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剂 第10页

剂 第10页

  • 由方剂中的敏感点与关键点

    由方剂中的敏感点与关键点

      一般方剂的组成原则是“君、臣、佐、使”,这是中医调控人体不平衡(疾病)的基本手段。方剂研究的不是某一味药的成分、理化特征,而是根据“四气五味”判断药性后如何组装、如何排列;以及药物之间的关系(相佐、相成等)、如何协调这些关系、如何平衡这些关系,从而治疗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疾病的原因是不平衡。首先是阴阳的不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中医对人体这个复杂系统的着眼点不是基本单元,而是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其次。是各个部分之间...

  • 论中医经方和古方剂量折算

    论中医经方和古方剂量折算

    经方本原剂量经现代考证后,已确证《伤寒论》中经方1两等于现代13.8克,千年之谜似已冰释。但按此折算标准选择经方剂量,仍然令人难免有所顾虑。 如大承气汤中,大黄的剂量为四两,按前折算标准的剂量合55.2克,而临床应用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肠梗阻用10~30克即可达到满意疗效。又如小柴胡汤中,半夏用量为半升,按照伤寒名家郝万山教授提出的折算标准,其剂量约为50~60克,这与《中国药典》规定的3~9克的用量范围相去甚远。故此折算标准仍然难以作为临床处方用量的参考。 笔者通过对《伤寒论》所载方剂...

  • 陈国福 自幼立志学医 研制出肺宁合剂

    陈国福 自幼立志学医 研制出肺宁合剂

    陈国福,男,1971年生,吉林省磐石市人。1990年9月到1995年6月,就读于长春中医学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本科班;1995年11月至今,在吉林省磐石市烟囱山镇卫生院中医科工作。 走进吉林省磐石市烟囱山, 在清新秀美的景色中,记者被一间洁净的门房所吸引,这就是镇中心卫生院。房间的主人——陈国福医生正在忙碌着,量体温,测血压,把脉,看舌苔,询问病情…… 在一旁等候的患者们告诉记者,陈国福医生原本为中医药大学的高材生,竟然能安...

  • 对症选中药 剂型很重要

    对症选中药 剂型很重要

    我们都知道,治病需要对症下药。其实,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对应药物是不够的,还要选对药物的形态。要想“药到病除”,选中药时就万万不可忽视剂型的差异。 常见的中药剂型 剂型是根据药物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和预防应用的形式。比如用于治咳嗽的,就有止咳丸、止咳片、止咳糖浆等药物。这里的“丸”、“片”、“浆”就是不同的剂型。 中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剂型当属汤剂。汤剂是把药物配齐,用水、黄酒或...

  • 中医方剂 平淡之中见神奇

    中医方剂 平淡之中见神奇

      高建忠老师治学,同修仲景、东垣;临证用药时,经方、时方并重。在用其他方剂时,也能平淡之中见神奇。   秦某,男,58岁。2010年9月29日初诊:   主诉:间歇性便脓血1年半,近1月加重。   患者既往体健。去年3月大便脓血,静滴抗生素痊愈。去年6月大便脓血又发,肠镜示“结肠溃疡”,住院治疗1月,痊愈。今年3月大便脓血又发,时轻时重,经治疗始终未愈。近1月症状较甚。患者现大便日1次,起床即便,溏稀,夹有脓血,腹有隐痛,周身困乏,纳食尚可,睡眠好。舌质淡暗,舌苔白黏腻,脉...

  • 探讨附子中毒剂量及如何安全应用

    探讨附子中毒剂量及如何安全应用

      附子(乌头)一直被作为有毒中药进行应用,探讨其中毒剂量及如何安全应用的理论颇多。   如:季宇彬编著的《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说:生药乌头碱LD50为:0.295~0.32mg/kg(皮下用药)。日本学者用乌头碱灌胃LD50为1.8mg/kg。   但国医大师李可老先生善用大剂量附子。自制“破格救心汤”抢救重危急难病例,在24小时内用附子500克以上,从无一例中毒。颜正华也曾在其编著的《中药学》中说:附子经过久煎,其毒性成分乌头生物碱水解为乌头胺。乌头胺的毒性仅有乌头生物碱...

  • 临床用药掌握用药剂量

    临床用药掌握用药剂量

      正确使用中医处方剂量是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故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之论。妇人更有经孕、产、乳之生理特点,临床用药掌握用药剂量尤为重要。笔者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处方用药剂量常从以下方面思之。   因病而异   药物的剂量常因新病、久病、急性病、慢性病等而有区别,妇科病用药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新病、急病因其邪气盛,正气未衰,病情单纯,治疗之时,用药宜量大,以直达病所。年老体虚、久病患者,其体虚症情复杂,用药剂量宜小,过重则易伤正气,使病情加重,对于妇人之病更应重视。...

  • 小柴胡汤是发汗剂 始悟其误断原因

    小柴胡汤是发汗剂 始悟其误断原因

      几年前,笔者有幸参加一个关于曹颖甫先生的学术研讨会,初闻曹颖甫先生称“小柴胡汤是发汗剂”,很感奇怪。后拜读其《伤寒发微》始知是其以《内经》释《伤寒》之故。近反复读《伤寒论》有关瞑眩的论述,联想到曹氏提出小柴胡汤是发汗剂,始悟其误断的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混淆发汗与汗出   误读《伤寒论》条文   发汗,是经方针对表证,应用最早、最多,通过发汗愈病的治疗方法。在《伤寒论》用于太阳病、少阴病,如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皆属发汗剂。但小柴胡汤历来被认...

  • 中医理论“七方”“十剂”

    中医理论“七方”“十剂”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里的药方便是中医里说的“方剂”,由多种中药按一定规则搭配而成。而在中医理论中,方剂又有着“七方”和“十剂”的不同说法。      七方分类法   七方的说法,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里面提到了“近而奇偶,制小其服”等制作药方的方法,但并不以给方剂分类为目的。   后来,有人提出“制方之用,大、小、...

  • 处方剂型定用量

    处方剂型定用量

      制方大小定用量   笔者认为以药少而精为特点,可称之为精方;以药多而广为特点,可称之为围方。精方与围方的用量特点总体而言:精方量大,围方平和。   精方   精方药味精简,通常药味数在四至五味,药少力专故作用目标明确,适用于急危重症,因急危重症非大剂量不足以撼动病邪,故用量宜大,以求短时间内迅速收效。   《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多属精方范畴,观《伤寒论》第175条:“风湿相抟,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rd...

  • 中药煎剂要煎两次

    中药煎剂要煎两次

    通常中药煎剂要煎两次,称为头煎和二煎,然后将二者混匀服用,有些人图省事,想用延长煎煮时间的方法来代替二次煎煮,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中药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逐渐由药材内部向汤液中溶解,当内外浓度达到平衡时,便会停止溶出。这时必须滤出药汁,再加水进行二煎。建立新的浓度差,才能继续溶解有效成分。而且某些有效成分较难溶出,一般要在二煎时才能溶出。如果只煎一次,即使增加煎煮时间,有效成分也不能溶出。因此,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 谈功效要关注剂量的变化

    谈功效要关注剂量的变化

      2013年5月30日刊登戴美友先生《四物汤核心功效是活血还是补血》一文,文中戴先生列出了诸多论据,最后得出结论“四物汤为补血剂”。但笔者对戴先生的结论存疑,理由如下。   谈功效要关注剂量的变化   四物汤最早的出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中所记载的药物剂量为四药等分,而《局方》并未在剂量比上有改动,却将其功效由“活血”变成了“补血”,此举令人费解。在笔者接触的教材《方剂学》中,四物汤被归为“补血剂”,但...

  • 葛洪方剂 抱朴子 养生方法

    葛洪方剂 抱朴子 养生方法

      生活有度起居有节   葛洪强调生活起居要有节制。他认为,人的寿命不取决于天命,而取决于自身。正确的养生方法就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若能持之以恒,必将受益终生。   起居“六勿”   葛洪强调,起居方面要做到“六勿”:“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   意思是说: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强行进食,因...

  • 中药“曲剂”知多少

    中药“曲剂”知多少

    在诸多的中药制剂中,有一类曲制剂,即用面粉加上诸多药物,经发酵而成,计有六神曲、建神曲、半夏曲、沉香曲、采云曲和霞天曲等。《本草经疏》载:“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腑风冷。”但这些曲在临床运用上各有侧重,极易混淆。现将这些曲制剂的制法、功效及适应症分述如下。 六神曲 又称神曲、六曲,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曲。先将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切碎;赤小豆碾末,杏仁去皮研碎,混合拌匀后加入麦麸、白面,用水合成团块,压平后用麻袋覆盖,令其发酵,至外表...

  • 同行泯恩仇 一剂白虎汤

    同行泯恩仇 一剂白虎汤

    乾隆年间,叶天士和一位叫薛雪的医生在当时都享有很高的声望。有一年,苏州流行大瘟疫,官府为救治百姓,在当地设立医局,规定名医轮流坐诊。这一天,医局里来了一名更夫,全身浮肿,皮肤肿成了黄白色。 薛雪给这更夫诊脉后,对他说:“你的病很重,没法治了。”当这位更夫正要出门的时候,正好碰上叶天士来医局。叶天士听了更夫的讲述后,便说:“你这病是由于烧蚊香中毒引起的,不用害怕,吃两剂药就会好的。” 薛雪认为叶天士这是在有意让他难堪,心中又恼又恨,回家后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

  • 脏器疗法与方剂

    脏器疗法与方剂

    脏器疗法历史悠久,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有用马茎、狗阴茎、牛髓、牛胆、鲤边胆等动物脏器的记载。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曾应用鸡肝、獭肝、牛肚、猪苦胆汁等动物脏器治病。现在脏器疗法在临床应用、理论研究,均获许多新的重大进展,证实了它的科学价值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中医中药秘方网搜集整理 祖国医学认为,动物脏器是“血肉有情之品”,能产生“同气相求”的效果。它的意义不只是动物的脏器可以补益人体的同名脏器,而且通过调整,控制其有关的生理功能,可以广泛地用于疾病的...

  • 保健药膳与方剂:抗衰老药膳

    保健药膳与方剂:抗衰老药膳

    保健药膳通常选用滋补强壮的食物与药物制成。具有增强体质、调节机能、延年益寿的作用。因其性味和平,多可长期服用。保健药膳对健康的老年人,能收维持健康、延缓衰老、预防疾病之功;对健康的儿童,能有促进发育、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之效;对健康的妇女,即使在经、孕、带、产期间,根据自身情况服食不同性能的保健药膳,亦是有益的。 对于有疾病的患者,可先用药膳调理治疗,食疗未愈而后命药,或在药疗同时,用药膳进行辅助治疗,往往会收到较好效果。 药膳治疗,由于性子味美,对老年人,儿童,胎前、产后妇女尤为适宜。 1.抗衰老药膳 探索...

  • 药膳粉剂的制作方法

    药膳粉剂的制作方法

    为了制作药膳方便,便于溢出药效充分,对一些药物与食物 进行粉碎成粉末、粗粒等。其方法如下: 1.挑选:即挑尽杂质特别是石块及金属硬物,除去非药用部 分如须根、泥沙、根蒂等,以便分类归档,为其他炮制方法提供 条件。 2.淘洗:浸润和泡制方法,使药材软化和干净,根据药物的 性质不同进行水处理,其方法有: (1)淘洗法:将药物投入清水中,除去表面附属的泥土或其 他不洁物。 (2)浸润法:是洗和泡浸等水制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的方 法。浸润法可使水分或液体辅料徐徐入内,达到药透水尽,药物 有效成分损失最小,药材完整,...

  • 药膳药剂的提取方法

    药膳药剂的提取方法

    药膳用药物的提取,是根据各药物的不同性质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提取。常用药膳药剂的提取方法,有渗滤法、蒸馏法、煮提法、沉淀法等。 1.渗滤法: 用乙醇浸出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此法不仅提取效率高,同时节省溶媒,是较常用的提取方法,但不适宜于挥发性很强的溶剂。一般常用的溶剂,有不同的浓度的乙醇、酸性或碱性乙醇、酸性或碱性水等。 (1)渗滤装置。一般由渗滤器(筒)和接受瓶所组成。渗滤筒多为金属制品和搪瓷或玻璃制品,虽圆柱形成圆锥形,底部出口管与带螺旋夹的橡皮管相连接,螺旋夹可用来调节提取液的流速。...

  • 滋补药膳与方剂

    滋补药膳与方剂

    滋补疗法是一种增强体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的方法,用 于各种虚弱证的治疗和补养调理,强身益寿,历代医家极为重 视,认为”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 在补法的运用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例如张介宾说: “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 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也。阳虚者宜补而兼暖, 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宜补而兼清,门冬、芍药、生地之属 是也。此固阴阳之治辨也,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 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刍补气以生精。又有阳火阴而离者,...

  • 保健养生药茶:中医称为“茶剂”

    保健养生药茶:中医称为“茶剂”

    药茶,中医称为“茶剂”,是将天然中草药与茶叶(也可以不含茶叶)合用,冲泡代茶或煎煮饮用,以消暑解毒、保健养生或疗疾防病。下面介绍一些适宜夏季饮用的保健药茶,有兴趣者不妨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用: 姜盐茶 材料及配法:生姜2~3片,食盐4克,绿茶6克,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功效:和胃止吐。尤宜适用于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 橘红茶 材料及配法:橘红,绿茶各5克 功能:清肺和胃、理气化痰。尤宜于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痰多和消化不良所致的胃呆腹...

  • 方药的剂量成为中医“千古未解之谜”

    方药的剂量成为中医“千古未解之谜”

      自古有言“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清代医家王清任亦认为:“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可见方药剂量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尤其当今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深入探讨方药存在的最佳量效关系,无疑将为中医药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所追求的“安全稳定、标准统一、疗效确切”三者高度统一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中医学无论在内、外、妇、儿各科,还是在理、法、方、药各层面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在方药剂量领域的系统研究仍然未受足够重...

  • 中药临床合理剂量的科学体系

    中药临床合理剂量的科学体系

      《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法对方药临床合理用量的启示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其按照药性、药效及毒性大小等,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药……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

  • 考察丸药配方档中方剂的来源

    考察丸药配方档中方剂的来源

      清宫御药房主要为“宫眷近臣”服务,编制近百人,其职责为“掌详慎供用药料,和合丸散之事”,并由太医院监视其成药修合。根据档案文献,康熙帝服用过肺胸舒丸、龙涎香露等,雍正帝修合过龟龄集、金鸡丹药(济吉丹)等,乾隆帝常用八珍糕、蟠桃丸、松龄太平春酒等,光绪帝服用过葆真固本丸、长春益寿广嗣丹等,慈禧太后用过沤子方、玉容葆春酒等。御药房修合成药的记录形成配方与治方配本,现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有御药房丸散膏丹配方、药库丸散膏丹配方档、丸药配方档、修合成方、上用丸散膏...

  • 含“灵宝”的中医方剂

    含“灵宝”的中医方剂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名就有千千万,因此研究地名也成为一门学问。要说最与道家结缘的,与中医关系最密切的地名,非灵宝莫属。   “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原为神灵宝贵之意。晋朝葛巢甫附会引申,造作《灵宝经》30余卷,勾划出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谱系。经南朝刘宋的陆修静的弘扬,灵宝派大行于世。灵宝天尊居三清的第二位,由元始天王的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手捧玉如意。   灵宝作为地名,与唐玄宗改元有关。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741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曾...

  • 中药药引是方剂中引药归经、直达病所

    中药药引是方剂中引药归经、直达病所

      中药药引是中医方剂“君臣佐使”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方剂中引药归经、直达病所及能增效减毒的药物,受到历代医家的充分重视。如张睿谓:“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医学阶梯》);尤在经言:“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医学读书记》),均强调了药引的重要性。   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记载;其后《神农本草经》谓“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此可能为迄今所...

  • 服中药汤剂有讲究

    服中药汤剂有讲究

    病情决定服药时间病在心、肺部,宜饭后服;病在膀胱、肠,宜饭前服;清热解毒药、润肠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所谓空腹即指晨起后早饭前这段时间。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的药物都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 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药与进食都应该间隔一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一般汤剂宜温服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凡属理气类药,活...

  • 解开《伤寒论》剂量之谜

    解开《伤寒论》剂量之谜

      《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凡研习中医,必读《伤寒论》。然要读懂《伤寒论》,必须明白两个问题:其一是伤寒为何病;其二是《伤寒论》中中药的剂量一两等于现在多少克。   仲景之伤寒究竟为何病   仲景之伤寒究竟为何病?遍阅历代伤寒注书,莫衷一是。有“时行瘟疫”说,如葛洪;有“冬季感寒”说,如陶节庵、王叔和;有“寒毒”说,如庞安时;有“外感总病”说,如俞根初;有“肠伤寒”...

  • 揭开食品添加剂的面纱

    揭开食品添加剂的面纱

      柠檬酸、胭脂红、亚硝酸盐、谷氨酸钠、山梨酸、糖精钠……你了解这些食品添加剂吗?它们与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有关吗?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吊白块、蛋白精、罂粟壳等等,属于食品添加剂吗?   食品添加剂的历史称得上悠久,公元前1500年,埃及就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在我国,东汉时期就出现了盐卤作凝固剂来制作豆腐。如今因为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添加剂总是被动成为重要角色。而且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对其然都懵懂。可以说,总有一层迷雾笼罩在食品添加剂上。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

  • 揭开塑化剂四大谜

    揭开塑化剂四大谜

      任何食品添加物,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或是友或是敌。   近日塑化剂风波让台湾成为舆论焦点,食品、药品、保健品、玩具、化妆品等700余项产品涉及其中。大陆与台湾在以上这些领域,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塑化剂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什么是塑化剂?它有哪些危害?西安市场有没有含有塑化剂的台湾饮品?哪些产品中含有塑化剂?我们如何远离塑化剂的危害?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展开了调查。 谜团一 塑化剂问题 西安有没有   看到塑化剂的新闻,获知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大20倍的消息,家住西安市东门外的李大爷,第一反应是西安市...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