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血 第327页

血 第327页

  • 高脂血症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

    高脂血症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

    基于高脂血症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分析 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HLP) 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 使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一种或几种脂类高于正常值, 和 (或)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的一种病症, 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有的混合型高脂血症[1]。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已高达20%~40%, 其发病率高、分布广, 且呈年轻化趋势[2,3]。高血脂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等疾病主要因素之一, 对HLP的相关研究已成...

  • 失眠10余年 益气养血治则处方

    失眠10余年 益气养血治则处方

    病案   肖某,男,53 岁。失眠10余年,经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无明显效果。刻诊见夜间难以入睡,或时寐时醒,伴头昏,疲乏,心悸,纳差,大便干结,5天1次,尿频,平素易感冒,舌胖嫩、苔白,脉细、右关弱。   辨证:心脾两虚。   治则:补益心脾,益气养血。   处方: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黄芪15克,党参、酸枣仁各24克,茯苓、当归各12克,白术、肉苁蓉各18克,木香、炙甘草各6克,远志3克,大枣4枚。服上方10余剂后,睡眠明显改善,为巩固疗效,嘱守方再服一些时日,避免停药...

  • 反复心悸 中药汤剂活血通络法

    反复心悸 中药汤剂活血通络法

    刘某某,男,73岁,退休职工,2013-01-15初次来诊。 主诉:反复心悸2年余,再发半年。 现病史:患者2余年前于安静状态下出现心悸心慌,伴胸闷气促,与活动无明显相关性,无黑朦晕厥,无胸痛、肩背部放射痛等不适,外院查心电图提示阵发性房颤,2011年6月16日于省人民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双侧肺静脉前庭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术后服用可达龙、莫雷西嗪、华法林等药物。患者诉间断心悸不适,2011年10月26日曾在外院查心电图提示房颤。近半年患者自觉心悸较前加重,呈阵发性,无胸痛、肩背部放射痛。胃纳尚可,睡...

  • 中风 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理论

    中风 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理论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的理论分析 缺血性中风属于心脑血管外科多发病,具有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等特点,其病机较多且复杂,如中风急性期病理产物一氧化氮、钙离子超载、兴奋性神经毒、花生四烯酸、氧自由基等可对脑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导致神经细胞出现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等,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 1 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理论 脏腑功能失调受多种病机因素的影响,气虚最为常见,气虚易致痰阻、湿停、血瘀,多种病理因素又可与气虚相互夹杂。《黄帝内经》认为中风与血瘀、气虚有关[1],如《灵枢·刺节真邪论》...

  • 沈绍功教授针对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诊疗思路

    沈绍功教授针对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诊疗思路

    “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沈绍功教授针对高血压病提出的诊疗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疗路径。高血压病与冠心病往往是相伴相生的,其有共同的病机基础,然冠心病亦有特有的病机演变轨迹。冠心病所属的中医概念范畴,有胸痹、心痹、心痛、心病等诸多。有学者将胸痹病相当于冠心病,胸痹心痛相当于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悸相当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胸痹心脱相当于心衰等,这种规范化的中医病名虽粗浅,然毕竟是创新的开端。其病因虽有六淫、七情、饮食与劳逸,但发病的前提是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脏腑虚损的基础上各种致病因素的...

  • 从肺肾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案 从大肠治疗高血压脑病案

    从肺肾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案 从大肠治疗高血压脑病案

    五脏之间,脏腑之间,六腑之间以及脏腑与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之间,均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的关系。《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路志正指出:“辨治疾病不能仅限于生病之脏,还应着眼于与疾...

  • 低血压中医认识 低血压的分类与治疗现状

    低血压中医认识 低血压的分类与治疗现状

    低血压病中医药辨治规律概述 低血压是由全身多系统疾病引起,病情复杂,严重时可致灌注不足休克的临床常见疾病,现已成为造成老年人摔倒、骨折、卒中及死亡的一大诱因[1],低血压诱发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危及生命的缺血性疾病在临床屡见不鲜。目前,对于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肱动脉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1mmHg=0.133kPa)即为低血压[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低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分别为7.36%和2.70%),地缘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3]。虽...

  • 周围血管疾病阐释活血十法

    周围血管疾病阐释活血十法

    周围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多为疑难病证。国医大师尚德俊创中医外科血瘀证学,从瘀论治周围血管疾病,提出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活血十法,并创制了临床疗效显著的活血化瘀系列方药。 国医大师尚德俊是我国著名的周围血管疾病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尚德俊从医60多年来,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丰富。笔者跟师学习,受益颇丰,现将国医大师尚德俊从瘀论治周围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创中医外科血瘀证学 自20世纪70年代起,尚德俊...

  • 中医治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

    中医治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瘀斑、瘀点或伴内脏自发性出血为特点,外周血液检查常见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严重威胁患儿健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丁樱根据其50余年的临床经验,将本病划分为邪实和正虚两个阶段,并强调血瘀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活血化瘀应贯穿病程始终,提出“养血活血”法,疗效颇佳。 病因病机 中医对ITP并没有具体的命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ldqu...

  • 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中风脑积水

    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中风脑积水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医近70年,对瘀血证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1998年出版了《瘀血证治》。张学文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对瘀血证,善用药对治疗因瘀血导致的各种疑难杂症,疗效确切。现将张学文运用药对治疗瘀血证的经验总结如下。 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理气祛瘀药对:香附配川芎香附辛散苦降甘缓,性平无寒热之偏,为血中气药,主行血中之气,为治气滞证的主药;川芎辛散温通,走而不守,为气中血药,主行气中之血,能入气而偏治于血。血随气而行,气顺则血畅,气逆则血滞。二者合用,气血并调,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

  • 高血压头晕甚痛并有沉重感头皮麻木 中医处方治

    高血压头晕甚痛并有沉重感头皮麻木 中医处方治

    本医案是已故江西省著名中医万友生在60余年前的一则医案。在治疗过程中,病情也有反复,如果患者不配合,放弃治疗,则难以达到后续的疗效。 患者万某,男性,51岁。1963年2月19日初诊。诉头晕甚而巅顶时痛,并有沉重感,头皮麻木,切以指甲不知痛痒,两目迎风流泪,四肢麻痹无力,精神疲倦,怯寒甚,如果受寒则胸胃隐痛,口淡出水,饮食减少而喜热恶冷,时或噫气吐酸,大便时闭时通,或硬或溏,但溏粪时多,色淡黄,小便有时不利,色多清白。血压:200/120mmHg。 开处方如下: 处方:吴茱萸五钱,生姜...

  • 降血压 山楂茶 决明子茶 甘桑茶

    降血压 山楂茶 决明子茶 甘桑茶

    饮用中药茶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减缓症状,并且较少有副作用。 山楂茶:山楂15~30g,水煮开,凉饮,每天1次,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病人。 决明子茶:决明子15~30g,炒黄,水煮开,凉饮。每天1次,用于高血压、大便秘结的患者。 莲心决明茶:莲子心15g,决明子10g,每天1次,开水冲泡饮,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心烦失眠者。 甘桑茶:甘菊花、霜桑叶各10g,煎汤代茶饮,对高血压伴头昏脑涨、耳鸣、口苦有良效。(韦良渠)...

  •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眩晕是常见的脑系病证之一,因其发病年龄不等,病因复杂,西医有时也难以明断。曲艳津,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中医脑病科主任医师,受名医何世英亲传,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曲师临证30载,认为头之晕者,以肝阳上亢充血上脑而不复者居多,临床多用平肝降逆之法调治,但困于痰饮、血痹致晕者也不乏其人,其论治之法与平肝之理南辕北辙,不可不知。 眩晕是自觉平衡丧失,出现眼花、视物颠倒,甚至昏厥等症状的一类疾病,中医多从风、火、痰、瘀、虚论治[1]。曲师在论治眩晕时,指出因风、火、虚致晕者当不难辨别,但...

  • 冶尕西针刺放血治失眠

    冶尕西针刺放血治失眠

    失眠通常指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西医多采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来治疗,但此类药物产生的依赖性、戒断反应、日间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较明显。冶尕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教授,临床采用针刺结合舌下金津、玉液放血治疗失眠,效果显著,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临证经验 中医治则根据失眠的病因病机,本病总的治疗原则以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为主。 处方选穴针刺处方:神门(双)、三阴交(双)、四神聪透百会、印堂、照海(双)。放血处方:金津、玉液。...

  • 血管性痴呆选方用药 中医病案举隅

    血管性痴呆选方用药 中医病案举隅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临证综合征,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智能衰退的器质性病变,治疗效果较差,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约占我国老年人痴呆的60%左右。凃晋文主任医师系湖北省中医大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对脑病疑难病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特别在治疗老年性痴呆方面临证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其辨治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学术经验介绍于下。 选方用药 中医古籍文献中,关于本病的治疗方药有不少记载。如《备急千金要方...

  • 癫痫临床应用清热羚角先 化痰僵蚕验 活血水蛭佳

    癫痫临床应用清热羚角先 化痰僵蚕验 活血水蛭佳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群过度放电所致的神经系统慢性功能性疾病。笔者运用中药配合西医治疗癫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应用中药时,除了辨证用药外,笔者还善用动物类药物治疗癫痫。动物类药多为血肉有情之品,其清热平肝、活血化瘀、开窍化痰、搜风剔经之功较草木之品作用峻猛效佳,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非草木类药物所能及。叶天士说:“病久则邪风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其效,当以虫蚁疏络逐邪。”现将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如下。 清热羚角先 在癫痫的急性发作或发热比较频繁时时,往往以“热、实&rdq...

  • 将眩晕从瘀论治略论 治以疏调血气为要

    将眩晕从瘀论治略论 治以疏调血气为要

    自《黄帝内经》以降,下迄刘河间、朱丹溪、张景岳诸前贤,论眩晕者,多主风、火、痰、虚之说。临床所见,因瘀致眩晕者,亦复不少:①眩晕多伴有头昏重感,甚或两耳时感屏气,头痛如锥刺,及肢体麻木,或兼见健忘等症。②望诊多见面色晦暗,甚或黧黑,眼眶周围黑晕,唇色暗红或紫,舌质暗淡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多呈弦涩或细涩。③或有头部外伤病史。④久病入络,眩晕多为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且经多种方法治疗少效或无效。 现将眩晕从瘀论治略论于下。 因瘀致眩文献溯源 考前贤对因瘀致眩晕,较少专题论述。元代朱丹...

  • 抑郁症补益心脾法 养血补肝法 甘润缓急法

    抑郁症补益心脾法 养血补肝法 甘润缓急法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增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属于中医失眠、郁证、癫证和脏躁等病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兴趣减退,多愁善感,神疲乏力,睡眠障碍,腹胀纳呆,胸闷脘痞,甚至有自杀倾向等。多年来,笔者专注于中医分型辨治抑郁症方面的临床研究,收获颇丰,现将自己治疗抑郁症的十种方法总结如下。 补益心脾法 本法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主要表现为郁郁不乐,兴趣减低,失眠多梦,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治以健脾养心,夑理阴阳,和中安神。笔者常用归脾...

  • 禹余粮具有涩肠止血止带  防老延年的功效

    禹余粮具有涩肠止血止带 防老延年的功效

    古时河北万全县一个山村常年流行痢疾。村中有个青年决定走出大山找到解救良方。青年长途跋涉,进入一个险峻山谷,那里气候湿润,溪水清澈,奇禽云集。此地村中,男人都强壮有力,女人都健康红润,孩子们活泼可爱。 青年人问他们何以身体健壮,村民回答说,其祖先大禹治水时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在此落户繁衍。后大禹还托梦给其子,若有瘟疫流行或子孙不旺,可去山沟小池沼掘河底黄土块吞服。那黄土块是由纯净的水液和土地的精气结合而成,对人有奇效。 青年人闻言大喜,背了一口袋黄土回故乡,将黄土块煮成汤给男人们喝,将黄土搓成丸让妇女...

  • 中医对眩晕高血脂的认识

    中医对眩晕高血脂的认识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的认识也是各不相同。现代常见病高脂血症,也可以引起眩晕的发生,究其机理,在临床过程中笔者将其归纳为“肝失升发,脾失运化,腑不通降,阻脉而发。” 中医对高血脂的认识 在相关的中医文献中,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多依据《灵枢·五癃津液别》中“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灵枢·营气》云:“谷入于胃,气传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

  • 眩晕处方:四物与当归补血汤

    眩晕处方:四物与当归补血汤

    汪某,男,67岁,衡阳市人 患者自述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目眩,甚则头痛。经休息后病情无明显缓解,现症见:头晕、目眩、甚则头痛,有间断耳鸣。加剧时则呕吐不能睁眼,脉来弦细无力,舌淡苔薄。 中医诊断:眩晕 中医辨证:肝血不足,清阳不升 西医诊断:脑动脉供血不足 治疗:养血以补肝,滋水和肝 处方:四物与当归补血汤 当归15克、黄芪50克、党参15克、地黄15克、白芥10克、川芎1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 连服30帖渐安。 〔评析〕李...

  • 经期偏头痛 气血两虚型头痛治以当归补血汤为主

    经期偏头痛 气血两虚型头痛治以当归补血汤为主

    第二届国医大师吕景山善于治疗疑难杂症,探索出对顽固性经期偏头痛,主要综合运用补益肝肾、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治疗原则,在临证中加减变化,结合对药应用,临床疗效显著。 用药经验 擅用虫类药和引经药吕景山常运用虫类药祛痰浊、瘀血、通络止痛、解痉息风,正符合偏头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之特点,且直趋高巅之位。常用全蝎、蜈蚣、白僵蚕、地龙。加用不同的引经药物:太阳头痛用羌活;阳明头痛用白芷、葛根、石膏;少阳头痛用柴胡、白芍;太阴头痛用苍术;少阴头痛用细辛;厥阴头痛用吴茱萸、川芎;川芎在月经...

  • 萎缩性胃炎伴抑郁症治以化浊解毒活血化瘀

    萎缩性胃炎伴抑郁症治以化浊解毒活血化瘀

    李某,女,45岁。诉连续胃脘肿痛五年,加剧半年。患者五年前开端呈现胃脘肿痛,曾作胃镜示缓慢萎缩性胃炎,半年前症状加剧,胃镜示缓慢萎缩性胃炎,病理:肠上皮化生(中度)。 刻症:胃脘肿痛,气愤后加剧,嗳气,反酸,口干口臭,纳差,烦躁,寐差,大便日1次,艰涩难出,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细滑。 症属浊毒内蕴,瘀血阻络,治以化浊解毒活血化瘀,予化浊解毒方加减: 藿香12g,佩兰9g,生薏仁15g,茵陈15g,白花蛇舌草15g,黄连15g,蒲公英12g,云苓15g,白术9g,五加皮15g,合欢皮15g,龙胆草9...

  • 血管性痴呆的病机特点与证型浅析

    血管性痴呆的病机特点与证型浅析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脑血管病变或心脏循环障碍引起低血流灌注,脑认知功能区域发生供血障碍所导致的痴呆,以记忆、认知、情感、言语等多种损害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交功能[1]。VD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防治VD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根据VD的临床表现,多归于中医“呆病”“健忘”“郁证”等范畴。《灵枢·海论》认为:“...

  • 基于络病学说从瘀论治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

    基于络病学说从瘀论治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cerebral small vessel cognitive impairment,CSVCI)是由血黏度高、血压高、血脂异常等因素影响,造成解剖终末端动静脉、微小动静脉循环障碍,继而神经影像学表现异常,脑白质或灰质显现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结合临床证候最终被认定为认知功能障碍的综合征[1]。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临床被诊断为脑小血管病的病患中,45%的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即有近一半的患者可能存在痴呆风险[2]。目前,临床对于脑小血管病尚无系统的诊疗方案,存在认识不足、诊断滞后、治疗不规范、药物毒...

  • 杜建治血管性痴呆经验

    杜建治血管性痴呆经验

    全国名中医杜建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老年肿瘤及各类疑难杂症。深感杜建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学术见解独特,治疗经验丰富。现作如下介绍。 病因病机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病变(如脑梗塞、脑出血、脑动脉硬化等)所导致的智能减退,其发病与增龄有关,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剧,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日渐增长。 杜老总结老年人病机变化,认为“痰、瘀、虚、毒”是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正气虚损,血运不畅,多痰多瘀,痰浊与瘀血相兼为患,...

  • 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隐痛、脘痛连胁、反复发作、身倦乏力、嗳气嘈杂、大便不调等。长期脾胃功能失调,中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血虚,若生活在高原缺氧的特殊地理环境,会使人体胃黏膜也相应地缺血缺氧,久之血运无力滞于胃络而致瘀滞,所谓“久病入络”“久病必于瘀”。故高原慢性萎缩性胃炎从中医角度分析主要病机是气虚阴亏血瘀。   笔者经常采用益气养阴活...

  •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脑出血或脑梗死后导致大脑无法得到有效供血而引起的认知功能衰退综合征[1]。该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心身健康,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V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VD病因明确,属于可防治的老年性疾病,疾病发展到后期,VD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该病早期若能得到有效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索防治VD的方法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针刺联合西药治疗VD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D) 是由于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 以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等认知功能的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VD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约为5%,其中血管性痴呆占20%左右,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VD占10%~20%。调查显示,VD总的发病率为2.543 /(千人·年),其中男性为3.253 /(千人·年),女性为1.971 /(千人&mi...

  • 健脾理气加活血化瘀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健脾理气加活血化瘀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赵某,男,45岁。因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10月入院,胃镜示:轻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刻下:患者上腹部胀痛不适,进食后症状加重,口干,无嗳气呃逆,无口苦,无恶心呕吐,无胃灼热反酸,无心慌胸闷,无潮热盗汗,纳食不香,夜寐欠安,小便尚调,大便2日一行,质软色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近段时间体重减轻约10千克。患者初入院后考虑为脾虚气滞,给予健脾理气之品,但患者上腹部胀痛不适一直未有明显缓解。后给予红花注射液活血化瘀,并在健脾理气之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 处方:党参、陈皮、姜半夏、苏梗、炒枳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