳气频繁,泛酸,纳呆,舌质尖红,苔薄黄,脉沉弦。中医诊断:胃痛,证属肝气犯胃。 投以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川黄连各9克,白芍、枳壳各12克,木香、甘草、梅花各6克,煅瓦楞子15克,蒲公英30克,炒鸡内金20克。14剂后,患者述矢气频繁,但脘痛明显改善,纳可,泛酸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方已应手...
-
疏肝和胃 王均治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名医治消化不良(脾胃虚寒)方 处方:党参、炒白术、茯苓、山楂各15克,于姜、 法半夏各12克,枳壳、代赭石(打碎先煎)各18克, 砂仁、木香、吴茱萸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温中,和胃理气。用于治疗非溃 疡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中焦气滞型。 症见脘腹胀满,时有脘腹疼痛,暖气,食欲不振,面色 少华,神疲,畏寒,喜热食,便溏,舌淡,苔薄白或白 腻,脉沉缓。 创方者:王均 名医治消化不良(胃阴亏损)方 处方:沙参、麦冬、玉竹、石斛、自芍、谷芽、枳壳 各12...
-
春节期间落下的肠胃 选用中药来调理
春节期间很多人都会放开肚皮,敞开了吃,在开怀大吃后,很多人会感到肠胃不舒服。一方面是由于大鱼大肉、开怀畅饮,让肠胃大受刺激。另一方面,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又让肠胃饱经摧残。节后清理肠胃是关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凤斌教授表示,在春节期间落下的肠胃问题要在节后及时调整,避免来年留下病根,可以适当选用中药来调理。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刘凤斌 记者蔡卫杨通讯员张秋霞 吃撑了就消滞 一般正常肠胃没有什么问题的...
-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胃石症
胃石是指进食某些食物或药物后在胃内聚集形成特殊的凝固物或硬块,既不能被消化,也不能顺利通过幽门部的异物。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可伴有溃疡、出血、梗阻或穿孔等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田雨河主任医师用经方成功治疗了一例胃石症患者,现介绍如下。 陈某,女,60岁。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偶有胃脘部到食管部不适,曾就诊于孝义市人民医院,认为患者心脏不适,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脏供血不足,予以住院治疗7天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出院,出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患者于2015年11月2日就诊...
-
祛幽门螺杆菌疗胃炎胃溃疡
(记者子菲)我国 50岁以上人群体检时,约有 70%被查出体内有幽门螺杆菌。特别是胃溃疡、胃炎患者, 90%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由于幽门螺杆菌较顽固难以杀灭,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冬季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高发期,专家提醒,中老年朋友必须高度警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三项措施防治幽门螺杆菌。 记者日前采访云南昆明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医师肖琼怡时了解到,—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服用抗生素治疗也很难彻底消除,多数人会终身带菌。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口腔和胃肠道内,不少人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若经常感到胃...
-
胃脘胀痛伴恶心反酸 方用胆胰合症方加半夏泻心汤加减
患者王某,男,45岁,司机,2012年12月3日初诊。 主诉:胃脘胀痛两年余伴恶心反酸乏力2个月。经常服用奥美拉挫、果胶铋等抑酸止痛药,症状时好时坏,饮酒或劳累后加重。在兰州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部溃疡A2期,HP(阳性)。B超:慢性胆囊炎。近2月脘腹胀痛加重,食纳不佳,恶心反酸水,乏力,口干口苦,后背胀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边有瘀斑,苔黄腻,脉象弦滑。西医诊断:慢性胃炎合并溃疡A2期,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胃肠湿热,气滞血瘀,肝胃不和。 治宜辛开苦降,佐以活血化瘀,制...
-
胃脘痛的症状 中成药治疗
笔者曾诊治一六旬老汉,自述胃脘冷痛年余不解,余无明显不适。查舌淡、苔白,脉沉迟。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辨证属寒凝气滞。治当温胃理气止痛,用良附丸方改丸为汤,药用高良姜、醋制香附各9克。处方3剂,每日1剂,水煎服。用药后患者疾患即愈。 良附丸出自《良方集腋》,由高良姜、香附(醋制)两味药物组成。主要功能为温胃理气,主治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丸药改为汤剂使用,其效更强,等量入药即可,二味药常用各6—9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病即止。方中高良姜辛、热,入脾、胃经。有散寒止痛功效,主治胃寒作痛及呕吐等病症。...
-
枳壳入药治胃肠病
枳壳别名枸橘、枳、铁篱笆、铁篱寨、野橙子等。为芸香科植物酸橙或香圆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酸,性微寒。具有行气破积、泻痰除痞的功能。 胃下垂: 1.取枳壳60克,加2倍量的水,浸泡24小时,待发胀变软时取出,剪成细块,再放回原液中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水再煎,共煎3次,去渣取汁。将3次滤液摇匀,用文火浓缩成66%的煎汁。每日口服3次,每次10-20毫升,饭前半小时服用。2.枳壳、当归各15克,山楂、升麻各9克,柴胡、陈皮各6克,人参3克(另炖),另水浓煎,分4次服。每日1剂,连服15剂,未愈则继续服。 胃扩张:...
-
炒米盐茶治疗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用炒米盐茶的方法治疗,疗效较好。 大米100克、茶叶 15克、生姜5片、食盐 5克,混匀放入铁锅内用文火炒至米色微黄,加冷水适量文火煎至 500毫升,温度适中后取汁频服。服用次数根据腹泻、呕吐次数及脱水程度而定,一日可服 1~2剂。方中茶叶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杀灭消化道中的致病菌,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生姜能止呕止吐;大米炒黄后不但可提供营养,还可起到黏膜保护作用;食盐补充电解质,调节电解质平衡。 (程怀孟)·急性胃肠炎脐疗方·急性胃肠炎·...
-
慢性胃炎中药方与饮食调理
慢性胃炎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其发病多与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对治疗慢性胃炎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原则如下: 【中药治方】苦参6~9克 当归10克 赤芍12克 制大黄6~9克 煨木香9克 海藻15克 桃仁9克 川朴5克 生白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便溏时加山楂肉10克,便秘时加大麻仁12克。主治慢性胃肠炎。 1.避免吃各种刺激的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糙的食物。可选用易于消化的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油煎等烹...
-
胃脘胀满不适1年 以复升降之枢
吴某,女,68岁,2012年9月23日初诊。 胃脘胀满不适1年,伴嗳气,轻度泛酸,夜晚口干、口苦,口腔溃疡时有发作,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处方:太子参、茯苓、焦三仙各15克,法半夏、陈皮、厚朴、苏梗、佛手各10克,炒白术、延胡索各12克,砂仁、广木香、炙甘草各6克,吴茱萸3克,瓦楞子20克。7剂病减,续服5剂以巩固疗效。 本例患者属于脾胃虚弱型,脾胃居中焦,主转枢一身之气机,脾升胃降,共同调节全身的气机。若脾胃虚弱,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阻滞于中焦,则见胃脘痞胀不适。处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而成,中...
-
理气化瘀方治胃溃疡疗效好
临床资料:治疗胃溃疡气滞血瘀型患者20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男12例,女8例;年龄28~53岁,平均36.5岁;病程2个月~14年,平均3.8年;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5例,浅表性胃炎6例,出血者l例。 治疗方法:理气化瘀方药,基本方:柴胡9克,川楝子、元胡、乌贼骨、白芍、炙甘草各10克,三七粉3克(冲服),白及12克,藕节15克,吴茱萸1.5克,枳壳、黄连、黄芩各6克。加减:泛酸多者,加煅瓦楞子10克;胁肋胀痛明显者,加制香附10克,佛手6克;胃痛较甚,夜间较重者,加刺猬皮6克,五灵脂10克;咽干舌燥,胃阴不足者,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