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 第7页
-
体验中医药 国医大师孙光荣 规范化诊疗
3月2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6年新闻媒体中医药素养培训班在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开班,来自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健康报、工人日报、中国日报等20余家媒体的40余位记者参加了培训活动。 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作题为《中医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主题演讲,从中国传统文化切入,生动讲解回归本源的中医学理念和知识,强调身心健康、心意合一、以和为贵的重要性。当天下午,媒体记者分组体验了厚朴中医诊所的身心健康评估、针刺、按摩、刮痧、站桩和艾灸等中医传统技法。 通过本次学习和体验,记者们深刻认识到中医药文...
-
揭秘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中医不仅是医术,更是医道,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瑰宝。国医大师们传承中华国粹,并运用中医于生活中,使中医健康发展。本文为大家介绍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邓铁涛(95岁,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长寿秘方:一是不争名不争利,心态上凡事顺其自然。二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三是要运动,每天早上打八段锦。他推荐,“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是相对的冷热交替。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朱良春(94岁,江苏名中医,擅用虫药治肿瘤) 长寿秘方:...
-
国医大师——禤国维
禤国维,男,1937年11月生,广东佛山人,中共党员,六年制本科学历,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顾问等职务,第二、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多种荣誉称号及奖励,如1993被评为广东省名中医,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医大师金世元 中医中药是我热爱的事业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我们中医药人的一件大喜事。对于我们中医药发展是有了明确的指示,它怎么说的呢?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为了人民健康,立的这法。大家一定要知道它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啊,继承是继承什么?继承它的文化,继承它的精神,继承它的质量。创新是什么?创新是发展。过去我制造这药片儿,一个小时我能切二斤,现在我能切二百斤了,我问你质量怎么样?在保证质量上进行创新,我认为是这样。所以说通过这法以后,今后我们中医药更有很大的发展...
-
葛琳仪 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临证经验
葛琳仪,主任中医师、省级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院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葛琳仪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为新中国第一批中医院校学生,先后获名医程门雪、王文东、乔仰先等教诲与真传。毕业后至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工作,初期师从浙江省名医吴士元,后又师从现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杨继荪,作为杨氏内科流派的主要传承人,继承、发扬了杨氏内科“谨严求实、术精德高”的流派特色。葛琳仪学有渊源、博采众...
-
100岁高龄的国医大师有何养生秘诀
今年100岁高龄的国医大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阮士怡总喜欢穿一身笔挺的西装, 依旧步伐轻盈,思维敏捷。97岁时, 他还每周坚持出门诊,亲自为患者 把脉、开方。 人们很好奇这位迈人百岁的老 人到底有何养生秘诀,他却笑笑说: “长寿的人不少,但健健康康长寿的 人很少,我的秘诀就在于按不同年 龄段养生。” 儿童保健关乎日后长寿 健康长寿是人们的共同愿望, 尤其老年人。可想要健康长寿需要 哪些条件?阮士怡说:“人的寿命和先 天禀赋、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医疗 卫生条件...
-
国医大师任继学 熟读经典重视临床
国医大师任继学老师曾给我们讲授中医内科学,我留校工作后,他又给我很多指导和帮助,至今难忘。他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任继学一丝不苟的学风和教风,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教学严谨 一丝不苟 任继学老师上课严厉是出了名的。我们中医学专业78级中医内科学课程的前半段就是任继学讲授的。还没有开始上这门课,我们就听说任继学很厉害。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我们发现,任继学比传说的更严厉。任继学每一节上课前,学生必须做好复习预习,还要阅读课外资料。讲课过程中,任继学会随时提问,提问内容或是教材上的,或是教材以外的。任继...
-
国医大师的养生建议:老了不要过度锻炼
陆广莘(1927~2014),首届国医 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 曾任中央保健局高级顾问。以下为 陆老的访谈实录。 1.有病也能长寿。脑力劳动和体 力劳动均可长寿。主要是胸怀要宽 广,心态要健康,对世事不计较,追 求高远的目标。也许你有三四种病, 但完全可以带病延年。人老了,都会 有病,但你整天在疾病的笼罩之下 怎么行?你大致是健全的就行了,也 许个别零件完了,但身体的网络是 完整的,那你一样是个健康人。 2.日常生活怎样做?如果今天有 门诊或开会,我六点多就起来了。第 二天没事,我睡到8点多起来。我一...
-
国医大师金世元浅议地黄丸系列中成药
国医大师金世元从事中医药工作75年, 在中药 调剂、 中药鉴别、 中药炮制及中成药合理使用四大领 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 倡导 “医靠药 治、 药为医用” 的中医中药结合理论, 始终坚持以中 药疗效为导向。 笔者有幸在金老师指导下学习, 受惠 深重, 现将老师与众弟子的一次授课经历记载, 点 滴认识与大家分享。 先生介绍授课背景 中成药的历史源远流长, 它是从单味药物组成 简单方剂开始, 逐渐发展而来。 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发 展、 补充和筛选, 才形成今天的数以千计、 门类齐全、...
-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大方、复法临证要诀
张琪, 首批国医大师, 全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 黑龙江省四大名医, 当代龙江医派旗帜。 其精通中 医内科、 妇科、 儿科, 尤擅内科, 对中医肾病、 肝病、 心病、 脾胃病、 风湿病、 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 擅长运用大方、 复法治疗慢性、 复杂性疾病和疑难 杂症及重症, 每获良效, 屡起沉疴。 现将张琪教授大 方、 复法临证要诀整理如下。 大方、复法之渊源 大方、 复法属七方之一, 源于《黄帝内经》 。 《素 问· 至真要大论》曰: “君一臣二, 制之小也; 君一臣 三佐五, 制之...
-
祝贺《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出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温长路 适逢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诞辰100周年、仙逝两周年之际,中南大学出版社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以下简称“《全集》”)一书,可谓是对大师最具意义的纪念。全书约300万言,分为医理感悟、临证治验、用药心悟、常用虫药、医案选按、杏林贤达、薪火传承、良春小传、养生益寿、访谈选录等10卷,比较系统地再现了大师做人、教人、救人的光辉人生历程。通过这部书,人们仿佛看到了大师与人交往中那呵呵带笑的面容、读书著述时那孜孜不倦的精神、教书授徒中那殷殷关...
-
怀念国医大师张灿玾
2017年9月1日黄昏,从山东济南张鹤鸣处传来一个凶讯,他的爷爷、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张灿玾教授因病不治,于当日下午6点多不幸逝世。虽然之前早已得知恩师患上了不治之症,众弟子忧心忡忡、纠结不安,听闻凶讯的我仍感到震动又俄然。恩师于我情同父女,恩重如山,他的离去令我千般沉痛。时值恩师逝世一周年,特撰此文以悼念恩师。 敬慕大师 心向往之 人与人的相识相交,靠的是缘分。我与恩师相识甚晚,但心中早对他向往已久。我的父亲在当地是一方名医,在针灸方面亦颇有造就。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
-
国医大师邓铁涛 医学建树 传承创新
时隔一年再断肠,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怀念恩师李振华教授。回想2004年冬天,通过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引荐,我有幸拜李振华教授为师。年过八旬的李振华教授在师母及家人的陪同下专程到广州参加广东省中医院举办的“羊城岐黄传承拜师会”,期间在我院查房、会诊、讲学,与部分医师代表、弟子们座谈,日夜繁忙。那次师徒分别,我送李老到机场,一路上还有机会再向李老请教学习中医的方法、临床中遇到的困惑以及中医教学的经验,直到登机前尚意犹未尽。后南来北往跟师侍诊,问道求教,并与李老保持电话联系,我虚心求教的诚心打动...
-
写在国医大师郭诚杰逝世一周年之际
2018年5月7日是第二届国医大师、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郭诚杰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郭诚杰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科的创始人,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四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作为我国现代针灸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郭诚杰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针灸相结合,倡导和践行养生保健。 郭诚杰在其97年(1920年12月~2017年5月)的人生历程中,忠诚于中医教育事业,传道授业,尽其所知,无私奉献,学生弟子遍布海内外;一生勤奋努力,近70年的行医生...
-
纪念国医大师周信有先生
2018年3月10日,第三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教育家、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周信有因病去世,享年98周岁。周信有从医从教70余年,德高望重、医术精深、治学谨慎、造就精深,为中医药工作作出了卓越奉献。仅以此版留念周信有先生。 2018年3月10日清晨,德高望重的恩师周信有慈祥地离开了咱们,享年98岁。大寿在德,周信有教师尽管离开了咱们,但他的精力长存!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周信有少时家境贫寒,迫于生计而随父闯关东,因交不起学费而入免费的教会学校,习文弄武,自强不息。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周信有志于“...
-
国医大师、临床家熊继柏谈成长之路
源于陈文和先生对熊继柏中医童子功的赏识,他亦如胡岱峰先生一般,单独为熊继柏开小灶,指导熊继柏系统研习《黄帝内经》及温病学诸家经典。更难能可贵的是,陈文和先生单独给了熊继柏一本其亲自撰写的方剂书,涵盖方剂达1000余首,并嘱咐熊继柏抄写下来。遗憾的是,当时在进修班学习期间,熊继柏刚刚打开温病学的宝库,正如痴如醉地研习《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叶天士温热论》等著作,同时开始涉猎《黄帝内经》,于是对于陈文和先生的方剂书,熊继柏只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诵记,背熟后并未抄写。数月后,送还方剂书,陈老先生得知熊继柏没有抄写便委婉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