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86页
-
老中医药唐蜀华 钻研心血管病的理论
原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唐蜀华,是全国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传承博士后流动站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习古文、诵汤头,又师从于国医大师周仲瑛,苦学三载,益见精进。 唐蜀华中西互参,悉心钻研心血管病的理论与实践,努力发扬中医的优势特色,是业内有鲜明个性的专家之一。笔者现将其主要学术观点概述如下。 中西合璧互补短长 传统中医望闻问切,仅凭医者感官直觉辨证易于受限,唐蜀华认为:超声、心电、同位素,皆应纳入中医范...
-
眩晕试试中医外治法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中医认为,眩晕多由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据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外治法可有效防治眩晕。 1、药枕疗法 配方1:夏枯草、荷叶、竹叶、蒲公英、菊花各50克,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1-2月。配方2:野菊花500克,红花100克,薄荷200克,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克,共研粗末,装入枕芯,3个月为1疗程。此二方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2、塞耳疗法 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
-
名老中医益肾填精法 治脑动脉硬化症
张继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 学齐鲁医院杰出学术带头人,山东省名 中医药专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继承指导老师。现将张老治疗脑动 脉硬化症的经验介绍于下。 张老认为,脑动脉硬化症属本虚标 实之证,本虚主要为肾虚,标实主要为 痰浊、血瘀。临床上张老师常使J{】益肾 填精、益肾通络、益肾化痰法治疗本 证,收到良好的疗效。 一、益肾填精法 适用于单纯肾虚患者,表现为头昏 耳鸣,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 力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张 老以自拟益肾健脑汤治疗。...
-
中医名方巧治颈性眩晕
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味。药用:葛根27克,天麻、木瓜各15克,川芎、蔓荆子、黄柏、黄芪、杜仲叶各12克,白芍、生龙骨、牡蛎各21克,炙甘草、党参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观察疗效。 疗效:治疗120例,显效56例(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有效54例(眩晕症状减轻,偶有头晕);无效10例(仍眩晕,与用药前无差别)。 病案:张某,女,48岁。颈椎病病史3年,人院时主证头晕,不能行走,时有恶心呕吐,耳鸣,颈痛,头部活动时眩晕加重,旋颈试验阳性。颈椎四位片示:椎间关系失稳,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脑...
-
中医脑病的理论方药体会
理、法、方、药是中医学关于疾病诊治预防的四大要素。疾病无论大小轻重和缓急,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脑病概莫能外。在从医过程中,经常记起孙思邈名言:“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其实,方就在心中,只是不知怎么应用而已。为什么会如此,是由于理论的缺失或混乱,不能指导方药的正确使用。所以,首先要把理论这个基础打好,否则临床技术很难提高。中医脑病病位在脑,但和脏腑阴阳、气血津液等关系密切;脑为髓海,属奇恒之府,有其特殊的病因病机,要考虑到年龄、饮食、情绪、性别、地域等的关...
-
普及脑积水相关知识及中医治疗方法
脑积水是一种颅脑疑难病变,大部分由先天性引起,也有后天所得(如脑部炎症、外伤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头颅增大,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并发症多有智能障碍、行动障碍、尿便障碍等,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下面请跟随记者对河南省郑州市国医堂脑病科主任韩彩红的采访,进一步认识脑积水。 脑积水分类 韩彩红介绍说,脑积水有多种分类方式,依据病理来讲,可以分为梗阻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其中梗阻性脑积水又称为非交通性脑积水或脑室内型梗阻性脑积水,是指病变位置处于脑...
-
老中医治白细胞减少症有妙方
福建省名老中医孙宜尧老先生常以黄芪浓煎送服穿山甲粉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甚佳。临床每遇各种原因所致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则用孙老之方,常收良效。经治疗93例,年龄在18~62岁之间,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5个月,经治疗后有 76例白细胞恢复正常,12例病情有好转,5 例无效,少数治疗有效的患者于停药后白细胞总数又复下降,再服原方又可收到满意疗效。 一、典型病例 刘某,男,26岁。自诉近3年来常感头晕、疲乏,稍作轻微活动即心悸汗出,眼花目眩,食少便溏,且极易感冒,感后又缠绵难愈。白细胞波动在2.2×10...
-
头痛怎么办?中医辨治
云南名医治头痛(肝肾阴虚)方 处方:熟地、山药、茯苓各30克,菟丝子、女贞子、山茱萸、丹皮、菊花各15克,枸杞子、天麻、钩藤、炙龟板各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肝滋肾,熄风止痛。用于治疗头痛,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头痛眩晕,时轻时重,视物模糊,五心烦热,口干,腰酸腿软,舌质红少苔,脉弦细。 云南名医治头痛(肝阳上亢)方 处方:天麻、钩藤、生地各20克,夏枯草、牛膝、女贞子、丹皮各15克,白芍、石决明各30克,黄芩、栀子、全蝎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
-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中医外治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中医认为,眩晕多由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据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外治法可有效防治眩晕。 药枕疗法:野菊花500克,红花100克,薄荷200克,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克,共研成粗末,用纱布袋包装后放置于枕芯中,睡觉时枕之即可,3个月为1个疗程。具有清热平肝的作用,尤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塞耳疗法: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
-
焦虑症 中医治疗方
焦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治疗本病首先要进行心理疏导,中药调理有一定功效。 中医认为,焦虑症的病因有脏气不足,邪热内伏等。若因情致不畅、肝失疏泄所致,可以柴胡加龙牡汤治疗。 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桂枝10克,大黄10克,生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克,珍珠母(先煎)30克,淮小麦(先煎)30克,大枣5枚,炒酸枣仁10克,生甘草10克。 临床加减:痰热者加胆南星10克,淡竹茹10克或天竺黄10克;肝火炽盛加龙...
-
高血压病兼高腊血症的中医食疗
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血脂 的增高往往使原有的高血压病加重。高脂 血症患者同时伴有肥胖的占很大一部分, 脂肪组织的增多提高了人体对血液的需 求,增加了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人体必须 升高血压,才能满足机体的供血需求。胆 固醇等脂质存在于各脏器的细胞内,包括 心脏,能减弱心肌的收缩力,降低高血压 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代偿能力,导致心 功能不全的过早出现。 现代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并发高脂 血症的发生,主要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而 导致气滞血瘀、痰浊内生等因素有关。高 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除了药物治疗外,饮 食的调养也很...
-
曹氏降压方典型病例 名老中医曹玉山
曹玉山,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 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名中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师承教育指导 老师,善治心血管疾病。现将曹老治疗 高血压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曹氏降压方 处方:稀签草、夏枯草、葛根各12 克,钩藤(后下)、川牛膝各10克,杜 仲、天麻各8克。 加减:舌暗有瘀斑者,加桃仁、红 花、川芎、丹参各10克;痰浊壅塞, 胸闷者,加瓜蒌、薤白、苏梗各lO克, 鲜竹沥5克I.心肾阴虚,心中烦闷者 (特别是女性),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0 克;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生龙 骨、生牡蛎各12克;胁胀痛...
-
名老中医罗铨治心悸经验介绍
罗铨,男,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 师、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 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 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学术顾问,擅 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心力 衰竭、中风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病。现将 罗老治疗心悸的经验介绍如下。 心悸乃心动悸不宁,惊慌不安,不 能自主的一种内科常见病证,包括惊悸 和怔忡。惊悸因惊恐、恼怒所诱发,病 轻浅,时作时止,不发如常人,而怔忡 则不因惊扰而自觉心悸不安,终日悸动 不止,稍劳尤甚,病情较重。心悸可单 独出现,也可伴见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 展过程中,如:胸痹、眩晕、失...
-
早搏治疗 早搏中医膏方偏方治疗大全
过早搏动 【病因与症状】 过早搏动又称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所引起的心脏搏动。过早搏动是最普通而又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异位起搏点部位的不同,过早搏动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三种,其中以室性最为常见。早搏可以是偶发或散在的,也可频繁地出现。 过早搏动的病因众多,临床上有时不易确定下来。一些健康人也偶可发生,过量饮酒、吸烟、情绪波动等常可诱发早搏。当然,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瓣膜病等。另外,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可引起早搏,如肾上腺素、奎尼丁等等。本症属于...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小心误区
误区:中医药不能降 血压 持这种观点的大都是 受西医学的影响。认为西 医降血压起效快,中药不 能把血压降下来,所以用 中药无效。这种看法是不 正确的。中医学认为,同其 他疾病一样,高血压也是 由于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 状态被打破,导致了阴阳 的偏盛偏衰。中药治疗是 根据每个不同个体的特殊 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治疗 的目的不是降血压,而是 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阴 阳平衡了,气血运行能够 正常,血压自然会降下来。 误区:中药降血压永 不反弹 经常有广告说中药降 血压永不反弹。所谓永不 反弹,是指永远不会再有 血压升...
-
饭后心绞痛中医有妙方
运用心脾同治的方法治疗饭后心绞痛发作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2例中男性26例,女性16伢;年龄46~73岁,平均59.5岁;病程2 天~12年。临床表现:饭后胸部闷痛,短气,心中悸动,伴有头昏,神疲乏力,胃脘胀满不适,食欲不振,服泻,舌质淡或淡紫,脉细涩。42例血脂检查: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升高者36例;全部病例心电图检查均有心肌缺血表现,其中28例有房室传导阻滞。 二、治疗方法 处方:党参20克,白术、茯苓、山药、丹参各10克,桂枝、薤白、大枣各6克,甘草4克。 加减:胸闷痛较重...
-
全国名老中医治郁证经验
任琢珊,全国名老中医,系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第二、三批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中医所说的“郁证”,西医称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临床常见病,多为情志致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可见于任何年龄,以女性发病率为高,现代医学检查常无客观发现,多是对症治疗,且疗效欠佳,尤其年龄偏大或处在围绝经期的患者,常常顽固难愈。任老认为,顽固性郁证多为虚实夹杂之证,并与肝、肾、心、脾有关。任老师对病情顽固者常从肾论治,每获效验。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中医学认为,此病多有情志致病因素,一般辨证当...
-
心力衰竭能治好吗 西医疗法 中医验方
心力衰竭 【病因与症状】 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致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都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而出现衰竭。又可分为左、右心衰竭。左心衰竭时有肺部充血,引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痰中带血等症状;右心衰竭时有大循环充血,引起颈部静脉充盈,肝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该病属于中医心悸、怔忡、喘症、疾饮、水肿等症范畴。常见的诱发原因有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输液过多过快、妊娠或分娩、洋地黄服用过量等。 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劳累后气...
-
老中医李鲤治脑梗塞 化瘀通络为治则
李鲤,男,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全国名老中医,擅长运用中医综 合辨治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现将李老 治疗脑梗塞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痰瘀互结、闭阻脉络为主因 李老发现,脑梗塞患者舌质以暗红、 紫暗有瘀点、瘀斑,舌苔以黄腻、白厚 腻为多见,且常伴有舌底脉络紫暗迂曲, 而其发病时神志昏蒙、失语、半身不遂、 痰涎阻喉等均为痰瘀闭阻的表现,恢复 期及遗症期偏身麻木不遂、疼痛肿胀等 症状,也体现了痰瘀阻滞的特点。故认 为,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 食结构的变化,痰瘀两者在本病中所占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痰瘀互结...
-
难以入睡睡眠不深的中医辨证治疗
老年失眠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 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主要 临床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早醒或 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 困倦等,常伴有头痛、眩晕、心悸、多梦。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失眠症40例,取 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来源于老干部服务中心的 失眠患者,总共40例,男18例,女22 例;年龄60一86岁;病程2.3~11年。 诊断标准:(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 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 有头痛、眩晕、心悸、健忘、多梦;(3)经各 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
神经衰弱的中医治疗方法
神经衰弱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中药治疗神经衰弱,较之西药的最大的优点在于,从病理上进行根治。常用的临床有效偏方、秘方如下: 神经衰弱的中医治疗方法1 瘦猪肉250克,莲子、百合各30克。共放砂锅内加水煮汤,调味服食,每天1次,连服数天。 本方健脾养心,宁志安神,适用于心脾亏虚所致的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中医治疗方法2 粳米、核桃肉各50克。将粳米加水800毫升,煮...
-
中医治失眠 内服中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由于记者工作压力大,日常生活不规律,导致失眠已成记者头等疾患。有许多记者朋友由于自身意识不够,甚至自充医师乱服药,导致药物依赖性助眠,常常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期,长期失眠还会引发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等。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为营卫失和,阴阳失调。其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中医治疗失眠一般从四个方面入手: 内服中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中医将失眠分为实证和虚证,针对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实证见肝郁化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热内扰,用温胆汤加减。虚证若阴虚火旺,用黄连阿胶...
-
全国名老中医治暑病、失眠经验
陈瑞春,全国名老中医,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病。本期介绍其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暑病夹湿及失眠经验。 治暑病夹湿——小柴胡汤加苍术厚朴。 病案:李某某,男,49岁,司机。6月23日就诊。病者一星期前上庐山,当晚睡在空调房间,因而受凉。下山当晚即发热39.5度,无汗口不渴,头痛紧束,诸身酸楚,骨节疼痛,当即用西药(不详)发汗,汗出热退。第二天来诊,自述:头痛前额胀痛紧束,诸身关节疼痛,肌肉酸胀实在难忍,微恶风,不发热,四肢疲软,不欲食,脉缓而软,舌白润。拟小柴胡汤加味:柴胡、党参、防风、独...
-
老年抑郁症的中医辩治
抑郁症属中医“郁症”范畴,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焦虑、急躁不安、绝望无助、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等。老年人发生此病的原因主要为年老体弱,诸病缠身,正气亏虚,脏腑功能低下,惰志不遂,加之社会活动日渐减少,子女长大相继离家,所以备感孤独。情绪低撂,故而发生老年抑郁症。本病的发生往往既有脏腑气血不调的内在因素,又有情志刺激的外在原因,是生理,心理的双重障碍。因此,对抑郁症的治疗,除强调心理疏导外,可按以下两型辨治: 1.肝郁痰阻,心脾两虚型:患者表现为部阀悲观,表情淡漠,行动迟缓,寡言少语,纳呆消瘦,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