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84页

中医 第84页

  • 中医食疗高血压

    中医食疗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饮食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早期患者,在合理饮食的同时,可选用食疗,用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食疗方: 1.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或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2.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每日服2次,可作上、下午加餐用,不宜空腹服,7~10日为一疗程。 3.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稀粥。每日服1次,7~10日为一疗程。 4.莲子15克,糯米30克,红糖...

  • 口舌疮疡或糜烂中医论治

    口舌疮疡或糜烂中医论治

      口疮是指口舌疮疡或糜烂的一种病症,局部灼痛,常反复发作久久不愈。传统理论认为多有心脾积热,外感热邪,阴虚阳亢或虚阳浮越而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疮多发生于口、唇、舌、颊等黏膜,多由于精神紧张,熬夜睡眠不足,经期前后,便秘等诱发。肝郁化火,劳倦伤脾,饮食伤脾胃,久病多虚,脾虚失运,水湿内生,湿邪重浊黏滞,易阻气机,气郁日久化热,热灼血络而生口疮,木郁克土是口疮反复不愈的病机关键。笔者受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脾胃病思想的指导,结合自己多年临床观察验证,认为复发性口疮应从脾虚,肝脾胃失调论治,应用李振华自拟的经验方香...

  • 中医详解五脏六腑之心脏

    中医详解五脏六腑之心脏

      《黄帝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它统摄身体的五脏六腑。假设把五脏六腑看做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心就是君主、皇帝。既然有君主,自然还有太监、丫鬟、大臣、士兵等层层包围着它、保护着它,这种层层包围、保护使得心不受任何邪气干扰,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心不受邪”。一般情况下,心是不会受到任何邪气干扰的;即使受到干扰,心也是最后一个受到伤害的。   中医将五脏都对应比喻为一定身份的人,很有意思,了解了这些就知道各脏器的一些功能特点(见五脏功能对应官职表)。        ...

  • 牙痛 中医治疗外用内服多法

    牙痛 中医治疗外用内服多法

    治疗牙痛着重于针对原发病,多需由牙科医师给予酌情内服维生素、抗生素,或辨证施用清胃泻火、疏风清热、消瘀通络、补肾固齿、益气缓痛、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等中药或中成药。含漱、烟熏、充填、针灸、手术等法也每被采用。若遇医药缓急不济、没命牙痛困扰之时,掌握一些简易治疗方法往往也能获立竿见影之效。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含漱方:   ● 盐水漱口:取盐1匙,开水小半杯,搅拌使其溶化,待冷却后,频频漱口,每可解燃眉之痛。因为盐水既可清除残留口腔内之食物残渣,又能消炎杀菌解毒。       二、冷敷   ...

  • 中医穴位疗法治面瘫

    中医穴位疗法治面瘫

    指擦迎香 以两手食指指腹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香穴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50次,在该穴位轻按揉1-2分钟,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面瘫所致的口角歪斜、鼻塞之症。每日2次。 点四白穴 以食指为术端点压四白穴(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凹陷中),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每日2次。 掌揉颊车、地仓穴 以同侧手的大鱼际(手掌拇侧肌肉丰厚处)紧贴患侧颊车穴(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4寸),往返50次。治疗时注意面部保暖,忌用冷水洗脸,不...

  • 冠心病中医诊疗思路

    冠心病中医诊疗思路

      胸痹为一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贾秀兰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对疾病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颇有所获,现将其治疗冠心病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心病者,胸中满,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符合现在对胸痹的认识相关性。东汉张仲景首先明确提出“胸痹”病名,对其病因病机作了...

  • 1 级高血压中医辨证选中成药

    1 级高血压中医辨证选中成药

    1级高血压是指血压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即血压 14079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和舒张压其中之一血压标准,但无心、脑、肾并发症者。1 级高血压中医辨证多为肝气上逆证、心肝火旺证和心肾不交证,临床时要根据证型不同选用适合的药物。 肝气上逆:表现为头晕目眩,身困乏力,呕吐,失眠多梦,易怒,食欲差,舌红脉弦。可口服加味逍遥丸或舒肝丸,细粒丸每次服15粒;蜜丸每次服1丸,每天2--3次,宜于两餐之间服。 心肝火旺:表现为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可口服龙胆泻肝丸(蜜丸),每次服1...

  • 高血脂症中医肝脾肾辨治

    高血脂症中医肝脾肾辨治

      高脂血症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紊乱而形成的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高限的一种病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二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脂肪肝等病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中医整体调节机体机能,防治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被患者接受。   高脂血症“本”为“虚”   中医学认为血脂由水谷所化生,与津液同源,随津液的流行而敷布,注骨、益髓、泽肤、填充体腔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与现代医学所谓之血脂...

  • 老中医巧用“毒药”治重症偏瘫

    老中医巧用“毒药”治重症偏瘫

    一位63岁的男性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已有18年的既往病史。一天,因与人发生争吵,情绪激动而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左侧肢体偏瘫,语言不利。家人将其急送医院诊治。CT检查显示:右侧脑实质内有一1.6x2.7厘米的血肿,确诊为脑出血。经医生急救治疗,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却出现了严重的后遗症:左半身肢体不能活动,口角流涎,语言不清,口舌歪斜,舌体发硬,头晕目眩。西医输液打针调治数月,血压仍高达184/100毫米汞柱,毫无好转,主管医生不得已建议家属转中医科诊治。 全国名老中医杨教授细察患者的病情后,发...

  •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中药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中药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学称“痄腮”,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5-15岁发病最多,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接触腮腺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后z日内可以发病,在学校或托儿所等儿童集中的场所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得免疫。 1、将冰硼散适量,用醋调匀,外敷腮肿处。一日二次。五天左右即可消肿或痊愈。 2、取大青叶适量捣烂绞汁,擦患处,干后即搽之,至愈为度。 3、取六神丸10粒研碎,以食醋调后,外敷患部。一日一次。一般2-3次,可愈。 4、取新鲜仙人掌适量,除去外皮和芒刺,洗净...

  • 口腔炎中医主治

    口腔炎中医主治

    口腔炎中医认为由脾胃积热,心火上炎,虚火上浮而致。口腔炎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 以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局部灼痛,流口水,常伴口臭、口干、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为主要特征。中医治口腔炎效果显著。 生白解毒汤   组成生地3克,白蒺藜、钩藤各2克,木通4克,淡竹叶3克,蝉衣、甘草各1克。l(15天内婴儿剂量)。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频饮。   功用 祛风渍热,凉血解毒。   主治 婴儿鹅口疮。 胡连汤   组成 胡黄连12克,当归10克,生甘草12克。   用治 水煎服,每日1剂...

  • 中医辨治放射性口腔炎

    中医辨治放射性口腔炎

    手术、放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口腔炎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放疗时,由于放射线破坏口腔黏膜,抑制口腔腺体分泌功能,使口腔腺体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消失,出现口干、咽部干痛、口腔溃疡等症状。同时,放射治疗抑制全身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可继发口腔溃疡。中医认为,放射线致病因素当属于热邪、热毒或火热之邪,放疗副反应的证候群多为热象较重,热毒伤阴,火热毒邪,耗伤津液和气血,甚则伤及肝肾。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一、热毒壅盛型:发病急,表现为口腔溃烂,疼痛,甚至吞咽困难,...

  • 心动过缓中医三治方

    心动过缓中医三治方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小于60就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精选几款中药治方 处方:人参5克 (另煎兑服),附子3 克,黄芪10克,细辛3 克。水煎服,日1剂, 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温阳助心,推动血循,治心动过缓,每分钟少于60 次,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差,无力等表现者。(段易常) (二) 黄芪20g 炙甘草24g 党参30g 附子10g 生地10g 阿胶9g(烊入),丹参30g 桂枝9g 郁金12g 大枣7枚。 本方以...

  • 护牙健齿中医有招

    护牙健齿中医有招

    中医提倡的叩齿和按摩牙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护牙方法。可在空闲休息时,让上下两排牙齿有节奏地碰撞,略闻声响,连续数十下,既可以活动面部肌肉,又可以保护牙齿。 此外,还可在洗脸时,用食指上下旋转按摩牙龈,可改善牙龈内血液循环,提高牙周组织抵抗力,坚持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牙周病。...

  • 心悸的症状 中医辨治

    心悸的症状 中医辨治

      《伤寒论》173条说:“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黄连汤由黄连3两,炙甘草3两,干姜3两,桂枝3两,人参2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组成。有清上温下,调和寒热,升降阴阳之功。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辛温下去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而为君。半夏和胃降逆,桂枝温阳升清兼以解表,二药共用,可使升降复司,胃肠安和而为臣。人参、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共奏扶正驱邪之功而为佐,诸药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 周围面神经麻痹中医自疗

    周围面神经麻痹中医自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病毒或寒邪侵及面神经,使其发生病变后造成的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患者常在晨起洗漱或进食时发现一侧面部僵硬,同侧面颊部动作不灵活、咀嚼时颊部有存食,额纹消失,不能闭眼、皱眉、耸鼻,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鼓腮时漏气(以上诸症均见于患侧),面部被牵拉至健侧,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使用中医治疗常可取得良好效果。   1.葛根30克,白僵蚕10克,全蝎6克,白附子15克,蜈蚣1条(碾碎),荆芥穗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

  • 偏瘫中医妙方:补阳还五汤

    偏瘫中医妙方: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由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是用于中风瘫痪症的方剂,载于王氏著《医林改错》,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沿用迄今已170多年。“补阳还五汤”由生黄芪120克、当归9克、赤芍9克、红花9克、桃仁9克、地龙9克、川芎9克组成。临床常用于脑血管病以及各种原因所致偏瘫、截瘫、单瘫、面神经麻痹等属于气虚血瘀型患者;也可用于脑动脉硬化、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疼痛、神经衰弱、癫痫等;还可用于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闭塞性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以及慢性肾炎、糖尿病、前...

  • 中医盐浴疗法治老年病

    中医盐浴疗法治老年病

    盐浴疗法是通过盐浴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在特定的物理条件下对人体发挥治疗作用。临床证明,盐浴对于心血管疾病、皮肤病以及运动系统等老年性疾病疗效较为明显,特别是对于早期高血压、心功能尚好的各类心脏病、各种慢性关节炎以及偏瘫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尤佳。由于盐浴方便简单、无副作用,因而受到不少老人的青睐。 家庭盐浴的最佳水温为 37℃—38℃,在此温度下毛细血管会扩张,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左心室搏出量增加,血中含氧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有利于疾病的治疗。而浴盐中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铁、铜、锰、氯化物等,可对人体产生...

  • 高血压偏方 中医药治疗

    高血压偏方 中医药治疗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孙兰军从事心血管专业四十余年,对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综合整理如下。   改善高血压防治现状迫在眉睫   我国高血压流行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升高,高血压最常见,患者约有2亿人。据2002年全国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增加3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

  • 中医学分述辨治老年痴呆

    中医学分述辨治老年痴呆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日渐增多。中医无此病名,它属于祖国医学的“虚劳”、“癫证”、“狂证”、“郁证”等范畴。由于年迈体弱,脏腑气血亏虚,阴阳平衡失调而痴呆遂起。其发病与五脏俱有关系,尤其与心肝睥肾关系密切。现将老年痴呆的辨治分述如下。 髓海不足 症见头晕耳鸣,记忆力和计算能力明显减退,懈怠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步履不稳,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肾益髓,填精养神,方用补肾益髓汤加减。常用药物可选用:当...

  • 唇炎的中医治疗

    唇炎的中医治疗

      唇炎可分为接触性唇炎、剥脱性唇炎和日光性唇炎3种。接触性唇炎、剥脱性唇炎多因接触某些刺激物,如口红、唇彩,或吃了易过敏的草莓、芒果等水果,或服了其他易过敏的药物而引起。日光性唇炎多发于农民、渔民和户外工作者。唇炎患者大多因脾胃积热,热燥化火上蕴于唇所致。与中医文献所载的“唇风”相类似。中医古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唇风》曰“唇风多在下唇生,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初起发痒,色红肿,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急性接触性唇炎表现为以红肿...

  • 中医补益脾胃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中医补益脾胃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临床颇为常见,是一种发生在口腔黏膜的浅表性溃疡,但因其具有反复频繁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治疗和控制复发均较为困难。   该病属于中医学口疮、口糜、口疳的范畴,证属脾虚湿困型较多,这与南方地区的湿热气候、居民饮食习惯等有关,又因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大多兼有气虚表现。因此,对此种类型的口腔溃疡应当治以补益脾胃之气。   方某,女,53岁。患者近10余年来反复出现口腔侧壁黏膜及舌尖多处米粒大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疼痛难忍,故长期服用雷公藤片以缓解症状。胃脘部胀气,偶有嗳气反酸,半年前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

  • 中医药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药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病毒或寒邪侵及面神经运动纤维使其发生病变后造成的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其临床特点为:患者晨起冼漱或进食时发现一侧面部僵硬,同侧面颊部动作不灵活、咀嚼时颊部有存食,额纹消失,闭眼、皱眉、耸鼻均不能,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鼓腮时漏气(以上诸症均见于患侧),面部被牵拉至健侧,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 ‘ 1.葛根30克,僵蚕10克,全蝎6克,白附子15克,蜈蚣1条,荆芥穗10克,防风10...

  • 舌咽神经痛 中医张邦福供方

    舌咽神经痛 中医张邦福供方

      组成鲜桃树根皮30克,鲜李树根皮30克,当归尾10克,生地黄15克,川芎10克,牡丹皮10克,黄连8克,升麻1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   功效清热凉血,解痉止痛。   主治舌咽神经痛、牙龈炎、冠周炎、髓齿、溃疡性口腔炎等,病位均在阳明经脉循行部位,辨证属于胃火血热者,症见患处疼痛,头面红肿,口气秽臭,甚者唇舌颊腮肿痛、溃烂、出血,舌红,苔黄或少苔,脉弦数或滑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2份上、下午各服1次,一般3~5天获效。忌食辛辣煎炒、温燥之物。   方解本方以金元医家李东垣《兰室秘藏》...

  • 中医自然疗法治老年性痴呆

    中医自然疗法治老年性痴呆

    激活脑功能体操 老年性痴呆的病理改变,是以大脑的萎缩和变性为主。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大多数人平时所用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半球。通过特定的锻炼活动,可以激发平时所少用的另一半大脑功能,有利于防治老年痴呆。比如说经常使用右手的人应该以活动左侧肢体为主;经常使用左手的人则应以活动右侧肢体为主。这里以惯用右手者为例,来介绍常用的锻炼动作。站式:两脚分开同肩宽站立,左肩向上耸动10次;左臂伸直,做从后向前的大绕环动作10次;左臂微弯,做前后的甩动100次。左手握拳,屈肘向前到达胸前10次。右手握住左手腕,左手腕翻转10次。...

  •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

      病例:患者王某,男,52岁,自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一年余,曾在当地乡镇卫生院多次治疗,停药即复发。刻诊:口舌生疮伴有溃疡,口有异味,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浮数。   处方:生地黄12克,当归6克,黄连3克,升麻6克,木通5克,生甘草12克,生大黄6克。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3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继上方加减调服9剂,溃疡痊愈,一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临床颇为多见,反复发作,此消彼长,缠绵不愈。笔者常以清胃散和导赤散合方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清胃散源于《兰室秘藏》...

  • 春季多发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防治方

    春季多发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防治方

      痄腮,西医称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校园或幼儿园中流行,成人及两岁以下小儿很少得病。本病在冬春季较多见。腮腺炎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经飞沫传播。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只要辨证正确,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临床常见证型包括风热外感型和热毒炽盛型两个类型:   风热外感型:其临床表现与感冒有些相似,症见头痛,低热,多在37.5℃~38.5℃之间,有的还可见打喷嚏、流涕,腮部肿胀酸痛,进食咀嚼时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清热解毒,透表散结。方用薄荷5克(后下)...

  • 中医药治疗面瘫

    中医药治疗面瘫

    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的症状表现为一侧周围性面神经损坏所致面瘫,表现为口眼歪斜、眼裂增大,额纹变浅或消失,鼻唇沟浅或消失,口角变低或歪向健侧,皱额及闭眼不能,露齿,鼓额和吹哨时发现肌肉瘫痪。 面瘫为常见病,常年均可发生,不分年龄大小,与性别没有明显关系,面瘫病由于面神经发病部位不同,其症状及预后有很大的差别。轻微的面神经炎可自愈,而严重的面神经炎易留下后遗症。经验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效果明显,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 治疗原则: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水肿,缓解神...

  • 中医治中风导致偏瘫

    中医治中风导致偏瘫

    因中风或其它原因导致偏瘫后,患者往往痛苦不堪,甚至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家里人也感觉很受累。因此,偏瘫后的康复锻炼很重要。我曾接手许多偏瘫患者,他们在我的指导下,病情基本上都有好转。我教他们的方法主要是锻炼上肢和中药熏洗。 上肢锻炼分成四个步骤,正好可以锻炼到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这四个部位。 指关节锻炼法 人中风后,肌肉就会变得紧张,因此五指多攥在一起。患者可以每天用健手(健康一侧的手)的五指交叉叉入患手(瘫痪一侧的手)的五指中,并用健手向前推,使患手的五指张开。这样可以活动指关节。 腕关节锻炼法 健手的五指...

  • 冠心病中医辨治方

    冠心病中医辨治方

    冠心病中医学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的范畴,认为其病主要是由痰浊上犯心胸,心阳失展,阻滞经脉,或由情志抑郁,气机失畅,导致气血郁滞,引起胸闷心痛等症状。其病之标,以痰浊、血瘀阻滞经脉为主,其本则属脏腑功能低下,故有心阳不振、气阴两虚、阴虚阳亢等基本证型。因此,在急性发作期,主要以通阳化浊、活血化瘀为主治其标症,兼及本虚;在缓解期或慢性发病过程中,则以温通心阳、益气养阴、滋阴潜阳为主,兼治其标。 气虚阳衰型冠心病,可...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