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 第221页
-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口腔溃疡经验方
经验方:干姜、吴茱萸各10克,苍术、小茴香各5克。 用法:上药混匀,共研成粉,每次取1~2克放入患儿脐中,并以伤湿止痛膏封贴,每日换药1 次。 疗效:本方治小儿腹泻86例,治愈65例,好转17例,无效4例。 治小儿口腔溃疡经验 经验方:昊茱萸24克,制胆星6克,大黄12 克。 用法:将上药混匀,共研成粉,将药粉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待患儿晚上熟睡后涂敷于两足心的涌泉穴上,外加纱布包扎,12小时后去除,连用 2次。 疗效:本方治小儿口腔溃疡(口疮)患者260 例,治愈202例,好转58例。...
-
婴幼儿腹泻中药敷脐疗法
每年夏季是婴幼儿腹泻发生的高峰期。婴幼儿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症、轮状病毒感染及其他细菌感染,促使肠蠕动增强,大便次数增加,腹部不适等。中医学认为,腹泻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或感受暑湿,致使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因而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婴幼儿不慎患了腹泻,可试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取吴茱萸3克,丁香1.5克,木香1.5克,苍术3克,肉桂3克,五倍子10克。将以上药物共研成细末,混匀后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严封固定,每两天换药1次。如腹...
-
民间方治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 的范畴。 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其便似蛋花水样,或大便稀薄并挟有食物残渣。迁延日久,可致营养不良而成疳病。小儿腹泻可使用下面几方治疗: 1.芹菜杆5根,水煎,加红糖5克,温服。 2.黄芩9克,白芍6克,甘草 5克, 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如有里急后重,加木香 3克,槟榔6克,发热加黄连5 克,腹痛加乌药6克。 3.红花2克,鸡蛋2个。红花研末,分2份,每份与1个鸡蛋调匀后,煎熟食之。每次1个...
-
小儿秋季腹泻药粥方
小儿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在临床上,辅用食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药粥方。 糯米固肠粥糯米30克,山药15克。先将糯米炒黄,山药研成细末,然后把二者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量调服,每天2次。此粥具有健脾暖胃、温中止泻之功,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型腹泻。 山药扁豆粥鲜山药(去皮,洗净)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先将粳米、白扁豆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八成熟,再将山药捣成泥状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2次,温服。具有消暑化湿、健脾止泻之功,适用于湿热...
-
小儿腹泻厌食脾胃病中药方药
笔者从事临床30余年,发现儿科以脾胃病为多,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症最为常见,笔者常用以下方药治疗。 厌食小儿厌食当以调和脾胃为先,笔者常用理脾汤治疗: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鸡内金6克,砂仁3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剂,服3~5剂常可获效。 腹泻小儿消化不良致腹泻,呈水样便,甚则日十数次,多为脾虚水湿不化所致,方用自拟车术散:焦白术30克,车前子15克,水煎频饮,日1剂。嘱适当节制饮食,尽快治疗,谨防脱水而成重症。 食滞发热小儿食滞除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常可...
-
小儿腹泻试试中医推拿疗法
1.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先逆时针按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按摩1分钟。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以顺气止呕。摩腹时要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2.揉脐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在孩子脐部按揉,力量可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l~2分钟。注意按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
鸡内金山楂糖治疗小儿腹泻
山楂45克,鸡内金15克,红糖60克。先把红糖放到锅内加热,溶化后即放入洗净去核的山楂、研细的鸡内金均匀搅拌,继续加热至全部互溶后取出,稍冷却切成条状或块状,用时每日取30克,饭前服用。常州许茂林 专家点评:山楂性微温,味甘、酸,可以消除食积,口服山楂能增加胃酸分泌,对胃肠功能紊乱有明显的调整作用;鸡内金俗称鸡肫皮,味甘、平,能消食化积,含有胃激素,口服后能促进胃液增加,增强胃运动功能;红糖性味温,有化瘀生津、散寒活血、缓解疼痛的作用,全方具有消食化积止痛的功效。 根据山楂、鸡内金和红糖的基本功效,本方应该对由于饮...
-
小儿腹泻 家庭用的小药方
郴州市宜章县刘益民:我小孩还不到2岁,最近一段时间已经连续2次腹泻,孩子太小,不知道能否用药?请问有没有家庭用的小药方? 常德市石门县乡村医生赵阔:腹泻是秋季常见病,尤其是2岁以下小儿易发。治疗秋季腹泻一般都需要1个星期左右,切忌乱用抗生素之类的药物,易导致其他病症。 小儿腹泻时,建议首先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可购买口服补液盐,按要求服用,但最好是及时送到专科医院就医,根据病情合理用药。 此处给您介绍一个民间小土方,可在腹泻初期试用:大蒜一个,连皮烧焦,再与半碗水烧开,加适量白糖服汤,1日1次,一般两三天会见效。...
-
小儿初现腹泻采取家庭自疗法
前几日,宝宝出现腹泻的症状,一天拉几次,都是清水呈喷射状,常出现在喝奶后,还伴呕吐,反反复复一周多,孩子瘦一大圈儿,于是找到了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该院主任中医师何高星介绍,小儿腹泻很常见,原因有两种,一是饮食不当,喂养不合理所引起的腹泻,叫消化不良;二是食物或奶具被细菌或病毒污染,食入后所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中医将婴儿腹泻分为四型。脾湿泻多发于暑天,大便呈水样,臭味不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好,无烦躁口渴,舌苔白腻,舌质淡红。脾虚泻多发生于久病之后,身体虚弱消瘦,面色发黄,皮舒服肌肉松软,...
-
小儿腹泻不止中药验方
近日接诊一患儿,16个月大,腹泻20余天,大便呈蛋花水样,输液近1个星期,仍腹泻不止,同时伴发热,体温达38.5℃,且不时呕吐。就诊后,用白术6克,茯苓10克,葛根5克,白参、藿香、车前仁(布包)、甘草各3克,砂仁、白豆蔻各2克,共3剂,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3天后复诊,患儿母亲告知腹泻已止,烧退,无呕吐。再加3剂,完全康复。 时下已进入秋季,小儿腹泻病例逐渐增多,每年的9-11月份是小儿腹泻高发期,多数患儿1周左右会自然止泻,但如果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则后果较严重。在此,特奉上湖南省名老中医石熙瑞(已故)...
-
小儿腹泻怎么办 中医疗法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尤其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虽然由于儿童营养情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由腹泻病引起的死亡率明显地下降,但其发病率仍高。小儿腹泻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肠炎、小儿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同时根据腹泻性质不同可分为单纯型(轻症)和中毒型(重症)。中毒型症...
-
小儿肠痉挛腹痛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小儿肠痉挛又称肠痉挛腹痛、痉挛性肠绞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机能性腹痛。其临床表现为健康的小儿突然发生以脐周为主的阵发性、间歇性腹痛,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严重者可就地翻滚。经反复发作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腹痛可不再出现。个别患儿腹痛反复发作,可迁延数日。在腹痛时观察腹部,多见肚子鼓起,但用手触之感觉柔软,没有固定压痛点,也没有包块。腹痛常在排便或排气后自然缓解或消失,腹痛间歇期间又找不到异常的体征,这是本病的主要特点。该病婴儿至学龄儿童均可发生,以...
-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发烧经验方
治小儿腹泻方 处方:炒鸡内金6克,黄连3克,维生素B。60 毫克。共研细粉,分为6包,O.5~2岁半的小儿,每次服1包,每日3次,温开水调服。 主治:小儿喂养不当导致的伤食泄泻,症见泻下次数不多,大便粘滞不化,呈黄绿或黄色,气味酸臭,恶心嗳气,呕吐奶块,腹胀而硬,泻后胀痛减轻,食欲不振,打屁恶臭,烦急颊红,手足心热,苔厚腻,脉滑数。 晏华 治小儿发烧经验 方法:取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适量,4岁以下各用20克,5岁以上各用30克。加水1500毫升浸泡后,煎煮 5分钟,去渣取液,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儿全...
-
中医认识与治疗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腹泻和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根据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泄泻” 的范畴。 治疗:(扁豆干姜萝卜仔饮)取扁豆10克,干姜3克,萝卜仔6克。以上加水适量煎汤。煎成后加红糖少许,再煎3分钟,取汁分数次饮用。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由三种病因引起。首先是感受外邪。如感受暑湿时邪,每易热迫大肠发生暴泻;或因受凉饮冷,感受寒湿,影响脾胃生化功能,升降失常,以致水湿滞留,完谷不化而泄泻。其次是内伤饮食。乳食不节与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肥甘厚腻食物,...
-
幼儿腹泻 米汤防脱水
很多家长对腹泻患儿存在着盲目禁食的误区,盲目禁食能导致患儿脱水,重则危及生命。在此提醒家长:腹泻患儿不能禁食,应及时补充营养预防脱水。 当婴幼儿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经过1至3天的潜伏期便开始发病。早期症状是呕吐、发热在38℃至39℃之间,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大便可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由于患儿大量失水,很快发生脱水现象,出现精神萎靡、面色灰白、眼窝下陷、皮肤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尿少等脱水症状。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腹泻症状,应尽早就医,切不可自行给患儿服用抗菌药物,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目前提倡家庭口服补液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