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腹 第224页

腹 第224页

  • 小儿秋季腹泻论治

    小儿秋季腹泻论治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肠炎。以呕吐、腹泻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为特征。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起病急,传染性强,是影响小儿身体健康的多发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秋季腹泻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在古今文献中尚乏专论。笔者总结出秋季腹泻的3个特点:①流行多在立冬至小雪之间;②发病多是6~18个月的小儿;③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等肺系症状,吐泻并作,伤阴明显。提出“小儿秋季腹泻因燥起”的学术观点,运用运气学说对其病因病机、临床特点等进行了深入...

  • 如何辨别宝宝是不是患腹泻?

    如何辨别宝宝是不是患腹泻?

    1 如何辨别宝宝是不是患腹泻? 判断是否腹泻,有两个关键指标,一是排便频率;二是粪便性状。 排便频率:与平常自身排便对比,次数明显增多。 粪便性状:粪质变稀,比平常水分多,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或夹粘液。腹泻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数增加或排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脓血,或者还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内容物。 2 宝宝腹泻了需不需要马上来医院就医? 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但如果孩子腹泻还伴有下面的症状时,就说明很可能不单纯是腹泻,还可能存在更严重的问题。如果出...

  • 为何初夏多腹泻 如何处置小儿腹泻

    为何初夏多腹泻 如何处置小儿腹泻

      初夏来临之际,腹泻患者陡然增多,尤其是小孩因拉肚子而到医院就诊的比例居高不下。   为何初夏多腹泻   原因是多方面的。初夏时节,气温的趋势是升高的,但气温也起伏不定,天气变化无常。此时,人体内生理性散热和保暖功能与冬天和初春时节已有很大不同。冬天或初春时节,人体受到低温的强烈刺激后,皮表的汗腺毛孔会闭锁,以抵御外寒并保存体内热量,这就是中医上说的“外寒内不寒”。到了初夏,随着气温的大幅度的回升,人体的汗腺已经“开放”地迎接夏季。如果此时出现&ldqu...

  • 小孩驱蛔虫 婴幼儿腹泻腹胀偏方

    小孩驱蛔虫 婴幼儿腹泻腹胀偏方

    治疗小孩驱蛔虫偏方 生南瓜籽20粒,去壳饭前空服,一次吃下,第二天虫子即可随大便排出。 治疗婴幼儿腹泻腹胀偏方 大蒜一头,连皮烧焦,再与半碗水烧开,加适量白糖服汤,一日一次,一般两三天即可消食止泻。...

  • 巧治小儿功能性腹痛

    巧治小儿功能性腹痛

    小儿功能性腹痛作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脐周间断性腹痛,多伴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可自行缓解,呈周期性,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长和发育。 小儿功能性腹痛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1.小儿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黏膜轻微炎症、内脏敏感性增加,以及心理障碍等因素;2.体内B内腓肽活件增高、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性增加,导致肌痉挛等,最终导致腹痛;3.小儿生长发育相对较快,其钙摄人量明显较少或维生素D摄人量明显不足,低血钙导致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性增高、痉挛性收缩等,最终引起阵发性腹痛。采用醒脾养儿...

  • 从中医角度防治小儿腹泻

    从中医角度防治小儿腹泻

    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如小儿天生脾胃虚弱,加之气候多变、喂养不当等。从中医角度看,小儿腹泻可分为寒湿型、湿热型、食滞型、脾虚型、脾肾阳虚型等五种类型,不同证型用不同的方法,才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寒湿型该证型多因受寒或过食生冷食物引起,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色淡,清浠有泡沫,臭气不重,或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脉浮或濡。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止泻,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苏叶、茯苓、陈皮、半夏、厚朴、泽泻、苍术、补骨脂、生姜、大枣、甘草)。 湿热型主要表现为大便稀...

  • 妙方敷脐治疗小儿腹泻

    妙方敷脐治疗小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婴幼儿腹泻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症、轮状病毒感染及其他细菌感染,均可导致婴幼儿肠蠕动增强,大便次数增加,腹部不适等。夏秋季是婴幼儿腹泻发生的高峰期。眼下,又有不少的宝宝患儿腹泻,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纳差、乏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脱水休克,让家长们十分担心。 祖国医学认为,婴幼儿腹泻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或感受暑湿,致使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因而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中药治疗婴幼儿腹泻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不少的宝宝可能...

  • 小儿腹泻腹痛 扶正治方

    小儿腹泻腹痛 扶正治方

    小儿易感腹泻方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虚弱,无论内伤乳食、感受外邪或脾胃虚寒,均易引起腹泻。本病最易耗气伤液,重症者可引起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之危重证候;迁延日久不愈,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疳积等慢性疾患。 故治疗在扶正的基础上,加以调理脾胃、利湿止泄。方用小儿易感腹泻方。 方药组成:黄芪10克,炒白术5克,防风3克,炒鸡内金3克,炒山药3克,炮姜3克,炙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分2~3次温服。 功效:益气固表,健脾和胃,燥...

  • 冬天捂出病 防孩子腹泻

    冬天捂出病 防孩子腹泻

    编辑同志: 前段时间我2岁的儿子突然出现拉肚子,每天拉黄色稀水便十多次,伴有发烧频繁呕吐,到附近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为秋季腹泻并脱水。儿科医生要求先给他抽血化验,然后进行输液治疗。请问,为什么对腹泻患儿要抽血检查? 桂阳县李小芳 李读者: 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每年10-12月份这个季节的腹泻,本病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对于秋季腹泻患儿,儿科医生要求抽血检查患儿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度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秋季腹泻患儿绝大多数都合并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抽血检查有助于对病情轻重的判断;同时...

  • 小儿腹泻 苏恺给推荐止泻方

    小儿腹泻 苏恺给推荐止泻方

    天气炎热,空调开得过大,一不留神,三岁的铮铮受凉后开始低烧腹泻,因为不适而哭闹不止,食欲不振。为此,爸爸妈妈很是担心,铮铮有药物过敏史,不敢随意用药,在江苏南京市妇幼儿童保健科中医门诊推拿健体的过程中,中医师苏恺给铮铮推荐一味名为“扁豆止泻方”的小验方,希望能对铮铮有所帮助。 “扁豆止泻方”选材很简单,就是白扁豆。白扁豆性味是甘而微温,归脾、胃经,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暑湿吐泻,既是蔬菜,同时也有药用价值。菜市场里生的白扁豆跟药店里的有同样的作用,只不过作为中药...

  • 小儿腹痛偏验方

    小儿腹痛偏验方

     腹痛为小儿常见的临床证候,以腹部胃脘下,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均统称腹痛。腹痛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许多内、外科疾病均可出现腹痛症状。本节主要是指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小儿腹痛,这类腹痛以感受外邪,乳食积滞,脏气虚冷,气滞血瘀为发痛因素。  验方组成:柑子皮1个 枫树叶1撮 油菜子1杓 四季葱头2个 香附子1杓。  功能主治:小儿腹痛。  用法用量:共捣烂调盐水炒热敷肚脐。...

  • 分型论治小儿再发性腹痛 臣字门儿科

    分型论治小儿再发性腹痛 臣字门儿科

    时间:2022-09-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林伟 高军 王洪强 时乐 小儿再发性腹痛是由多种器质性和功能性原因引起的小儿常见慢性腹痛病,发病年龄多在4~10岁,痛发时手捂腹部,或拒按,甚至呕吐,平时大便性状正常。与饮食、心理有一定关系。因其病因涉及范围广泛,并具有反复发作、长期持续、常规治疗疗效不甚理想等因素,从而成为临床诊治的难点。 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经验甚多,他将此病分为饮食积滞、寒凝气滞、脾胃气虚、脾胃气滞四个证型,治疗分别为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温阳化气...

  • 预防及治疗小儿腹泻

    预防及治疗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可由不同病因引起,亦可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长时间腹泻,机体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同时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如钠、钾、镁等,导致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如何有效地预防及治疗小儿腹泻是广大家长所关心的,现总结出四点注意事项:   一是不要盲目禁食。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外,均应继续进食以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促进恢复。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禁食或过度的饮食控制,都会加重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甚至影响小儿的健康。因此,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小儿,应继续纯母乳喂养,但...

  • 治前列腺体增生 小腹胀痛痛及会阴

    治前列腺体增生 小腹胀痛痛及会阴

      组成杜仲10克,山萸肉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瞿麦15克,王不留行10克,泽兰10克,黄柏10克,延胡索10克,茯苓10克。   功能强肾活血,通络消瘀,清热通关利尿。   主治前列腺体增生,小腹胀痛,痛及会阴,小便淋沥不爽,甚或癃闭不通,舌瘀暗,苔白黄,脉缓涩或沉弦硬。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禁饮酒及食发物,节制房事。   方解房室不节,致肾气衰损;或饮酒过度,湿热下注,两阴之间精室体内孙络气血不畅,日久瘀血阻络,渐形增大,尿道阻塞,发为癃闭。本病病性可分虚实两端。...

  • 小儿厌食 腹泻 食滞 疳积食疗方

    小儿厌食 腹泻 食滞 疳积食疗方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脾胃功能低下,又缺少多种消化酶,故应重视小儿饮食合理喂养,给易消化饮食,注重营养结构合理,可配制菜汤、肉末、奶品、蛋类、米粥、新鲜水果等,要定时定量,寒温适宜,改变吃零食的习惯,医学谚语云“若要小儿安,须得三分饥与寒”,是有一定道理的。若一旦出现脾胃疾病要尽早治疗。 厌食 小儿厌食当以调和脾胃为先,我临床常用理脾汤治疗: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鸡内金6克,砂仁3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3~5剂常可获效。 腹泻...

  • 练腹式呼吸可改善勃起

    练腹式呼吸可改善勃起

    男性要想改善性功能,应学会放松副交感神经。人体有一套自主神经系统,包含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后者对男性性功能至关重要。它被激活后,能释放乙酰胆碱,降低心率、呼吸频率、肌肉紧张度,从而降低新陈代谢,让机体放松下来。因此,学会放松,就是要学习控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这对男性来说,意味着更好的勃起和更优质的性表现。 首先,可借着淋浴刺激相关穴位,这是放松副交感神经最简单的方法。洗澡时,将喷头对准头顶,用较高温度的水冲击头顶的百会穴,一两分钟即可;其次,泡澡时,可以用热毛巾敷头,持续10分钟。这些都能起到放松副交感...

  • 按摩腹股沟促精子活力

    按摩腹股沟促精子活力

    腹股沟区是指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区域。正确地按摩这个部位,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血供,进一步完善神经调控,促进精子的蠕动等,对提高精子的活力及质量有一定的好处。 具体的按摩手法是:平卧后,顺着腹股沟的方向,自上而下的按摩30~50次,力度中等,以感觉腹股沟区稍稍发热为止,每周坚持3~5次比较适宜。 精子生成是一个系统工程,腹股沟按摩对提高精子活力有帮助,但对精子生成的源头把关更为重要。 陈武强...

  • 慢性盆腔炎 腹疼痛治方

    慢性盆腔炎 腹疼痛治方

      李某,女,42岁,2009年5月8日初诊。   自诉少腹疼痛一年余,常有带下伴腰酸乏力,月经先期,量少色淡,延日不止。曾经医院妇产科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经输液服中、西药,效不佳,望其面色萎黄,精神萎顿,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辨证为脾气不足,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冲任不畅,治以升阳除湿汤加减:生黄芪18克,焦白术15克,柴胡6克,升麻5克,木香6克,香附6克,白果仁5克,桂枝5克,炒苡仁12克,元胡9克,乌药5克,厚朴9克,车前子12克(包),甘草3克。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腹痛少有发作,白...

  • 月经过多兼见腹痛者 验方

    月经过多兼见腹痛者 验方

    阿胶、香附各20克,蒲黄炭4克。将香附炒黑,阿胶烊化,3味共煎,每日2次分服。 此方适于月经过多兼见腹痛者。...

  • 慢性盆腔炎如何根治 中药热敷下腹

    慢性盆腔炎如何根治 中药热敷下腹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一般是指除子宫以外的上生殖道炎症,包括附件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脓肿、盆腔血栓静脉炎。选择有效及适当的治疗方法很重要,笔者用中药热敷下腹部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药方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原则。基本方:千年健、透骨草、艾叶、川椒、羌活、独活、血竭、乳香、没药各60克,川断、五加皮、白芷、桑寄生、赤芍、归尾各120克。将上药加工成细粉末,搅均,每份 250克,装入布袋(布袋由纱布缝成20厘米x12厘米长方形,一边封口,一边为可收缩拉紧的开口),隔水蒸20...

  • 傅氏散结定痛汤治妇人腹痛

    傅氏散结定痛汤治妇人腹痛

    散结定痛汤是《傅青主女科》治疗产后下腹疼痛的方子,临床应用,收效颇佳。 王某,女,31岁,2015年3月3日初诊。 患者自诉反复下腹疼痛3年,经期加重,伴腰部不利,带下不多,月经周期尚规律,近日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少,眠可,大便时干,小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遂给予升阳除湿汤,方药如下:柴胡5克,升麻5克,木香6克,香附6克,元胡9克,乌药6克,陈皮6克,泽泻9克,黄芪15克,焦白术15克,桂枝6克,当归15克,甘草3克。 3剂,日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2次服用。 二诊(2...

  • 治慢性附件炎少腹胀痛方

    治慢性附件炎少腹胀痛方

    处方与用法:炒元胡10克,川楝子15克,吴莱萸3克(后下),当归尾5克,白芍10克,橘核5克,乌药10克,小茴香3克(后下),甘草梢 5克,木香5克,茯苓15 克,车前予15克(包煎)。水煎服,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外敷方:山甲粉5克,全蝎末5 克,乳香10克,没药10 克,大黄15克。诸药研末,以凡士林调成糊状,取适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功效:行气活血,化症止痛,治慢性附件炎,一侧或两侧少腹胀痛,热敷则痛减,患处皮色正常,脉弦紧,苔白腻,脉缓等。 (徐颖光)...

  • 腹痛崩漏用蚕沙炭

    腹痛崩漏用蚕沙炭

    蚕沙性味忖辛温,可祛风除湿,活血定痛,可用于治疗血瘀寒凝型崩漏,症见下腹冷痛,下血紫黑,量大。 方法:取蚕沙18克,炒炭研粉,每晚黄酒送服6克,连用3日可愈。曹恩...

  • 治妇人腹痛 温经活血化瘀止痛

    治妇人腹痛 温经活血化瘀止痛

      小腹,是指人体腹部的下部,从解剖角度来讲,位于脐下与骨盆之间的位置,包含了膀胱、男性的前列腺、女性的子宫及其附件、部分肠道等重要脏器,因其位置偏下,又称下腹。临床上引起小腹痛的原因比较复杂,最常见的有急慢性肠炎,泌尿系感染或结石,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卵巢、子宫疾病等,若为突然发作的小腹剧痛,则应警惕肠道溃疡穿孔、宫外孕破裂、内出血、结石嵌顿等急腹症。   病机:冲任失调胞脉受损   中医学将小腹的中部称小腹,将小腹的两侧称少腹,在临床上很难将此两者截然分开,故经常通称为“小腹痛&rdquo...

  • 急腹痛当以调经活血止痛为治

    急腹痛当以调经活血止痛为治

    翻医事日记以自赏,忽30余前一病案映入眼帘:1974年初秋,吾供职于乡镇医院,一日下午有患者抬入医院,其为女性,18岁,剧烈腹痛,呻吟不已,伴有呕吐,痛苦之情难以名状,以急腹痛收治入院。经止痛、消炎、对症治疗效不佳。 笔者正值年轻以传家中医妇科为业,急去询问病情,知其正值经期,痛在少腹,见经而痛,经行不畅,时有紫黑块下 ,素有痛经史,但此次最为剧烈,痛甚时伴有呕吐,舌紫暗,苔薄白,脉弦紧,当以调经活血止痛为治。 立方:当归尾15克,赤芍9克,元胡9克,香附6克,木香6克,青皮6克,桂...

  • 巧制橘皮水缓解子宫切除术后腹胀

    巧制橘皮水缓解子宫切除术后腹胀

    子宫切除术后腹胀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胃肠吻合口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腹胀多因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受到抑制、存留或咽下的空气滞留在胃肠道内引起。随着胃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大多可自行缓解。可采用橘皮水口服治疗子宫切除术后腹胀,效果较好。 方法:清水洗净柑橘,将外皮剥下,取20克,用沸水300毫升,浸泡1小时;手术6小时后饮用,2次/天,连续-饮用2天。 实施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禁食水,防止麻醉反应引起恶心、呕叶,引发窒息。6小时后可在床上适当翻身、并抬高床...

  • 慢性盆腔炎小腹疼痛坠胀 中医处方

    慢性盆腔炎小腹疼痛坠胀 中医处方

    治慢性盆腔炎方 处方:薏苡仁、白芍各30克, 丹参、赤芍、败酱草、鱼腥草各15 克,元胡、乌药各10克,甘草6克。 加减:气虚乏力者,加党参15 克,炒白术lO克;腹寒喜暖者,加 炒小茴香、桂枝各8克;带下量多 者,加车前子15克,椿根皮10克; 腰骶痛甚者,加菟丝子15克,续断 10克;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各 lO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为 湿热血瘀型,症见小腹疼痛、坠胀, 腰骶部疼痛,带下增多,色黄有味, 常在劳累、性生活后和经期加...

  • 产后腹痛各种治疗方法

    产后腹痛各种治疗方法

    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指产后伤血,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因血少气虚,运行压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痛。症见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脉虚细,临床常用的治疗偏方如下。 [方一] 当归、续断、肉桂、川芎、干姜、麦冬各40克,芍药60克,吴茱萸、干地黄各100克,甘草、白芷各30克,黄芪40克,大枣20个,酒2000毫升。将上药共研细,布包,用酒浸于净器中,经一宿,加水1000毫升煮取150毫升,备用。每饭前温饮15--20毫升,日3次。 本方适用于治疗产后虚损、腹部疼痛。 [方二] 党参、白术、茯苓、...

  • 治疗产后腹痛偏方2

    治疗产后腹痛偏方2

    五灵脂适量。 制用法:将上药炒热,加米醋搅匀再炒,待嗅到药味后取出,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服6克,日3次,黄酒送服。 疗效:1—2天可愈。...

  • 坐月子:绑腹带可预防大肚腩

    坐月子:绑腹带可预防大肚腩

      张境原,现年59岁,是台湾一名资深“月子专家”,曾帮助过3万多名女性调理月子期,全都使其恢复到产前身材。   张境原认为,月子期如果调理好,不但体形不会变化,而且可以减轻甚至是治疗好此前积累下来的很多疾病和不适。      绑腹带预防大肚腩   记者:张老师好,产后身体变形是很多女性关心的话题。您说能让产妇体形不变,是怎么做到的?   张境原:子宫呈倒三角形,宝宝生下后,子宫空了,内脏失去支撑,便会自然下垂,就会出现大肚腩。绑腹带则可以阻止内脏往下走,以便小腹回缩...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