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 第8页
-
大剂量天麻治眩晕
房某,女,53岁,2021年1月2日初诊。主诉:车祸后出现眩晕、失眠近4个月。4个月前因车祸导致头部受伤,在县人民医院治疗近20天,具体用药不详,车祸前无高血压、眩晕及失眠病史,身体状况良好。车祸后出现顽固的眩晕、失眠,血压及心率升高,血压164/101mmHg,心率约88次/分,住院治疗未能改善症状。患者未服降压药控制血压,体重84kg。住院期间颈椎CT提示颈椎排列欠佳,生理曲度略直,椎体可见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刻下:形体偏胖,眩晕,头痛,昏懵,精神恍惚,自述感觉不知道与他人交流的人是自己还是别人,记忆力几乎丧...
-
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药方剂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校园内发生和蔓延,昨日,山东省卫生厅发布《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秋季版)》,列出了6个实用的中药方,建议学校组织学生及教职工人员长期服用,以预防甲型H1N1流感。 方案中推荐的两个中药代茶饮预防分为成人方和儿童方,其中,成人方:太子参6g、麦冬3g、金银花3g;儿童方:太子参3g、麦冬3g、金银花3...
-
中成药 八珍颗粒剂 功效新用
中成药八珍颗粒剂(包括大蜜丸)是一种常用药,原方出自明·《=正体类要》一书。由党参、白术、白芍、茯苓、川芎、当归、炙甘草、熟地黄组成,具有补气益血之功效。传统多应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症。近年来,人们发现该药还有许多新功用。 贫血口服八珍冲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2q次,用温开水冲服,15天为一个疗程。方中当归含维生素B,。叶酸、烟酸等,有抗贫血的作用,故常用于治疗贫血。 末梢神经炎口服八珍颗粒剂(冲剂),每次1袋(15克),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10天为一个疗程。该药...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和汤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 苍术150克,藁本、白芷、羌活、川芎、甘草 (炙)各30克,细辛9克。 用法 上药研为细末混合。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三片,葱白10厘米,煎100毫升,温服,不拘时。伤风鼻塞,只用葱茶调下。 功效主治 发汗解表,化蚀辟秽。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头痛项强,发热憎寒,身体疼痛,及伤风鼻塞声重,咳嗽头昏。 方论 方用苍术芳香辟秽,祛寒燥湿,发汗解表为君;藁本、白芷、细辛解表散寒,祛湿止痛为臣;羌活、川芎疏风通络,活血止痛为佐;甘草甘缓和中,姜、葱辛温透邪为使。诸药相合,共奏发...
-
治疗淋巴结核汤剂(消瘰汤)
组成:鲜泽漆10克(干品减半)、大茯苓30克、黄精30克、夏枯草30克、连翘15克、山楂15克、枳壳12克、甘草3克。 功效:解毒散结,行气和胃。 主治:瘰疬(淋巴结核)。 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200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1日1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方解:本病由瘵毒侵袭少阳之经,导致痰凝气滞而成。方中泽漆、土茯苓、夏枯草、连翘解毒化痰,其中泽漆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冶结核性瘘管有专长;夏枯草《本经》谓“主...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有陈皮、半夏、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六味药组成。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证,而面色痿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痰多色白,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腻,脉虚者服之。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等。辨证属脾胃气虚挟痰证者。 妊娠恶阻:王某某,女,25岁。自诉停经50余天,妊娠反应剧烈,呕吐,滴水未进已4~5天。检查:精神困倦,气短懒言,目眶凹陷,呕恶频频,吐出清涎,口淡胸闷,厌恶饮食,大便数日未解...
-
支气管哮喘(名医方剂:4)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饮喘咳。 【治法】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方名】清喘汤。 【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苏礼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痰火犯肺,瘀塞肺窍,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利气。 【方名】加味前胡汤。 【组成】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
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苏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紫苏、炙甘草、陈皮组成。香附与紫苏叶相配,既能发汗解表,又能行气和血;陈皮理气化湿;炙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相合,有芳香辟秽,理气解表之功,全方药性平和,但略显温性,主治风寒感冒兼有气滞者。因还能理气和胃、通调全身气机兼以理血,故可用于多种内科杂病的治疗。 妇产科疾病 各种致病因素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若影响到冲任、胞宫、胞脉、胞络,就会出现病变,从而发生妇产科疾病。脏腑功能失常、血气失调是妇产科疾病重要机理之一。妇女“以血为本&rdqu...
-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成为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寻常痤疮、水肿、阳强、不寐,疗效满意,举病例论之。 例1寻常痤疮 雷某某,女,20岁。于2010年6月8日初诊。近半月,颜面、胸、背部丘疹时现,颜面、背部较多,大便干,口燥咽干,痛经,月经提前,量少,经期丘疹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寻常痤疮。辨证属肝脾不调,肝郁血热。治宜疏肝解郁,清...
-
从《伤寒论》方剂变化探讨虚性寒饮的治疗
水饮是指人体内水液运行输布障碍所导致的病理产物。张仲景《伤寒论》中治水饮之法或以健脾,或以宣肺,或以燥湿,或以利水,或以温阳等,邪同而治异,然其中之不同则因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处疾病阶段不同故治疗不尽相同。本文就水饮的产生及《伤寒论》中治疗水饮之方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四逆汤分析如何动态辨证论治水饮。 水饮产生的机理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
-
用好中成药小柴胡冲剂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里面最著名的方剂之一,用途非常广泛,疗效也非常的好。 小柴胡冲剂(或小柴胡颗粒)是根据小柴胡汤配制而成的中成药,是广受欢迎的居家常备药品。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代表性方剂之一,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只要辩证正确,剂量得当,此方可以治疗很多很多的重大疾病。根据此方配制的中成药,是作为一种感冒药来销售的。服用虽然方便,口感虽然很好,治疗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后期、余热未尽时,效果的确很好。但是由于剂量大大降低,用它来治疗重大疾病,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如果应用得当,此方在家居保健方面,却有...
-
藿香正气水归于酊剂
藿香正气水中含有如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藿香等十几味中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等效果,关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造成的的如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吐逆泄泻等症,以及胃肠型伤风、夏日中暑等见上述症状者都具有很好的效果,现在藿香正气水已经成为人们夏日常备的药物。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合适服用藿香正气水,这是由于藿香正气水归于酊剂,它不是以水为溶剂,而是选用必定浓度的酒精溶解。所以,关于喝酒过敏或是涂改酒精消毒时皮肤泛红者尽可能不要服用藿香正气水。若服用了就可能会发作过敏反响,呈现...
-
治疫疔 用大剂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之品
重剂起沉疴,能挽狂澜于顷刻,扶临危于既倒。如果剂量过小,对于急危重症,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笔者临床时遇到一位因不明物叮咬出现一侧小腿肿痛甚剧的患者,经用大剂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之品治之疗效显著,故与同道分享。 周通罗,男,45岁,2013年9月24日初诊。患者因外伤致左脚踝部肿胀疼痛,未及时治疗,复因不明物叮咬以致小腿肿胀疼痛两月不愈。刻诊:患处肿胀疼痛甚剧,侵及整个左小腿,左腿踝部叮咬处有3处黑痂,整个小腿即膝关节以下触之坚硬,扪之发热,食纳正常,睡眠可,大便干,小便赤,口渴喜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