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腹 第221页

腹 第221页

  •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口腔溃疡经验方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口腔溃疡经验方

    经验方:干姜、吴茱萸各10克,苍术、小茴香各5克。 用法:上药混匀,共研成粉,每次取1~2克放入患儿脐中,并以伤湿止痛膏封贴,每日换药1 次。 疗效:本方治小儿腹泻86例,治愈65例,好转17例,无效4例。 治小儿口腔溃疡经验 经验方:昊茱萸24克,制胆星6克,大黄12 克。 用法:将上药混匀,共研成粉,将药粉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待患儿晚上熟睡后涂敷于两足心的涌泉穴上,外加纱布包扎,12小时后去除,连用 2次。 疗效:本方治小儿口腔溃疡(口疮)患者260 例,治愈202例,好转58例。...

  • 婴幼儿腹泻中药敷脐疗法

    婴幼儿腹泻中药敷脐疗法

      每年夏季是婴幼儿腹泻发生的高峰期。婴幼儿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症、轮状病毒感染及其他细菌感染,促使肠蠕动增强,大便次数增加,腹部不适等。中医学认为,腹泻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或感受暑湿,致使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因而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婴幼儿不慎患了腹泻,可试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取吴茱萸3克,丁香1.5克,木香1.5克,苍术3克,肉桂3克,五倍子10克。将以上药物共研成细末,混匀后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严封固定,每两天换药1次。如腹...

  • 民间方治小儿腹泻

    民间方治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 的范畴。 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其便似蛋花水样,或大便稀薄并挟有食物残渣。迁延日久,可致营养不良而成疳病。小儿腹泻可使用下面几方治疗: 1.芹菜杆5根,水煎,加红糖5克,温服。 2.黄芩9克,白芍6克,甘草 5克, 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如有里急后重,加木香 3克,槟榔6克,发热加黄连5 克,腹痛加乌药6克。 3.红花2克,鸡蛋2个。红花研末,分2份,每份与1个鸡蛋调匀后,煎熟食之。每次1个...

  • 银杏叶治小儿腹泻

    银杏叶治小儿腹泻

    银杏叶20克或银杏枝 50克,加水3000~4000毫升,煮至沸腾后10分钟即可。 先用药水蒸气熏蒸小儿双脚,待可耐受药液温度后,再将患儿双脚泡到药液中,洗至双膝下方,每次20分钟,隔日1次,共用2次。 本法简单实用,无毒副作用,无需打针吃药,易被小儿接受,且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 治婴幼儿腹泻方

    治婴幼儿腹泻方

    处方与用法:淮山药100克,磨成细粉。每岁10克,每日3次,用水煮成糊喂服。 功效:健脾止泻,主治婴幼儿腹泻,体质虚弱,无细菌感染者。...

  • 治婴幼儿腹泻 艾灸梁丘穴

    治婴幼儿腹泻 艾灸梁丘穴

      张某,男,9个月,2012年3月22日初诊。其母诉患儿两天前腹泻4~5遍,现大便稀薄,色绿夹有奶瓣,味酸臭,面淡黄,纳呆,腹胀。笔者予以艾灸梁丘穴治疗,5次收功。   治疗方法:令患儿仰卧母亲怀中,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两寸处取梁丘穴。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纯艾条一根,点燃,距穴位皮肤2~3厘米,施温和灸,一般灸5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畴,多因外感寒湿,内伤饮食或脾胃虚弱所致,故治疗多从调理脾胃...

  • 新生儿腹胀中药外敷治疗

    新生儿腹胀中药外敷治疗

    新生儿腹胀是由于胎热壅结肠胃或乳食停滞,肠蠕动减弱引起,严重者还会出现呕吐、烦躁、多啼,用中药外敷治疗疗效较好。 方法:玄明粉10克,小茴香2克,二者研末混匀放置纱布袋内,袋两边缝上绷带,捆于新生儿的脐上一夜,一般症状可缓解,若小儿大便已通,腹胀消退,则不必再用,如腹胀不减,可重复使用。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狄俊虹献方...

  • 小儿秋季腹泻药粥方

    小儿秋季腹泻药粥方

    小儿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在临床上,辅用食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药粥方。 糯米固肠粥糯米30克,山药15克。先将糯米炒黄,山药研成细末,然后把二者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每天2次。此粥具有健脾暖胃、温中止泻之功,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型腹泻。 山药扁豆粥鲜山药(去皮,洗净)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先将粳米、白扁豆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八成熟,再将山药捣成泥状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2次,温服。具有消暑化湿、健脾止泻之功,适用于湿热...

  • 小儿腹泻厌食脾胃病中药方药

    小儿腹泻厌食脾胃病中药方药

      笔者从事临床30余年,发现儿科以脾胃病为多,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症最为常见,笔者常用以下方药治疗。   厌食小儿厌食当以调和脾胃为先,笔者常用理脾汤治疗: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鸡内金6克,砂仁3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剂,服3~5剂常可获效。   腹泻小儿消化不良致腹泻,呈水样便,甚则日十数次,多为脾虚水湿不化所致,方用自拟车术散:焦白术30克,车前子15克,水煎频饮,日1剂。嘱适当节制饮食,尽快治疗,谨防脱水而成重症。   食滞发热小儿食滞除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常可...

  • 小儿腹泻试试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腹泻试试中医推拿疗法

    1.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先逆时针按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按摩1分钟。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以顺气止呕。摩腹时要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2.揉脐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在孩子脐部按揉,力量可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l~2分钟。注意按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 治婴幼儿慢性腹泻方

    治婴幼儿慢性腹泻方

    方药:炒山药30克,焦神曲12克,微炒鸡内金6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日用量为:6个月以内1.5克,6个月—1岁3克,按年龄每岁3克渐增。加糖适量,用热水调成糊状,分3次口服。5日为1疗程。功能: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迁延性及慢性婴幼儿腹泻,症见婴儿久泻不愈,大便酸臭夹有不消化之物,每于食后作泻,纳呆,腹胀,苔白腻等。 疗效:治疗220例病程在2周以上的久泻患儿,痊愈167例,有效3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2.3%。...

  • 小儿腹泻单验方治疗

    小儿腹泻单验方治疗

    腹泻—中医称泄泻,是以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便次增多为其主要症状的病症。 类似西医学的小儿肠炎或消化不良或单纯性腹泻。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两季多发。 发病年龄:小儿最常见;2岁以内婴幼儿更多见。 发病原因:1.伤湿;2.伤食;3.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 历代医家认识:《素问》说:“湿胜则濡泻”。 《幼科全书?泄泻》有“凡泄泻皆属湿”之说。 《景岳全书?泄泻》指出“泄泻治本无不由于脾胃&...

  • 鸡内金山楂糖治疗小儿腹泻

    鸡内金山楂糖治疗小儿腹泻

    山楂45克,鸡内金15克,红糖60克。先把红糖放到锅内加热,溶化后即放入洗净去核的山楂、研细的鸡内金均匀搅拌,继续加热至全部互溶后取出,稍冷却切成条状或块状,用时每日取30克,饭前服用。常州许茂林 专家点评:山楂性微温,味甘、酸,可以消除食积,口服山楂能增加胃酸分泌,对胃肠功能紊乱有明显的调整作用;鸡内金俗称鸡肫皮,味甘、平,能消食化积,含有胃激素,口服后能促进胃液增加,增强胃运动功能;红糖性味温,有化瘀生津、散寒活血、缓解疼痛的作用,全方具有消食化积止痛的功效。 根据山楂、鸡内金和红糖的基本功效,本方应该对由于饮...

  • 泻心汤治疗小儿腹泻

    泻心汤治疗小儿腹泻

    腹泻是小儿秋季常见病、多发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而中医认为,这主要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有关。以下三则“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是由张仲景创立,记载于《伤寒论》中,对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 风寒型-半夏泻心汤 症状大便色淡,清稀有泡沫,臭味不甚,或见呕吐,腹痛肠鸣,喜按喜暖,唇舌色淡,苔薄白。 处方半夏、黄芩、人参、干姜各4克,甘草3克,大枣2枚,黄连1克。水煎服,每次取原药加水300毫升煎开,浓缩约100毫升喂服。每日1...

  • 小儿腹泻 家庭用的小药方

    小儿腹泻 家庭用的小药方

    郴州市宜章县刘益民:我小孩还不到2岁,最近一段时间已经连续2次腹泻,孩子太小,不知道能否用药?请问有没有家庭用的小药方? 常德市石门县乡村医生赵阔:腹泻是秋季常见病,尤其是2岁以下小儿易发。治疗秋季腹泻一般都需要1个星期左右,切忌乱用抗生素之类的药物,易导致其他病症。 小儿腹泻时,建议首先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可购买口服补液盐,按要求服用,但最好是及时送到专科医院就医,根据病情合理用药。 此处给您介绍一个民间小土方,可在腹泻初期试用:大蒜一个,连皮烧焦,再与半碗水烧开,加适量白糖服汤,1日1次,一般两三天会见效。...

  • 小儿初现腹泻采取家庭自疗法

    小儿初现腹泻采取家庭自疗法

      前几日,宝宝出现腹泻的症状,一天拉几次,都是清水呈喷射状,常出现在喝奶后,还伴呕吐,反反复复一周多,孩子瘦一大圈儿,于是找到了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该院主任中医师何高星介绍,小儿腹泻很常见,原因有两种,一是饮食不当,喂养不合理所引起的腹泻,叫消化不良;二是食物或奶具被细菌或病毒污染,食入后所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中医将婴儿腹泻分为四型。脾湿泻多发于暑天,大便呈水样,臭味不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好,无烦躁口渴,舌苔白腻,舌质淡红。脾虚泻多发生于久病之后,身体虚弱消瘦,面色发黄,皮舒服肌肉松软,...

  • 小儿腹泻不止中药验方

    小儿腹泻不止中药验方

    近日接诊一患儿,16个月大,腹泻20余天,大便呈蛋花水样,输液近1个星期,仍腹泻不止,同时伴发热,体温达38.5℃,且不时呕吐。就诊后,用白术6克,茯苓10克,葛根5克,白参、藿香、车前仁(布包)、甘草各3克,砂仁、白豆蔻各2克,共3剂,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3天后复诊,患儿母亲告知腹泻已止,烧退,无呕吐。再加3剂,完全康复。 时下已进入秋季,小儿腹泻病例逐渐增多,每年的9-11月份是小儿腹泻高发期,多数患儿1周左右会自然止泻,但如果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则后果较严重。在此,特奉上湖南省名老中医石熙瑞(已故)...

  • 小儿腹泻用中医“绿色疗法”

    小儿腹泻用中医“绿色疗法”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病,不少孩子一开始腹泻,就会被心急如焚的父母带到医院吃药打针。然而,对于3岁以内的小儿来说,如此“无微不至”的照顾或许会损伤孩子的脾胃健康。   “3岁以内的小孩子,身体各脏腑都还处在生长发育期,部分身体底子差的孩子还有发育不完善的情况。如果此时一点小病小痛就打吊针、吃药,药物的刺激对孩子的脾胃功能伤害较大。”解放军第181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师刘向阳指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天不足或后天护理不当,都会引起小儿脾胃虚弱,出...

  • 小儿腹泻怎么办 中医疗法

    小儿腹泻怎么办 中医疗法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尤其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虽然由于儿童营养情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由腹泻病引起的死亡率明显地下降,但其发病率仍高。小儿腹泻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肠炎、小儿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同时根据腹泻性质不同可分为单纯型(轻症)和中毒型(重症)。中毒型症...

  • 新生儿腹胀外治方

    新生儿腹胀外治方

    新生儿腹胀是由于胎热壅结肠胃或乳食停滞.使肠蠕动功能减弱.引起腹胀.严重的还会出现呕吐、烦躁、多啼。 方用:玄明粉10克.小茴香2克。上药研末混匀.放置纱布袋内。袋两边缝上绷带.捆于新生儿的脐上一夜.若小儿大便已通.腹胀消退.则不必再用.如腹胀不减.可重复运用。 (狄俊虹)...

  • 小儿腹泻蛋黄油治

    小儿腹泻蛋黄油治

    小儿腹泻很令家长头疼,鸡蛋黄油有很好的止泻作用,我1岁的孙子腹泻时给他服用此方,每获良效。 具体方法为:把6个熟鸡蛋黄放人沙锅中,用勺将蛋黄碾碎,用小火慢烤,油烤出来随时用勺盛出。烤出的油分3 天给婴儿服完,每天早、中、晚3次或多几次也行。轻的腹泻吃一剂就见好,如需巩固,再用7个鸡蛋黄烤油就可以了。 江苏徐州 陈潮阳 编辑提醒:鸡蛋黄油可治婴幼儿拉肚子,但有些两三岁以上的孩子因为含脂肪的食物吃多了,造成了临床上说的“脂肪泻”,再吃鸡蛋黄油反而适得其反,故这类患儿忌用本方。...

  • 孩子腹痛隐藏什么病?

    孩子腹痛隐藏什么病?

      小孩腹痛是很多疾病都会有的一个重要症状。中医可根据腹痛的部位分析不同脏腑或经络的病变。   腹部中寒:表现腹部疼痛,阵阵发作,得温则舒,遇寒加剧。面色苍白,痛甚则额冷汗出。   乳食积滞:表现腹部胀满疼痛,按之痛甚,口气酸臭,不思乳食,时转矢气,粪便秽臭,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时有呕吐,吐物酸馊。   气滞血淤:表现脘腹胀闷,痛而拒按,或痛如针刺,痛有定处,固定不移,或触之有包块,推之不移,按之痛剧。   脏腑虚冷:表现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按,得温则舒,得食则缓。面色苍白,精神倦怠,四肢清冷,饮食较少,或...

  • 小儿肠痉挛腹痛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小儿肠痉挛腹痛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小儿肠痉挛又称肠痉挛腹痛、痉挛性肠绞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机能性腹痛。其临床表现为健康的小儿突然发生以脐周为主的阵发性、间歇性腹痛,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严重者可就地翻滚。经反复发作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腹痛可不再出现。个别患儿腹痛反复发作,可迁延数日。在腹痛时观察腹部,多见肚子鼓起,但用手触之感觉柔软,没有固定压痛点,也没有包块。腹痛常在排便或排气后自然缓解或消失,腹痛间歇期间又找不到异常的体征,这是本病的主要特点。该病婴儿至学龄儿童均可发生,以...

  • 小儿腹泻蒜茶巧治

    小儿腹泻蒜茶巧治

    我家孩子经常腹泻,邻居告诉我一个小偏方:用一小撮茶叶、几颗去了皮的大蒜瓣,放在锅里煮水,开了锅再煮三四分钟,晾到温凉,给孩子当水喝,视情况喝上一两回。每次孩子腹泻,我都用这个小偏方,效果很好。 茶叶有收敛的作用,可以缓解泻肚。大蒜无论生熟都有消毒的作用,不仅能治痢疾杆菌,因此这个小偏方对于轻度腹泻效果良好。...

  •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发烧经验方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发烧经验方

    治小儿腹泻方 处方:炒鸡内金6克,黄连3克,维生素B。60 毫克。共研细粉,分为6包,O.5~2岁半的小儿,每次服1包,每日3次,温开水调服。 主治:小儿喂养不当导致的伤食泄泻,症见泻下次数不多,大便粘滞不化,呈黄绿或黄色,气味酸臭,恶心嗳气,呕吐奶块,腹胀而硬,泻后胀痛减轻,食欲不振,打屁恶臭,烦急颊红,手足心热,苔厚腻,脉滑数。 晏华 治小儿发烧经验 方法:取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适量,4岁以下各用20克,5岁以上各用30克。加水1500毫升浸泡后,煎煮 5分钟,去渣取液,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儿全...

  • 秋季小儿腹泻用参苓白术丸

    秋季小儿腹泻用参苓白术丸

    中医认为,小儿秋泻多因脾胃气虚夹湿所致。症见饮食不消、或吐或泻、腹部胀满、形体虚弱。若服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进行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常用量为每次2克(每袋6克,即1/3袋),每日3次,多数患儿服用3天即可见效,1周痊愈。用量可酌情增减。郭旭光...

  • 中医论治婴幼儿腹泻

    中医论治婴幼儿腹泻

      秋天来了,婴幼儿腹泻又将迎来高发期。该病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造成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泄”、“泄泻”范畴。      食疗预防   未病先防,做好病前调养护理与卫生十分重要。   1、扁豆粟米粥:扁豆角30克、党参(或人参)10克,同煎去滓取汁,入粟米50克煮粥,常常食之,可防小儿腹泄。   2、山药扁豆糕:山药200克(去皮切成薄片)、鲜扁豆50克、红枣肉(切碎)500克、陈皮丝3克,共和匀蒸糕,...

  • 婴幼儿腹泻 炒粳小米汤

    婴幼儿腹泻 炒粳小米汤

    现在婴幼儿常出现腹泻,中药苦,很难喂,有些家长又怕西药有副作用,我临床运用外婆留下来的两个土方,屡屡有奇效,用炒粳米或小米煮汤,给孩子当茶喝,第一天孩子的腹泻次数减少,三四天后大便转常。 粳米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炒一炒,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更强。 小米即秫米,性甘,微寒,能健脾和胃、安神止泻。...

  • 中医认识与治疗小儿腹泻

    中医认识与治疗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腹泻和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根据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泄泻” 的范畴。 治疗:(扁豆干姜萝卜仔饮)取扁豆10克,干姜3克,萝卜仔6克。以上加水适量煎汤。煎成后加红糖少许,再煎3分钟,取汁分数次饮用。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由三种病因引起。首先是感受外邪。如感受暑湿时邪,每易热迫大肠发生暴泻;或因受凉饮冷,感受寒湿,影响脾胃生化功能,升降失常,以致水湿滞留,完谷不化而泄泻。其次是内伤饮食。乳食不节与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肥甘厚腻食物,...

  • 幼儿腹泻 米汤防脱水

    幼儿腹泻 米汤防脱水

    很多家长对腹泻患儿存在着盲目禁食的误区,盲目禁食能导致患儿脱水,重则危及生命。在此提醒家长:腹泻患儿不能禁食,应及时补充营养预防脱水。 当婴幼儿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经过1至3天的潜伏期便开始发病。早期症状是呕吐、发热在38℃至39℃之间,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大便可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由于患儿大量失水,很快发生脱水现象,出现精神萎靡、面色灰白、眼窝下陷、皮肤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尿少等脱水症状。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腹泻症状,应尽早就医,切不可自行给患儿服用抗菌药物,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目前提倡家庭口服补液法...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