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 第8页
-
国医大师刘志明:抗疫老将远程救治危重新冠患者
95岁高龄的国医大师刘志明是一名抗疫老将。弱冠之年,刘志明就曾深入瘟疫横行的地区,救治大量疫病患者。新中国成立后,刘志明参与了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筹建工作,负责建设传染病组。此后他多次主导中医药防治小儿病毒性肺炎等传染病工作,均取得了满意成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志明一直心系防控工作,多次提出前往一线参与抗击疫情。其女儿、学术继承人刘如秀主任医师组建了一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志明国医大师抗击新冠肺炎公益医疗团队。刘志明团队首先与黑龙江省鹤岗传染病医院苗青院长对接,对其医院的一例...
-
国医大师熊继柏论如何学习中医
国医大师熊继柏13岁习医, 16岁行医, 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 从事中医高等教育30余年。通晓中医经典, 谙熟方药, 临证善于辨证施治, 因证选方, 因方用药, 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医专家。善治各种内科杂病, 妇科、儿科病证, 以及各种疑难杂证。熊老学习中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学习中医的经验值得我们传承和挖掘, 本文对熊老之前的有关如何学习中医的录音和文章进行整理。 坚定志向, 端正学习中医的目的 熊老指出中医学的典籍浩瀚, 内容广博, 理论精深。欲求学精, 确非易事。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终生奋斗的...
-
学用国医大师王世民《实用中医方药手册》50年
国医大师王世民于1968年一手写成的《中医方药手册》,最初是内部印行五千册。由于不能满足各地的需要,王世民又作了修改,于1970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量达62万册。到201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已是第4版。从1984年版开始,每版发行之后,王世民老师都会亲笔题签赠阅于我。50年来,该书已成为一部以典示范、执简解难、合宜适用的案头枕边书。 我初学中医那年,就买到这本《中医方药手册》,那是第1版,书名没有“实用”二字,收集方剂646首,中药447味,制作64开本,红塑料皮,携带方...
-
83岁的国医大师沈宝藩 精力充沛宛如年轻人
83岁的国医大师沈宝藩如今仍然繁忙。门诊、查房、带教,一周六天半都在作业,精力充沛宛如年轻人。他以为,坚持充分的作业状况和规则的日子作息,有助于身体健康。 作业充分 闲不下来 沈宝藩每一个作业日都提早超越半小时来到医院,几十年如一日。他对弟子也是如此要求,假如有谁来晚了些,即使按医院规则不算迟到,沈宝藩仍会十分不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党办主任孙强以为,沈宝藩之所以年过八旬还能坚持充沛的精力,和他全身心投入医疗作业有很大联系。 平常的假期,沈宝藩都是照旧上门诊。有一年端午节,老伴、...
-
国医大师梅国强学术思想拾萃
梅国强教授临床酷爱经方,但用药并不拘泥,提出“复用经方,便是新法”,善以经方组合加减辨治疑难杂症,提出医者当以临床疗效为终极目标,无论经方、时方,都是取得疗效的手段而已,不必刻意追求经方派、时方派之标签。用药善用药对或药物组合,以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协同增效,减轻毒副作用之功效。临证思维必以伤寒理法为先,但并不局限于六经,对温病理论也有颇深造诣,常常在诊察疾病、处方用药时借鉴温病学思想。 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
-
深切缅怀国医大师朱良春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脱离咱们已经三周年了。可以告慰先生的是,他老人家晚年未尽之业后辈继续在做——他心心念念的南通中医药文明博物馆,已经开馆两年有余,集朱良春一生学术成果、临证经历之大成的《朱良春全集》(简称《全集》)已有6卷面市,另3卷将于近期出书,《医案选按卷》正在加紧收拾。通过博物馆的展品和《全集》的内容咱们得以比较全面、体系地了解章朱学派构成的基本脉络,了解朱良春是怎样八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为章朱学派的开展绞尽脑汁,进而深刻地知道朱良春特有的人格魅力以及章朱学派的创立与传承。...
-
缅怀国医大师李振华老师
2017年5月23日,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医教育家、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终身教授李振华因病仙逝,享年94周岁。李振华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博学广识,从事中医药临床、教育工作60余载,为中医药传承与教育呕心沥血。仅以此版纪念李振华先生。 时光荏苒,转瞬间我的恩师、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仙逝已届周年。老师的音容笑貌仍时常浮现于我眼前。 1982年,我有幸师从李振华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伊始,导师即以医德授人:“医学乃仁人之术,学医必具仁人之心,以仁为本,济事活人,方可学有成就...
-
国医大师周信有因病逝世 享年98周岁
2018年3月10日,国医大师周信有因病逝世,享年98周岁。惊闻凶讯,作为周信有的入室弟子,我无比悲痛。 记住我第一次跟教师碰头时,既兴奋又严重,但他和蔼的情绪、慈祥的目光和儒雅的举止登时使我放松了下来。从那时起,无论是为学仍是做人,教师都给了我永生难忘的辅导和协助。 教师治学十分谨慎,对我要求很严厉。我写的文章,教师都会仔细修改,指出问题,提出改正定见。记住有一次,我为学术研讨会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对几个专业名词翻译掌握禁绝,本想蒙混过关,成果被教师发现,他苦口婆心地对我说:“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学...
-
读国医大师王烈《婴童释问》有感
做过父母的都有一个切身体会,为了哺育孩子,都曾怀着非常忠诚的心情做很多“功课”,包含吃、穿、住、行各个方面,尤其在孩子健康生长方面,家长们费尽了心思。因而,家长手里应必备家庭育儿书,学习怎么哺育孩子。我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国医大师王烈著、孙丽平主编的新书《婴童释问》是一本深受欢迎的育儿书。2017年11月出版不久,就销售一空,2018年4月又重新印刷。 《婴童释问》是国医大师王烈教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第一批至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继承作业辅导老师。他从...
-
张琪中医方的思路与特点,国医大师张琪
张琪(1922—2019),首届国医大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优秀指导老师,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张琪从医7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造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治法、方药。他医术精湛,疗效卓著,擅长治疗内、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是在内科杂病的治疗独具匠心,一些疑难重症常应手而瘥。他精于辨证,用药灵活,锐意创新,不泥于古。笔者结合张琪书稿,以及带教时所讲的用药思路,回顾张琪应用经方的思路与特点。...
-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毕生实践的“三通法”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离开我们已经1年了,但贺普仁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贺普仁教授开创并毕生实践的“三通法”则永远是我们学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贵财富。30多年前,在我初入针灸之门的时候,就有幸拜学于贺普仁门下,跟随贺普仁学习针灸期间,目睹了他对许多疑难杂症应用三通法获得神奇疗效的案例。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一对夫妇从芬兰带着自己患肿瘤的孩子来到中国找贺普仁看病。当贺普仁看到此患儿时,其左手切除了拇指、食指的部分长着一个鸡蛋大的肿块,表面血管明显可见,发硬疼痛,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用止痛药水浸泡才...
-
国医大师张学文 中医治疗脑病,急症,疑难病
国医大师张学文在中医治疗脑病、急症、疑难病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他根据脑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脑病的证候表现,运用四诊辨证,对证施药,特别是用药对随证加减治疗脑病,疗效确切。现将张学文辨治脑病常用药对经验总结如下。 平肝熄风类 天麻配钩藤 天麻甘平柔润,息风止痉力强,尤长于养液平肝息风,宜于虚风内动、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四肢麻木、抽搐等;钩藤轻清微寒,入肝、心包经,长于清肝热、熄肝风,宜于肝热肝风所致的惊痫抽搐等。二药相须配对,平肝熄风之力倍增。张学文用此药对加减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之头痛、眩...
-
评《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
2021年7月,刘小斌等主编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扉页写道:“谨以本书之成纪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医大师、我们敬爱的导师邓铁涛教授!”体现了作者对老师的真挚敬意。 该书在扎实的文献收集、理论研究及现代科学研究下,将邓铁涛宏大的学术体系溯本求源、条分缕析。该书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的新突破,该书的研究模式对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能起到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拓宽研究视野 既往对邓铁涛学术经验...
-
国医大师张灿玾治学思想 临证经验
首届国医大师张灿玾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父亲学习岐黄之术。二十岁始独立应诊。他认为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论治,无论内外妇儿,医理贯通。 治学思想 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是从医的重要基础 张灿岬认为,任何一门学术,在开始阶段,都应该对基本功进行严格的训练,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四大经典都应该牢牢掌握,这是从医的重要基础。 临床实践是体验中医理论和建立中医信念的关键 张灿岬自幼随祖父和父亲诊病,观摩对望、闻、问、切四诊资料的收集,学习对疾病病因病机的分析,目睹对危难重症...
-
国医大师刘敏如 开展了系统的妇科病培训
编者按:近日,第四期“国医大师临床经验传承与研习班”在浙江杭州开讲,第二届国医大师刘敏如,带领多名弟子和专家,为参会医师开展了系统的妇科病培训。现将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刘敏如,第二届国医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主任委员、第三届名誉主任委员,《中医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评议组成员,享受政...
-
纪念国医大师葛琳仪从医60周年
葛琳仪,国医大师,主任中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浙江省首届“医师终身荣誉”获得者,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曾先后担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院长、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等职。 1933年,葛琳仪出生于江苏吴县。年少时的葛琳仪,在幼弟身上初次见证了中医药的神奇,便心向往之。1956年,葛琳仪考取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中医科班大学生。求学期间,葛琳仪受程门雪、王文东、乔仰先等中医大家器重,得其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