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 第9页
-
中风后遗症的食疗养护方
一年 四季,凡是 气候多变 的时节,如 冬春或盛 夏酷暑,每 每致血压 及血糖升 高,也易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故为 中风的高发期。中风患者常常出 现半身不遂(偏瘫),临床表现为 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足内翻、 半身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等, 称为“废用性综合征”。以下介绍 几则能帮助中风气血两虚患者康 复的食疗养护方,供选用。 一、参芪五昧紫苏汤党参、 黄芪、五味子、紫苏叶各15克,赤 砂糖0.15公斤。将前4味药加水 3000毫升,煎取约1500毫升,加 入赤砂糖,拌匀分多次代茶饮服。 每...
-
中药治中风后遗症典型病例
中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老年人脑部血流减慢,血液粘 稠度增加,脑血栓逐渐形成,阻 塞血管,致使脑部瘀血、水肿压 迫脑神经,大脑中枢功能失常。 中风患者表现为突然语言障碍、 流涎、半身活动不利。临床用中药 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良好疗效,现 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治78例患者,男性41例, 女性37例;发病年龄50~95岁;病 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半年。多 数患者在做此治疗前应用过青霉 素类抗生素及丹参、参麦等针剂输 液治疗过,病情没有彻底根治。中 医辨证属瘀血阻络型。 二、治疗方法 处方:白术、防风、桃...
-
韩碧英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后遗运动障碍经验
格 林 巴 利 综 合 征 ( Guillain- Barré syndrome, GBS) 是免疫介导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病,临床 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的弛 缓性瘫,也有累及呼吸肌,或颅神经运动纤维受 累的面肌瘫痪、咽喉肌瘫痪 [1] 。韩碧英教授临 床工作 50 余载,长期致力于针药并用治疗各种 痿证,讲究调理中焦为法,选择特定穴及经筋 循行进行针刺,能迅速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 存质量。 1 病因病机 韩碧英教授认为本病属痿证,其基本病机为 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痹; 阳明虚...
-
中风病后遗症 中风络塞血瘀证 中风络损血溢证
国医大师任继学著有多部医学典籍,其治疗中风病理论新颖,收效甚广,其在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中风病的辨证论治。在我国城市居民中,脑卒中的危害性远大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但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 任继学认为中风病有缓有急之异,缓者多为中经中络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缺血性中风,如脑血栓、脑栓塞等,并首次提出此证应改为络塞血瘀证,应用理气豁痰、滋阴潜阳、活络化瘀之法。而急者多为中脏中腑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谓的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并率先提出此证属络破血溢证,应用开闭固脱法,现对任继...
-
脑震荡后遗症头痛 验方
【脑震荡后遗症头痛】 吴某,男,45岁。2015年8月6日诊。患者三个月前骑摩托车不慎撞树昏倒在地,被救护车送至某医院治疗,诊断为脑震荡。出院以后至今,后脑及颈部一直板硬热痛,仰卧更甚,只能侧卧。现颈部至后脑有轻度压痛,局部温热,低头、摇头疼痛加剧,心烦热、睡眠欠佳、多梦易醒、口干微苦、大便羊屎样,舌红、舌尖有瘀点、苔薄黄,脉弦。 处方 葛根40克,杭白菊15克,川芎10克,天麻15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生地12克,水牛角50克,甘草5克,白芷10克,大黄12克(首剂后下,二三剂同...
-
感冒后遗留咳嗽 中医验案举隅
感冒后遗留咳嗽为内科之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见,患者往往初起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咳嗽、咽痒、鼻塞、流涕等症状,迁延数日或经治疗后,外感症状基本消退,然而常遗留咳嗽一症,难以缓解,轻者数日不解,重者可延至数周,甚至数月难愈。此类患者大多外周血象不高,影像学检查亦无明显异常,现代医学对于此病往往没有特效方法,临床治疗大多给予镇咳、化痰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疗效欠佳。中医学重视机体整体的状态,量体裁衣,灵活辨治,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临床辨证准确则可收佳效。 目前,现代...
-
新冠后遗疲劳乏力 治疗处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疫气携湿邪而致病,治疗后虽疫疠外解,但往往湿邪内滞,故而其后遗症多以湿邪、湿久蕴热等表现为主。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气虚则卫表不固,更易热迫津液外泄而汗出,使人体阴津耗伤,气随津脱,形成津气两伤的病变。故而其后遗之疲劳乏力诸证,病机实为以气虚为主,伴或不伴津脱的症候群。湿邪重浊,易于困阻阳气,故治疗当以补气为主,补津为辅,佐以升发阳气。 经验方药 笔者临床常用《医宗必读》之新定拯阳理劳汤加减应用,原方组成如下:黄芪三钱(酒炒),人参二钱(去芦),肉桂七分(去皮),当归一前五分(...
-
咳而遗尿临床医案一则
患者,女,36岁。主诉因背部受凉咳嗽而遗尿10余年,于12月30 日就诊。患者素怕风,于每年冬季出现背凉则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咳痰量多,咳而遗尿。 刻证:面白形瘦,咳痰清稀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病属:膀胱咳,肺脾肾阳虚证。治疗原则:补脾肺肾,益气固涩。 方药选用苓桂术甘汤合玉屏风散加味。处方:桂枝12克,茯苓20克,白术 12克,防风10克,生黄芪 10克,党参15克,覆盆子 10克,甘草10克,白芍15 克,生姜为引。3剂水煎服。药后诸症若失,继服3剂, 2年未发。 讨论 膀胱咳是一种不咳...
-
五苓散治自汗与盗汗 五苓散治尿崩症,多尿症,遗尿症
《伤寒论》中的五苓散是仲景为太阳病蓄水证而设,蓄水证的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水不下输,津不上布;证候表现为小便不利、烦渴、舌苔薄白而滑润。本证小便不利为主要特征,小便不利的产生,责之于膀胱气化不利。本方主治太阳病表邪未解,内传膀胱经,致膀胱经气不利,水蓄下焦,形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证。五苓散由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五味药组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通阳功能。 诊疗经验 全国名中医张静生认为临床上凡口渴,小便不利及其兼症汗出、呕吐、癫眩、下利等,是由膀胱气化不行,水液输布不利所致,皆可应用五苓散。小便...
-
中风 脑溢血 脑梗塞 脑血栓后遗症
中风是脑血管病变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病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言语蹇涩,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变。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或明显动脉硬化者。中风为当今老年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中风、心脏病和癌症)之一。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二大类。缺血性中风又可分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栓塞。出血性中风又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中风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醋为血管活性物质,对于防治中风后遗症有着较好的效果。以醋配合药物,临床效果更佳。 (1)醋蛋方...
-
小儿遗尿(尿床)外治7方
小儿遗尿:小儿不自觉地排尿。睡中自出者,俗称尿床。常见于三岁以上的小儿。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 1.葱白7个切碎,与硫黄粉3克共捣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一般连用5~6次即愈。2.五倍子、肉桂各等分,研细末,以葱汁调和均匀,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3.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后敷脐部,纱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次。4.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
遗尿症(秘方数:6)
遗尿症是指3岁以后不自主地排尿者。常发生于夜间熟睡时,往往于梦中排尿,尿后并不觉醒。轻则数夜1次,重则1夜多次。症状时消时现,有的持续至青春期才消失。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仅少数患儿是由于尿路病变、烧虫病、脊柱裂等所致;绝大多数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属于功能性遗尿症。产生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泌尿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精神因素有关。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不难诊断。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效疗法。对器质性遗尿症患儿主张治疗原发病;对功能性遗尿症患儿主张用药物(如丙咪嗪)帮助其建立大脑的警觉性,或使用某些解痉药物(如阿托品...
-
主治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
(1)山甲马钱子方 配方:穿山甲尾片(炒成珠)60g,精制马钱子6g,熟附片3g,僵蚕3g,醋适量。 制法:诸药分别研细末,混匀备用。淡醋汤送服,每次3g,每日1次。主治半身不遂。 (2)加味补阳还五汤 配方:黄芪120g,白芍50g,归身、桂枝、牛膝、地龙各20g,何首乌、云苓、赤芍、菟丝子、女贞子各25g,土鳖虫lOg,醋20g(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睡前服。连续服药15剂为1疗程。主治半身不遂。 (3)海风藤秦艽方 配方:海风藤、秦艽、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5g,巴戟、白芍、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