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第27页
-
古方通关法外治小便不通
古方通关法外治小便不通,本出自孙德润氏的《医学汇海》卷十四,其通关散配方:白矾、生白盐各7.5克。上药共研细末调匀,以纸圈围脐,填药在内,滴冷水药上,小便即通。 案一 沈阳有一老人石某,于1980年初患小便不通,情势紧急,当地中西医院,用导尿法及八正散均无疗效,后经某院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建议手术治疗。因考虑石某年老,恐不胜负担,即来北京治疗。住某院观察一周后,认为前诊正确,仍须手术;当前之计,插管导尿,乃应急耳。 诊得六脉尚均和,略有大意,现唯排尿不得为急耳。即谋诸验方,择孙德润氏的《...
-
顾氏外科中医外科学术思想探微
顾氏外科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外科流派, 创建于 1862年。 肇始于顾云岩; 奠基于第2代传人顾筱岩 (1892年-1968年) , 被誉为 “疔疮大王” ; 腾飞于第 3代传人顾伯华(1916年-1993年) , 顾伯华是顾氏外 科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又是现代中医外科学 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发展于第4代传人陆德铭、 马绍 尧、 唐汉钧、 朱培庭、 陆金根、 顾乃强等; 进一步拓 展于第5代传人阙华发、 陈红风、 刘胜、 曹永清、 李咏 梅、 张静喆等, 以专科专病诊治研究为重点, 不断拓...
-
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备要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研究以人体体表或局部症状为 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的临床主干学科。其在长期的 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 模式。临床思维对临床诊疗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目前, 在中医外科的临床诊 疗工作中, 存在以西医思维诊治疾病的现象, 导致中医 学术思维日见淡化、 异化, 进而影响了临床疗效 [1 ] 。 《千金翼方》 载 : “医者, 意也, 善于用意, 即为良 医。 ” 其强调诊治疾病, 贵在思维 [2 ] 。《临证指南医案》 将中医临床思...
-
跟骨骨刺中药膏外敷疗法
跟骨骨刺多由外伤影响或风寒湿邪内浸,致部分气血凝滞不通,骨膜受损所造成的。选用中药膏外敷医治跟骨骨刺,效果满意。 处方:威灵仙、透骨草各30g,血竭6g,食醋适量。将威灵仙、透骨草与血竭一起研成细粉,加适量醋,调和成稠糊状备用。使用时,取适量药膏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2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7日为1个阶段,接连外敷1~3个阶段。 方中威灵仙味辛、性温,有祛风除湿、止痹痛之成效;透骨草辛温,能祛风胜湿、活血止痛,软坚消痞,关于新久风湿筋骨痛苦,跌打瘀血胀痛,积累痞块均有用;血竭能行瘀止痛;醋味酸,...
-
中药外敷治骨关节病
治颈椎病:三七10克,川芎 15克,血竭15克,乳香15克, 姜黄15克,没药15克,杜仲15 克,天麻15克,白芷15克,透骨 草15克,威灵仙15克,川椒5 克,麝香2克。将前12味药共研 细末,加入150毫升白酒火煎成 糊状,或用米醋拌匀为糊状,摊 于纱布上,并将麝香撒在上面, 敷于息处。干后可将药重新加醋 调成糊状再用,每剂药可连用 3~5天,15次为1个疗程。功效: 活血通络,消肿止痛。适用于治 疗各型颈椎病。 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当归、 狗脊各120克,石楠藤150克, 木瓜、牛膝、伸筋草、骨碎补、丹...
-
内痔脱出出血炎性外痔 痔疮洗剂方
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组成:朴硝30g,莲房30g,五倍子30g,地榆30g,槐角30g,防风30g。 功能:消肿止痛,收敛止血。 主治:内痔脱出、出血,炎性外痔,脱肛等症。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加水250...
-
外伤后尿血难止 两剂中药速见效
患者男,65岁,2022年5月4日初诊。主诉:尿血不止,肉眼可见尿袋中为暗红色血尿。患者10天前因车祸外伤,就诊于某三甲医院骨科急诊,查CT发现双侧耻骨下支、右侧耻骨上支、双侧髋臼、骶骨多发骨折,膀胱内可见高密度影,CT值约82HU,怀疑膀胱内出血。接诊医生告知患者,外伤后的骨盆多发骨折状态不需要手术干预,只需静养即可,至于合并的尿道断裂问题,可在3~6个月之后手术修复。临时予以膀胱造瘘,接尿袋排尿,但患者始终存在血尿问题。经急诊处理后,患者转至另一医院继续治疗,因尿血问题一直未得妥善处理,遂求诊于中医。...
-
治疗足跟痛外用方
足跟痛也叫跟痛症,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主要症状为足跟部的局部疼痛及明显压痛,有时局部红肿;多数患者早起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稍好,但行走过久,疼痛复又加重。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老年妇女发病者居多。临床发现,足跟痛是由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赘生、足脂肪纤维垫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减退、扁平足、急性滑囊炎、跟骨类风湿等病变引起,有些外用验方可取得良效。 方一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浴足盆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蒸(要注意预防烫伤)。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
-
中医外治浴足法 轻松降压
浴足法属于中医外治、护理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应用中药浴足方法治疗、护理高血压患者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用茺蔚子、桑树枝、桑树叶各l0~15克。煎汤约1500毫升,待稍凉后即倒入盆内,泡脚30分钟左右,洗后上床休息。一般泡脚后30分钟可降压,1小时后作用最强,维持4~6小时。茺蔚子具有散瘀、消肿、利尿之功效,桑枝、桑树叶可散瘀通络,三药合用可增强利尿消肿作用,降低有效血循环量,从而达到降压之目的。 2.取钩藤20克(剪碎,用布包好),冰片少许,于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放入盆内并加开水浴足。每次...
-
雷昌林治颈椎外伤后偏头痛
王某,男,14岁,1990年8月30日初诊。 主诉:外伤后左侧偏头痛一年余。患者1989年7月14日因颈椎摔伤疼痛,收入某大医院,诊断为颈椎5-7椎体向前滑脱。经住院治疗2月,出院后又牵引2月,颈椎症状改善,但左偏头痛一直难以控制。又先后到几家大医院求治,经脑CT,脑电图等检查,均未查出异常。头痛原因不明,治疗效果自然不好,患者非常痛苦,近一月已不能上学。经人推荐来诊。 刻诊:患者面黄,消瘦,精神差,心烦,失眠,左偏头痛每日痛2~3次,每次历时1~2个小时,痛时痛得哭闹喊叫,用被子捂头,用拳...
-
治慢性胃炎外用验方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节,积滞不化,郁遏气机,或忧思 恼怒,肝失疏泄,气滞胃 脘,或过度辛劳,耗伤气血,致使气机不畅,郁滞胃脘而诱发,症见上腹饱胀不适、胃脘隐痛、嘈杂暖气、厌食恶心等。临床上外用吴茱萸等治疗效果显著。 方用:吴茱萸、白胡椒各1c 克,陈皮30克,共为细末,用白酒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神阙穴 (肚脐),上覆盖消毒纱布,以热水袋温熨半小时,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此方以吴茱萸为主药,辅以温中散寒的白胡椒,再配以理气调中的陈皮,共奏温中、理气、散寒、止痛之功。用莸期间,注意合理饮食,以防积滞伤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