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病 第8页

胃病 第8页

  • 胃病患者治感冒用中药好

    胃病患者治感冒用中药好

    天气渐凉,稍不注意就会伤风感冒。专家提醒胃病患者,最好用纯中药制剂抗感冒。这是因为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例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清、康必得、感康、复方大青叶片、维C银翘片等,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醋氨酚、必理通、索密痛、百服宁,为解热镇痛药,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尤其是胃溃疡患者,药物会加剧胃黏膜损害,造成溃疡复发。 风寒感冒:荆芥15克,防风15克,水煎后代茶饮。这道茶适合风寒型的感冒症状。 风热感冒: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水煎后代茶饮。这道茶适合风热型的感冒,即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外,...

  • 胃痛并伴有气胀“老胃病”食疗法来辅助治疗

    胃痛并伴有气胀“老胃病”食疗法来辅助治疗

    近段时间,凉意越来越浓。记者从广州各大医院的消化科了解到,近日患胃病或老胃病复发的病人明显增多。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教授从中医的角度解释说,在胃病发病的病因中,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寒,其中对胃影响最大的是“寒”。换句话说,胃最怕受寒,小儿出世穿肚兜,人们大热天睡觉要盖肚子,都是怕胃着了凉。她建议患者在配合药物治疗、日常起居注意防风寒的同时,在饮食上可以要多吃些性味温和的食物,忌吃性味过于寒凉或是辛辣刺激的食物。 食疗 猪肚炖胡椒驱...

  • 胃病冬季容易发病 砂仁黄芪炖猪肚

    胃病冬季容易发病 砂仁黄芪炖猪肚

    很多胃病患者冬季特别容易发病,胃痛、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比平时显著增多。除了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外,俗话所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在冬令时节尤其重要。    砂仁黄芪炖猪肚 材料 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 做法 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用 益气健脾,消食开胃。 适合 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滞。临床服用砂仁...

  • 幽门螺杆菌胃病论治根除 谢晶日从“湿热”经验拾萃

    幽门螺杆菌胃病论治根除 谢晶日从“湿热”经验拾萃

    谢晶日, 男,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名老中医 师带徒继承指导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 科带头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 主任。谢师业医 40 余载, 医术精湛, 屡起沉疴, 深谙经 典, 每以脏腑辨证为核心, 辨证准确, 遣方精妙, 提倡从 肝脾论治, 注重整体调护,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 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 是一种可定 植于人体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 具有抵抗胃 清除作...

  • 介绍施今墨治胃病的经验方

    介绍施今墨治胃病的经验方

    施今墨(1881-1969),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专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老在中医学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近代中医的领袖人物之一。为继承其宝贵经验,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令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时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下面介绍施老治胃病的经验。 寒宜温: 溃疡病易见寒象,如胃脘冷痛,畏食冷物,后背自觉寒凉,遇寒则引发胃胀疼痛,治宜温药和之,用辛开温散之法。常用方剂如良附丸、姜附汤、理中汤之类。习用药品有荜茇、吴茱萸、刀豆子、附子、肉桂、蜀椒、荜澄笳、草豆蔻、干姜等。热宜清:胃中有实热,如...

  • 过节吃撑,怎么破?脾胃病科专家为你开出消食方!

    过节吃撑,怎么破?脾胃病科专家为你开出消食方!

    今天是中秋佳节,正式开启3天的小长假。节日期间,亲朋好友欢聚,吃得多运动少,易消化不良,如饱胀感,没有胃口,甚至呕吐,腹痛;大便臭味重。家庭可常备保济丸、保济口服液、保和丸。也可用以下几个食疗方。 1 白萝卜。煲鸡汤、牛腩、羊肉、猪骨的时候放一点白萝卜可以起到消食理气的作用。 2 山楂。山楂泡水消食的作用非常好,尤其是肉食。煮肉时加入30g~50g山楂还可以让肉更容易烂,且不油腻。 3 金橘。与前两种比,金橘的消食作用弱一些,但理气化痰,对吃得肥腻且痰多的人更适合。...

  • 大多胃胀都产生于胃病 治疗胃胀的主要是降胃行气

    大多胃胀都产生于胃病 治疗胃胀的主要是降胃行气

    胃胀是十分常见的一个症状,在各个年龄的人群中都很多见。“胃胀”是人们口头上的一个通俗叫法,中医学把它称为“心下痞”。“心下”不是指心脏的下方,而是指上腹部,也就是胸骨下端剑突下的腹部,老百姓通常说这个部位是胃的部位。痞的意思是胀满,不通畅,堵塞的感觉。(作者/傅延龄 编辑/秦丹 张梦培) 有一些人吃一点东西就开始胃胀,以致于不敢进食,或者不敢多吃。有一些人即使不吃东西也感到胃胀。胃胀是患者的感觉,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不过也有少数病...

  • 焦虑体质与焦虑性脾胃病简析

    焦虑体质与焦虑性脾胃病简析

    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形态结构、代谢功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中有“抑郁质”,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干预研究”项目中“气郁质”的总体特征是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有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古今文献未见有“焦虑质&rd...

  • 国医大师徐景藩 治疗食管病与胃病 据症配加虫类药物

    国医大师徐景藩 治疗食管病与胃病 据症配加虫类药物

    胃与食管相连,病机常有气滞,久病及血,气滞血瘀。虫类药一般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善于走窜的功用。国医大师徐景藩在治疗食管病与胃病过程中,常据症配加某些虫类药物,可提高疗效。现择录数则如下。 九香虫 九香虫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虫体,性味咸、温,功能理气通络止痛。入煎剂每日5~10g,适应症为:①胃脘疼痛经久时发,痛处固定,痛甚之时或窜及于下胸、背、胁等部位,可据证配加九香虫。②胃脘痞胀较著,心窝有时有堵塞感,其胀可及于下胸、腹部,嗳气、矢气不缓解,用一般理气药效果不著者,可加九香虫。③反流性食...

  • 脾胃病核心病机为脾寒胃热 中医方剂

    脾胃病核心病机为脾寒胃热 中医方剂

    寒热并用的理论来源于《内经》,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正治法的升华,《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伤寒论》将寒热并用施之于临床,创立了一系列寒热并用的代表性方剂,如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连汤、大黄附子汤等。寒热并用法既保留了药物固有的四性及功效,又通过合理的组合搭配,去性存用,体现了中...

  • 王生义治疗脾胃病临证验案

    王生义治疗脾胃病临证验案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中“胃脘痛”“嗳气”“胃痞”“便秘”等病证皆属其范畴,临床常见症状有胃脘胀满及疼痛、打嗝、反酸、便秘等。《黄帝内经》最早记录了有关脾胃病的解剖、生理病理特征,并奠定了理论基础[1]。如《素问·五脏别论》言:“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汉·张仲景《伤寒论》则提出了脾胃病的诊疗原则[2]。金元时期,李东垣《脾胃论》的成书为脾胃病学说奠定...

  • 张锡纯“脾胃病治法”未有专论

    张锡纯“脾胃病治法”未有专论

    张锡纯“脾胃病治法”未有专论,其论散见于各篇中,但也论之甚详。今就以下三点概述其要,以飨读者。   关于生理病理的论述 ①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机,又为水饮上达下输之枢机。张锡纯说:“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机,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皆为病态。”又说:“脾也者,原位居中焦,为水饮上达下输之枢机。脾主升清,所以运津液上达。胃主降浊,所以运糟粕下行。”②脾胃为坤土,能资生一身。张锡纯说:“《易》有之,至哉坤元,万物滋生,言土德能...

  • 刘启庭针对这七种类型的胃病治疗方法

    刘启庭针对这七种类型的胃病治疗方法

    中医将胃病详细分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型。常见的主要有肝郁气滞型、气郁化热型、湿郁内阻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寒型、食滞伤胃型和血瘀内阻型等七种类型。刘启庭针对这七种类型的胃病,总结出以下七种类治疗方法。   【舒肝理气法】   用于肝郁气滞型,症见脘腹胀满,以胀为主,口苦口干,吞酸烧心,舌苔微黄,脉弦。   治则 舒肝理气,方用舒肝化郁汤。   药用 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柴胡12克,黄芩10克,郁金15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陈皮12克。...

  • 脾胃病 陈宝贵心解

    脾胃病 陈宝贵心解

    脾胃之论,前人论之甚详。《内经》有太阴阳明论专篇,其余散见于各篇章中。综其要为:脾胃为仓廪之官,互为表里;脾胃属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五脏;脾为胃行其津液,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等。及至张仲景,倡导“护胃气,存津液”之要旨。金元时期,李东垣著《脾胃论》一书,专论脾胃,补前人之未备,并创有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方。明清以降,叶天士有“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脾胃之论,...

  • 逆转胃病病理改变

    逆转胃病病理改变

    李佃贵教授擅长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治疗。李教授认为,慢性胃病病程较长,病机错综复杂,很难以一方一法取效,必须谨守病机,治疗上顺应,恢复脾胃的生理特性,截断逆转胃病病理改变,多法并用方可取效。   治疗大法   化浊解毒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被视为癌前病变,癌变率可达1.9%~5.4%。李佃贵教授依据客观理论基础和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观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因情致不舒,饮食内伤,导致肝气不舒,气滞犯胃(脾),脾失...

  • 治慢性胃病应把握好砂仁用量

    治慢性胃病应把握好砂仁用量

    慢性胃病,主要包括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或表现为不欲饮食、胃脘胀满或有隐痛,或伴有嘈杂吐酸等;或表现为在某些危重病或慢性病中出现不欲饮食、胃胀或胃痛等。从中医角度分析,多数是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常,胃主降、喜湿恶燥的特性受到挫伤所致,从而形成了肝气犯胃、脾胃气虚、脾胃虚寒、湿热中阻、胃阴亏虚、瘀血内阻、肝胃郁热等证型。 临证治疗各种慢性胃肠病,如辨证不清即贸然应用砂仁,或砂仁用量大、配伍不当等,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甚则效得其反。当患者出现慢性胃炎时,其消化道黏膜肌层萎缩,胃酸及消...

  • 牛兴东基于“肝胃同治”治疗脾胃病经验

    牛兴东基于“肝胃同治”治疗脾胃病经验

    牛兴东,教授,第4、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其从医50余年,衷中参西,广求博采,在学术上既继承前人,又不囿于成说,对脾胃病的临床研究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 脾胃疾病的病因常杂合致病,且互为因果,相互转化,易形成虚实夹杂之证。牛兴东教授认为,脾胃疾病的根本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则以郁、瘀、毒为要。脾胃病发病过程虽为复杂,但其病机总纲不离气机失调与瘀血阻络,且气机失调与瘀血阻络贯穿脾胃病之始终。与气血关系密切的脏腑为肝胆、脾胃,牛兴...

  • 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 缓慢萎缩性胃炎

    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 缓慢萎缩性胃炎

    缓慢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腺体萎缩或肠化,部分伴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缓慢胃病。首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痛、痞满、纳差,多归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领域。目前西医以为CAG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免疫等因素有关,医治首要是抗Hp、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医治,临床上仍存在效果欠佳、胃黏膜病理改动继续进展等问题。 国医大师李佃贵临证50余年,衷中参西,在常年研讨脾胃病临床实践与基础研讨过程中首创浊毒理论,提出中医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并以为浊毒为导致CAG的要害,...

  • 辨治脾胃病尤为重视具体病位

    辨治脾胃病尤为重视具体病位

    简介 杜光明,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曾任成都军区中医学会首任会长、高职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圣爱中医集团“十大名医”、昆明圣爱中医馆名医工作室特聘专家。他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诊治内、妇、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尤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颇具建树,为许多患者祛除病痛,带来福音。 脾胃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生活中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都可能伤及脾胃,造成脾胃疾患。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病理变化。“内伤脾胃,百...

  • 名医张简斋善用羌活治疗胃病及其他诸疾

    名医张简斋善用羌活治疗胃病及其他诸疾

    王某,男,62岁,2020年10月30日初诊。诉胃痛30余年,患者30年来胃痛反复发作,多次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近半年来,胃痛加重,每天发作,饭后及夜间明显,喜欢热食,凉食后疼痛明显,痛时喜按,按则痛减,伴有反酸,胃胀,活动后乏力,大便偏烂,夜间小便多,舌质淡,苔薄,脉沉。此前在当地医院就诊,服用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方药:党参10g,炒白术12g,姜半夏9g,茯苓12g,干姜4g,陈皮10g,苍术9g,延胡索10g,炒白芍15g,制香附15g,厚朴10g,炒薏苡仁15g,羌活6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空腹...

  • 治好胃病练太极

    治好胃病练太极

    十年前,因我经常加班加 点忙工作,饮食没有规律,不是 大饥,就是大饱,加上工作压力 大,严重的胃病缠上了我,经常 胃痛,有时通宵难以入睡。 后来,听朋友介绍,太极拳 运动不但可以调理身体素质, 还因为中腰部动作多,能活跃 腹腔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 动,对改善消化系统有很好的 作用。此外,打太极拳时的深呼 吸带动膈肌运动,对胃肠起着 机械刺激的作用,能改善局部 循环,促进消化,预防便秘。 2010年6月,我有幸遇到 太极拳名师屠教练,遂拜他为 师,练起了陈氏太极拳。在屠教 练的点拨下,我认真学习太极 拳,呼气运...

  • 胃炎胃溃疡,胃病中医方法

    胃炎胃溃疡,胃病中医方法

    胃病患者会呈现胃反酸等胃部不适的症状,常常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吃太热或太凉的食物,都会对胃黏膜形成刺激,影响到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也会导致胃胀的现象。 胃胀:炒谷芽,金桔(或桔饼);将金桔洗净,压扁;将炒谷芽浸泡顷刻,煎煮10分钟后;再放入金桔煮5分钟,将药汁滗出,参加少数糖,当茶饮。这种食疗法任何人可用。炒谷芽有健脾理气的作用,金桔有理气和胃的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不适:丁香茶(非香料丁香),取适量冲泡饮用,可代茶饮。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肿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

  • 春寒老胃病高血压易发作 推荐中医方法

    春寒老胃病高血压易发作 推荐中医方法

    北京前几天居然下雨了! 最近这乍暖还寒、时高时低的气温 老让人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 比如刚脱掉秋裤,就发现今天又要降温了 重新穿上羽绒服,却发现一整天阳光普照 这"前春暖,后春寒"的善变天气 就是通常咱们所说的"倒春寒" 说起倒春寒 大家可要提高警惕了 很有可能你就是倒春寒里 最容易受伤的那类人 1 高血压患者 警惕中风、心梗偷袭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春暖花开,原本应是一个较为“安全”的季节,但是...

  • 李明山喜用对药治胃病

    李明山喜用对药治胃病

    李明山是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工作50余载,医术精湛,用方精简,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喜用对药。 对药是贯穿于药物与方剂之间的桥梁,是中药复方的基础,临床应用时,应把握病机,熟知药性,才可得心应手。笔者有幸跟师,现将李明山治疗胃病常用药对举例如下。 合欢皮、夜交藤 合欢皮味甘性平,归心、肝经,有解郁安神、安和五脏之功。夜交藤味甘性平,归心、肝经,有养心安神之效。二药配伍可使心志欢愉,五脏安和,补阴血而安神志,故治疗肝气犯胃型脾胃病,效果更为明显。...

  • 胃病中西医联合用药方案合集

    胃病中西医联合用药方案合集

    中医 中医认为胃病的病位虽然在胃,但与肝脾关系非常密切,多由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情志所伤和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中医根据不同的症状命名为呕吐、反胃、吐酸、胃痛、痞满等病症。 寒邪犯胃 这类患者多有受寒或过食生冷的病史,胃痛时喝点热饮则痛减,遇寒则疼痛加重。 中药:高良姜、附子、吴茱萸、干姜、胡椒。 中成药:良附丸、温胃舒胶囊、胃气痛片、参芪健胃颗粒等。 联合用药: ①良附丸+雷尼替丁+B族维生素复合片 ②温胃舒胶囊+西米替丁+对症使用抗生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

  • 杨春波治胃病 安内善后调养须分脏腑

    杨春波治胃病 安内善后调养须分脏腑

    •慢性胃病虽以虚为本,但治病之始,不在补而在清化,湿热不除,胃难受补,只有在湿热已化,气机畅达,血行通顺的情况下,言补才有意义,行补才能建功。 •慢性胃病后期,调理上虽以脾、肾两脏为主,但五行的相生相克使得脾胃与肺、肝两脏关系密切,临床中常相互影响,一病俱病。 •杨春波治疗胃病,既不推崇温补,亦不快意攻伐,而是崇尚“王道”,他认为脾胃位居中州,具有枢机之能,故其治不在补,不在泻,而在调。 国医大师杨春波从医数十载,学验俱丰,擅治内科...

  • 针对胃病类型引荐一些医治偏方

    针对胃病类型引荐一些医治偏方

    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有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等。以下针对胃病类型引荐一些医治偏方,期望对各型患者能够有所协助。 胃阴亏虚型 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固见胃脘灼痛,喧闹似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使用养阴益胃的办法,方用一向煎加减:北沙参15g,麦冬12g,生地黄15g,枸杞12g,当归6g,白芍15g,川楝子10g,佛手12g,甘草6g,水煎服。 脾胃虚寒型 饥饱异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等,致脾阳缺乏,中焦虚寒,呈现胃脘隐痛,泛吐...

  • 春季胃病多发 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胃病多发 注意饮食调养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享受融融春日的同时,也要谨防旧病复发,“老胃病”就是其中之一。不少人每到此时节,胃病就频繁发作,苦不堪言。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主任陆为民提醒,入春以来,到医院就诊的胃病患者明显增多,尤以消化性溃疡为主,春季正是该病高发季,大众要做好防治。 春季胃病高发 29岁的小陈近半月来,时常感到上腹部疼痛,尤其在空腹时症状明显,有时夜间也会痛醒。原本就有胃病的小陈也没在意,服用了几天胃药后,疼痛不见好转,近日他到医院就诊,胃镜检查显示其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幸在进行...

  • 胃病诊疗的十种平衡思维

    胃病诊疗的十种平衡思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学专家董建华治疗脾胃病提出“通降”理论,著名中医脾胃病专家唐旭东在“通降”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脾胃病辨证新八纲。笔者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在“通降”理论基础上的辨证新八纲,实际上就是平衡疗法,于是在此基础上提出胃病诊疗的十种平衡思维。 1调升降失衡 脾主升,胃主降,该升不升,该降不降,升降就失衡,因此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原则之一就是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如健脾益气以止泄,益气升阳以止血,补气升提治下陷,升...

  • 脾胃病用药特点探析

    脾胃病用药特点探析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 我们结合文献及随导师 临床门诊研究, 根据脾胃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 现将 脾胃病临床用药特点作以探析。 1 秉承胃腑特性, 注重润降益胃 1. 1 胃腑主于通降, 用药降气行气 胃腑居于中焦, 主受纳腐熟, 为气机上下斡旋的枢纽, 其气通降正常, 则食物下行通畅 。《灵枢·五味》 :“水谷皆入于胃, ……谷气津液已行, 荣卫大通, 乃化糟粕, 以次传下。 ” 胃腑保持 “通” 的状态, 有赖于胃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