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第344页
-
高脂血症也会诱发急性胰腺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陈洪主任医师近日指出,一般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胰腺炎发作表现多为左上腹疼痛,而该院最近收治的一位胰腺炎患者竟然是下腹部疼痛,经过进一步检查才发现,原来她患有重度的脂肪肝,导致肝脏体积非常大,以至于改变了腹腔的脏器位置,致使胰腺的位置下移,所以患者才出现了下腹部疼痛的症状,医生说这种情况还属比较少见,极易误诊。 据悉,45岁的刘女士体态偏胖,几天前突发下腹部的疼痛,整整疼了一天,无法自行缓解,刘女士无奈之下来到中大医院就诊,由于疼痛部位位于肚脐下面,医生先建议刘女士到妇产科就诊,经过妇...
-
血沉检查在临床的作用
血沉的全称叫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处于静止的血液中,会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而自然沉降的能力,通常用1小时内沉降的毫米数来表示,即毫米/小时(mn/h)。 血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动态血沉值更有价值。血沉值的大小主要与红细胞数量、红细胞膜表面的电荷即红细胞的聚集性、血浆中球蛋白的多少包括纤维蛋白原的多少有关。血沉增快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增快见于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小儿、60岁以上老年人。病理性增快见于活动性结核病、重度贫血、风湿活动期、白血病、肿瘤、肾炎、严重感染、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组织损伤和坏死等。血...
-
农村孩子慎防血吸虫侵害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洞庭湖区数个县市连续多年发生多起中小学生感染血吸虫病的事件,血吸虫病已成为湖区危害农村青少年健康的祸手。农村的孩子们常常喜欢在河塘里游泳戏水,如果水中有钉螺分布,很容易感染急性血吸虫病,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让孩子们远离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受传染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人和这类动物就成为了成虫宿主。虫卵从宿主的粪便中排出,如果粪便进入河水,虫卵便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并不感染人,而...
-
心理压力大易得高血压
国庆节长假,刚满30岁陈浩顽(化名)居然自己在家加班工作了4天,没日没夜忙完了一个计划,自己很得意。不料假后一上班,就觉得胸闷气短头发昏,到医务室一量血压,高压竟达180毫米汞柱。 专家指出,高血压目前已不再是老年人、肥胖者的“专利”。调查显示,有27%的高血压患者是由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有50%的男性会因工作的不安全感和感觉工作表现不理想而发生高血压。工作疲劳,压力过大,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如果精神紧张因素长期存在,血压的升高便会成为一种持续状态。同时,抽烟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
高血压患者便秘别用硝苯地平
普通的硝苯地平片剂用于降压时,一般需每日3次,不但服用不方便,而且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的风险。而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可使药物以缓慢达到平稳降压和减少每日服药次数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硝苯地平控释片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虚弱、水肿、头痛、血管扩张(面红、热感)、心悸、眩晕、便秘等。硝苯地平引起的便秘推测可能与其钙离子的拮抗作用抑制了肠道运动有关。有报道称,在一般患病人群中的发生率不超过5%,但因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减退,服用硝苯地平后发生便秘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大。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便秘时...
-
高血压应检查哪些项目
当拟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时,一般都要先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通常要进行以下一系列相关检查,如:肾的B型超声波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同位素肾图、肾动脉造影、肾静脉血测定肾素、24小时尿测定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17羟(17一K3)、17酮(17一OHCS)、血肌酐和儿茶酚胺、血钾、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及尿钾等。 已经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仍应注意检查必要的项目。如因服用利尿药后,会出现低血钾、高血糖及高尿酸,所以在应用利尿剂时,要测定血钾、血糖和尿酸;而测定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有助于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及...
-
患高血压小心夹层威胁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高血压病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因主动脉内膜破损,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造成中膜撕裂而形成的,是一种危害性较大、自然预后极差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引起误诊。主动脉夹层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其病情复杂多变,患者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患者在出现主动脉夹层时,会出现一些特征性表现,家属在病人出现这些表现时,要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并向医生准确描述,以帮助尽快确诊,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也有帮助。 疼痛部位、性质 最常见的是胸痛,其他依次为腹痛、背痛、腰痛、颈痛,有的还表现为消化道症...
-
高血压合并哮喘如何选降压药
进入秋季,又到了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的高峰期。临床上经常见到由于选药不当引发哮喘或使哮喘加重的病例。那么,哮喘合并高血压具体应该怎么选择降压药呢? 禁用B—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有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引发或加重哮喘,重者会危及生命,所以不能用于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有哮喘倾向的人,如有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也应该小心。常用的B—阻滞剂有: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美多心安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卡维地洛(金洛)。 慎用血管...
-
糖尿病低血糖如何防治
低血糖和其他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一样,也应该防重于治,以防止其发生,否则会给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可引起反跳性的高血糖,导致病情波动。北京朝阳医院糖尿病科专家李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得了低血糖要及时发现,立即治疗,千万不可大意。同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如及时食用一些糖果等食品,这对于处理低血糖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低血糖后的病理生理特点是什么? 李教授回答说,主要有: 1.脑组织能量代谢几乎完全需要葡萄糖分解来完成,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总量的60%是供中枢神经系统利用的,而脑细胞贮存葡萄糖的能力极为有...
-
服哪些药物要经常验血
人体血液系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很密切,很多药物能损害人体血液系统的正常功能,特别是使用不当时,更要经常验血。 1.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抗肿瘤药物,如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阿糖胞苷,以及羟基脲类的双羟马利兰、普卡霉素、丝裂霉素、环磷酰胺与长春新碱等;镇静安眠药物中有巴比妥与甲丙氨酯;抗抑郁药物中的丙咪嗪与阿米替林等;抗癫痫药扑痫酮;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抗风湿及抗痛风药物中的保泰松、吲哚美辛等;抗高血压药物甲基多巴;利尿药物中的乙酰唑胺、氢氯噻嗪、氯噻酮、呋塞米与螺内酯等;心脏病治疗药物奎尼丁;降血脂...
-
英国发现治高血压新途径
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他们探明了导致高血压的一种激素的生成机制,这将有助于研发治疗高血压的新药。 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说,过去人们知道一种名为血管紧张素的激素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引起高血压,但对于这种激素的生成机制认识并不深人。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产生这种激素的血管紧张素蛋白分氧化和还原两种形态,而在氧化状态下该蛋白更容易生成血管紧张素。 研究人员介绍说,血管紧张素由相关蛋白经两步分解后产生,现有的降压药物仅针对其中的第二步分解过程,而本次研究揭示的是第一步分解的机理,将有助于研发有针对性的...
-
血压晨冲不可小觑
人的血压,呈现明显的昼高夜低性变化。夜间睡眠时血压最低,清晨血压迅速升高。这种现象叫血压晨冲,也称为清晨高血压。一般持续4~6小时,是引起清晨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需引起警惕。 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动脉硬化,血压晨冲对老年人的危害更大。因为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早晨发病的重要原因。据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早6时至中午12时,相比其他时段,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增高40%;心脏猝死危险增高29%;各类中风危险增高49%。研究还发现,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早晨为发病高峰。这充分证明,血压晨冲对患有高血压和血压正常人危害是相同的,对此谁...
-
怎样尽早发现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患者早期多没有典型症状,那如何尽早发现肾功能损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检查来发现。 1.尿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一个反映早期肾功能变化的较为敏感、客观的指标。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小便里面基本没有白蛋白,一旦肾脏微血管的功能发生障碍,白蛋白的滤过就会增加,超过肾小管吸收的能力,就从小便里排出来了,这样就可以被检测到。出现早期的微量白蛋白尿,说明肾小球的功能已受到了损害。如果能够尽早发现这个指标的异常,经过严格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2.脉压。脉压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脉压增大可导致血流不稳...
-
心血管药切勿随意停服
一些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突然停药,将会对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一般舌下含化0.4-0.8毫克后2~5分钟便可起作用,药物作用可维持10-30分钟。然而,口服硝酸甘油,每次20毫克,每日3次,连服2~3周后骤然停药,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缓,诱发心肌缺血而导致心绞痛急性发作、心肌梗塞或猝死。 地高辛。地高辛是常用的强心药物之一,安全范围较窄,个体差异大,易发生中毒反应。倘若按第1天服2次,每次0.25毫克;第2天服3次,每次0.125毫克;第3天以后服用维持量,一般每次0.12...
-
八种情况应测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稳定的血糖就是生命的保护神。专家提醒糖友,若出现以下8种情况,应及时测血糖。 1.出现饥饿感。许多患者认为,有饥饿感就是低血糖。其实有些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自身血糖很高但不能被身体利用,也会产生饥饿感。因此,糖友如果觉得特别饿,一定要查查血糖,以避免盲目施治。 2.口渴。口渴是高血糖的症状之一,因此在喝水前最好搞清楚,到底是因为血糖高还是因为体内缺水。 3.异常疲劳。血糖波动时,患者易感疲劳。所以,如果觉得全身没劲,应测一下血糖,采取相应措施。 4.睡得特别死。有些患者睡得特别死,血糖高或血糖...
-
天冷要除微小血栓
随着近期气温骤降,北京多家医院收治的由血栓诱发的心梗、脑梗患者大幅增多,其中不少中老年朋友平时并无明显血栓征兆,只是偶尔出现手脚发麻、眩晕、说话不利落等症状。专家提醒,上年纪后体内会自然产生微小血栓(医学上称为血栓前状态),若不注意清除会发展变大,遇天冷、情绪激动等易诱发心脑血管急症。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世清博士告诉记者,冬季气温低会使血管痉挛收缩,造成血液流速降低,极易形成微小血栓。特别是中老年人,冬季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加上天冷户外活动少,血液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微小血栓。随着微小血栓增多可聚积形...
-
糖化血红蛋白须定期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血细胞中血红蛋白与糖类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生成多少与血糖的高低密切相关,而且糖化血红蛋白要比血糖稳定得多,所以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这次抽血前两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是反映较长一段时间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对于病情不稳定的.1型糖尿病病人来说,血糖波动可能很大,一次血糖测定往往难以反映血糖控制的全貌,因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价值更大。现在多数医院已不再测糖化血红蛋白总量HbAl,而测HbAlc。HbAlc的水平为HbAl的85%左右。 专家主张糖尿病病人的HbAlc应控制在4.0%到7.5%之间,太高...
-
老年高血压慎用利舍平
利舍平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抗高血压药,其特点是作用缓和而持久,因此受到不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青睐。但长期服用利舍平会引起诸多反应,所以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要慎用。 老年人使用利舍平,可引起嗜睡、乏力、鼻塞、腹泻、体重增加等症状,并可诱发溃疡病、癫痫病、心力衰竭、帕金森症等病。专家发现,长期服用利舍平的老年女性病人,其乳腺癌发生率比未服此药的老年妇女高3—4倍。老年人服用利舍平很容易引起抑郁症,表现为焦虑、表情淡漠等。长期服用利舍平还可抑制性功能,使老年人心情变坏,情绪低落。 为此,老年高血压病人...
-
五类药物易致血压升高
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约有高血压病人1亿以上,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达到50%以上。除了患高血压外,往往还患有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高脂血症)、高血尿酸(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在高血压病人中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下面五类药物,应引起高血压患者的注意,如果服用不当,反而会导致血压的升高。 1.忌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的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应用疾病较广,且往往长期服用—,但都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老年患者应慎用。有些中药制剂如甘草流浸膏、复方甘草合剂,久...
-
当心血糖悄悄升高
进入秋季,哈尔滨市57岁的张女士偶然发现自己的牙缝变大了,牙齿变长了,到医院就诊竟查出患了糖尿病!张女士大吃一惊,自己从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怎么血糖大幅升高了呢?其实,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约有45%不会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因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糖尿病专家李显筑教授提醒,60~70岁是糖尿病高发期,即使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也要定期检测血糖,特别是掌握不典型症状的判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记者日前采访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李显筑教授时了解到,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000万,近一半中老年患者不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