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 第23页
-
治眩晕 头颈疼痛方
眩晕,江某某,女,52岁。2010年4月2日初诊。 患者1月前受凉感冒,发热,头颈疼痛,眩晕,多次肌注退热针剂,出汗较多,头痛发热虽消失,但不时感到眩晕,恶心,颈部疼痛,不能转侧,曾去某医院诊为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输液并口服不少药物,疗效不明显,近1周来,眩晕发作次数增多,颈部疼痛且强硬不适。刻下症见:精神差,头晕,动辄加重,伴恶心,每次眩晕即大汗出,颈部强硬疼痛,不敢左右顾盼,乏力,口苦,咽干,心烦,纳可,寐差,舌质暗、嫩,舌苔微黄腻水滑,脉弦细。辨为太阳、少阳合病,枢机不利,营卫不和兼挟瘀饮,方拟柴胡桂枝...
-
山东名压治颈源性头痛方
山东名医治颈源性头痛(经脉失和)方: 处方:葛根15克,白芍、炙甘草、生姜各10克,大枣6枚,麻黄、桂枝各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每晚用煎药后的药渣热敷颈部。 功效主治:疏通经脉,缓急解痉。用于治疗颈源性头痛,中医辨证属经脉失和型。症见颈枕部拘紧或酸痛,连及颞额,或伴肩背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紧。 专家点评:颈源性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头痛之一。本病是由颈枕部或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导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一般认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
-
中医名方巧治颈性眩晕
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味。药用:葛根27克,天麻、木瓜各15克,川芎、蔓荆子、黄柏、黄芪、杜仲叶各12克,白芍、生龙骨、牡蛎各21克,炙甘草、党参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观察疗效。 疗效:治疗120例,显效56例(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有效54例(眩晕症状减轻,偶有头晕);无效10例(仍眩晕,与用药前无差别)。 病案:张某,女,48岁。颈椎病病史3年,人院时主证头晕,不能行走,时有恶心呕吐,耳鸣,颈痛,头部活动时眩晕加重,旋颈试验阳性。颈椎四位片示:椎间关系失稳,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脑...
-
治颈淋巴结核小方
1.治颈淋巴结核初起:鲜刀豆壳30克,鸭蛋1个。酒水适量煎服。 2.淋巴结核,或结核红肿溃烂出脓久不收口者:独根大蓟,不拘多少,加水牛肉或猪肉,炖烂服。外用新鲜大蓟捣烂,入发炭、儿茶、血竭同拌,敷疮口。 3.颈淋巴结核:取鲜灯笼草头(又名:打卜草、打额泡)3个,冬瓜2片,水1碗煮成半碗顿服(小儿酌减),治疗100多例,有的服药4~10次,有的服药2月,均有一定疗效。 4.颈淋巴结核:鲜无花果根30克。水煎服。 5.治颈淋巴结核,身发寒热:白头翁60克,当归尾、牡丹皮、半夏各30克炒研未,每服9克,白开水调服。...
-
中药治颈淋巴结结核疗效满意
颈淋巴结结核是外科常见病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多。运用中药治疗本病8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 6~15‘岁者42例,16~25岁者24例,26~45 岁者15例,大于45岁者5例;病程2~6 个月者48例,7~12个月者20例,l~2年者18例。 临床表现:初起颈部一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核状肿块,推之可移,皮色不变,亦无疼痛。病情发展,核块与皮肤粘连,有轻微疼痛。化脓时皮色转为暗红,肿块变软,脓肿破溃及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疮...
-
推拿治颈肌紧张性头痛
颈肌紧张性头痛多因头颈部处于某种姿势,如长期低头看电脑,导致头颈肩胛部姿势不良引起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胛带肌等持续收缩痉挛,从而导致头痛。也可能由于精神紧张、劳累过度、内分泌紊乱等诱发。中医认为,过度劳累致气血不足或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阻滞经络,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久病入络,气血痹阻,留滞于头部经络;加之颈部姿势不良,局部气血失调,不通则痛,从而发病。通过推拿则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可让患者趴在床上,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和滚法放松其两侧肩背部和项部的肌肉,后用力弹拨患者肩胛骨内侧角的肩胛提肌止点和阿...
-
治颈椎病 慢性支气管炎方
治颈椎病方 处方:当归、红花、三七各等份。用法:共研为细粉,每次服2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补血活血。主治颈椎病、颈项僵硬,常落枕,或伴有手臂发麻,头痛眩晕等表现,x线检查颈椎有明显增生。 潘佳佳 治慢性支气管炎方 处方:陈皮8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甘草5克,党参、神曲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口l剂,5天为一疗程。功效:化痰行气,健脾扶正。 主治脾虚痰湿型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症见痰多色白,短气不足以息,面色无华,难以平卧,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濡。 黄凯...
-
治颈椎病 荨麻疹 支气管炎方
治颈椎病方 当归、红花、三七粉各等份。研为细末,每服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血活血,主治颈椎病,颈项僵硬,常落枕,或伴有手臂发麻,头痛眩晕等表现,X线检查颈椎有明显增生。 治荨麻疹方 蝉蜕15克,糯米100克,黄酒60克。蝉蜕焙酥或晒干研细,糯米用火炒至焦黄。加水150毫升,文火炖15分钟,再将蝉蜕末和黄酒加入,武火煎1~2分钟即可。一次服完,临睡前服,马上盖被取微汗,效果较好。 治慢性支气管炎方 陈皮12克,半夏15克,茯苓20克,甘草5克,...
-
头颈运动助疗慢性咽喉炎
北方春季气候多风而且干燥,患有慢性咽炎的人常常在这个时候发病。除用药物治疗外,通过有效的穴位按摩,以及头颈部运动,也可以促使咽喉、甲状腺、扁桃体、声带等部位的血液循环通畅,恢复咽部的功能,对治疗咽炎大有裨益。1.转颈 两眼平视,左手拇指与食指呈半握形,按摩扶突穴(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头颈先向左后方转,然后还原,再向右后方转,还原。反复进行8-10 次。 2.绕环 两眼平视,左手拇指与食指呈半握形按人迎穴 (喉结旁1.5寸,在颈总动脉之后,胸锁乳突肌前缴)。先向前低头,头颈经右侧转至向后仰...
-
崔德成温经养血通络法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经验
颈源性心律失常,又称颈性心律失常、颈心 综合征 [1- 5 ] ,临床并不常见。国家级基层名老中医 工作室指导老师崔德成主任医师基于多年的临床 实践,在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遣方用药方面,积累了丰富完整的辨治经验,收 效满意,现将其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经验总结 如下。 1 鉴别诊断 颈源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除颈椎病的症状 外,还伴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颈项僵直、 咽干、心中恐惧、汗出恶风等,胸部 X 线片、心 电图、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多无明显异常。按压 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可加重心律不齐,松开后心...
-
施杞运用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经验
颈椎病是指始于单个或多个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 其继发性椎间结构退变, 刺激或压迫脊髓、 神经、 血管 等, 而表现出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我国 颈椎病的平均患病率约为 7. 3% ~13. 7% [1 ] 。50 岁以 上人群颈椎病的发病率为 25%, 60 ~70 岁时发病率升 高至 50%, 而 70 岁以上的发病率几乎升至 100% [2 ] 。 施杞教授认为 , “动力失衡为先, 静力失衡为主” 是 颈椎病发病的力学基础, 倡导 “从痹论治 ” &ldq...
-
从痰瘀立论探讨分期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累及 全身动脉血管的退行性、 增生性和炎性病变。 颈动 脉粥样硬化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CAS) 与心 脏的冠状动脉、 脑部血管、 肾动脉的粥样硬化有着 共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 要原因之一 [1] 。 颈动脉位置表浅, 易于探及检查, 作 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 “窗口” , 可用来判定AS整体 情况。 CAS可能造成颈动脉狭窄, 引起颅内血管的狭 窄、 阻塞或斑...
-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性眩晕 泽泻汤治耳石症 甘汤证治梅尼埃病
崔书克运用经方治疗眩晕案3则 经方指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方剂。《金匮心典·徐序》云:“唯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唯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经方组成药味简洁,用药精准,效宏力专,疗效显著,为世代医家称赞。 崔书克教授从医20余年,经验丰富,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临床采用“六经辨病,方证对应”的辨证方法,以六经为纲、方证为要,先辨六经,继而方证对应,方随证立,方证一体,往往一剂知,二剂显,效如桴鼓。现将其应用经...
-
眩晕型颈椎病按丁锷喜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炒枳壳
全国名中医丁锷学验俱丰,擅治骨伤科疑难病症,尤对颈椎病的辨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丁锷认为眩晕型颈椎病的发生属虚者居多,或虚实夹杂,但总以虚为本。临床上,丁锷将眩晕型颈椎病辨证为两型:中气不足型和痰湿中阻型。中气不足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痰湿中阻型以燥湿化痰治其本。今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中气不足型 李某,男,38岁。因头晕,颈痛3年余,于2001年10月8日就诊。面色白光白,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缓弱。查颈椎生理活动度尚可,C4、5棘突处压痛,侧方压顶试验阳性,颈椎正、侧、左、...
-
止晕定眩主治高血压病颈椎病方
梁宏正,1948年出生,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年,临床擅治内科杂病及妇科、儿科常见病,尤其在肾脏病、男科病、肿瘤、风湿病、癫痫等疑难杂病的辨治上经验独到,疗效显著。 组成:黄芪60~120g,怀牛膝、代赭石(先煎)、石决明(先煎)、葛根各30g,升麻10g,生地黄、山药各20g,白芍、丹参各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止晕定眩,益气濡脑,潜镇息风。 主治:原发性中、重度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
-
颈性眩晕 冯学功教授遣方用药临证处方
冯学功辨治颈性眩晕方药规律数据挖掘分析 颈性眩晕为颈部不同病变压迫或刺激颅外段椎动脉,引起血流障碍而出现的一组眩晕综合征[1],其在颈椎病中约占20%[2]。随着伏案人群比例的增高,发病率逐年上升,40岁以上颈椎病人群中发病率可达6%~10%[3],发病机制的学说多种多样,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4]。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但治法较多,方药繁杂,其规律难以把握,临床疗效有时不易复制。 冯学功教授从医30余年,诊治中风病、头痛、眩晕等病经验丰富。在颈性眩晕诊治中以六经为纲,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
颈性眩晕中医论治经验 方药益气活血通络
颈性眩晕属“眩晕”范畴。全国名中医王新陆对于颈性眩晕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其诊治经验如下。 病因病机 络脉瘀阻王新陆在脑血辨证中首次提出脑病的发生应当首先责之于血浊,血浊是指精神因素、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导致血液失去其清纯的状态或者血液循行紊乱,从而扰乱脏腑气机的一种不平衡的病理状态。由于血液浑浊,循行混乱,不思其道,浊血上逆,扰乱清府,则发为眩晕。 痰湿中阻过食肥甘,劳倦太过,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职,则聚湿生痰,痰湿内阻,上扰清窍...
-
颈淋巴结结核 用虫类药尤其注重引治之
唐汉钧治疗颈淋巴结结核临床经验 颈淋巴结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及颈项部淋 巴结所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中医学称为 “瘰疬” , 其临床表现: 初期肿块结节, 中期脓肿溃疡, 后期形 成窦道、 瘘口, 恢复期生肌收口。 唐汉钧教授治疗全 程能充分体现中医疮疡病内治 “消、 托、 补” 三原则, 在此方面具有丰富宝贵的临床经验, 现将唐教授经 验概述如下。 病灶虽现于局部,病源在肝脾肺肾 唐教授认为, 颈淋巴结结核病灶虽现于颈项连 及腋下 , 而病源重在肝脾与肺肾。...
-
治愈颈淋巴结结核方
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 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大小,肿胀不适,伴右胁肋隐痛,喉痒干咳,口干苦,后颈部时汗出,平素盗汗,动则多汗,乏力气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4月在肿瘤医院做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确认为多发性颈淋巴结结核。曾用西药抗结核治疗,未见显效,反而使血白细胞下降至2.3×109/L。西医诊断:多发性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