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91页
-
中医治咳嗽痰多三法
治慢支咳嗽方 处方与用法:枇杷叶20克,茶叶10 克,水煎服,日1剂, 5天为1个疗程。 功效:化痰止咳,清热宣肺,主治慢支发作,咳嗽频频;痰多色白或微黄,脉数。有失眠现象者,可上午、中午服药,晚餐后不宜服药。 (单宝) 老人痰多 中药熏嘴 老人如果痰多的话,可以尝试中药热熏气疗法:将嘴张开,以适当距离对着有热气的水杯熏。热水内浸泡适量中草药,水温在50摄氏度以下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3次,能清肺化痰。 热水浸泡的药物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桔梗,能开宣肺气、祛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痰多者,一般使用3~9...
-
哮喘 中医食疗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哮喘是以呼吸困难、气喘急促,甚则喘鸣有声,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疾病。严重者可导致终身不愈。中医的哮喘包括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心脏性哮喘等兼见哮喘症状的一类疾病。本病的治疗,除了按照医嘱服药、运动、休息之外,中医的分型食疗也是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一、寒症哮喘症见喘息气逆,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稀薄、色白、有泡沫,或粘腻量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而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肢冷,或兼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天冷或受寒易发,苔白滑,脉弦紧。病属寒饮伏肺,阻滞气道,肺失宣畅...
-
中医治阴虚肺热咳嗽体会
临床使用生萸芩银汤治疗阴虚肺热咳嗽260例,取得较好疗效。 一般资料:2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2岁。慢性支气管炎86例,肺心病42例,外感后咳嗽52例,慢性咽炎48例,其他32例。 诊断标准:主症:咳嗽痰少,咽干口燥,口渴痰稠,痰黄(或白),有汗(或盗汗),大便干,尿黄少,脉数。次症:夜咳难眠,腰酸乏力,痰中带血,心慌心烦,咳嗽阵发,夜不能卧等。 方用生萸芩银汤,药物组成:生地、玄参、银花、菊花、麦冬各20克,山茱萸、甘草各8克,黄芩、桑白皮各10克,枳壳6克。上药加水600毫升浸泡30分钟,...
-
中医治疗咳嗽三案例
案一:张某,女,42岁,2008年11月5日初诊,自诉从3年前起,每临冬季则咳喘不止,并反复感冒,咳声低沉,频频不止,动甚则气促。曾多次诊治服药,处方皆为疏肺化痰之品,无效而来求治。 观其气怯形寒,形体消瘦,舌质暗红不泽,脉沉弱无力,此乃肾督虚寒,虽咳当治肺,但此患者若不温肾阳则不能治愈,立法以肾为主,肺肾同治。方药:附子6g,炙麻黄5g,细辛3g,熟地12g,肉桂5g,炒干姜5g,五味子5g,鹿角霜9g,补骨脂6g,白芥子6g,炙甘草5g。10服,水煎服,每日一服。 二诊,服药后咳喘皆平,嘱调节饮食,...
-
中医临床分几型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 于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及 其肠液通过幽门逆流至 胃,刺激胃黏膜而引起的 炎症性病变,是胃炎中较 为常见的类型。胃镜下可 见胃液较多,呈黄绿色,胃 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 其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 胃空肠吻合术后,或幽门功 能失调,或慢性胆道疾病等 所致。临床以胃脘部疼痛, 泛酸嘈杂,呕吐苦水等为主 症。属中医“胃脘痛、痞满、 泛酸”的范畴。本病用中医辨治效果较好,临床上可分 以下几型辨治。 1.肝胃不和型:证见胃 脘部痞满胀痛,痛连两胁,嗜 杂泛酸,时而泛吐苦水,嗳气 频...
-
中医应对体虚感冒(下)
三、血虚感冒 多见于素体血虚和产后、失血之人。症见身热,微恶风寒,面色无泽,头晕痛,无汗或汗少,唇甲色淡,心悸多梦,气怯声微,或有咳嗽,或口渴咽干。舌淡苔少,脉细弱。女性患者平素月经量少,色淡。治宜养血解表,疏风散寒。用葱白七味饮、荆防四物汤化裁。基本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当归15克,熟地10克,川芎12克,白芍15克,葛根12克,豆豉10克,甘草6克,葱白12 克。热重者加银花、连翘;咳嗽加杏仁;口渴加天花粉、芦根;心悸寐差加酸枣仁;血虚甚者加太子参;纳呆加麦芽、神曲。 四、阴虚感冒 多见于素体阴虚,...
-
风寒感冒 中医妙方
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之际,症状为恶寒、无汗、流清涕、打喷嚏、关节酸痛、咳嗽、咳稀白痰等,若不及时治疗或误治,一部分病人可转为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心肌病等,或诱发本身的慢性病,并使之加重。因此早期正确的治疗十分重要。 祖国医学在治疗外感风寒方面很有经验,认为服用温散之品可以取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一方供读者选用:桂枝5~10克,麻黄3~5克,白芍10~15克,大枣3-5枚,细辛1~3克,干姜5~10片,法半夏5~10克,炙甘草3~5克。服该方2~3剂,可奏解表散寒,温肺止咳之...
-
外感发热不退中医方
处方:柴胡18克,黄芩、水牛角粉(先煎)、丹皮、法半夏各10克,生姜、甘草各8克,红枣4枚,党参、桔梗各12克,生地、白芍、葛根各15克。 用法:用清水4碗煎余1碗半,分2次服,隔4—6小时服一次。当天服药,次晨多可退热。小儿按成人体重比例酌减用量。 功效主治:解肌退热,凉血平肝。主治外感发热不退,中医辨证属热入营血型。症见外感发热数天不退,入夜热甚,或稍高热即易抽搐的小儿,可伴咽痛、流涕,少咳嗽,身疼,舌红,脉弦数。 专家点评:此方是小柴胡汤合犀角地黄汤化裁而来。方用小柴胡汤加桔梗、葛根解肌退热,对少...
-
风咳、风哮理论 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 呼吸衰竭
临床中,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感冒后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专科就诊率达35%,应用传统理论诊治部分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感冒后咳嗽等病症,疗效欠满意。 在临床上,病人表现为干咳,常呈突然发作,为阵咳、顿咳、甚至呛咳;病人表现为哮喘突然发作,痰鸣气喘,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等先兆症状,这是风哮的临床表现。为此,晁恩祥教授提出风咳、风哮理论,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筛选,制定“疏风宣肺、缓急解痉、止咳平喘”治疗方法与方剂,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关于风咳、风哮的理论,晁...
-
危重症流行性感冒中医疗法
危重症流行性感冒 1.热毒壅肺。 (1)主症:高热,咳嗽咯痰,气短喘促;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 (2)治法: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①基本方药:炙麻黄、生石膏、炒杏仁、知母、全瓜蒌、黄芩、浙贝母、生大黄、桑白皮、丹参、马鞭草。 ②煎服法:水煎400ml,每次200ml,口服,日四次,病情重不能口服者可进行结肠滴注,用量和次数同上。 ③加减:持续高热,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抽搐者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腹胀便结者加枳实、元明粉。 2.正虚邪陷。 (1)主症:呼吸...
-
夏季防治热伤风中医调理全功略
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是夏天特有的感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热伤风。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是有区别的,是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不解热。因此,如果夏天的热伤风还像冬天感冒一样吃退烧药,效果不但不好,而且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热伤风的内因,包括身体内热,消耗过大、天气热睡不好觉、活动太少等。外因包括冲凉水、空调温度过低、睡觉不盖被子、长时间吹风扇等。症状主要是头痛、流鼻涕,有时候稍微有一点发烧。 热伤风不是流行性感冒,没有传染性。但是热伤风可以诱发一些疾病的发作,比如慢性气管...
-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因病机中医治疗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目前人类疾病 的 3 大死因之一 [1]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男女比例为 (1.3 ~ 1.5 ︰ 1)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卒中发 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这些问题严重危害患 者身心健康。伴随脑卒中的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并 发症之一,肺炎患者占 7% ~ 22% [3] ,2003 年被命名 为“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pneumonia, SAP),它 是 导 致 卒 中 患 者 死 亡 的 最 主 要 原 因...
-
中医治疗体虚感冒(上)
素体虚弱之人易患感冒,且感冒反复难愈。中医对体虚感冒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将体虚感冒分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型。 阳虚感冒症见平素自汗怕冷,易感冒(天寒尤甚)。患者恶风寒,不发热或低热,头身疼痛,甚则骨节酸楚,或头晕目胀,无汗或自汗,面色白光白,喷嚏流涕,咳嗽痰稀而白。舌淡胖,苔薄,脉沉细弱。治宜扶阳解表,散寒疏邪。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基本方:麻黄10克,制附子12克(单独先煎1小时),细辛3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葛根10克,羌活10克,甘草3克。头身困疼...
-
防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中医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月7日印发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为公众防疫开出中药处方。1.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 10克、牛蒡子10克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适用于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2.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 5克煎服方法:每日1J良,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具有解毒清热功能,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3.桑叶10克、白茅根15克、金银花12克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
-
盛夏暑湿感冒中医治方
盛夏季节,气温较高,加之雨水很多,空气潮湿闷热,人们容易出现中暑症状。而很多病症又都与湿邪有关,所以盛夏应防湿邪侵袭。 湿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它与脾胃密切相关。湿邪的存在,不同程度会影响脾胃之气的升降、胃的受纳及肠的传导,从而导致口苦、口黏、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不爽等现象。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脾气不升,水液随之滞留,...
-
中医辨治老年肺气肿疗效好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肺气肿, 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20例为门诊患者。 男84例,女36例;年龄61~79岁; 病程3~16年。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华 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2年《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 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 为以下四型:痰热内壅型、肺气虚 弱型、肺脾两虚型、肾不纳气型。 二、治疗方法: 1.痰热内壅型症见咳嗽气急, 胸闷烦躁,面红口干,痰黄粘,舌 红,苔黄腻,脉弦滑。以清...
-
轻症流行性感冒中医治疗
1.风热犯卫。 (1)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微汗。 (2)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3)治法:疏风清热。 ①基本方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炒杏仁、浙贝母、荆芥、牛蒡子、芦根、薄荷(后下)、生甘草。 ②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 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 次口服。 ③加减:苔厚腻加藿香、佩兰;腹泻加黄连、木香。 ④常用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等。 2.风寒束表。 (1)主症: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