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剂 第8页

剂 第8页

  • 大剂量天麻治眩晕

    大剂量天麻治眩晕

    房某,女,53岁,2021年1月2日初诊。主诉:车祸后出现眩晕、失眠近4个月。4个月前因车祸导致头部受伤,在县人民医院治疗近20天,具体用药不详,车祸前无高血压、眩晕及失眠病史,身体状况良好。车祸后出现顽固的眩晕、失眠,血压及心率升高,血压164/101mmHg,心率约88次/分,住院治疗未能改善症状。患者未服降压药控制血压,体重84kg。住院期间颈椎CT提示颈椎排列欠佳,生理曲度略直,椎体可见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刻下:形体偏胖,眩晕,头痛,昏懵,精神恍惚,自述感觉不知道与他人交流的人是自己还是别人,记忆力几乎丧...

  • 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药方剂

    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药方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校园内发生和蔓延,昨日,山东省卫生厅发布《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秋季版)》,列出了6个实用的中药方,建议学校组织学生及教职工人员长期服用,以预防甲型H1N1流感。 方案中推荐的两个中药代茶饮预防分为成人方和儿童方,其中,成人方:太子参6g、麦冬3g、金银花3g;儿童方:太子参3g、麦冬3g、金银花3...

  • 经方的剂量 小青龙汤

    经方的剂量 小青龙汤

      经方的剂量,始终是历代中医学者研究的课题。尝读《范文甫专辑》,见范文甫使用小青龙汤与众不同:一是“小青龙汤用量除半夏9克外,余皆用0.9克。”二是“开水泡服”。有两则方案如下。   “朱师母,伤风骤时音哑。外感风寒,侵袭于肺,太阳之表不解,以致邪内及阴分。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太阴之脉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厥阴之脉循咽喉之后。外邪搏之,则肺实,肺实则音哑,用小青龙汤两解表里,使风寒之邪去,则肺自用矣。又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lsq...

  • 中成药 八珍颗粒剂 功效新用

    中成药 八珍颗粒剂 功效新用

      中成药八珍颗粒剂(包括大蜜丸)是一种常用药,原方出自明·《=正体类要》一书。由党参、白术、白芍、茯苓、川芎、当归、炙甘草、熟地黄组成,具有补气益血之功效。传统多应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症。近年来,人们发现该药还有许多新功用。   贫血口服八珍冲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2q次,用温开水冲服,15天为一个疗程。方中当归含维生素B,。叶酸、烟酸等,有抗贫血的作用,故常用于治疗贫血。   末梢神经炎口服八珍颗粒剂(冲剂),每次1袋(15克),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10天为一个疗程。该药...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和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和汤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 苍术150克,藁本、白芷、羌活、川芎、甘草 (炙)各30克,细辛9克。 用法 上药研为细末混合。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三片,葱白10厘米,煎100毫升,温服,不拘时。伤风鼻塞,只用葱茶调下。 功效主治 发汗解表,化蚀辟秽。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头痛项强,发热憎寒,身体疼痛,及伤风鼻塞声重,咳嗽头昏。 方论 方用苍术芳香辟秽,祛寒燥湿,发汗解表为君;藁本、白芷、细辛解表散寒,祛湿止痛为臣;羌活、川芎疏风通络,活血止痛为佐;甘草甘缓和中,姜、葱辛温透邪为使。诸药相合,共奏发...

  • 治疗淋巴结核汤剂(消瘰汤)

    治疗淋巴结核汤剂(消瘰汤)

    组成:鲜泽漆10克(干品减半)、大茯苓30克、黄精30克、夏枯草30克、连翘15克、山楂15克、枳壳12克、甘草3克。 功效:解毒散结,行气和胃。 主治:瘰疬(淋巴结核)。 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200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1日1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方解:本病由瘵毒侵袭少阳之经,导致痰凝气滞而成。方中泽漆、土茯苓、夏枯草、连翘解毒化痰,其中泽漆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冶结核性瘘管有专长;夏枯草《本经》谓“主...

  • 中药茶剂七款

    中药茶剂七款

    茶剂是祖国医药常用的剂型之一,凡是含挥发油、易出味÷用量不太多的药物,大多可用作茶剂。服用肘,可将药物放在杯中,以滚开水或煮沸的药液冲入,加盖浸泡20分钟左右;或将诸药略加煎煮,滤液弃渣,缓缓饮服如喝茶即可。 清暑茶 由藿香、佩兰、荷叶各6克,茶叶3 克组成,以开水冲泡,频频饮服,1日2剂。此方功能清暑化湿、芳香和胃,适宜于疰夏症、伤暑感冒及轻度中暑诸疾。 利咽茶 由薄荷3 克,桔梗、生甘草各5 克。胖大海3枚组成,泡水代茶,频饮徐咽,服至味淡再更换,每日2剂。有清热宣肺、利咽润喉之功,用于治急性...

  • 香薷饮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薷饮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写道,七月的一天,烈日炎炎,贾府一行人去清虚观打醮看戏,在这样的酷暑之下,娇滴滴的林妹妹自是不堪承受,因而回来就中暑了,丫环马上让黛玉服下解暑的香薷饮后,只在房内躺着歇息。偏偏宝玉前来探望,两人因皆存求近之心,一时又口角起来,“二人闹着,紫鹃雪雁等忙来解劝。后来见宝玉下死劲的砸那玉,忙上来夺,又夺不下来。见比往日闹的大了,少不得去叫袭人。袭人忙赶了来,才夺下来。宝玉冷笑道:‘我是砸我的东西,与你们什么相...

  • 中医一剂良方“五皮方”

    中医一剂良方“五皮方”

    中医讲春季多风,风属肝,易引起肝阳上亢,引发春燥,导致肝火旺盛,使人心烦气闷,情绪不安,影响血压的稳定。怎样可安然应对这种“上亢型”高血压呢? 中医开了一剂良方,因其中五味药材均带个“皮”字,故命名为“五皮方”。该方为取桑白皮50克,大腹皮30克,赤茯苓皮15克,陈皮9克,生姜皮5克,五味药一起入锅煎水服用,每日1剂,分3次服,7天为1个疗程。春季常服用,还有平肝清热、宁心凉血、利水散浊、消烦益气的功效。 吴一福...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有陈皮、半夏、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六味药组成。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证,而面色痿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痰多色白,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腻,脉虚者服之。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等。辨证属脾胃气虚挟痰证者。   妊娠恶阻:王某某,女,25岁。自诉停经50余天,妊娠反应剧烈,呕吐,滴水未进已4~5天。检查:精神困倦,气短懒言,目眶凹陷,呕恶频频,吐出清涎,口淡胸闷,厌恶饮食,大便数日未解...

  • 支气管哮喘(名医方剂:4)

    支气管哮喘(名医方剂:4)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饮喘咳。   【治法】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方名】清喘汤。   【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苏礼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痰火犯肺,瘀塞肺窍,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利气。   【方名】加味前胡汤。   【组成】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 “一剂知二剂已”麻黄剂临证

    “一剂知二剂已”麻黄剂临证

      “一剂知二剂已”是古人对于中医疗效的一种描述,意思是见效和治愈都极快,与当今社会对于中医“慢郎中”的印象大相径庭。是古人夸张,还是中医水平今不如古呢?笔者近日临床遇一病史一年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用麻黄剂初服无效,改变服药方法后,却效如桴鼓。   患者李永庆,男,33岁,介休市南街村人。起病原因为2008年冬天清理水箱,症状为遇风冷则手上起疹,奇痒无比,冬天重夏天轻,中西药治疗一年无显效。2009年12月24日初诊,左脉细滑,右脉浮滑,舌苔白,舌下淡暗。平素出汗少,口...

  • 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苏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紫苏、炙甘草、陈皮组成。香附与紫苏叶相配,既能发汗解表,又能行气和血;陈皮理气化湿;炙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相合,有芳香辟秽,理气解表之功,全方药性平和,但略显温性,主治风寒感冒兼有气滞者。因还能理气和胃、通调全身气机兼以理血,故可用于多种内科杂病的治疗。   妇产科疾病   各种致病因素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若影响到冲任、胞宫、胞脉、胞络,就会出现病变,从而发生妇产科疾病。脏腑功能失常、血气失调是妇产科疾病重要机理之一。妇女“以血为本&rdqu...

  • 五苓散 通调三焦水液的方剂

    五苓散 通调三焦水液的方剂

      临证凡饮水腹胀、水饮水肿、呕吐泄泻、身热头痛,甚或口干、目痒、咽痛、鼻干者老师多用五苓散,每用之似皆得心应手。然其使用之理,细细想来有明了者,有晦涩者,甚至有不知所云者。问及,师曰:“五苓散其实是一张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方剂,全身无论何处出现水液代谢障碍,均可用之。”《本草疏证》记载有桂枝六种功效:“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水,曰补中。”而在五苓散中,桂枝宣通阳气,通津液于周身,最终使得“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看来,桂枝当为本...

  • 直肠溃疡 治疗方剂

    直肠溃疡 治疗方剂

    【方名】直肠溃疡方剂一。 【主治】直肠溃疡。 【组成】地榆炭10克 全当归10克 秦皮10克 炒槐花15克 石榴果皮15克 黄连3克。? 【用法】加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直火煎煮,去药渣再浓煎至50~10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1次,3次为1疗程。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成为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寻常痤疮、水肿、阳强、不寐,疗效满意,举病例论之。   例1寻常痤疮   雷某某,女,20岁。于2010年6月8日初诊。近半月,颜面、胸、背部丘疹时现,颜面、背部较多,大便干,口燥咽干,痛经,月经提前,量少,经期丘疹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寻常痤疮。辨证属肝脾不调,肝郁血热。治宜疏肝解郁,清...

  • 偏头痛中药3方剂

    偏头痛中药3方剂

     中药处方(一)   【方名】樟冰散。   【组成】樟脑3克,冰片0.6克。   【用法】将药放碗底上,用火点着,鼻嗅其烟,左侧痛嗅左鼻孔,右侧痛嗅右鼻孔。上药为一次量,一天嗅三次,一次闻嗅三回,嗅后觉有凉气直冲入脑中,疼痛即减轻而愈。   【备注】此方善治多年不愈,时好时犯的偏头痛。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中药处方(二)   【方名】头痛疏风散。   【组成】菊花30克,白芷30克,川芎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黄酒调服每次6克,每日三次。药仅三味,药简效宏。   【备注】空。   【出处】盛智...

  • 中医方剂“诸葛行军散”

    中医方剂“诸葛行军散”

      中医有一个著名的方剂叫“诸葛行军散”,首载于清代温病学者王士雄在1838年编撰的《霍乱论》中,原名行军散。属于开窍剂中的凉开剂。   开窍剂是中医的急救药,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神昏窍闭之证,有虚实之分。属于实证者,称为闭证,多由邪气壅盛,蒙蔽心窍所致。闭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热闭与寒闭两种。热闭由温邪热毒内陷心包所致,治宜清热开窍,简称凉开;寒闭由寒邪或气郁、痰浊蒙蔽心窍引起,治宜温通开窍,简称温开。诸葛行军散就是凉开方剂之一。   凉开法适用于热闭证。热闭证的临床表现为高...

  • 一贯煎 为养阴柔肝的代表方剂

    一贯煎 为养阴柔肝的代表方剂

      一贯煎,出自清代医家魏玉璜之《续名医类案·心胃痛门》一书,为养阴柔肝的代表方剂。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6味药组成,有滋阴养胃,疏肝调气之功效。对肝肾阴虚,气滞不运,郁而化火,胸脘胁痛,呑酸,或呕吐苦水,咽喉干燥,舌红少津,脉细弦无力等有治疗作用。   方中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二经,尤长于滋阴补肝,用为君药。故配生地滋肾养阴,藉肾水之充以涵养肝木,并可清虚热,生津液;当归养血补肝,因属血中气药,故养血之中有调血之能,补肝之中寓疏达之力,二者与枸杞相伍,补肝阴,养肝血之效...

  • 四物汤 剂量加减 辨治加减

    四物汤 剂量加减 辨治加减

    四物汤乃妇科要方,对妇人经、带、胎、产诸症,临床均可加减使用,其方为历代治疗妇人病之良方,故称其为血家要方。王氏妇科集前人经验,治疗时使用四物汤灵活辨通,加减适宜,很有新意,成为王氏妇科的奠基之方。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炒白芍、熟地或生地组成。方中当归补血、养血、和血,白芍柔肝、舒肝、养血养阴,熟地滋肾大补阴血,三味药共起补血养阴人之病首重之功,立方即应“妇人阴类也,以血为本”的特点。方中川芎,活血化瘀,与当归、白芍、熟地组方,则使四物汤补阴血而不滋腻,也说明了妇人之血,宜动而不宜...

  • 阴性药物组成的方剂

    阴性药物组成的方剂

      北京人王善甫,在京城里做管酒税的官。一次得了小便不利的病,眼睛凸出,腹部胀得如鼓一样,膝以上坚硬得如将迸裂,且饮食困难,服了一些甘淡渗泻之药皆不见效。   李杲诊罢对众医说:“疾病很严重呀!《内经》上记载,膀胱是贮藏津液的地方,必须通过气化作用,才能使液体排泄出去,现在你们用渗泄之剂,而病人的病越来越重,这是不能气化的缘故。启玄子(唐代著名医家王冰的号)说:‘无有阳阴无法生,无有阴阳无法化’。甘淡利渗的药都是属于阳性的,只有阳无有阴,膀胱怎么能具有气化作用呢?&rdq...

  • 中医临床酊剂的使用

    中医临床酊剂的使用

      孙浩,男,1928年生,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   他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尽得薪传,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将其“运脾法”充分运用于临床。临证擅治内儿科杂症,尤专脾胃系和肺系疾病的诊疗,现介绍其临床运用酊剂的经验。   龙冰酊   组成:蚯...

  • 钱乙清泻五脏热方剂的方证研究

    钱乙清泻五脏热方剂的方证研究

    钱乙是中医儿科寒凉派的代表 [1] , 他秉承 《颅囟 经》小儿 “三岁以内, 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 说, 结合 儿科临床以阳证、 热证、 实证为多的实际, 提出 “小 儿纯阳, 无须益火” 的治疗思想, 即治疗小儿疾病, 擅用凉泄之品。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中的 140方中, 除益黄散、 白术散、 温中丸等13方外, 皆为 清凉之剂。 尤其是该书记载的治疗小儿五脏热的方 剂, 对后世儿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至今仍为临 床所常...

  • 备一剂清热解毒的良药

    备一剂清热解毒的良药

    也许是因为天气的缘故吧,最近总是头晕目眩,往日里得心应手的工作,忽然变得有些应接不暇,手忙脚乱。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家里,更是说不出的疲惫、倦怠,感觉自己的身体就像一部出了毛病的机器,虽然努力运转,却再也找不到从前的灵活和高效。 朋友说:“你一定是病了。”可是我全身上下都不痛不痒的,哪里会有病呢? 拗不过朋友的好意,还是去医院做了检查。一番测量之后,医生说,是高血压。 病是司空见惯的寻常病,可是后果往往很严重。 我想起那个和我同龄却早已患了高血压的同事,他因...

  • 从《伤寒论》方剂变化探讨虚性寒饮的治疗

    从《伤寒论》方剂变化探讨虚性寒饮的治疗

    水饮是指人体内水液运行输布障碍所导致的病理产物。张仲景《伤寒论》中治水饮之法或以健脾,或以宣肺,或以燥湿,或以利水,或以温阳等,邪同而治异,然其中之不同则因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处疾病阶段不同故治疗不尽相同。本文就水饮的产生及《伤寒论》中治疗水饮之方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四逆汤分析如何动态辨证论治水饮。 水饮产生的机理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

  • 用好中成药小柴胡冲剂

    用好中成药小柴胡冲剂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里面最著名的方剂之一,用途非常广泛,疗效也非常的好。 小柴胡冲剂(或小柴胡颗粒)是根据小柴胡汤配制而成的中成药,是广受欢迎的居家常备药品。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代表性方剂之一,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只要辩证正确,剂量得当,此方可以治疗很多很多的重大疾病。根据此方配制的中成药,是作为一种感冒药来销售的。服用虽然方便,口感虽然很好,治疗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后期、余热未尽时,效果的确很好。但是由于剂量大大降低,用它来治疗重大疾病,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如果应用得当,此方在家居保健方面,却有...

  • 有一类方剂有一个名字叫作“柴胡剂”

    有一类方剂有一个名字叫作“柴胡剂”

    从医圣张仲景的著作到后世历代方书,以柴胡作为主要组成的方剂不胜枚举,这一类方剂有一个名字叫作“柴胡剂”。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方剂,后世医家也对其发挥出了很多延伸功效和应用范围,今天就带大家跟随名医赵进喜教授学习下柴胡剂的实用心得。 柴胡剂是以柴胡为主药,或由小柴胡汤加减变化而成的一类方剂,包括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 小柴胡汤是其代表方,主治外感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半在里,半在外&rdqu...

  • 藿香正气水归于酊剂

    藿香正气水归于酊剂

    藿香正气水中含有如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藿香等十几味中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等效果,关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造成的的如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吐逆泄泻等症,以及胃肠型伤风、夏日中暑等见上述症状者都具有很好的效果,现在藿香正气水已经成为人们夏日常备的药物。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合适服用藿香正气水,这是由于藿香正气水归于酊剂,它不是以水为溶剂,而是选用必定浓度的酒精溶解。所以,关于喝酒过敏或是涂改酒精消毒时皮肤泛红者尽可能不要服用藿香正气水。若服用了就可能会发作过敏反响,呈现...

  • 治疫疔 用大剂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之品

    治疫疔 用大剂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之品

    重剂起沉疴,能挽狂澜于顷刻,扶临危于既倒。如果剂量过小,对于急危重症,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笔者临床时遇到一位因不明物叮咬出现一侧小腿肿痛甚剧的患者,经用大剂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之品治之疗效显著,故与同道分享。 周通罗,男,45岁,2013年9月24日初诊。患者因外伤致左脚踝部肿胀疼痛,未及时治疗,复因不明物叮咬以致小腿肿胀疼痛两月不愈。刻诊:患处肿胀疼痛甚剧,侵及整个左小腿,左腿踝部叮咬处有3处黑痂,整个小腿即膝关节以下触之坚硬,扪之发热,食纳正常,睡眠可,大便干,小便赤,口渴喜饮,...

  • 《伤寒论》方剂治烦的领会

    《伤寒论》方剂治烦的领会

    中医古籍中有很多关于“烦”的记载,《伤寒论》中,含“烦”的条文便多达75条。“烦”从字形而言,左有火,属热,在后来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中有“烦者,热也”的清晰记载,进一步阐明晰烦与热密切相关。《伤寒论》中治烦的丹方有:甘草干姜汤、大青龙汤、干姜附子汤、栀子豉汤、小建中汤、桂枝龙骨牡蛎汤、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等。下面,笔者将从这八个方剂探讨《伤寒论》治烦的领会。 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呈现在《伤寒论》2...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