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第348页
-
气血两虚型心律失常药膳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临床表现为心跳的节律和频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脉搏的搏动亦不规则。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在心力衰竭扣急性心肌梗塞时更为多见。发生于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部分患者病因不明。心律失常可按发生原理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作导异常两大类,冲动起源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律失常(早搏、扑动、颤动)和阵发性心动过速。冲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可归...
-
用食疗补钙 防血管钙化
据统计,需经常补钙的骨质疏松患者,患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分别增加了25%和 15%。这些心血管疾病均与血管钙化有关,因此中老年人补钙需防血管钙化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 中老年人由于体内激素水平降低,骨钙丢失加速,为防骨质疏松往往需要补钙。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如果血钙含量过高,就会在血管壁形成钙沉积(血管钙化),使血管壁增厚变硬。血管钙化,其危害性在于一旦钙化出现在管径较细的动脉壁上,就会导致动脉管腔进一步狭窄,引起相应器官的供血不足,严重时可发生组织缺血坏死,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
阴虚:阴虚生内热,多表现为消痩、头昏、咽干舌燥、耳鸣、四肢无力、失眠、健忘、手足发热多汗、皮肤干燥、尿黄、便秘、胃有烧灼样疼痛、肝区闷胀、遗精、早泄、月经量少、闭经等,只要具有上述的2~3个症状,即可判断为阴虚。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麦冬、枸杞、冬虫夏草、女贞子、黄精、桑椹等中药进行调理。 阳虚:阳虚生外寒,多表现为畏寒肢冷、手足不温、面色苍白、口水多、腰膝酸软、胃腹冷痛、易出汗、尿多、夜尿频、大便稀、性功能减退、阳痿不育、白带清稀、痛经、宫寒不孕、小腹腰部胀痛、舌苔白等,只要具有上述的2~3个症状,即可判断...
-
留意脑血管病信号
专家提醒:脑血管病在发生之前数小时至1个月内往往会有一些先兆表现,大约60%以上的病人在发病前会出现下述一个或数个先兆症状。这些先兆症状应属于整个病程中的超早期表现,它提示脑血管病正在形成之中,若本人或家人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即可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先兆表现有: 突然发生眩晕:眩晕是脑血管病先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1-2天内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任何突然发生的剧...
-
中医证型特点 中医证型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证型一直是历代医家探讨的重点。本文将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杜建教授对中医证型的研究介绍如下。 【中医证型研究的特点】 证与病密不可分 经过长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杜建认为证实质的研究应与病的研究有机结合。证不是孤立的症状,也不是孤立的综合征,而是概括了产生病的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是病因作用于人体之后产生的病理生理反应状态,与病密切相关。因此,证的研究应以病为基础,不能脱离病而单纯去研究证的实质。如消化性溃疡的脾虚证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脾虚证病理组织的变化、生...
-
采用运动疗法防治高血压
临床观察发现,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可以从运动疗法中获益。其中早期高血压病患者,可以通过单一的运动疗法起到控制血压的作用;中、晚期患者可以减少用抗高血压药物,从而降低药物费用。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张维君教授,请她讲一讲高血压病患者如何进行运动疗法的学问。 张教授指出:高血压病患者不适合高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对心血管的冲击过于强烈,是造成运动中心血管意外或猝死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病患者应了解自己运动前的血压,采取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跑、走步等,控制好强度及持续时间。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起到运...
-
如何让孩子远离白血病
白血病又名血癌,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占整个儿童肿瘤发生率的33%-36%,居儿童肿瘤首位。近年来,儿童白血病呈增长的趋势,这不得不给父母们敲起关注儿童白血病的警钟。如果年轻的父母能了解一些关于白血病的常识,避免接触有关诱发因素,是可以让孩子远离白血病的。 远离辐射,减少危险指数。据研究,白血病的发生也取决于孩子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日本广岛、长崎遭原子弹爆炸后,受严重辐射地区的白血病发病率,是未受辐射地区的10-20倍。至于小剂量辐射能否引起...
-
为何老人易患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多发的原因,多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逐渐老化,随之出现对血压反射的反应下降,血管弹性下降,神经反射也变得迟钝,以至于随着体位改变,血压的调节功能也下降,从而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这主要是原先疾病好转后,在起床肘由于循环系统不能维持稳定的血压,也不能及时出—现相应的神经反射,使维持卧位时血压的激素不能及时减低到直立位时的水平,导致人体直立时,沉积到下肢的血液不能及时回流到心脏,造成血压骤然下降。突然发生的体位性低血压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
贫血是如何分类的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国内的正常标准比国外的标准略低。沿海和平原地区,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如低于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dl,可以认为有贫血。12岁以下儿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正常值约低15%左右,男孩和女孩无明显差别,海拔高的地区一般要高些。 根据发病机理和病因可将贫血分成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为主、失血过多三大类。 (1...
-
选补血保键品别跟广告走
补血类保健品在市场上很常见,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含铁的补血剂,如早些时候的红桃K,现在的血尔;另一类是不含铁的补血剂,如单纯用阿胶等中药制成的保健品。目前含铁的补血保健品中基本上也都放入了中药。在中国,患贫血的人口比例远高于西方国家,如妇女的贫血发病率为64.4%。近年来因为减肥而造成营养失调,使贫血人群更有猛增的迹象,于是很多人就开始琢磨着买些补血的保健品来滋补。但是,根据广告来选购补血保健品是不明智的。 首先,含铁的制剂对缺铁性贫血是有效果的,但市售的各种补血保健品,虽然含有一定量的各种形式的铁,对缺铁性贫血有...
-
脑血栓引起的失明能否恢复
脑梗塞由于病变的程度和病因状况的不同,临床可以表现为肢体活动、感觉和言语障碍,有的患者也会发生突然局部神经功能缺损改变。 脑梗塞患者双眼失明的发生率很低,但严重的、反复发病的脑梗塞患者,尤其是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如合并晚期糖尿病的患者,其发病率相对较高。 视网膜的动脉粥样硬化,使视网膜动脉血栓形成,这个过程可以是缓慢进行,也可以突然发生,最终由于视网膜动脉形成血栓的程度不同,会造成单眼或双眼短暂或永久性失明。 治疗原则可以有以下几个选择:强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或基础疾病的治疗(主要指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代谢异常的综...
-
为何要查“血流变”与血脂
一、血流变是怎么回事 血液流变学(血流变)主要是通过测定血液的黏度、黏弹性、流动、凝集和红细胞、血小板的变形及聚集等指标来研究血流与血管流变性的规律,其中尤以黏度最重要,因为它代表了血流运输的优劣或有效血供的多少。 血液黏度增加,流速变慢,必然使器官组织血液灌注量下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受到影响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冠心病、肿瘤、血液病、遗传和免疫异常以及中毒、休克都会有血流变的改变甚至显著异常。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出现之前,血流变检查往往就有一项或数项指标出现异常,可以说是提供...
-
脑血管病须做哪些检查
脑血管疾病住诊断治疗过程中,除了—般疾病的常规检查外,有些检查对脑血管疾病有特殊的价值。 一是实施腰椎穿刺,抽取少量脑脊液,进行压力检查、镜检及生化测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区分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意义更大。二是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脑血管全貌,对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较大。三是脑CT及磁共振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重要,对出血性脑血管病,CT的敏感性高, 阳性率可达100%。经CT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时,可选择磁共振检查;在某些情况下,脑电图、脑血流图、多普勒动脉超声等检查,对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