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92页
-
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
2009年5月1日至12月15日,我院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13例,在治疗中发现中医药治疗该病独具优势,不仅疗效确切、耐药性低、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少,还有抑菌、抗病毒、解热镇痛、免疫调节等标本兼治的综合功效。因此,积极而慎重地研究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中药,是大众卫生保健的需要,也是我国特有的优势。现就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做一探讨。 时行疫毒感染是根本病因 疫毒指是较六淫病邪损害更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病邪,又称非时之气、疠气、杂气等。疫毒致病的两大特征是传染性强、临床表现相似。据...
-
小儿感冒中医疗法大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称感冒,四季皆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小儿感冒多见挟痰、挟滞、挟惊等兼证。 辨证论治 1.常证 (1)风寒感冒证 [证候]发热轻,恶寒,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部不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方药]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证 [证候]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方药]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
中医辨治哮喘(自拟方)清肺渗湿汤
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思路 辨寒热:辨寒热的有无,辨寒热的喜恶,辨遇寒热的反应,辨口咽,辨排泄物,辨舌苔,辨脉。通过以上的辨识,区分寒证或热证。 辨诱因:遇风、花粉、霉味以及其他气味而发作者,多为风哮;因气候因素、着衣受凉发作者,为寒哮。因精神因素而发作者,以热哮(少阳郁热)证为多见;经前或经期哮喘发作或加重者,以热哮证(少阳郁热)多见。 辨哮喘发作的季节、昼夜节律:热哮证,包括肾虚热哮证、少阳郁热证,发作时间多见于夏秋两季;寒哮证,包括肾虚寒哮证,以秋冬两季为多见;少阳郁热证,以晨间咳嗽...
-
风寒感冒中医针灸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气机开合受阻所致,症状多表现为怕寒、头痛、鼻塞、流清涕等,通常在冬春、秋冬交替季节发生较多。对于风寒感冒引的起头痛、鼻塞等症状,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葛亚博主治医师建议,可取印堂、太阳穴针刺,每天一次,每次留针15分钟,就能较好地缓解症状。 他解释说,印堂、太阳穴属于人体经络的经外奇穴,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有散头部风邪、通窍止痛的功效。此外印堂穴还位于督脉之上,与任脉相通,而任督二脉对人体十二经脉起着维系与沟通作用。故针灸印堂穴不但能治头部...
-
治流感三型五方:中医师黄省三
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中医验方,是岭南地区防治流行性感染性发热性传染病特色疗法之一。半个世纪过去,甲流又在广东乃至全国流行,重新发掘整理名医经验,可以为当今防治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借鉴。 黄省三(1882年~1965年),名思省,番禺人,广东省名老中医。幼时即随父习医,19岁学成行医故里。1910年迁居省城广州南关西横街医寓“黄崇本堂”。1924年离穗赴港,在香港跑马地礼顿山道设馆行医,开始接触外国医学,购进显微镜和实验设备,并聘请两位留学德国的西医师协助,求诊者甚众,名...
-
百岁老中医的慢性咳喘膏
百岁老中医钟一棠,系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首任院长,1915年生,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2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钟一棠老先生治咳喘,创有慢性咳喘膏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偶有咳嗽,或气喘,动则更甚,或平时无明显症状但时时发作者。 钟一棠老先生立意,慢性咳喘病人,因长期咳嗽,伤肺之气阴,久病迁延不愈,由肺及肾,而致肾之真元损伤。治法宜益肺气,养肺阴,补肾阴,用南沙参、北沙参、党参、瓜蒌皮、款冬花、杏仁、紫菀益肺气、养肺阴、...
-
感冒后咳嗽怎么办 中医分治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的急性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后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大部分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气道损伤、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等是感冒后咳嗽的主要病因。中医认为感冒后咳嗽发病当为外感,但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人本身也一定存在内伤的因素,内伤的因素是引动外邪而发病的重要原因。外感咳嗽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治愈,其迁延不愈多由驱邪不彻,关门留寇,或正气不足,复感外邪所致。笔者按照伤寒六经辨证的理论,将感冒后咳嗽分为3个证型:表邪客肺、邪热恋肺、邪入少阳,临证三者亦相...
-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 经验方二则
乔蔚然医师是石家庄一位民间老中医,从医数十年,经验丰富。笔者在随其抄方过程中,见其好用经验方二则介绍如下。 补气养血汤黄芪30克,山药15克,玄参30克,苍术15克,鸡血藤3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5克,枸杞15克,党参15克,桂枝6克,麦冬15克。水煎服,日1剂。功效:补气,养血,活血,滋阴。主治:气血不足,血脉运行不畅。可用于下肢不宁综合征、脉管炎、皮肤病、痿证、糖尿病并发的皮肤瘙痒、妇女月经量少或痛经等。 何首乌汤何首乌30克,怀牛膝12克,杜仲12克,菟丝子1...
-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 好用经验方
乔蔚然医师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位民间老中医,从医数十年,经验丰富,求诊者甚多。笔者在随其抄方过程中,见其好用经验方,屡用屡效。现摘录十则,以供同道学习参考。 1.治鼻渊、鼻炎方:防风10克,辛夷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天花粉10克,薏苡仁15克,白芷10克,黄芩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甘草10克。水煎,日1剂,分2次服。 2.治偏头痛方:当归30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夏枯草12克,大枣10枚。水煎,日1剂,分2次服。 3.治痔疮方:苦参5...
-
老中医许德甫 验方十二则
许德甫是鄂州市名老中医,从医数十年,经验丰富,用药简便廉验。现摘录其治病验方十二则,以飨同道。 1.治崩漏方:地榆炭30克,仙鹤草30克,侧柏炭15克,金刚藤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20克,生黄芪15克,杜仲10克,桑寄生20克,续断15克,白及15克,炙甘草10克。 2.治病毒性疱疹方:生地黄1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5克,紫花地丁30克,玄参12克,白芷10克,牛膝10克,土茯苓30克,野菊花15克,板蓝根15克。 3.治咳嗽方:罗汉果1个,桑白皮...
-
中医方解网友疾病
来自网友缘: 咽喉炎喝什么 给你推荐下面三种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酌情选择。 金银花茶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效,对于咽部红肿热痛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酌情加冰糖或蜂蜜饮,或配上菊花、竹叶代茶饮。 生甘草茶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功效,甘草生用,其清热解毒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更为突出。特别适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的咽炎患者,可单用煎服,也可与桔梗同用,以增加宣肺祛痰、利咽止痛的功效。 胖大海茶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能缓解肺胃热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咽痒不适、声音...
-
肚脐遇冷即出水液中医处方
韩某,女,42岁,因脐间遇冷出水三年前来就诊。患者自述于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肚脐中央遇冷即出水液,水液稍黏,无明显异味。症状严重时双手、双脚、面部接触冷水即有水液冒出。辗转多处就诊,无明显疗效。 查看患者体稍丰,面色暗黄,言语尚有力,脐部未见异常。问之经带,则曰:带下色黄量多异味,行经多夹杂血块。腹诊则见脐下及两侧压痛拒按。舌质红,苔薄略黄,脉滑尺略沉。 患者症状奇异,一时尚无明确辨证思路。沉思良久,始悟患者有两条明证可征,一为带下量多色黄为下焦湿热,二为月经夹杂血块,腹诊脐周压痛为瘀血之指...
-
中医治疗眼脸浮肿
眼睑浮肿俗称肿眼泡。多见于青春女性及体弱多病的老年入。前者由于内分泌紊乱,血管神经不稳定所引起,常见月经期、失眠、情绪波动、对某种物质过敏(如荨麻疹)等;其特点眼睑浮肿消退较快,呈周期性与季节有关。后者由于全身疾病 (心肝肾贫血,低蛋白等)所致;其特点呈现苍白性眼睑浮肿,气候寒冷时加重,晨起、劳累、失眠、平卧浮肿加重,常伴有下肢浮肿、眼睑水肿不易消退。两者都是因为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眼睑皮下组织疏松、液体积聚所引起。尚有因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眼睑浮肿,见于海绵窦血栓、副鼻窦肿物等,其特征是低头时浮肿加重。...
-
孙浩老中医的几种外治方药和用法
小儿夏季发热,常见病因有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和小儿夏季热。因小儿服药困难,可以用外治法治疗,且外治方药用药少、价格低、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疗效不亚于内服药。现将我院孙浩老中医的几种外治方药和用法介绍如下。 沐浴法 藿香、香薷、竹叶、大青叶各30克,豆卷30克,薄荷、浮萍各15克,煎10分钟左右,共煎汁2000~2500毫升,滤去药渣,倾入盆中,待水温降至40℃~50℃时,置患儿于水中,半仰卧,频频用手带水在患儿腋下、胸、背、手足心等处抚摩,约10~15分钟后,将患儿抱起,擦干身体,...
-
中医偏方去头皮屑
头皮瘙痒、头皮屑脱落是一种头皮的单纯糠疹,由毛囊发炎所致。中医认为,这与感受风热有关,除讲究头部卫生外,还可选用以下中医偏方去头皮屑。 桑白皮煎药液去皮头屑 桑白皮50~100克,煎药液2500毫升洗头,每周1次,有去头皮屑和防脱发作用。 皂角去头皮屑 皂角50~100克捣碎,加水500~1000毫升煎。先以温热水洗去头上灰尘、油脂,再以皂角液洗两遍,然后以清水冲洗干净。每周两次,连洗数周,头皮屑可消失。 菊花叶子去皮屑 菊花叶子40片,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煮成绿色的汁液后,放凉,然...
-
习历代家传中医秘方、验方
吾友甘肃高台县魏宁仁医生,其祖上自隋唐时期便已业医济世。其幼承庭训,习历代家传中医秘方、验方。兹录其秘验方六则如下。 1.治各种风湿病方:独活20克,桑寄生20克,羌活10克,鸡血藤50克,炮毛姜50克,秦艽15克,焦杜仲15克,怀牛膝20克,川断20克,制狗脊20克,川芎15克,炒白芍15克,生苍术15克,苍耳子(炒、打)15克,威灵仙15克,土鳖虫(亦可用地龙)10克,土茯苓10克。水煎服。加减:病情重者加蜈蚣2条,全蝎3克研粉冲服(每日2~3次分冲);胃痛加制延胡索(捣)15克,炒川楝子(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