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第349页
-
血糖平稳为何还得并发症?
很多糖友以为,只要保持血糖基本平稳就万事大吉,然而他们仍在数年后出现并发症。糖尿病人疑惑了,为何血糖基本平稳还得并发症? 专家指出,现阶段血糖基本平稳,只能说明经过降糖治疗后的血糖相比其他人而言稍微要好些,并发症出现的时间要比血糖不稳的糖友晚些,但不能说明并发症完全就不出现了。 第一,血糖平稳只是表象,暗藏的血糖波动仍存在。任何糖友在365天里都不可能不出现血糖波动,而每一次的血糖波动都会加重受损组织进一步病变。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血糖波动频次累积,身体各组织病变加深到一定程度,将导致原有并发症恶化或出现新的并发症...
-
中老年人怎样防血脂异常
高血脂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许多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较正常显著增高,且伴有脂质代谢紊乱。因此,积极防治高脂血症,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病至关重要。日前,记者采访了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请他讲一讲该如何预防高脂血症的知识。 血脂异常是怎么回事? 胡教授回答,血脂是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其中对心脑血管疾病意义较大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胆固醇是一种软的脂肪样物质,存在于血液及身体所有的细胞中,是构成细胞膜和一些激素的重要成分,机体组织的许多重要功能都离不...
-
血液黏稠光稀释不管用
人们多认为血液黏稠意味着血流缓慢,容易发生供血不足或血栓,从而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一旦检查发现自己血液黏稠,就忙着去稀释血液,其实很多专家并不认同此做法。 要想知道血液黏稠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就要先来了解血液为什么会黏稠。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细胞浓度增高。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相对增多,例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血细胞的比例就会增大,血液的黏度也就自然增高。二是血浆黏度增高。血液中除了血细胞以外,还有多种血浆蛋白,如球蛋白、纤维蛋白等。这些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常与红细胞黏合成网络...
-
痱子被抓破可致败血症
小丽出生不久的宝宝前段时间头上长出了一些痱子,由于痱子奇痒,宝宝常常会用手抓挠。后来小丽发现宝宝的痱子顶端有些发白,家人说是白头痱,没有关系,用了一些药膏后,症状更重,宝宝的皮肤开始发黄,而且颜色越来越深,且精神欠佳,哭声似猫叫,小丽感到异常,赶忙就诊。经过血培养发现,宝宝感染了白色葡萄菌,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败血症的患儿多为新生儿,由于天气较热,许多家长护理知识欠缺,导致孩子生了痱子抓挠引发皮肤破损发炎,引发病菌感染。专家提醒,不要轻视新生儿痱子或者皮肤上的红疹,脐部要保持干燥,护理要得当,一旦有细菌侵入,就有可...
-
心脑血管疾病:长治才能久安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而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人们并非束手无策,只要按照医嘱坚持治疗,病人还是能够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在这里,我要提几点注意:首先一点要避免心脑血管治疗方面的最大误区:没有症状即停药。 有一个患者王大爷,刚检查出有冠心病时,心里很紧张,每天定时定量的按医嘱服药,过了一段时间病情稳定了,症状不明显了,就觉得自己没事了。想想家里负担也挺重的,就把药给停了。可是没想到半年后的一天早晨,突然发生胸部剧烈疼痛、心慌、憋气、呼吸困难等,到医院一检查,诊断结果是心...
-
男子中暑换血救命
济南52岁的老陈自己开了个小店面,专干电焊。最近天气很热,为赚钱他还是带着面罩坚持开工。 前些天,老陈就感到身体不舒服,口渴、头晕,但他不知道这已是轻度中暑的症状,为了生计他继续工作。加上老陈出现重度中暑的症状,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 入院后,通过温感温度计测量,他的体温达到47℃,已意识不清,多脏器衰竭。医生决定用血液净化的方法来治疗。老陈的血液被引入血液净化机器,血液通过机器降温后,再被输回到老陈体内。1个小时后,老陈的体温就从47℃降到了36℃,体温达到正常值,老陈也慢慢清醒过来。 专家表示,重度中暑一般都是由...
-
血管性头痛如何治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头痛疾患。起病多见于女性青年期,发作前可有先兆症状,然后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痛。上午发作多见,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后遗症存在。可多次反复发作,伴阳性家族史。存在某些诱因:紧张、经期、疲劳、气候变化或某些食物(啤酒、巧克力、乳酪、柑橘、墨鱼)、某些药物(如硝苯地平)。应注意排除颅腔邻近部位的病变,如眼、耳、鼻部的疾病。必要时可做些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排除颅内其他占位性病变所致的头痛,如颅内肿瘤;血肿、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偏头痛发作时可选用消炎痛、芬必得、麦角胺咖啡因等...
-
夜间血压高易患脑中风
不少人都有测血压的习惯,但大都在白天进行,而忽视了夜间血压水平的巨大参考价值。其实,高血压患者不妨经常测一测晚上的血压是多少,因,为它可能透露出很多重要的信息。 夜昼血压比值,是用夜间血压除以日间血压得到的结果,比如,夜间的血压是140/90毫米汞柱,白天的血压是150/95毫米汞柱,夜昼血压比值就是140除以150约等于0.93。该比值可独立预测死亡危险,尤以收缩压的比值参考意义更大。早有专家观察到,夜间血压不下降者(夜昼血压比值大于0.9)患脑中风的危险显著高于夜间血压下降者(比值介于0.8--0.9之间)。...
-
蛛网膜下腔出血
64岁的叶先生在餐馆吃饭时突发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部不适、心慌、出汗,持续10分钟后,症状消失,急来医院就诊,脑CT检查无异常。医生追问病史,得知半个月前叶先生因路滑摔倒在地,当时臀部着地,程度较重。 在医生的坚持下,叶先生进行了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结果穿刺出均匀血性脑脊液,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来,经过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医生发现叶先生的颅内有一个豌豆大小的动脉瘤,于是立即给予止血和手术治疗。一个月后,叶先生痊愈出院。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
-
咯血的急救措施
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色鲜红,陈旧性呈暗红色,可与痰液相混,或为纯血,因此咯血包括痰血和纯粹咯血。可分为小量咯血(血量少于100毫升)和中量咯血(100~600毫升)或大量(600毫升以上)。反复咯血可致贫血,如:面色苍白、血色素下降、心悸、虚弱无力和食欲下降等。短期咯血可致失血性休克,皮肤紫绀湿冷,烦燥不安或神志不清,咯血量多时容易将血吸人气管引起吸人性肺炎、肺不张甚至窒息,应及时抢救。 首先应消除患者恐惧和紧张心理,并保持环境安静,少量咯血无需特殊处理,少活动即可。中量咯血应卧床休息,让患...
-
眼白出血先冷敷再热气熏
老年人易发生球结膜下(俗称眼白)出血,即眼白出血。这是因为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动脉也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在猛然用力、剧烈咳嗽、大便干燥或轻微揉碰眼睛时,都有可能使眼部小血管破裂出血。另外,眼压高者也可能发生球结膜下出血(如青光眼患者)。当然,过量饮酒和摄入刺激性食物,也有可能诱发球结膜下出血。 对于球结膜下出血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生活规律;平稳控制血压;45岁以上者要定期体检,测量眼压;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不要盲目大补。如果频繁发生球结膜下出血,则有可能是血液疾病,需要去血液科做详细检查。发生球...
-
药物引起的血液疾病知多少
药物引起造血系统疾病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0%,其中病情严重者死亡率32.5%。引起造血系统疾病的常见药物是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精神病药、抗甲状腺药等,还有不少中药,应引起重视。药物引起的血液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药物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化验全血细胞减少。药物引起再障占全部再障患者的50%-70%,主要因药物导致造血干细胞衰竭,造血微环境改变及免疫反应等。其发生用药过程中或停药后,尤其用同一种药的长期反复使用。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患者多生存三个...
-
天热血稠小心脑中风
立秋伊始,气温仍高,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比较少,活动也相应少,体内血液流动缓慢,这样使得血液黏稠,输向大脑的血流受阻变缓,发生中风的概率自然也会相对增高。再加上家中不是每个房间都同时开空调,这样居室间就形成了温差,温差如果超过7-8度,这对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来说,可能就会难以适应,容易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诱发脑中风。高温天热时老年人特别要注意,防范脑中风。 纠正血液浓缩 脑中风的发生与血液黏稠度增高有关。湿热环境中应注意及时补水,以防范或及时纠正血液浓缩、消除血液过高的黏稠度,对控...
-
血压底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在一定的血压范围内,正常人的脑血管具有自身调节作用。当脑血管有病变时,脑血管的自我调节功能要在较高的血压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血压过低时,血管不能正常扩张,血液循环容量就会减少,脑血管易发生痉挛,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压力过低肘,血管腔相对狭窄,血液循环缓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与纤维蛋白容易沉积,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发生一系列病变。血压过低时发生的脑血管病大多是缺血性的。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避免血压降得过低,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在降压治疗时,也要注意降压不能过快过猛。 服用降...
-
炎热是心血管急症的诱因
许多人认为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忽视夏季突发心脏病的危险性。 夏季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心血管急症中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居多,究其原因,炎热是罪魁祸首。 天气炎热,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会产生很大影响。有调查显示,约七成心梗猝死病人与天气有关。其中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下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心脏血液供应相应减少;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心脏的工作量;出汗多,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堵塞导致...
-
自测血压五项注意
自测血压是提高血压控制率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家中自测血压需要注意,必须在排空膀胱之后进行。当人在憋尿时,膀胱壁处于紧张状态,此时监测血压,其必定会迅速上升。这是因为膀胱壁张力增高后,膀胱反射性引起血压升高。 因此,自行测量血压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1.测血压前,休息并放松5分钟,排空膀胱。2.不舒服、感冒、焦虑、疼痛时不要测量。3.进餐后至少两个小时,饮用咖啡或吸烟后至少半小时再量血压。4.测量时应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在手臂下放一个软垫或毛巾,保持与心脏在同一水平。5.整个测量过程不要讲话,不活动肢体,保持安静。...
-
中老年人必检血液黏稠度
炎热天气,大量出汗会带走血液中的水分,人体血液黏稠度此时最高。血液黏稠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脑血栓等疾病均与血液黏度升高有关。 血液黏度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用来反映血液是否容易流动的指标。血液中某些物质成分的多少可以影响血液黏稠度的高低。比如,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或聚集性增高、血小板功能亢进,或红细胞比积绝对或相对增高,血液黏稠度就会增高;反之,有可能导致下降。血液黏稠度高低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个表现,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血液病等。 随着年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