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46页

中医 第46页

  • 女性月经不正常 中医来帮忙

    女性月经不正常 中医来帮忙

    有些女性月经像捉迷藏,忽前忽后没个准儿,中医认为,这就是蓄积经血的源头———冲任二脉出了问题。冲任二脉属于奇经八脉,主要掌管女子月经、乳房第二性别特征的正常发育。如果冲任不调,子宫蓄积的血液时而满溢而月经提前,时而不足而月经推后。冲任不调引起的一般跟肾虚、脾虚和肝郁有关,具体可以根据月经紊乱伴随的症状来判断,比如肾虚引起的月经紊乱,最典型的是更年期妇女,肾气渐渐衰竭,月经就忽前忽后不规律,所以中医有“补肾就是调冲任”的说法。青壮年女人如果伴有头晕耳鸣、腰酸...

  • 月经先期的中医治疗

    月经先期的中医治疗

    月经提前来7天以上叫月经先期,其原因多数是血热为主,也有肾气不固引起。一般可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肝郁血热:患者心情不顺、易怒,月经提前10天,大便结,小便黄,舌质淡红,脉弦。 治法:养血和营,疏肝健脾,清郁热。 处方:当归、白术、丹皮各9克,白芍、茯苓、柴胡各10克,山栀子、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阴虚血热:患者口干心烦,月经提前12天来,小便黄,舌质红少苔,脉数。 治法:养阴清热,和血调经。 处方:川芎、阿胶珠、甘草各6克,当归身、黄柏各9克,知母、白芍、生地、黄芩、香附...

  • 中医妇科临床以八法治疗月经病

    中医妇科临床以八法治疗月经病

      《本草纲目》云:“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临床诊断月经病的标准多以其期、量、色、质的改变为准;此外,伴随月经出现的多种症状也都归入月经病范畴。《笔花医镜》有云:“经者常也,其衍乎长者皆病也。”笔者从事中医妇科临床40余年,以八法治疗月经病,常收到效验。   清热凉血法   热邪入血,伤及冲任,热迫血行,血热妄行,临床常可引发月经过多、崩漏、月经先...

  • 鼻腔出血月经拖后未来 中医治则处方

    鼻腔出血月经拖后未来 中医治则处方

    孙某,女,28岁,1976年6月15日初诊。患者主诉右鼻腔出血八日。每天出血4、5次,每次出血都较多,出血多在下午,在附近医院以鼻衄治疗效不著,于6月14日在市某大医院五官科检查:“鼻腔干燥,中隔部分黏膜充血溃烂”,服药堵塞仍止不住。来我院寻余治疗。 患者颜面白光白,鼻腔堵塞药棉,口咽干燥,全身无力,焦虑紧张,苔白腻,舌尖红,脉浮滑数。该患者月经拖后未来。余告知不必紧张。 病机:气血上逆,热迫血络。 治则:清热凉血,活血通经。 处方...

  • 闭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闭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发育正常的女子,一般在14岁左右出现月经初潮,若超过18岁月经初潮未至,或经行后非妊娠、哺乳、绝经期而停经3个月以上者,称闭经。现代医学称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中医认为闭经有虚实两种,虚者多为阴血不足,甚之枯竭,无血可下。实者多为实邪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行。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好,其分型如下: 气血虚弱:经期延后量少,渐至停经,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肢软,气短懒言。唇舌淡白,苔薄白,脉沉弱,治宜益气补血调经。可用八珍汤加味治疗。药用人参3克(另煎,兑服),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茯苓10克,川芎5克,白...

  • 中医中药治疗血崩验方

    中医中药治疗血崩验方

    血崩是指月经过多或非时而下,像河流决堤,崩泻而下,凡功能性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肿瘤等妇科疾病均可出现这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持续数十天出血不止,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和全身无力等一系列严重贫血症状。治疗月经过多的方法虽多,但如应用不当往往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血崩有一定效果,副作用也小。血崩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西医以消炎止血或免疫治疗为主,如青霉素、止血敏、头孢曲松钠等。 现有一验方介绍如下。 方瓜种40~100 g,焙干研为末;杏树内皮40~100 g,焙干研为末。以上两药末加在一起,...

  • 卵巢早衰 中医论治

    卵巢早衰 中医论治

    卵巢早衰 据其症状特点,在中医的古文早有论及,敬在于“闭经”“月经过少”,“不孕”等篇中,肾与生殖的关系最为密切,《素向﹒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藏精,主生殖,女子到了14岁左右,肾气盛,则先天之精他生的天癸在后天水益之精的充养下最后成熟,同时通过天癸的作用,促成月经的出现,所以在月经产...

  • 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疗法

    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疗法

      经前综合症是指育龄妇女在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   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MS)”。下面是中医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方法。      处方组成   (1)疏肝通络汤:柴胡9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枳壳9克、牛膝9克、香附9克、郁金12克、青皮9克、路路通9克、橘叶9克,水煎服。   (2...

  • 中医治闭经案

    中医治闭经案

      黄某,女,22岁,已婚,安徽省潜山县余井镇柴阁村人。2008年8月11日初诊。   月经素迟至,经来夹有血块,无腹痛。近两年月经紊乱,常数月不至。迭经黄体酮等药医治,均最终未能解决问题。   现经停50余天,常怀不孕之忧。其形体肥胖,饮食起居如常,苔薄白,脉缓弱。   此寒凝血瘀,治当温经化瘀,兼益气养血。仿温经汤之意,加三棱、莪术及柴胡等化瘀开郁之品:熟地、丹参、赤芍、香附各12克,党参、阿胶各10克,当归、柴胡各9克,川芎8克,炙甘草、桂枝、三棱、莪术各6克。水煎温服共20剂。   9月...

  • 治闭经的中医经验二则

    治闭经的中医经验二则

      中医认为,继发性闭经多属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痰湿内阻、气滞血瘀等引起。不外两因,一是体制虚弱无经水而闭。二是气血不畅致经水无法下行而闭。现将山楂配当归治闭经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病案1   冷某某,女,19岁,未婚。2007年11月2日初诊。因“月经从未至”来诊。患者平素多病,8年前曾患肺结核,服用抗结核药物1年余而痊愈。5年前因外伤致大出血而晕倒住院等。多次重病致身体虚弱,月经一直未至。曾到多家综合医院做过B超、CT及妇科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疾病,都认为多病导致血少...

  • 老中医哈荔田教授治痛经发病

    老中医哈荔田教授治痛经发病

      中医认为诱发痛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凡劳伤风冷,寒客胞中,气滞血瘀,瘀血内阻,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等,均可导致本病。   天津名老中医哈荔田教授认为,痛经发病的主要机理为冲任二经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滞于胞中。因此,在治疗上依据“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理论,应强调着眼于“不通”二字,并结合证候的虚实寒热,或温而通之,或清而通之,或补而通之,或行而通之。正如清代高士宗所说:“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虚...

  • 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宫腔积血辨病与辨证结合

    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宫腔积血辨病与辨证结合

    王丽娜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经验 先兆流产(threatened abortion)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的病证[1]。先兆流产患者在B超检查时,若子宫腔内、子宫壁和孕囊(或者胎膜)间存在无回声区域,即绒毛膜下血肿,提示患者有宫腔积血[2]。国内外研究表明,宫腔积血与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异常产科结局有关[3,4]。目前西医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主要应用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辅以抑制宫缩、抗感染等药物治疗,疗效不甚乐观...

  • 《中医妇科学》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妇科学》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主干课程之一。课程紧密围绕女性经、孕、胎、产的整个生理病理过程展开,融合了健康、疾病、心理、婚姻、家庭、社会、伦理等多因素,是临床医学中一门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的学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教研室抓住课程特点,积极推进《中医妇科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打造课堂教育、实训操作、临床实习全程融入思政教育的中医妇科学教学体系。项目建设于2017年被立项为天津中医药大学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2018年立项为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

  • 从中医寒热论治月经不调

    从中医寒热论治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的周期、 经期、 经量、 经色、 经质等发生异常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临床常见为月 经先期、 月经后期、 月经量少、 月经量多、 月经不止等 表现。 笔者团队在谢竹藩教授指导下 , 长期致力于中 医 “寒热证” 本质的研究, 发表数篇文献报道 [1-4] 。 在月经不调临证中, 提出以 “理论溯源-病因病机-临 床表现-物质基础-组方用药” 为一体的从 “寒热” 论 治的理论思路。 月经不调与“寒热”关系...

  • 论及各种不孕症的论治中医分析

    论及各种不孕症的论治中医分析

    《傅青主女科》治疗不孕症的中医体质思想探析 傅山(下文称“傅氏”),字青主,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其所著《傅青主女科》对中医妇产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在《傅青主女科·种子》篇中,提出“十不孕”,包括身瘦不孕、胸满不思食不孕、下部冰冷不孕、胸满少食不孕、少妇急迫不孕、嫉妒不孕、肥胖不孕、骨蒸夜热不孕、腰酸腹胀不孕、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孕[1]。根据文中所述,均涉及平素体质因素进行论治,现从王琦教授创立的9种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

  • 白带异常可用中医治疗

    白带异常可用中医治疗

    白带异常是常见的妇科问题。尤其在岭南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女性更容易出现白带异常,且更容易反复发作。白带异常是妇科健康的一个信号,不同的疾病会引起不同的白带异常表现。因此,一旦出现白带异常,要及时正确护理、就诊治疗,排除恶性病变。 白带异常与阴道炎症、肿瘤等有关 “白带是妇女从阴道里流出来的一种带有黏性的白色液体。”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副教授庞震苗指出,它是由前庭大腺、子宫颈腺体、子宫内膜分泌物、阴道黏膜渗出液和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混合而成。白带中含有乳酸杆菌、溶菌酶和...

  • 中医常用妇人经病治法

    中医常用妇人经病治法

    福建省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吴熙教授在多年妇科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妇人经病,有因先病而致经不调者,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有因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当先调经,调经则病自除。此为经病治疗的一般原则。但在具体运用时,还应该结合四诊以辨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而分清寒、热、虚、实。常用经病治法如下:   调理气血 女子以血为主,月经乃血也。经行屡耗其血,是以妇人血病者多。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气相互资生、相互为用,故血病必累及气,气病必累及血,气血失调乃为导致月经病的主要机理之一。...

  • 原发性痛经 中医三型辨治

    原发性痛经 中医三型辨治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以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在1~2年内发病,约占痛经90%以上。临床表现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呕吐等,并随月经周期而发。多因先天不足,肾气未盛,或气血不足,胞脉失养,或气血运行不畅,经期感受外邪,客于冲任,不通则痛。中医分以下三型辨治,疗效满意。   气滞血瘀   经前或行经时腹痛及腰,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紫黯有块,块下痛咸,周期及经量正常,舌苔薄,质黯瘀斑,脉弦。治宜理...

  • 不用激素 中医如何调理女性的月经周期

    不用激素 中医如何调理女性的月经周期

    很多西医的朋友问我: 不用激素,你们中医如何调理女性的月经周期?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对女性和中医了解越多,你越会发现中医的神奇之处! 月经 是女子青春发育至绝经期,每月从子宫排出的血性液体,它是子宫一种特殊新陈代谢的产物,月经可以存在女性生命中的平均时间为35年左右(除却妊娠和哺乳期的时间),正常一月一至,28天为一个月经周期。这28天是由4个7天组成的,月经周期中的第一个7天,是月经期; 第二个7天,是卵泡期; 第三个7天,是排卵期; 第四个7天是黄体期。由此可见女人如花,小周天...

  • 治月经病的常用中医药对 马大正精粹

    治月经病的常用中医药对 马大正精粹

    马大正治疗月经病常用药对举隅 马大正( 1949- ) , 男, 主任医师, 第三、 五批全国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享受国务院 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博士生导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兼 职教授, 浙江省名中医,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委,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 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温州市中医妇科主任委员, 中华中 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 一五 ” “十二五” 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

  • 中医药在不孕与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应用

    中医药在不孕与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应用

    •不育不孕是中医妇科学的优势病种,是中医生殖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有力抓手。中医药在调经、助孕、种子、安胎方面的优势成了与辅助生殖技术紧密结合的关键点。 •中医药有着“多靶点”的作用,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从肝脾肾论治,培育先后天之本,全方位调理,既可改善多种临床症状,又可迅速恢复、提高生殖功能。 本文主要介绍中医药在不孕与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应用。 中医生殖理论的发展沿革 中医在两性生殖生育方面的观察、认识和研究源远流长。...

  • 崩漏中医典型病案 李丽芸的治验方

    崩漏中医典型病案 李丽芸的治验方

    “崩漏” 是指妇女经血非时而妄下, 或量多如 注, 或淋漓不尽。本病是临床医生颇感棘手的疾病, 具有难治且易复发的特点。李丽芸为广州中医药大 学教授, 广东省名中医。业医 50 余载, 有扎实的理 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于崩漏的诊治有独到 的见解, 现将其治疗崩漏的经验撷要介绍如下。 1 疑难重症细究病因 李丽芸认为 , “崩为漏之甚, 漏为崩之渐” , 崩与 漏交替, 因果相干, 致使病变缠绵难愈, 成为妇科最 常见的疑难重症。诊断需与多系统疾病相鉴别,...

  • 产后缺乳中医有妙招

    产后缺乳中医有妙招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产后缺乳”已成为妈妈们想急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与喂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相较于奶粉,母乳中的营养素齐全,能全面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其中母乳中的免疫物质还能提高婴儿的抗感染能力,同时,母乳喂养还可以增加母亲和婴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因此,母乳是全球公认的最佳的喂养方式。 产后缺乳的原因 中医认为身体因素导致的缺乳有虚实之分,产后缺乳的妈妈们常见的证候分为气血虚弱型和肝郁气滞型。气血虚弱型表现为...

  •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肾虚为本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肾虚为本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导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于45~55岁,大多数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明显的优势,而传统上将此病分为肝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等,分型的过于复杂并不利于本病临床操作与治疗,沈绍功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调肾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这无疑对中医辨治此...

  • 痛经 中医辨证

    痛经 中医辨证

    痛经:患者,女,36岁,2007年9月23日初诊。患者每行月经小腹痛,以胀痛为甚,经色黯黑夹有血块,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大便稍结,尿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为: 肝郁气结,气血瘀滞。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2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5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6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连服3剂,嘱患者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复诊,腹痛消失,月经量减少,再进原方2剂,以巩固疗效,嘱患者每逢经前1周服中药3剂,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而告愈。...

  • 夏桂成中医妇科的首要学术特色

    夏桂成中医妇科的首要学术特色

    夏桂成中医妇科的首要学术特色,首先是调整月经周期节律学说。他深入研讨《易经》,以为月经周期节律的改变首要在于阴阳的消长改变,过分不及的自我调节、胜复的降临,导致生物内部的显著改变。 月经的圆运动周期节律 夏桂成的圆运动周期节律来源于命运学说的理论。在月经周期演化中,由于太极圆运动的循环改变的规则,一月一次的月经周期,必定是阴半月与阳半月所组成。阴半月首要在于阴长,阴的物质基础有癸阴、海阴、精阴、水阴、癸阳。癸阴虚者,轻则归芍地黄汤加减,重则滋阴奠基汤,但必需要加入清心安神和降心气之品;海阴缺乏者...

  • 产后身痛 治疗中医处方

    产后身痛 治疗中医处方

    产后身痛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以全身关节酸楚、疼痛和肢体麻木重着为主证,兼有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可延至数月、数年甚至痿痹残疾。 产后身痛属痹证范畴 该病临床多见于严寒季节分娩后产妇,因发于产后,气血津液俱虚,纵有血瘀与外感亦可致病。根据产后多虚夹瘀的病机特点,临床往往多见本虚标实证。多因产后失血耗气,体虚未复,四肢百骸、经脉关节失于营血灌溉充养,不荣而引发疼痛;或因产后气血亏虚,腠理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经络,不通则痛;也有因产后瘀血排出不畅,稽留关节经络,气血运...

  • 子宫内膜功能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 诊治验案举隅

    子宫内膜功能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 诊治验案举隅

    尤昭玲辨治子宫内膜功能障碍不孕经验浅析 女子的卵泡从卵巢正常的排出和子宫内膜功能正常是受孕的必备条件。子宫内膜的各类病变可导致胚胎种植失败, 降低女性受孕率, 提高流产率, 甚至发生不孕。随着医学影像学, 特别是阴道四维彩色超声技术 (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TVCD) 的发展, 临床医生借助这一手段观察子宫内膜的异常, 例如内膜的病变、形态、厚度、结构、蠕动、血流等, 以及输卵管和卵巢的各类问题。子宫内膜异常影响着内膜的功能, 直接降低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成为众多妇科生殖疾...

  • 中医学滑胎治疗复发性流产医案

    中医学滑胎治疗复发性流产医案

    复发性流产(RSA)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RSA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本病病因不明确,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血栓前状态(PTS)在RSA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岐黄学者谈勇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本病多为肾虚血瘀型,采用补肾活血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本文梳理了中西医关于PTS致RSA的发病机制,总结谈勇治疗本病的特色,报道如下。 辨证经验 RSA属中医学滑胎、屡孕屡堕的范畴。清·王清任提出少腹逐瘀汤可治疗血瘀型流产,认为病...

  • 产后乳少 中医临证验案

    产后乳少 中医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滋乳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中,主治由于气血亏虚或经络瘀阻所致的少乳。其方药由生黄芪一两、当归五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穿山甲二钱(炒捣)、路路通大者三枚(捣)、炒王不留行四钱组成。另外,要用丝瓜瓤作引,无者不用亦可。若用猪前蹄两个煮汤,用以煎药更佳。张锡纯在书中只载其方,未做论述,原解中我们不做解析,以免曲解张锡纯原意。 陈宝贵心解 少乳一证,陈宝贵临证治之甚多,其病因以气血亏虚、气滞血瘀为主。其治疗或益气养血,或疏肝化瘀。但无论何种治法,常伍以通乳之药...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