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43页
-
产后身痛 中医治疗验案
赵某,女,已婚,2010年9月13日就诊。2008年剖腹产手术后,由于产后护理不周受冷,导致关节酸痛、麻木,腰背痛至今。现翻身诸症加重,腹胀,脉沉无力,舌淡苔白。证属产后真元大损,气营两虚,治宜益气养血,温通经络。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鸡血藤20克,忍冬藤20克,威灵仙10克,路路通20克,丝瓜络10克,桑寄生10克,炒杜仲15克,巴戟天10克,羌独活各10克,姜黄12克,细辛3克,川断18克,狗脊20克,栀子10克,藁本10克,木瓜20克。7剂,水煎服。以该方为主加减两月后见好...
-
胎漏与胎动不安 流产先兆用中医辨证治疗
怀孕后阴道不时少量流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妊娠期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称胎动不安。胎漏与胎动不安常是流产的先兆,除注意休息外,还可用中医辨证治疗。 (1)肾虚型: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腰酸腹坠痛,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舌淡苔薄白,脉沉滑。治法宜固肾安胎益气,以寿胎丸加减,方药为菟丝子、阿胶(烊化)、白术、益智仁各10克,覆盆子、杜仲各12克,桑寄生、续断、党参各15克,水煎服。 (2)气血虚弱型: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稀薄,腰腹胀痛或坠胀,伴神疲肢倦,面色 白,心悸气短,舌质淡...
-
中医固肾保胎法治习惯性流产疗效好
习惯性流产是指临床上连续3次或3 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常见原因有胚胎染色体异常、免疫异常、甲状腺功能下降、子宫畸形或发育不良、宫内粘连、宫颈内口松弛等。笔者运用名中医创立的固肾保胎饮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治疗原则为健脾固肾、滋养气血。采用著名中医创立的固肾保胎饮治疗。处方:熟地24克,阿胶15克(烊化冲服),当归、续断、桑寄生、白术、杜仲各15克,菟丝子、黄芪各18克,太子参20克,陈皮、艾叶、炙甘草各6克。随证加减:有热者加黄芩,去艾叶;有寒者加吴茱萸、生姜;跌仆闪挫者加白芍、枳壳;肝气不...
-
肖承悰教授应用中医诊疗卵巢早衰的经验分享
肖承悰 ( 1940—) ,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家学渊源,精研经典,从事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科研工作 50 余年,对卵巢早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因卵巢功能过早衰竭致使女性40 岁之前出现闭经,同时伴有低雌激素、高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月经失调、性欲减退、性功能降低、不孕、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卵巢早衰的病因复杂,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
-
更年期相关性疾病与中医优势
更年期是女性健康防护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分析中、西医对更年期女性的生理病理变化,首次提出更年期相关性疾病这一概念,以强调对中年女性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将更年期相关性疾病的防治目标提前。通过中西医治疗比较,探讨中医防治更年期相关性疾病的优势。 女性因生理差异,许多疾病都与女性独特的衰老过程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和绝经,部分妇女会出现血管舒缩性症状、老年痴呆、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和内脏下垂和萎缩等疾病。如何及早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更年期管理的重要任务。 1更年期与...
-
治输卵管积水 慢性附件炎中医方
李某某,女,32岁,2010年1月5日初诊。患者自述1月15日于当地医院输卵管造影术检查发现右输卵管通而不畅,左输卵管不全阻塞伴积水;末次月经2月21日,平时期多迟后,量可,纳可,寐安,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断:癥瘕;西医诊断:输卵管积水。治法:补肾活血通络。处方:柴胡9克,枳壳12克,山萸肉20克,杜仲12克,桑寄生30克,桂枝9克,茯苓20克,丹参、益母草各30克,泽兰20克,路路通12克,红藤、鸡血藤各30克,皂刺15克,炮山甲4克。14剂,水煎服,并嘱其忌食海鲜、炒货等。 3月15日复...
-
中医治疗产后发热
特约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张达旭 编辑同志: 我妻子生小孩后不久就出现发烧.体温38%:以上,服西药效果不好,请问如何用中药治疗? 湖南怀化周伟 周伟读者: 妇女产褥期间,出现发热(38cC以上)持续不退,称为产后发热。中医一般分为以下五型辨证施治。 一、感受邪毒型:患者产后高热寒战,发热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色暗如败酱、气臭秽;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处方: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鱼腥草、益母草、蒲...
-
中医预防自然流产 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辨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 多囊卵巢为特征的内分泌紊 乱的症候群, 属中医月经后期、 闭经、 崩漏等范畴, 病症 包括月经稀发或闭经、 慢性无排卵、 不孕、 多毛及痤疮 等, 占育龄期妇女的 5% ~10% [1 ] 。现代医学通过促排 卵治疗, 大大提高了该病患者的受孕率, 但其发生自然 流产率高达 50% [2 ] , 明显高于普通不孕者。复发性流 产(RSA)指连续发生 2 次或 2 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发 生率占妊娠总数...
-
治疗不孕症一定要夫妻同行 中医沉脉治疗
不孕症是指夫妻双方婚后,性生活正常且未采取避孕措施,同居2年而未怀孕的疾病。可根据相关检查来判断配偶双方是否具有生殖问题;也可根据病史,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原发性不孕指无怀孕、流产史,继发性不孕指曾有怀孕史而2年以上未再次怀孕者。导师谢文英对不孕症的治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介绍一例供参考。 黄某,女,32岁,2016年3月8日初诊。诉婚后未孕4年余。患者婚后始终未曾有孕,爱人身体健康,本人无流产堕胎史。夫妻双方均做过相关检查,唯有子宫内膜略薄。不愿做试管婴儿,求诊于谢文英处,以中药调理。谢文英教授...
-
排卵障碍性不孕 中医针刺疗法
福建中医药大学 赵梅,潘丽贞 关键词 成熟卵泡排卵障碍;不孕症;中西医研究进展 近年来,不孕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发病率因国 家、民族和地区不同存在差异,我国不孕症的发病率 约占育龄妇女的 7% ~ 10% [1] 。导致不孕的因素与夫 妻双方均有关系,女性不孕的原因较多,其中卵泡发 育成熟后排卵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成 熟卵泡不破裂的原因很多,如 FSH、LH 的比例达不到 排卵时的比例,或者是两者的水平过低时致卵泡不能 正常排出等 [2] 。成熟的卵泡不破裂,大多形成黄体,发 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
-
反复流产中医一套治疗方案
反复流产,而且找不到男女双方原因,这类患者近几年有愈来愈多的发展趋势。孕妇自觉身体无特殊不适,如无腰酸乏力、腹痛下坠脾肾虚等表现,多在40~50天无任何原因,出现出血症状,B超显示没有胎心。用传统保胎法,如补肾健脾或补益气血等,往往无效。患者承受很大心理压力,想怀孕又不敢。 经过临床实践思考,我认为此类病患发病原因:环境污染、食品污染,或年少轻易流产或不洁性生活等,导致子宫有瘀滞不适于胚胎生存。 笔者自拟一套治疗方案:孕前3个月在经期用少腹逐瘀汤加味,一旦怀孕就开始保胎,一般用药到怀孕3...
-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外治法治疗详解
安徽中医药大学 景锐霞,刘春丽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外治法 盆腔炎是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多发病之 一,主要是指发生在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 织、盆腔腹膜的炎症,该病若未能及时、彻底治疗易转 为慢性,现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反复发作,迁延 难愈,临床表现以慢性盆腔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 作、不孕、异位妊娠等为主,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 因此必须引起重视。目前,西医首选抗生素治疗盆腔 炎性疾病后遗症,形成盆腔包块或化脓性感染时需手 术治疗,中医则以内服及外治为主,尤其是中医外治 法被临床广泛应...
-
习惯性流产 中医滑胎治方
习惯性流产中医称为滑胎,认为病因病机多为肾气亏损,气血虚少,冲任二脉失其肝肾之所系,气血之所养,导致冲任不固,胎元不安或胚胎缺损,不能成形而屡孕屡坠,临床上常分为气血虚弱、肾气亏损和血热三型,前二者居多,治疗当以补气养血、益肾、调固冲任为主保胎治疗。 1气血虚弱型 症见屡孕屡堕,头晕目眩,身倦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来中空,滑而无力。治宜养血益气,补肾安胎。可采用补血安胎汤:熟地30克,制首乌30 克,当归10克,白芍10 克,人参15克,炙黄芪 30克,茯苓15克,白术 15克,川断20克,寄生...
-
中医食疗 补养女性流产
流产后应重视饮食的补养,这对女性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流产对身体有一定的损伤,不仅丢失一定量的血,加上流产过程中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和肉体上的痛苦,使流产后的身体比较虚弱,有的人还会有贫血倾向。因此,适当的进行补养是完全必要的,而补养的程度、持续的时间,应视流产者的体质、失血多少,全面衡量而宜,既不要营养太过,也不可缺乏。 首先要保证优质蛋白质、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尤其是应补充足够的铁质,以预防贫血的发生。食物选择既要讲究营养,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可供给鲜鱼、嫩鸡、鸡蛋、动物肝、动物血、瘦肉、大豆制品...
-
习惯性流产中医保胎 以补中益气汤化裁
刘某,女,32岁。2002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自诉近二年来,曾先后自然流产2次,均在70天左右。现停经40余天,腰酸,腹部坠胀。伴恶心、嗜睡、畏寒等轻度早孕反应。妊免试验阳性,西医诊断为习惯性流产,要求中医保胎。诊其脉滑而细,舌淡胖,苔薄白,辨证为肾气不足,胎元不固,而致滑胎。治当补肾益气固胎,以补中益气汤化裁。 方药:黄芩18克,党参15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12克,焦白术15克,菟丝子30克,川断6克,甘草3克。水煎空腹服,每日1剂,5剂。 二诊:药后腰酸、少腹坠胀减轻。前方加寄生...
-
乳痈促进脓毒消散 中医外治方
外治方 成脓期应及时切排引流,溃后除引流外,还应外敷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中药,以促进脓收病愈。郁乳期及早使用外治方,可促进脓毒消散。 1.中成药外治方 ①金黄散:金黄散适量,用凡士林调匀外敷患处,包扎[占J 定,每日换药1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⑦紫金锭:紫金锭40粒,放人开水中研为稀糊状,均匀涂于双层纱布上,外贴患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2次,连续 3~5天即可。可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③七厘散:七厘散5克,大黄粉50克,混合均匀,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备用。按患处面积大小,将药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