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遗 第9页

遗 第9页

  • 咳嗽继之出现遗尿 常法加变法治验

    咳嗽继之出现遗尿 常法加变法治验

    咳嗽是肺系疾病一个重要症状。咳而遗尿,多为咳嗽在前,继之出现遗尿。临床中以女性患者常见,追溯其根源,《内经》载:“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尿。”意即五脏咳久不愈,依据五脏六腑表里相合内传发生六腑咳,肾咳日久不愈,肾气不固,内传膀胱,膀胱失约则咳而遗尿。 其病位在肾(膀胱)与肺,故临床上治疗咳则小便自遗以补肾为常法,药用补骨脂、菟丝子、益智仁以补肾壮阳缩尿,元阳充足则水不泛、金不寒而咳止。但单纯补肾缩尿效验不理想,因此于常法之后有两则变法:其一,“肺为水之上源&...

  • 敷脐治遗尿 敷脐治痛经

    敷脐治遗尿 敷脐治痛经

    中药敷脐治遗尿 麻黄、益智仁、肉桂各等量。肾阳虚衰者可加干姜、炮附子、补骨脂;脾胃虚寒者可加适量胡椒。将上述中药研粉,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3-5次即可。 刘玉雯 献方 中药敷脐治痛经有良效 肉桂、炮姜、吴茱萸、茴香各15克,共捣成细末.用陈醋或黄酒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再覆盖清洁纱布,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7日。对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均有良效。 (木易)...

  • 便秘 阳痿遗精 寻常疣 偏方

    便秘 阳痿遗精 寻常疣 偏方

    慢性便秘:蜂蜜48克,黑芝麻45克。先将芝麻蒸熟捣如泥,搅入蜂蜜,用热开水冲化,一日二次分服。 阳痿遗精:韭菜籽研粉,每早晚各10克,开水送服。 寻常疣:板蓝根、山豆根、香附、木贼各30克,食醋500克。用法:以上前4味加入食醋中,煎煮10分钟,去渣待温备用。泡洗患处15分钟,早晚各1次,每剂可用5天。...

  • 治鼻渊 治老年遗尿

    治鼻渊 治老年遗尿

      所谓鼻渊,是指鼻流浊涕、量多不止,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取土茯苓3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其药渣加水适量再煎煮1次,用此药汁外洗鼻部,一般连用4剂,诸症可消。蒲昭和   治老年遗尿   益智仁、黄柏、茯苓各10克,小茴香12克,乌药9克,熟地18克,山萸肉、炒白术各15克,山药20克,丹皮、泽泻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连用数剂可获显效。郭旭光...

  • 中风后遗症的食疗养护方

    中风后遗症的食疗养护方

    一年 四季,凡是 气候多变 的时节,如 冬春或盛 夏酷暑,每 每致血压 及血糖升 高,也易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故为 中风的高发期。中风患者常常出 现半身不遂(偏瘫),临床表现为 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足内翻、 半身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等, 称为“废用性综合征”。以下介绍 几则能帮助中风气血两虚患者康 复的食疗养护方,供选用。 一、参芪五昧紫苏汤党参、 黄芪、五味子、紫苏叶各15克,赤 砂糖0.15公斤。将前4味药加水 3000毫升,煎取约1500毫升,加 入赤砂糖,拌匀分多次代茶饮服。 每...

  • 中药治中风后遗症典型病例

    中药治中风后遗症典型病例

    中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老年人脑部血流减慢,血液粘 稠度增加,脑血栓逐渐形成,阻 塞血管,致使脑部瘀血、水肿压 迫脑神经,大脑中枢功能失常。 中风患者表现为突然语言障碍、 流涎、半身活动不利。临床用中药 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良好疗效,现 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治78例患者,男性41例, 女性37例;发病年龄50~95岁;病 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半年。多 数患者在做此治疗前应用过青霉 素类抗生素及丹参、参麦等针剂输 液治疗过,病情没有彻底根治。中 医辨证属瘀血阻络型。 二、治疗方法 处方:白术、防风、桃...

  • 韩碧英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后遗运动障碍经验

    韩碧英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后遗运动障碍经验

    格 林 巴 利 综 合 征 ( Guillain- Barré syndrome, GBS) 是免疫介导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病,临床 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的弛 缓性瘫,也有累及呼吸肌,或颅神经运动纤维受 累的面肌瘫痪、咽喉肌瘫痪 [1] 。韩碧英教授临 床工作 50 余载,长期致力于针药并用治疗各种 痿证,讲究调理中焦为法,选择特定穴及经筋 循行进行针刺,能迅速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 存质量。 1 病因病机 韩碧英教授认为本病属痿证,其基本病机为 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痹; 阳明虚...

  •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

    笔者从1980年以来,针刺哑门、扶突、环跳穴为主,加刺对症辅穴治疗中风后遗症88 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系门诊及家庭病床病人,男58例,女30例。缺血性中风61例、出血性中风27例。左瘫51例、右瘫37例。上肢瘫13例、下肢瘫15例、上下肢皆瘫60例、兼口眼歪斜24例、言语謇涩17例,病程最短15日、最长1.5年,有高血压病史73例,占 82.95%。 针刺治疗 取穴:主穴取哑门、扶突、环跳。配穴:口眼歪斜配地仓透颊车牵正;言语謇涩(包括伸舌歪斜)配廉...

  • 中风病后遗症 中风络塞血瘀证 中风络损血溢证

    中风病后遗症 中风络塞血瘀证 中风络损血溢证

    国医大师任继学著有多部医学典籍,其治疗中风病理论新颖,收效甚广,其在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中风病的辨证论治。在我国城市居民中,脑卒中的危害性远大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但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 任继学认为中风病有缓有急之异,缓者多为中经中络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缺血性中风,如脑血栓、脑栓塞等,并首次提出此证应改为络塞血瘀证,应用理气豁痰、滋阴潜阳、活络化瘀之法。而急者多为中脏中腑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谓的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并率先提出此证属络破血溢证,应用开闭固脱法,现对任继...

  • 脑震荡后遗症头痛 验方

    脑震荡后遗症头痛 验方

    【脑震荡后遗症头痛】   吴某,男,45岁。2015年8月6日诊。患者三个月前骑摩托车不慎撞树昏倒在地,被救护车送至某医院治疗,诊断为脑震荡。出院以后至今,后脑及颈部一直板硬热痛,仰卧更甚,只能侧卧。现颈部至后脑有轻度压痛,局部温热,低头、摇头疼痛加剧,心烦热、睡眠欠佳、多梦易醒、口干微苦、大便羊屎样,舌红、舌尖有瘀点、苔薄黄,脉弦。   处方 葛根40克,杭白菊15克,川芎10克,天麻15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生地12克,水牛角50克,甘草5克,白芷10克,大黄12克(首剂后下,二三剂同...

  • 《广瘟疫论》“遗证”发挥

    《广瘟疫论》“遗证”发挥

    瘟疫一病,历代名医大家各抒其见,俱有高论。戴天章(1644-1722),字麟郊,晚号北山,清代温疫学派代表医家,其于疫病不乏详论,见识高卓,戴麟郊以后诸医论瘟疫,鲜有不引其说者。《医学集成·瘟疫》载:“千古治法,惟有吴又可、戴麟郊深知其意”,对其评价甚高。戴麟郊著有《广瘟疫论》一书,又名《瘟疫明辨》,是书遵吴又可之说,取欲使吴氏《瘟疫论》广之意,阐理法之奥,释方药之用,周杓元谓此书可“开后人无数法门”。 瘟疫一病,有本证、兼证、夹证、复证、遗证...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瘟疫广
  • 感冒后遗留咳嗽 中医验案举隅

    感冒后遗留咳嗽 中医验案举隅

    感冒后遗留咳嗽为内科之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见,患者往往初起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咳嗽、咽痒、鼻塞、流涕等症状,迁延数日或经治疗后,外感症状基本消退,然而常遗留咳嗽一症,难以缓解,轻者数日不解,重者可延至数周,甚至数月难愈。此类患者大多外周血象不高,影像学检查亦无明显异常,现代医学对于此病往往没有特效方法,临床治疗大多给予镇咳、化痰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疗效欠佳。中医学重视机体整体的状态,量体裁衣,灵活辨治,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临床辨证准确则可收佳效。 目前,现代...

  • 新冠后遗咳嗽及肺结节辨治

    新冠后遗咳嗽及肺结节辨治

    古代医家对疫后诸证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如清代余师愚在其《疫疹一得》中专列“瘥后二十症”并加以论述。笔者在研习古代医家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新冠疫后的病机特点是以虚、瘀为特征,临床以发热、咳嗽、身痛、厌食、腹泻、乏力为主要症状,部分男性伴有阳痿等。本文主要介绍新冠后遗咳嗽及肺结节的辨治经验。 咳嗽:益气养阴生津,宣肺止咳化痰 咳嗽的病机为肺气不利,失于宣肃,其气上冲于咽喉而发病。内伤咳嗽病机复杂多样,常涉及多个脏腑,《内经》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论断,同...

  • 新冠后遗疲劳乏力 治疗处方

    新冠后遗疲劳乏力 治疗处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疫气携湿邪而致病,治疗后虽疫疠外解,但往往湿邪内滞,故而其后遗症多以湿邪、湿久蕴热等表现为主。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气虚则卫表不固,更易热迫津液外泄而汗出,使人体阴津耗伤,气随津脱,形成津气两伤的病变。故而其后遗之疲劳乏力诸证,病机实为以气虚为主,伴或不伴津脱的症候群。湿邪重浊,易于困阻阳气,故治疗当以补气为主,补津为辅,佐以升发阳气。 经验方药 笔者临床常用《医宗必读》之新定拯阳理劳汤加减应用,原方组成如下:黄芪三钱(酒炒),人参二钱(去芦),肉桂七分(去皮),当归一前五分(...

  • 咳而遗尿临床医案一则

    咳而遗尿临床医案一则

    患者,女,36岁。主诉因背部受凉咳嗽而遗尿10余年,于12月30 日就诊。患者素怕风,于每年冬季出现背凉则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咳痰量多,咳而遗尿。 刻证:面白形瘦,咳痰清稀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病属:膀胱咳,肺脾肾阳虚证。治疗原则:补脾肺肾,益气固涩。 方药选用苓桂术甘汤合玉屏风散加味。处方:桂枝12克,茯苓20克,白术 12克,防风10克,生黄芪 10克,党参15克,覆盆子 10克,甘草10克,白芍15 克,生姜为引。3剂水煎服。药后诸症若失,继服3剂, 2年未发。 讨论 膀胱咳是一种不咳...

  • 治脑震荡后遗症验方

    治脑震荡后遗症验方

    地鳖虫、当归、枸杞子各20克,红参、制马钱子、川芎各15克,地龙、乳香、没药、炙全蝎各 12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5克,血竭、甘草各10克。 共研成极细的粉末状,每天早晚各服5克,开水送服,30天为1疗程。 (蒋振民)...

  • 刘渡舟所遗验案 摭拾整理两则

    刘渡舟所遗验案 摭拾整理两则

      吾曾有幸立雪伤寒大家刘渡舟师门两载,受益良多。刘老仙逝已一秩有二,师恩如海,不敢忘怀;值清明时节,洒泪执笔,谨以拙文遥祭刘老在天之灵。   刘老尝谓“中医以辨证为先,惟《伤寒论》一书,独领风骚,而为中医之魂。医者不穷究仲景之书,譬犹‘兵家之废阵图,吏者之废律令也’。但是,学用《伤寒论》需讲求方法,然后得其门而入。子贡说过‘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喻《伤寒论》这堵墙坚厚,苟能穿入,达登堂入室,则&ldq...

  • 治疗肾虚《箧中方》阳萎遗精 精神不振

    治疗肾虚《箧中方》阳萎遗精 精神不振

      【出处】《箧中方》   【组成】杜仲20克,五味子9克。   【功用】补肝益肾,滋肾涩精,强健筋骨。   【主治】   ①肾虚腰痛,头昏脑胀,如早期高血压。   ②头昏失眠,腰腿乏力,阳萎、遗精,精神不振,如神经衰弱。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纳入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入浸泡,盖闷15--20分钟。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完。   【宜忌】因湿热蕴结下焦所致之遗精、腰痛患者不宜饮用。   【按语】了解更多中药信息请进--药品中心   中医认为,腰为肾府,腰痛腿酸、阳萎早泄、遗精是肾虚、精失固摄的表现,故治用...

  • 探访国家级非遗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传承之路

    探访国家级非遗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传承之路

    提起京万红软膏,人们耳熟能详。有着百年历史的达仁堂京万红药业,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擦亮老字号“金招牌”。近日,笔者走进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在技术部部长赵宇的引导下,探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的传承之路。 名方遇巧匠 美名誉中外 “京万红软膏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来源于古方黄连解毒膏,由东汉名医华佗弟子吴普创立并传于其后裔,后代代相传至安徽省著名老中医吴香山。京万红软膏的主要配方汲取名方精华,药味广博,配伍严谨,选用的是...

  • 五苓散治自汗与盗汗 五苓散治尿崩症,多尿症,遗尿症

    五苓散治自汗与盗汗 五苓散治尿崩症,多尿症,遗尿症

    《伤寒论》中的五苓散是仲景为太阳病蓄水证而设,蓄水证的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水不下输,津不上布;证候表现为小便不利、烦渴、舌苔薄白而滑润。本证小便不利为主要特征,小便不利的产生,责之于膀胱气化不利。本方主治太阳病表邪未解,内传膀胱经,致膀胱经气不利,水蓄下焦,形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证。五苓散由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五味药组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通阳功能。 诊疗经验 全国名中医张静生认为临床上凡口渴,小便不利及其兼症汗出、呕吐、癫眩、下利等,是由膀胱气化不行,水液输布不利所致,皆可应用五苓散。小便...

  • 遗精(秘方数:7)

    遗精(秘方数:7)

    遗精: 遗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外泄的一种男性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如果有梦而遣精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精者,甚至清醒的时候精液自行流出称为“滑精”。但是如果发育成熟的男子,每月偶有1~2次遗精,且次日无任何不适者,属生理现象,不是病态,不需任何治疗,假若遗精比较频繁,每周达2次以上,且影响学习和工作者,则需治疗,才不致影响身体健康。中医认为,肾藏精,宜封固不宜外泄。凡劳心太过,郁怒伤肝,恣情纵欲,嗜食醇酒厚味,均可影响肾的封藏而遗精。...

  • 中风后遗症(秘方数:10)

    中风后遗症(秘方数:10)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救治之后所留有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弛斜等症状。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如脑出血的部位大多数在内囊,可引起对侧松弛性偏瘫(包括下部);左半球出血可伴有失语;急性期后,偏瘫逐渐成为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可有恢复。随时间进展,偏瘫肢体的运动可逐渐恢复,下肢一般较上肢恢复为早,近端比远端的恢复好,手指精细动作的恢复最迟并最差。...

  • 中风 脑溢血 脑梗塞 脑血栓后遗症

    中风 脑溢血 脑梗塞 脑血栓后遗症

    中风是脑血管病变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病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言语蹇涩,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变。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或明显动脉硬化者。中风为当今老年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中风、心脏病和癌症)之一。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二大类。缺血性中风又可分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栓塞。出血性中风又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中风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醋为血管活性物质,对于防治中风后遗症有着较好的效果。以醋配合药物,临床效果更佳。 (1)醋蛋方...

  • 小儿遗尿(尿床)外治7方

    小儿遗尿(尿床)外治7方

    小儿遗尿:小儿不自觉地排尿。睡中自出者,俗称尿床。常见于三岁以上的小儿。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 1.葱白7个切碎,与硫黄粉3克共捣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一般连用5~6次即愈。2.五倍子、肉桂各等分,研细末,以葱汁调和均匀,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3.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后敷脐部,纱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次。4.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 遗尿症(秘方数:6)

    遗尿症(秘方数:6)

    遗尿症是指3岁以后不自主地排尿者。常发生于夜间熟睡时,往往于梦中排尿,尿后并不觉醒。轻则数夜1次,重则1夜多次。症状时消时现,有的持续至青春期才消失。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仅少数患儿是由于尿路病变、烧虫病、脊柱裂等所致;绝大多数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属于功能性遗尿症。产生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泌尿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精神因素有关。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不难诊断。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效疗法。对器质性遗尿症患儿主张治疗原发病;对功能性遗尿症患儿主张用药物(如丙咪嗪)帮助其建立大脑的警觉性,或使用某些解痉药物(如阿托品...

  • 主治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

    主治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

    (1)山甲马钱子方 配方:穿山甲尾片(炒成珠)60g,精制马钱子6g,熟附片3g,僵蚕3g,醋适量。 制法:诸药分别研细末,混匀备用。淡醋汤送服,每次3g,每日1次。主治半身不遂。 (2)加味补阳还五汤 配方:黄芪120g,白芍50g,归身、桂枝、牛膝、地龙各20g,何首乌、云苓、赤芍、菟丝子、女贞子各25g,土鳖虫lOg,醋20g(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睡前服。连续服药15剂为1疗程。主治半身不遂。 (3)海风藤秦艽方 配方:海风藤、秦艽、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5g,巴戟、白芍、木瓜...

  • 春节后遗症

    春节后遗症

      春节长假过后,来医院看病、药店购药的患者明显增多。分析这些患者的患病原因,多是因长假期间无节制地吃喝玩乐,导致患上了“春节后遗症”。   失眠   在机关工作的黄小姐,春节期间出国旅游,原为放松,没想到回来后就出现了失眠,喝牛奶等自我助眠措施都没有效果,只好求助医生。   原因及治疗:这种失眠原因主要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所造成。治疗方法是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确保睡眠规律性;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可用音乐等手段静心;每晚坚持热水泡脚5~10分钟;可在睡前适当...

  • 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其共同性,同时也有各自的特点。在研究中,类别的划分和个体项目的特异性都至关重要。 •个体项目由文化内涵、项目核心思想以及项目的具体构成要素三个层次组成。其项目三要素为核心要素、主体要素、外围要素。 •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首先是保护理念和思想。保护的关键在于通过项目的“有形性”和“无形性”认识,把握个体项目深层次特征,即三层次、三要素。 传统医药保护已有十余年历程,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医药...

  • 银屑病阻断遗传提供了理论依据

    银屑病阻断遗传提供了理论依据

      《银屑病患者必读》一书告诉我们:银屑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与相关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才发病的,遗传因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银屑病是否发病,环境因素(紧张、焦虑、抑郁、过度劳累等)的影响要更大一些。换句话说,外观健康的人并不一定没有银屑病的遗传基因存在。   这段话至少有两点对于银屑病患者有利。   第一点是,外观健康的人也可能有银屑病的遗传基因存在。所以我们和他们是平等的,不必自卑。   第二点是,遗传因素和“遗传因素的表达”是两回事。...

  • 文化是中医药的根基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是中医药的根基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目前有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中医药项目仅“中医针灸”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不论项目数量还是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中医药类在十大类项目中都占比最少。对此,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申报与保护工作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如何解决传承断层的问题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中...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