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 第4页
-
小儿遗尿的家庭护理
小儿遗尿,又称尿床, 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 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 的一种病证。3岁以下的婴 幼儿,由于智力发育未臻 完善,排尿的正常习惯尚 未形成,或者贪玩少睡,精 神过度疲劳等,均可引起 暂时遗尿,这些都不属于 病态;若3岁以上的幼儿, 尚不能自控排尿,每睡必 遗,形成惯例,则应视为病 态。积极的家庭调护有利 于小儿遗尿的治疗。 1.精神调摄:家长对- 患儿应态度和蔼,着重教 育与鼓励,消除患儿害 羞、紧张和悲观心理,使 其对遗尿症的恢复有充 分的信心。 2.调理饮食:饮食宜 清淡而又富有营养,如鸡 肉、...
-
小儿遗尿症外治法
小儿遗尿是指小儿不自觉地排尿,睡中自出者,俗称尿床。常见于3岁以上的小儿。中医认为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隋代巢元方等撰《诸病源候论》:“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一般说来,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但是如果3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医...
-
治小儿尿布疹 遗尿方
小儿尿布疹方一:葛根苓连汤加味葛根、连翘各5克,黄苓、甘草、茯苓各3克,黄连2克,大黄1克。每日1剂,水煎50毫升,分4次服。 小儿尿布疹方二:小米清汤取小米50克放入1000毫升水中,用小火煮至小米烂即可,取上层清汤备用(待温,以不烫皮肤为宜)。取消毒棉球蘸米汤涂患处,涂后局部撒一层滑石粉即可,每日3-4次,以愈为度。 小儿尿布疹方三:二妙散加味苍术、黄柏、牛膝、茵陈、知母、白鲜皮、白矾各10克,苦参30克,土茯苓、地肤子、金银花各20克。将上述诸药加水煎至200毫升,待药液冷却后,用洗净的旧软布叠为4层,用药液...
-
从温、补、清三法论治小儿遗尿
遗尿是指5~6岁儿童每月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7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且连续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1]。遗尿是儿科常见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对患儿的身心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西医认为,遗尿的常见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及受体异常等[2,3,4],治疗时以基础治疗贯穿全程,调整患儿生活作息及进行心理治疗,结合警铃(叫醒)和药物疗法,但仍存在停药后易复发、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根据《黄帝内经》中“膀胱不约为遗溺”&ldq...
-
内服外敷治小儿遗尿症
临床报道运用缩尿止遗汤加脐部敷药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症120例,取得满意疗效。 缩尿止遗汤:益智仁、桑螵蛸各 12克,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山药、补骨脂各10克,乌药6克,鸡内金8克。小儿剂量根据年龄增减,每日 1剂,水煎分3次服,2周为1个疗程。 脐部敷药:补骨脂12克,生姜30 克,肉桂6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 外敷脐部,纱布覆盖,3天换药1次。 疗效:经治疗1周遗尿停止者45 例;治疗10天停止者42例;治疗2周停止者32例。另有1例服药2周后仍有间断遗尿。总有效率99%。 点评:肾为先天之本,主水...
-
小儿遗尿中药贴敷
遗尿又称尿床,多指 3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 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 病。3岁以下小儿或年长 儿偶有发生不属病态。遗 尿主要由于脏腑虚寒所 致,或病后体虚、肺脾气 虚不摄所致。用中药敷贴 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处方:菟丝子30克, 桂枝、五味子、车前子、石 菖蒲各12克,樟脑3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研 细粉,调拌凡士林或姜 汁,贴敷于关元穴,然后 用艾条温灸。 二、注意事项 观察患儿排尿情况, 帮助患儿逐步养成定时 排尿的习惯。每日晚饭后 适当控制饮水量。虚弱小 儿应加强营养,避免惊 恐。 梁亮...
-
小儿遗尿外治四法
1、取麻黄20克, 益智仁、肉桂各10克。上药共研细末, 以瓷瓶或玻璃瓶盛贮。每次用3克, 以少量食醋调成饼状, 敷于肚脐心, 外用胶布固定, 36小时后取下, 间隔6-12小时再敷药。共敷3次后, 改为每天敷1次, 连续2次以巩固疗效。 2、取黑胡椒粉适量,每晚睡前外敷肚脐。24小时后去掉或更换,7次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可愈。适用于小儿非器质性的遗尿症。 3、取煅龙骨、五倍子各等份。上药研末, 每晚以水少许,调匀后外涂肚脐部,次晨除去。每晚敷贴1次,一般5天后遗尿次数明显减少,15天而愈。 4、取鲜葱...
-
小儿遗尿 艾灸治疗(图文)
小儿遗尿大多由先天秉赋不足,下元虚寒,或后天失于调养,肺脾气虚,膀胱约束无权而致。临床采用艾灸治疗该病效果较佳。 穴位 关元、肾俞、通里、大钟穴。 用法 将艾条点燃悬灸,先灸关元15分钟,后灸肾俞15分钟,再灸通里、大钟穴30分钟,以皮肤感到灼热但能忍受为度,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连灸2~4个疗程。 原理 关元在肚脐中心下三寸,系小肠之募穴,任脉和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为培元(补肾)固本之要穴。肾俞在第二腰椎下,督脉命门旁一寸五分,系肾在背之俞穴,有益(补)肾固精滋阴之功。通里在神门穴(在手掌面尺侧第一道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