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目 第7页

目 第7页

  • 运目眨眼 能防眼花

    运目眨眼 能防眼花

    用双手轻轻搓眼睑,增进眼球的滋润;闭眼时竭力挺胸,两眼紧闭一会再放松。经常活动眼球,能促进眼内血液循环、按摩活动晶状体和睫状肌,益眼功能甚佳。 具体方法有四种: 1.由近处逐步远看,各选定一物,稍停片刻后,再把视线由远处逐步移近; 2.头不动,依次看一方形建筑物四角; 3.紧闭双眼片刻然后突然把眼睁开,也可在紧闭双眼时,眼球不停地转动; 4.双眼紧闭,5秒钟后睁开双眼,尽力望远处一目标,5秒钟后再看自己鼻尖5秒钟,重复3次。 张则南...

  • 冶目痛方

    冶目痛方

    处方:苍术100克,木贼50克,蝉蜕25克,共研细末。每次3克,日3次,温开水或淡盐开水送服。服完1料为1个疗程。 功效:燥湿、祛风、明目,治老年人目痛,眼眵较多,视物不清,头痛耳鸣者。...

    精品偏方 2024-03-08 13 0
  • 每月熨目可养眼护肝

    每月熨目可养眼护肝

    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熨目”,不仅对缓解视疲劳、保护视力有益,还有养肝护肝的作用。 中医名著《诸病源候论》里记载:“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闩咧,不病痛。”意思是说,当黎明来临之时,用双手掌相对摩擦,待手搓热后,将手掌放于两眼之上。稍后’再将双手搓热,再放于两眼上。这样反复做几次后,: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压眼球,稍停片刻。操作时可不必拘泥时间、次数。经常熨日可以缓解眼晴疲劳,使两眼明亮,炯炯有神,且不易发生眼部疾患。...

  • 印度操可明目

    印度操可明目

    中老年朋友除了常见的眼花外,还经常有眼干、眼涩、眼酸等不适,学做印度操就可以收到明目轻身的功效。 双手揉搓;如同洗手。双手手指互相交叉,手背朝胸,推向正前方,再手心朝胸并向胸的方向拉回。单手握拳向前击出,另一手相同。双手握拳,向两侧做扩胸运动,每扩一次都同时做左右交替的转身运动,使双臂收回时正好是面向前方的姿势。双手交替从肩膀上方反捶后背上部。 双手抱头,身体左右交替侧弯。正坐在椅子上,单脚悬空抖动,左右同。两手扶地,左右方向交替回头。立正姿势,单脚向前和后不停点地,左右脚同。所有动作每日做3遍,1个月后则目光明亮...

    精品偏方 2024-03-08 14 0 明目
  • 从《黄帝内经》谈脏腑与目的关系

    从《黄帝内经》谈脏腑与目的关系

    《内经》中有关目与脏腑的关系在《灵枢•大惑论》篇有专门的记载,同时在《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五阅五使》、《灵枢•脉度》、《灵枢•师传》、《素问•解精微论》诸篇均有提及,主要观点有三个。 其一   目为肝之窍,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五阅五使》篇提出目为肝之窍,《灵枢•脉度》篇则云:“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由于肝藏血,经脉与目相连,故肝气通于目,决定着目的视...

  • 基于眼科古籍数据挖掘的“肝开窍于目”“目病多火”的认识

    基于眼科古籍数据挖掘的“肝开窍于目”“目病多火”的认识

    眼病分为内障眼病和外障眼病 , 《审视瑶函》 谓: “障者遮也, 如物遮隔 ”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 谓 :“障, 遮蔽也。内障者, 从内而蔽也;外障者, 从外 而遮也。 ” [1 -2 ] 其中发生于胞睑、 两眦、 白睛与黑睛的外 眼病统属外障, 发生于瞳神的内眼病归属内障 [3 ] 。二 者虽在病位、 病因、 致病特点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存在差 异, 但火热致病均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古医有 “目无寒 证 ” “...

  • 目浴疗法治眼病

    目浴疗法治眼病

    目浴疗法是传统外治 法的一种,是用药液淋洗患 眼来治疗各种眼部疾病。在 使用时往往是熏、洗相结 合,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眼 部,达到疏通经络、退红消 肿、收泪止痒等效果,利用 药液的温热作用还可使眼 部气血通畅,有效缓解眼 干、眼涩、疼痛等症状,还可 用于美容保健,去除眼袋, 提高视力。 睑缘炎:表现为睑缘充 血、睫毛及睑缘表现附着上 皮鳞屑、睑缘表面可有点状 皮脂溢出,皮脂集于睫毛根 端,形成黄色暗分泌物,干 后结痂,鳞屑与痂皮去除 后,露出充血之睑绿有现, 但无溃疡及脓点,睫毛易脱 落,且能复生。如果炎症长 期不...

  • 眼葡萄膜炎方用养阴明目方

    眼葡萄膜炎方用养阴明目方

    葡萄膜炎是一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葡萄膜炎症,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不同年龄发病,常累及双眼,反复发作,并可产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葡萄膜炎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外邪侵袭,或有内热;多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肝为多气多血之脏,肝主疏泄,肝开窍于目,肝经风热或肝郁化火,热邪上扰,灼伤眼仁,或嗜好肥甘厚味,酿成脾胃湿热,热邪上蒸于目,熏灼瞳仁,或素体阴虚,病久伤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目睛受损,或由眼部邻近组织病变波及眼内脉络致使气血瘀积。 关某,女,32岁,工人。门诊号:126474。因右...

  • 眼涩目胀 桑葚百合蜂蜜饮

    眼涩目胀 桑葚百合蜂蜜饮

    桑葚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百合能清热安神;蜂蜜有滋润补中,强智健脑、解毒通便之功效。喝桑葚百合蜂蜜饮,能改善眼涩目胀等症状。 处方:新鲜桑葚500g,鲜百合100g,蜂蜜300g。将桑葚、百合加水适量,煎煮至沸,煎煮半小时,然后滤取药液,再加水煎煮半小时,再滤取汁液,连续煎煮3次,将3次所煎药液合并搅匀后,再用文火煎熬浓缩至黏稠时,加入蜂蜜煮沸即可停火,待凉后,装瓶备用。服用时,每次取药膏1~2匙,用温开水冲服,每日饮服1~2次。 此蜜膏方能改善因用脑过度而引起的神经...

  • 治高血压不可盲目清肝泻火

    治高血压不可盲目清肝泻火

    从发病特征来分,西医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和特殊类型高血压,认为该病病因有遗传、肥胖、饮食高钠低钾等因素。中医认为该病有肝郁湿热、肝火上炎、心火上炎、痰湿内阻等实证,还有气虚血瘀、精血亏虚、肾虚火旺、肝肾阴虚等虚证,另外还会有虚实相兼、证型相兼的情况,所以并非单纯肝火所致。如不属于火热之实证,再用清肝泻火药则难以奏效。 医案举例 案一 安某,男,49岁,2016年8月11日初诊。患者2012年患轻度脑梗,血压175/110mmHg,频发室性早搏,双下肢动脉软斑。刻诊:经...

  • 《本草纲目》中风病案浅析

    《本草纲目》中风病案浅析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记载有“薄厥”“偏枯”“仆击”等病证,与中风病的临床表现相似。《金匮要略》正式将该病命名为中风。《本草纲目》是明代及明代以前中医药的集大成之作[1],其中散载有中风病的病案,这些病案既有从内风论治者,也有从外风论治者。两种治法迥异,但都符合临床实际。本文整理分析这些病案,有助于全面认识中风病的发病机制,深入了解中风病的处方用药。 1 中风汗出案 有人年六十,脚肿生疮,忽食猪肉,不安。医...

  •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处方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处方

    痰湿内蕴症见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扑倒,可伴厌恶吐逆,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无人色。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脾为生痰之源,脾胃位处中焦,为气机升降之纽带。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害脾胃,或忧思伤脾,健运失司,水湿集聚成痰,或肾虚水范为痰,或瘀阻头绪,清阳之气不升,清空之窍失养,导致晕厥。治宜升清阳,降浊阴。 处方:代赭石、白芥子各15g,法半夏、白术、石菖蒲、党参各12g,泽泻9g,陈皮、生姜、大枣各7g,砂仁、甘草各5g。 用法:上药水煎,滤取...

  • 目眩头晕 眩晕的病因病机与情志因素的关系

    目眩头晕 眩晕的病因病机与情志因素的关系

    浅析情志因素与眩晕的相关性 眩晕是以目眩、头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目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指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1]。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涵盖了西医近20种病名[2],1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3%,其中约20%患者的发病与精神因素相关,器质性眩晕患者中有40%~60%伴有精神症状或心理障碍[3,4]。由此可见,情志因素贯穿眩晕病因病机及治疗的始终,现将情志因素与眩晕的相关性浅析如下。 1 情志因素与眩晕发病的相关性 1.1 眩晕的病因病机与情志因素的关系 (1)古代医学对眩晕病因病机...

  • 眩晕 头旋眼花目眩头晕 治疗用药规律

    眩晕 头旋眼花目眩头晕 治疗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鲤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 眩晕,《中医辞海》又称“眩运”,表现为头旋眼花,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感觉自身或外界事物旋转、站立不定,二者常并见,故统称“眩晕”[1]。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梅尼埃病、椎动脉狭窄、颈椎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贫血和神经衰弱等[2]。研究显示,该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 李鲤,教授,河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第3、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 哮喘天气寒犯病 椒目粉治之

    哮喘天气寒犯病 椒目粉治之

    施某,男,58岁。患哮喘10余年,每逢冬季即甚,近因天气寒犯病,其在医院治疗半月余稍安,出院6天后又剧,故来余处求以中医药诊治。其哮喘较甚,张口抬肩,观其舌苔白稍腻,脉数而无力。 即与之椒目粉3g(左右),白开水送服。 另处方:党参20g,干姜15g,炙甘草10g。7剂,煎水,每日1剂,煎汁送服椒目粉3g/次,每日3次。7剂药罢,其喘已定。 凤翅按:椒目,乃花椒子,为末服,有劫痰平喘功效,且其效速。三先生评:椒目禀纯阳之气,通三焦,善行水路。上可治咳逆,中可温脾止痛,下可暖肾祛陈寒。《...

  • 张士舜 治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方

    张士舜 治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方

    张士舜,男,1939年生,主任中医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河北省名中医,首届石家庄市名中医,196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中医治疗肿瘤53年,首倡“三辨治癌”理论,获显著疗效。 组方:黄精30克,玉竹30克,熟地30克,砂仁10克,淫羊藿5克。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气。 主治: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神疲乏力...

  • 明目益睑方(秘方数:23)

    明目益睑方(秘方数:23)

    明目益睑方是指具有使目睛澄澈明亮、调视有神,眼睑肌力增强,弹性增强作用的一类方子。本法既可以使眼目睛白瞳黑,目光炯然,视力提高,又能防止胞眼睑袋形成,防纹减皱,防止肌肉松弛、老化,起到美化眼目的效果,并能防治视物皆花,目眼混浊,眼睫无力,常欲垂闭,胞脸浮肿等眼部疾患。其作用机理为疏风清热、调肝养血,益肾滋阴、健脾益气,助阳活血。临床常用的能够明目益睑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萤火虫21枚,鲤鱼胆2枚。将萤火虫纳入鲤鱼胆中,阴干百日,捣为末。每以少许点眼,能使目光炯炯,精彩分明。 [方二] 肉苁蓉120克(...

  • 头部供养挠头 健身闭目小憩

    头部供养挠头 健身闭目小憩

    老年朋友如何在寒冷的冬季给自己的头部和全身器官保暖呢,经常用手指挠头是最好的办法。头皮是大脑的保护层,分布着许多穴位,人体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均起经头面部。平时经常以手指抓头、挠头,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提高头部供养,不仅能使头部和全身器官保暖,对全身脏腑的功能也有协调作用。 具体办法是:两手十指环屈成耙子状,从前额发际往后梳神庭(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约0.5寸处)、百会等穴位,经枕骨向下,十指并拢按至颈椎,分手绕颈项两侧到喉结处的廉泉(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及人迎穴(喉结两侧旁开1.5寸,颈动脉搏动处...

  • 盲目大补 容易胃肺火盛 体内蕴热

    盲目大补 容易胃肺火盛 体内蕴热

      “天冷了,走,去吃火锅!”冬天吃火锅,想想都觉得安逸,可有的人就因此难受了——口舌生疮、扁桃发炎、便秘、痔疮等不良症状频频找上门。这是咋回事呢?   专家指出,天气逐渐转冷,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减少,难免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加之很多人为了“耐寒”而常吃热量较高的食物,甚至盲目大补,很容易产生胃肺火盛,出现体内蕴热的现象。   专家建议,养生应讲究进补均衡,冬天除了进食热食或性热的食物外,适当吃些凉食或性冷食物,喝凉白...

  • 夏日饮茶能祛暑败火清心明目

    夏日饮茶能祛暑败火清心明目

      炎炎夏日,我喜欢泡一杯热茶。   “茶”从古到今在人们的生活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古人没有现代化降温工具,更爱从香茗中消夏。唐人卢仝有《七碗茶诗》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场习清风生。可见茶之神奇功效。   夏日饮茶更有助于身心健康,喝茶能祛暑败火,清心明目,解乏提神,茶既可清热,又可止渴生津,多喝茶不生病。   夏日里泡上一杯绿茶,美丽心情也会随之绽...

  • 减压养颜明目醒脑开窍的方法

    减压养颜明目醒脑开窍的方法

      如今许多都市人工作、生活以及学习压力大,又找不到正常的宣泄渠道,下面介绍一种即可减压又可养颜明目、醒脑开窍的方法,即找人用手“弹”或自己抽时间“弹”自己的面部、前额部、颈项背部以及手指间关节。   操作者用一手指的指腹紧压(扣)住另一手指的指甲端或指背,被扣之指用力滑脱弹出,使指背着力,连续弹击体表的穴位或部位。   弹后枕颈项背部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或家人面对被操作者而立其后或坐其头端之前方,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指端或指腹扣压住食指或中指的指甲,...

  • 翡翠 养五脏 安魂魄 明耳目

    翡翠 养五脏 安魂魄 明耳目

    翡翠是非常有灵性的玉石,长期佩戴不但能够愉悦身心,而且对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翡翠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和有益的微量元素,长期佩戴,能够被人体吸收。翡翠的作用远远不止这样,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有“除中热、解烦焖、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明耳目”等疗效。 急性心痛 有人患有急性心绞痛,发作起来胸闷得喘不过起来,疼痛难忍。在中医上被称为“胸痹”,“真心痛”多由于风邪侵气乘心,血瘀阳衰,心脉痹阻而来,在《诸病源候论》中有详...

  • 春日养肝 要加强养护养目

    春日养肝 要加强养护养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感觉自然万物的重要器官。中医理论认为,春天肝气主令,与春相应,肝开窍于目,春日养肝,最宜养目,而且春天是眼睛容易疲劳、容易缺乏营养、容易患病的季节,特别是久坐、久视、久读以及电脑操作者,一定要加强养护,方法有以下几种: 养眼神用眼40-50分钟之后,应尽可能休息一下眼睛,可坐在原地,闭上眼睛,静养片刻,使眼睛放松休息。 按眼穴工作间隙可做做眼保健操,按摩眼周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改善眼睛营养供应。 眺远景可到室外边放松眼睛,边眺望远处春意盎然的自然景物,以此调节视网膜细胞的功能...

  • 春日最宜养目 要加强养护

    春日最宜养目 要加强养护

      春天肝气主令,与春相应,肝开窍于目,春日养肝,最宜养目。而且,春天是眼睛容易疲劳、容易缺乏营养、容易患病的季节,特别是久坐、久视、久读以及电脑操作者,一定要加强养护,方法有以下几种。   养眼神用眼40~50分钟之后,应尽可能休息一下眼睛,可坐在原地,闭上眼睛,静养片刻,使眼睛放松休息。   按眼穴工间可做做眼保健操,按摩眼周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改善眼睛营养供应。   眺远景可到室外边放松眼睛,边眺望远处春意盎然的自然景物,以此调节视网膜细胞的功能,解除视力疲劳现象。   放风筝古人讲,...

  • 金世元:国医大师 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目的

    金世元:国医大师 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目的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再多带些学生。我也不图名利,既然带教,就让学生有点收获。现在的学生来自生产单位、教学单位、科研单位、经营单位,几乎涵盖了中药各个领域。不管是中药鉴定、中药炮制,还是中成药、中药调剂,我一定尽我所知,倾囊相授。 中药有很多老传统,以前当学徒的时候,包药要成“一口印”,砸铜缸子药出响儿,内行人一听声儿就知道这里砸的是什么。不说加工,原材料的保障是关键,道地药材要保护,药材鉴别要点要总结,再不抓紧,这些好东西都要失传了。 继承是...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龙华医院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施杞教授建议,预防颈腰痛,忌用高枕,选卧硬床;颈腰保暖,坐姿合理;禁烟少酒,清咽漱喉;每日二功(养生功),睡前一泡(即热水泡脚)。常做“养生功”,不仅可防治颈腰椎病,还可以进行整体调摄,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每天做一到两次,每次15分钟。 第一节动作是洗脸(用手搓脸),有保养颜面、增强人体抗御风寒的能力;第二节动作是梳头,可以开窍明目;第三节动作是揉耳,可以调和全身气血,对颈腰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第四个动作是搓颈;第五个动作...

  • 花费了二十七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

    花费了二十七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明朝李时珍写的划时代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国医学、养生学、营养学、甚至动物学、植物学都有客观的记录、精辟的分析与论述,四百多年了,这部书一版再版,长销不衰,影响深远。不过,当初《本草纲目》的出版却很不容易。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这部书,花费了二十七年的时间。万历七年(1579年),李时珍带着《本草纲目》的手稿来到南京,想找一家“书坊”(即现在的出版社)将这部书刻印出版。然而,由于当时李时珍没有什么名气,在书商眼里,他不过是来自湖北山区的一名乡村医生,而且,像《本草纲目》这样一部5...

  • 拉耳垂 运目 做手指操 脊柱保健操

    拉耳垂 运目 做手指操 脊柱保健操

    梳头微展五指,以中指为中心,从头额部向后梳至枕部,3-9次,可使头发柔软,改善头部血液供应。 摩面揉太阳穴,轻刮眼眶、鼻梁,有美容保健作用。 叩齿稍用力咬合上下牙齿,可起到固齿作用。 拉耳垂耳垂上有许多穴位,常拉耳垂,可刺激该处穴位,有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功能。 运目双目自左向右转14次,再从右向左转14次,然后紧闭目少时,再忽然大睁。常年坚持运目,可使眼睛运转灵活,去内障外翳,兼能预防近视、远视。 伸懒腰伏案1-2小时后,不妨伸个懒腰,这样可使全身大部分肌肉血流加速,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 《本草纲目》有何魅力?

    《本草纲目》有何魅力?

    日前公布的2015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之“医药卫生类“中,第一个项目就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这是国家出版基金首次为《本草纲目》整理立项。《本草纲目》是明代著作,其祖本金陵本目前已知在海内外共存全帙8部,国内只存2部,另有新发现的金陵本重修本1部。2011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藏金陵本《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本草纲目》有何魅力?对今人又有何学术价值?日前启动的《本草纲目研究集成》项目将把珍贵而神秘的金陵本带出图书馆,走入大众视野。 &ldqu...

  • 见病知机是仲景著书的根本目的

    见病知机是仲景著书的根本目的

    “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语出《伤寒论》第317条通脉四逆汤方后注。当今学界主张“方证对应”的一些学者认为,“将方证对应的论治理念与实践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的首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即‘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事实上,仲景此语与所谓的“方证对应”“方证相应”“方证相对”“方证相关”之间是没有丝毫瓜葛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