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血 第343页

血 第343页

  • 茄子隔水蒸食降血压

    茄子隔水蒸食降血压

    茄子中富含维生素P。维小素P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黏着力,对微血管有保护作用,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保持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的正常渗透性,增加微血管韧性和弹性。茄子还可提供大量的钾,钾有平衡血压、防治高血压的作用。另外,茄子中的一些成分可以预防氧化破坏作用,从而避免由此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取茄子2个,洗净切开置碗内,加细盐、食用植物油各适量,隔水蒸食可祛风通络、降血压。茄子虽然营养丰富,能防病保健,但它性寒滑,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不宜多吃。...

  • 石榴 止血驱虫 可治久痢久泻

    石榴 止血驱虫 可治久痢久泻

      在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安石国带回石榴种子,栽培中原,于是叫做“安石榴”。可见,石榴引入我国的时间至少已2100多年了。   石榴籽红如玛瑙,白似水晶,酸甜可口,又营养丰富。每100克石榴含蛋白质1.1克,脂肪0.4克,膳食纤维5.9克,碳水化合物8.3克,此外还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比较全面,其中突出的是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在各种水果中含量较高。   石榴又是良好的药物,其叶、皮、花、根均可入药,而临床应用最多的是石榴皮。按中医理论,石榴皮性味酸涩,温,有毒,入大...

  • “入血”墨鱼补血佳

    “入血”墨鱼补血佳

    墨鱼不仅味美,药效也颇佳,最适宜用来补血。平素气血虚弱的老人、贫血以及大失血患者都可以食用墨鱼来补血。 中医认为,墨鱼味咸、性平,入肝、肾经,具有养血、通经、催乳、补脾、益肾、滋阴、调经、止带的功效。李时珍称墨鱼为“血分药”,其药性可以直人血分,补血效果极佳,治疗各种血虚证都有良效。 食用墨鱼需注意要清洗干净。由于其体内含有许多墨汁,不易洗净,可先撕去表皮,拉掉灰骨,将墨鱼放在装有水的盆中,在水中拉出内脏,再挖掉墨鱼的眼珠,使其流尽墨汁,然后多换几次清水将内外洗净即可。另外,墨鱼与茄子相克,...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补血
  • 茶饭食疗巧降血糖

    茶饭食疗巧降血糖

    用乌龙茶水煮成米饭,对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研究表明,乌龙茶煮饭能明显减轻糖尿病人“三多一少”的症状,降低空腹血糖。 方法是:取乌龙茶10克,用400毫升沸水冲泡,滤出茶水,加入大米100克蒸熟即可。糖尿病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热量,按比例增减。...

  •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保健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保健

    高血压病人除药物治疗外,自我保健非常重要.对稳定血压和疾病的康复具有很大的作用。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清淡,营养平衡,经常食用药粥、药膳.对高血压的防治和康复均有很好的效果,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淡食少盐:盐中的钠、氯离子是维持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钠可调节血量与血压,作用于神经兴奋传递及心肌的收缩;氯可维持体液平衡和血液的酸碱平衡。食盐过多,会使人体水与钾、钠离子电解质失去平衡,体液的酸碱度改变或失调,使高血压病人血压上升。正常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为6克,老年人以5克左右为宜。但在日常...

  • 葡萄皮泡酒护心血管

    葡萄皮泡酒护心血管

    大家都知道葡萄酒对心血管有保健作用,殊不知保护心血管的有效成分白藜芦醇主要存在于葡萄的皮和籽中,直接用葡萄皮泡酒效果更好。由于白黎芦醇不溶于水,泡入45度以上的白酒中易释放出来,而且随着酒精浓度及温度的升高,溶解度还会上升。 将新鲜的颜色较深的葡萄洗净,晾干,剥皮,取出葡萄籽并粉碎,把30克葡萄皮和50克籽放入瓶内,加入500毫升白酒,密封两周后,每晚睡前饮用20毫升。长期坚持效果更佳。...

  • 贫血食疗验方

    贫血食疗验方

    中医认为贫血有因肾虚引起,有因肝不藏血引起,亦有因心脾损伤引起,还有因失血过多等引起。轻此对症食疗常会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食疗验方,供患者选用。 1.花生仁30克,大枣10枚,蜂蜜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0天为1个疗程。 2.猪血100克,醋30毫升,油、盐等适量,炒熟,1次吃完,每日1次。 3.绿豆、红枣各15枚,红糖适量。绿豆在锅内煮开花,红枣煮熟,加糖食用,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适于缺铁性贫血。 4.羊骨250克,黑豆30克,枸杞20克,大枣20枚。一同加水煮沸20分钟后去骨,加入少...

  • 丝瓜汁 活血凉血通络润肤解毒

    丝瓜汁 活血凉血通络润肤解毒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丝瓜汁具有活血、凉血、通络、润肤、解毒、消炎等功效。 1、将新鲜肥嫩的丝瓜洗净揩干切碎,用洁净的纱布包好挤出汁液,然后加入等量的药用酒精和优质蜂蜜,混合均匀,使用时用消毒脱脂棉蘸些溶液,均匀地涂抹于面部、手臂上,过20分钟后用清水洗去,每天晚上可涂搽一次,连续一个月左右。可减轻皮肤皱纹,使皮肤光润而富于弹性。 2、在1500—2000毫升温水里,加入丝瓜汁75—100毫升,用其洗脸,每天1-2次连续一个月左右,可获洁肤、除皱的效果。 3、在新鲜丝瓜汁中,加适...

  • 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鲜嫩槐花

    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鲜嫩槐花

      主料鲜嫩槐花500克。   配料面粉150克。   调料盐、味精、老抽、醋、麻油、大蒜、红油、芝麻。   制作将鲜嫩槐花加入少许盐,味精,面粉拌匀。笼屉上铺上白纱布,把拌好的槐花撒在纱布上,上面再盖一层纱布,用旺火蒸熟,晾凉后放入盘内。将大蒜去皮,洗净捣茸加入盐、味精、熟芝麻、醋、麻油,红油兑成汁,浇在槐花上即可。   养生功效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 黑芝麻桑葚糊 滋阴清热降血脂

    黑芝麻桑葚糊 滋阴清热降血脂

    在补肾、乌发方面,黑芝麻是有口皆碑的。其实,黑芝麻还能清除血管胆固醇,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中华中医药学会庄乾竹博士介绍说,这主要是归功于黑芝麻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降低胆固醇总量和低密度胆固醇,从而保护心血管的健康。此外,黑芝麻含有的卵磷脂也是分解、降低胆固醇的中坚力量。 在中医传统食用方法上,黑芝麻多为炒,然后碾碎食用,或熬粥时放入黑芝麻。中医认为,黑芝麻性平,适合多数人食用。根据个人爱好不同每次可以吃15~30克。需要注意的是,吃黑芝麻只能是降血脂的辅助食疗,不能以此来代替药物。...

  • 龙眼桂圆 补脾养心生血益气

    龙眼桂圆 补脾养心生血益气

    每天早晨用龙眼10枚取肉,煮荷包蛋2个,加适量白糖,空腹吃。补脾养心,生血益气。 每晚睡前吃10个桂圆,可养心安神,治疗心悸失眠。 桂圆大枣粥 大米或糯米100克,桂圆肉10克,大枣10克,适量白糖同熬煮60分钟即可食用。早晚各吃1碗。可补脾生血,养心增智,老年人尤宜。用于心脾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健忘、纳少等病者或气血不足之人调养。 桂圆百合莲子 桂圆肉50克,百合50克,莲子50克,加清水蒸熟后加白糖50克;再蒸10分钟,即可分次食用。能够补益心脾,用于心脾虚之心悸、气短、失眠之调养...

  • 阿胶鸡子黄汤:养血滋阴 柔肝熄风

    阿胶鸡子黄汤:养血滋阴 柔肝熄风

    方源: 《通俗伤寒论》。 处方: 阿胶(烊化)、钩藤各9克,鸡子黄2枚(冲入),生地、白芍、茯神各12克,炙甘草6克,生石决明、络石藤、生牡蛎各15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养血滋阴,柔肝熄风。主治邪热久留,灼伤真阴,筋脉拘急,手足蠕动,或头目晕眩,舌绛苔少,脉细而数等证。 方解: 本方是用于滋阴熄风之剂,适宜于肝风内动而属于阴虚血亏者。若阴血既亏,则筋脉失其荣养;因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方中用阿胶、鸡子黄作为主药,以养血滋阴。另外,肝质喜柔,燥则风动,故用生地、白芍养血柔肝,茯神、甘...

  • 养血润燥生津滋液 桑椹里脊

    养血润燥生津滋液 桑椹里脊

      主料猪里脊肉300克。   配料桑椹150克。   调料葱,盐,料酒,白糖,淀粉。   制作猪里脊切丁,调盐、料酒、挂浆,温油滑热。桑椹去柄,锅入底油,爆香葱末,放入猪里脊丁、桑椹,调盐、白糖,勾淀粉欠即可。   养生功效养血润燥,生津滋液   小贴士桑椹果实呈紫、白、红、黄棕色,果实饱满,含糖量高。中医认为它能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关节不利。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 滋补气血茶 红润脸色

    滋补气血茶 红润脸色

    与男性朋友相比,女性朋友往往更容易出现脸色发黄,这是因为女性的月经、胎孕、产育以及哺乳等生理特点皆易耗损血液,所以女性机体相对地容易处于血分不足的状态。如果长期气血不足,就会面色发黄、黯淡、产生色斑及皮肤浮肿松弛,因此补血非常关键。 专家说,血足才能使面色红润、经血正常、精神旺盛。推荐一道滋补气血的花生蜜枣茶,制作方便,对红润脸色很有帮助。做法是取红枣100克,花生仁100克,温水泡后放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到熟软,再加蜂蜜200克,至汁液黏稠停火,也可用高压锅煮花生仁、红枣30分钟左右,出锅后加入蜂蜜。...

  • 槐花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槐花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主料鲜槐花400克。   配料脆炸粉,面粉,鸡蛋。   调料盐。   制作槐花摘去花蒂,洗净,放面糊中调匀,入温油炸酥即可。   养生功效清热止血,开胃明目。   小贴士槐花有清热、止血功用,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疾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并用于预防中风。...

  • 补血养阴除雀斑 蛤肉豆腐

    补血养阴除雀斑 蛤肉豆腐

      主料豆腐250克。   配料蛤肉100克,韭菜50克,木耳30克。   调料葱、姜、盐、淀粉、香油。   制作将蛤肉用盐水洗净,沥干水;豆腐切丁;木耳泡水后洗净,去杂质;韭菜洗净,切成3厘米长度;姜切丝。锅油热,加入葱、姜出香,放蛤肉、木耳快炒,继而放入豆腐煮2分钟,勾淀粉芡,加韭菜段、香油,轻轻搅匀,煮沸即可。   养生功效补血养阴,美容,除雀斑。   小贴士中医认为蛤蜊有滋阴,利水,化痰,软坚功用,治消渴、水肿、痰积、癖块、瘿瘤、崩、带、痔疮。...

  • 心血管病的冬季食养

    心血管病的冬季食养

    天气寒冷是心血管意外的好发时间,近来媒体频频报道,因寒冷天气而心血管病患者人院增多。究其原因除疾病本身外,缺乏调养和注意预防也有关,在寒冷天气除了保暖防寒外,还应多吃性温和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又富有营养的食物,尤以各种食疗最为适宜,以下为心血管病患者推荐几则食疗验方: 方一:玉米粉50克,粳米120克,水 600~1000毫升。先将粳米加水煮粥,煮至米开花后调入玉米粉,使粥成稀糊状,再煮片刻即成。 食法:以上所煮粥,每日三餐均可温热服食。 营养分析:玉米营养全面,玉米油是一种富含多个不饱和链脂酸的油脂,是一种...

  • 治气虚下陷血证,勿忘升阳止血药

    治气虚下陷血证,勿忘升阳止血药

    气虚下陷为不能摄血的失血证,如妇人崩漏、肠风下血以及虚久血痢等。笔者常用风药升阳止血,目的是使阳气上升,则脾胃有权,阳能统阴,其下漏之血,,亦能自止,最常用药物有荆芥、防风、白芷、藁本等。这些药,都是风药、升阳药,但同时又具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其止血作用则易被忽略。对中焦气虚的失血证,不能多用血分药,因为血药多属阴类,性能凝滞,非但不利于升阳,而且有李东垣谓之“降之又降”的弊端。 荆芥,一般用之发汗散风邪,是味解表药,但甄权认为其能“通利血脉,助脾胃”。李时珍则以其治...

  • 主治咳嗽吐血口渴 参须红枣炖鲈鱼

    主治咳嗽吐血口渴 参须红枣炖鲈鱼

      食材鲈鱼一尾,参须30克,姜片、红枣、米酒适量。   做法一尾鲈鱼两面煎黄,与参须、姜片、红枣、米酒同置于砂锅或炖盅内,加热水上蒸锅,小火慢炖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   养生功效参须即人参须,归肺经,益气生津。主治咳嗽吐血、口渴、呕逆,效力弱于人参体,故常用于食补中。鲈鱼不仅味美,且有益于五脏。《本草经疏》中有云:“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而积渐流于虚弱,脾弱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rd...

  • 中气下陷证与脾不统血证鉴别

    中气下陷证与脾不统血证鉴别

      定义   中气下陷证:因脾胃中焦之气不足,升举无力,脏器下垂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脏器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和脾气虚证。   脾不统血证:脾气亏虚,统帅固摄血液的功能失职,致血液由脉向外散溢所表现的证候,以出血(便血、崩漏、肌衄)和气虚证为特征。   病因   中气下陷证:其病因与脾气虚证病因相同。饮食不节,饥饱失宜,均可损伤中焦脾胃之气,“饥饿不得饮食者,胃气空虚,此为不足;饮食自倍而停滞者,胃气受伤,此不足中兼有余”(《脾胃论》)。若劳倦过度,耗伤元气,亦可...

  • 脑血栓患者怎样调饮食

    脑血栓患者怎样调饮食

    读者问:我老伴是脑血栓患者,请问此病患者应如何做好饮食调养呢? 贵州六盘水严先生 专家答:脑血栓患者大多肥胖、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等,这些异常都是造成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除了服用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外,饮食调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1.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容易加重动脉硬化。 2.多吃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鸭、鱼、蛋,多吃蔬菜水果。 3.饮食宜清淡,最好不吃咸菜。 4.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粗粮等,多饮水。 营养科副主任廖凤美...

  • 低血压食疗药膳

    低血压食疗药膳

      莲子蒸红参莲子15枚,红参片6克,冰糖30克。将莲子洗净,用清水泡发后,放碗中,加入红参片和冰糖,加适量水,上笼蒸1个小时即可。此款的功效是补气壮阳,温中散寒,益肺养心,适用于血压偏低、久病气虚、年老体衰、头晕眼花、动则气喘、心悸失眠等。   莲子炖猪肚莲子50粒,猪肚1个。莲子去心,猪肚洗净,将莲子装入猪肚,缝合后置锅中,加水清炖,熟后放冷。食时切成肚丝,同莲子放入盘中,加芝麻油、精盐、蒜、姜丝、味精等调料即可。此款的功效是滋阴补肾,健脾和胃,适用于血压偏低、头晕目眩、病后体虚等症。   葡萄酒浸...

  • 介绍几款养血安神的大枣食疗方

    介绍几款养血安神的大枣食疗方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干枣、美枣、良枣、红枣,味甘,性温,有补血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等症。《长沙药解》云:“其味浓而质厚,则长于补血。” 大枣甘温,既能通过补气以生血,又具养血安神之效,既可治疗气虚血少、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等症,又可治妇女阴血亏虚、情志抑郁、心神不安之脏躁症(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呵欠频作、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临床上治疗该病最有名甘麦大枣汤中就含有大枣。 甘麦大枣汤出...

  • 鉴别心阴心血虚证

    鉴别心阴心血虚证

      定义   心血虚证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所导致的心悸怔忡,少寐多梦及血虚证候。   心阴虚证心脏阴液不足,心神失养,虚火内生,神失潜藏所表现的心血虚证候和阴虚内热证。   病因   心血虚证各种出血所致的血液丢失过多;或病后失养、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致中焦气血生化乏源等血液生成不足;或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或思虑太过,暗耗心血,正如《顾氏医镜》所云:“‘心主一身之血脉’。又云:‘心生血。’是心者,血之源,故心安则真血日生,惟劳...

  • 中医血的概念 血的作用

    中医血的概念 血的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大红枣是可以补血的。然而近日有专家出来说,红枣中的铁含量少得可怜,还不容易被吸收,所谓红枣补血只是个传说罢了。到底红枣能不能补血呢?这主要得看如何定义“血”了。      血的概念   西医认为血是由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及其他蛋白质、电解质所组成的。血之所以是红色,是由于红血球中含有血红蛋白,而铁元素是血红蛋白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因此补血就要补铁。经过科学测定,每100克干红枣的含铁量平均只有2毫克,因此从西医角度来看,红枣没有多少补血价值。   ...

  • 服民间药茶 平肝降血压

    服民间药茶 平肝降血压

    1.罗布麻茉莉花茶 配方:罗布麻叶500克,茉莉花适量。 制作:将干燥的罗布麻叶加入茉莉花,一同置于密闭的容器内,熏24小时后将茉莉花弃去,再将罗布麻叶置50—60℃ 低温烘箱中烘5~10分钟后取出,用滤纸袋分装,每袋4.5克,放在干燥处密封贮藏。 服法:每日1~2袋,用沸水冲泡lO分钟后,不拘时代茶频频饮用。 功效:平肝息风,降压。用于高血压所致眩晕、头痛、失眠、惊痛,也可用于预防感冒。 宜忌:低血压者忌用。 2.山楂茶 配方:鲜山楂50克,茶叶3~5克。 制作:将山楂洗净,捣烂,放人...

  • 中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

    中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系列之二 ——“活血化瘀临床实践与基础”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编者按 以陈可冀院士为代表的学术团队,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对“血瘀证与活血化瘀”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临床与基础创新成果,造福了众多心脑血管病患者,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中医药学术研究领域之一。5月13日,陈可冀院士和他的数十位研究生及其名医传承工作室的弟子们,就陈可冀院士活血化瘀学术思想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研讨。...

  • 两眼间作痛为心血虚寒

    两眼间作痛为心血虚寒

      面为阳明部分,而阳维脉起于诸阳之会,皆在于面,故面痛多属于火。惟火有虚火,有实火,实者可清,虚者不可清。乙未,余客上海,有张姓妾,小产后,两眼中间常有一星作痛,病已经年,问之诸医,莫名所以然。余切其脉,细弱而迟,知是平素血亏,小产后,血尤亏,血亏则气亏,气亏则火亏。遂合当归补血汤、胶艾汤加吴茱萸、牛膝、肉桂为方,温补而愈。   考《内经察色》篇,以两眼之间属心。《经》又云:心之合脉也。又云:诸脉皆属于目。西医亦云:心体跳动不休,周身血脉应之而动。可知脉为心血贯注之所,目又为血脉交会之所,今两眼间作痛,其...

  • 解读五活血汤

    解读五活血汤

      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诸逐瘀汤,各所侧重。今从人体四焦八系角度解读五活血汤,愿对临床有所裨益。   通窍活血汤——顶焦脑系   王清任通过对人体解剖,直观观察到颅腔及脑的形态与结构,故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并以小儿囟门生长过程及羊羔风发作为例,作为灵机在脑之证据。其所立通窍活血汤主治以“头发脱落、耳聋、白癜风”等头面部疾病为主,方中除用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药外,麝香一味实为全方核心药,即“通窍全凭好麝香&rd...

  • 中药汤剂时宜热服或者温服 需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需热服

    中药汤剂时宜热服或者温服 需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需热服

    随着中药代煎及代煎药配送业务的发展,许多病友们有了新的疑惑:代煎药拿到手上已经冷了,到底是直接喝还是加热喝?加热到什么温度喝? 其实,服药的温度都是要根据病证来决定的,主要分为温服、热服及冷服三种。凡热病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宜冷服,患寒性病的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宜热服或者温服,需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需热服。 1 温 服 温服是指把煎好的汤药冷却到35℃左右服用,以接近人体内环境温度为宜。这样一方面不至于因温度过高造成口腔及胃肠黏膜烫伤; 另一方面温服与肠胃之性相合,减少药液偏冷偏热,对胃...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