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 第30页

外 第30页

  • 藿香正气水临床外治新用

    藿香正气水临床外治新用

    藿香正气水由藿香、厚朴、法夏、紫苏等组成,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之功,适用于署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吐腹泻等,多用于内服。临床观察发现,其外治亦有诸多新功效,介绍如下,供选用。 1.吴萸粉10克,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 1次,连续3天。可芳香化湿,理气止痛,适用于暑湿或寒湿泄泻。 2.丁香、黑胡椒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或取车前子、丁香、肉桂、枯矾各...

  • 牛姜外治三则

    牛姜外治三则

    腹寒痛:用生姜100克,大蒜3瓣共捣碎敷在脐部,事先要用香油在脐以及周围涂一层以保护皮肤,上盖塑料袋加热水袋,约半小时,腹痛可明显好转。此方常用于寒邪内袭以致腑气不通的急性腹痛,表现为腹痛急起不止,呻吟连声,恶寒蜷卧,手足不温。 胃寒呕吐:取生姜、半夏各等份,生姜切碎,半夏研粗末,和匀,放入锅内炒热,布包,热熨胃脘、脐中、脐下1.5寸处等处半小时。为了防止热度不够,可以两份交替使用。适用于突然呕吐,病势较急,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的患者。 蜂蜇:用生姜大约50克,捣碎,用纱布包上直接敷在被蜇部位,止痛...

  • 田螺外用可治病

    田螺外用可治病

    田螺不但味道鲜 美,营养价值丰富,而且 还有很高的医疗价值。民间常用田螺外治一些 疾病。 治痔疮:大田螺3 只,洗净捣碎,加入适量明矾。待上面出现一层清液后,用棉签蘸取清 波涂擦患处。 治狐臭:取大田螺2 只,巴豆2粒(捣碎),将巴豆放人大田螺内,待到其中有渗出掖时,用棉签蘸液涂擦腋下,每日数次。 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大田螺5只,泡于高度白酒中,密封置于阴凉处。10天后取田螺药酒涂擦关节处,每扫3次。 (胡爱可)...

  • 内服外涂治疗嘴唇干裂

    内服外涂治疗嘴唇干裂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不少人为嘴唇干裂所困扰。这里推荐内服外涂冶方,供患者使用。 内服方:生地20克,元参20克,麦冬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沙参15克,桔梗15克,射干10克,百合30克,玉竹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涂方:五倍子20克炒黄研细末,用香油调糊涂抹患处,轻者1—2次,重者3~4次可愈。患者应多饮水,多吃水果,少食辛辣油腻之物。室内环境干燥时,要注意加湿,洒点水,或以盆盛水放置室内,保持室内湿度。...

  • 土豆外贴可消肿

    土豆外贴可消肿

    土豆又叫马铃薯,其含有丰富的淀粉以及大量的维生素C、钾等。中医认为,土豆有消肿散结的作用,新鲜土豆切片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消炎、消肿、散结。静脉穿刺淤血,肌注后局部出现硬结,可将土豆切成薄片,外敷患处,胶布固定,早晚各1次。 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可将土豆片贴于喉部,胶布固定,早晚各换1次。 男性睾丸炎,睾丸出现红肿者,可用土豆片贴于红肿处,胶布固定,4小时换贴1次。 以上疾病,都属于局部吸收不良,循环不畅,结聚不散所致。土豆含有丰富的淀粉,糖元易分解,好吸收;加上其含有大量的钾盐与维生素C,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 食熨疗法:中医外治法

    食熨疗法:中医外治法

    食熨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即运用某种食物加热后来熨烫一些特殊的部位或者患处,透过皮肤毛窍传人经络而到达脏腑,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常用的食熨法有以下几种。 蛋熨法 用鸡蛋或鸭蛋一个,在水中加热,温度适宜后,放置于病人腹部、背部、四肢等处做来回的滚动,每次10分钟,可以减轻寒湿腹痛、伤风感冒、四肢厥冷、腹泻等多种病症。 盐熨法 取大粒盐500克,放人锅中炒热,快速装入布袋后扎口,对手心、脚心、腹部、背部进行熨烫,每次15分钟,可以治疗呕吐、腹泻等疾患,特别是对寒湿腹痛、手脚发凉效果甚好。 麸皮熨洼 小麦麸皮500...

  • 外用马齿苋治病偏方

    外用马齿苋治病偏方

    马齿苋俗称马齿菜、长命草。其性味酸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常用于治止湿热或热毒引起的热毒疮疡等。 1.治疗烧烫伤:取马齿苋40克,冰片10克,共研细末,用蜂蜜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3—4次。 2.治扁平疣:鲜马齿苋100克洗净捣烂如泥,用纱布包好,擦患部3~5分钟,擦至皮肤发红为止,每日擦2次,早晚为宜。10天为1疗程,至患部皮损消失为止。 3.治虫咬性皮炎:鲜马齿苋100克,洗净后捣烂敷于患处,并用手反复揉搓。一般4~10分钟疼痛及肿胀可缓解。 4.治皲裂性手足癣:鲜马齿苋250~500克...

  • 土豆外敷疗疾

    土豆外敷疗疾

    1、治疗烧烫伤先将土豆洗净,置沸水中煮20分钟,然后剥取与伤口同样大小的土豆皮敷于伤口表面,然后用消毒纱布及绷带固定。或用土豆磨汁涂患处,每日换药3-5次。 2、治疗湿疹将土豆适量去皮榨汁涂患处,每天擦2-3次,直至痊愈。 3、治手足皲裂土豆1个,煮熟后去皮捣烂,加少许凡士林调匀,每日1-3次涂患处,数日可愈。 4、治疗注射后的硬结将土豆洗净,切成片,把土豆片覆盖在硬结上,用胶布固定好,24小时后取下,数天即可见效。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程怀孟献方...

  • 米汤外用治“烂嘴角”

    米汤外用治“烂嘴角”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在营养缺乏和维生素B族缺乏者中常有发生。表现为双侧口角湿白、糜烂或溃疡。常伴有唇干燥、裂纹,偶见鳞屑,唇微肿。 治疗应加强营养,补充复合维生素B。民间用米汤水蘸患处治疗是有道理的,因为米汤富含维生素B,一般两三次即可完全康复。...

  • 肉桂外治二法

    肉桂外治二法

    1.外治神经性皮炎:肉桂200克,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密封备用。用时,根据病损大小,取肉桂末适量,与米醋调成糊状,涂敷病损处,2小时后糊干即除掉。若不愈,隔1 周再依法涂敷1次即可。一般轻者1次,重者2~3 次即愈。 2.治狭窄性腱鞘炎:肉桂、公丁香各等份,共研为细末。另取鲜生姜洗净切如1分硬币样厚度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6~7个小孔备用。使用时取药粉少许撒患处,覆盖姜片于患处药末上,用艾柱点燃灸之,连灸3—5次,至患处产生红晕为度。一般灸3—10 次即可痊愈。 (陈修源)...

  • 芦荟外敷治疗腱鞘炎

    芦荟外敷治疗腱鞘炎

    腱鞘炎是老年人常患的一种手部疾病。手指腱鞘炎最易发生在拇指、食指、中指,发病后患指屈伸困难,早晨起来较重,活动后减轻,手指有压痛和硬结。患指屈伸时,会发出“咯叭”的响声,故称为“弹响指”,严重时手指不能屈伸。 患者可取一块芦荟,面积要比腱鞘炎病变部位稍大点,再将表皮层刮掉,贴敷在病变部位,然后用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隔日换药1次,一般病情轻者换3-5次即可见效,严重者可以多用几次。 周劲松...

  • 几个芦荟疗外伤小验方

    几个芦荟疗外伤小验方

      芦荟是常用的一味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芦荟具有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可用于刀伤、擦伤、烧烫伤等外伤的治疗。我国云南人把芦荟称作“烫伤草”,当在受到意外的割伤、烧伤、烫伤时,立即用芦荟鲜叶治疗,可以起到止痛、消炎、修复伤口、不留瘢痕的良好效果。下面介绍几个芦荟疗外伤小验方。   ◆新鲜芦荟叶1片(可根据伤面大小酌情加减),以冷开水洗净,挤汁遍涂伤部,每日敷2~3次。具有泻火,凉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烧烫伤。   ◆芦荟50克,研成细粉,装瓶备用。取芦荟粉少许,撒于伤口处。适用于外伤出...

  • 生姜外用治多病

    生姜外用治多病

      生姜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除了具有调味作用外,生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除了服食生姜外,用生姜涂擦治疗疾病,同样可以起到奇妙的作用。   狐臭   生姜久服除臭气,生姜涂擦可以治疗狐臭。将鲜姜洗净,捣碎,用纱布绞压取汁液。涂汁于腋下,每次10分钟左右,以局部灼热为宜。一日2次,连续一周。   冻疮   生姜25克,加水煎煮。用温姜汤擦洗原发部位,每日5~6次,连续一周。   感冒   风寒感冒与流行性感冒,可用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

  • 胸部外伤内服方

    胸部外伤内服方

    处方:三七6克(研末冲服),当归尾10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红花、苏木、香附各10克,丹参、续断、骨碎补各15克。水煎服,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胸部外伤后,检查无器质性损伤,局部疼痛不止者。...

  • 新癀片也可外用

    新癀片也可外用

      新癀片是老药,其成分是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猪胆粉、水牛角、吲哚美辛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热毒瘀血所致之咽喉肿痛、牙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除了内服,新癀片外用也可以治疗很多皮肤病。   痔疮:清洗肛门后取新癀片5片,研成细末,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涂于肛门患处,内痔应塞进肛门内,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一般敷药1~3次见效。   脓疱疮:新癀片10片,研为细末,加入蒸馏水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每天换药两次。   带状疱疹: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调为稀糊...

  • 大蒜外用四法

    大蒜外用四法

      大蒜是天然广谱植物抗生素。中医认为,大蒜性味辛温,具有解毒、散痛、止泻、驱虫、止血、祛风、祛痰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中约含有20%的挥发油,其所含的辣素,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大蒜药用可内服,也可外用。下面介绍外用四法:   滴鼻法:取大蒜适量,去皮后捣烂取汁。以蒜汁滴鼻,每日3次。可治愈感冒鼻塞,还可预防流感。   涂擦法:将蒜瓣切开,用切面涂擦脚癣患处,每日3次。既可止痒,又可杀菌;取大蒜、韭菜各50克,捣成泥状,...

  • 西瓜的果皮外治验方

    西瓜的果皮外治验方

      西瓜翠衣为胡芦科蔓生植物西瓜的果皮,味甘性凉,功可清暑解热利小便。《要药分剂》载:“能解皮肤间热”。《本草再新》谓:“能化热除烦,祛风利湿”。《得配本草》云:“疗喉痹口疮”。以此药为主外治某些皮肤外科病变,疗效较好。   浅Ⅰ°烧伤:取本品配地榆适量,水煎待凉浸泡,或以纱布蘸药液持续湿敷,至灼热痛感消失,肤色正常。   脚癣感染:除酌情用抗生素外,取本品适量,配蒲公英、紫花地丁、忍冬藤,水煎后待温浸泡,每日3次,每日一剂,至感染症状...

  • 治外伤数偏方

    治外伤数偏方

    治蜂蜇伤方 被黄蜂蜇伤后,可立即用葱白切片擦患处,有止痛消毒的功效。主治:黄蜂蜇伤。 治轻度冻伤方 葱白加食盐少许捣成糊状,涂在患处;或将葱白切开,以平滑的切面轻轻擦拭冻疮患处,每天数次。主治:轻度冻伤。 治跌打损伤肿痛方 将葱连根叶切细,捣烂如膏,敷患处,可散瘀消肿止痛。如能加人云南白药或三七粉则疗效更佳。主治:跌打损伤肿痛。 李海植 治痈疮方 葱全株适量,洗净、捣烂,以醋拌之,炒热敷于患处。主治:痈疮,无名肿毒。...

  • 中药外敷可退热

    中药外敷可退热

    风寒发热: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口微渴、出汗、咽喉疼痛、脉浮数。将葱白、豆豉6克捣烂,以生姜汁少许调匀,取适量敷于两足心(足蜷起足掌凹陷处),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可解表退热。 风热发热:表现为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脉浮紧。将大黄10克、芒硝3克研成末,以蜂蜜适量调匀,取适量敷于两侧太阳穴(外眼角与眉梢的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中),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可散寒退热。...

  • 治药物性静脉炎外敷方

    治药物性静脉炎外敷方

    经常通过静脉用药的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性静脉炎,海带湿敷对其有较好的疗效。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甘露醇,干海带上常附着一层白霜似的白粉就是甘露醇,它是一种贵重的药用物质,具有降低血压、利尿和消肿的作用,局部应用有抗炎作用,对急性渗出期的血管通透性渗出和水肿均有拮抗作用,借渗透作用消除肿胀,并有轻度的解毒作用。海带治疗静脉输液药物性静脉炎效果好,适用于各种类型静脉炎,对红肿型静脉炎效果最佳。该治疗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疗效好、见效快,无不良反应,且经济实用。 方法是:将干海带用清水浸泡,干海带与水的比例为1:5,浸泡时间...

  • 枳壳鸡蛋汤治腹外疝

    枳壳鸡蛋汤治腹外疝

      腹外疝俗称“小肠串气”,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的某薄弱部位向外突出所形成的病变。本病属中医“疝气”范畴,多因寒湿或湿热之邪滞于厥阴肝经,经脉不利所致。笔者临床验证,服用枳壳鸡蛋汤治疗有良效。   取枳壳60克,煎汁去渣,然后将鸡蛋两个放入其药汁内煮,至蛋熟后将蛋壳敲碎,药汁与蛋一次顿服,每日一剂。一般服药5剂可愈。   此方具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可治疝气(腹股沟斜疝)。孕妇及气虚者慎服。(郭旭光)...

  • 巧招应对“春节意外伤”

    巧招应对“春节意外伤”

      过年时,意外伤在市民中是常见的。专家表示,对意外伤处置不对,会加重伤势。因此,专家提醒面对“春节意外伤”,要注意以下误区。      烫伤:包伤口别太随意水泡别轻易挑破   过年在家,家务活较多,烫伤这种小意外时而发生。广西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卢一郡表示,不少市民被烫伤后,就急着包扎,这时易出的问题是:包扎物不卫生,引起伤口的二次感染。   “很多在春节做家务的人,被烫伤后,随手拿起块布就包,若布已被污染,反会污染伤口。还有市民烫伤后就拿餐纸包扎,结果纸全部黏在创口上,徒增了...

  • 中药外用治疗口臭的方法

    中药外用治疗口臭的方法

      1、黄连胶囊:将黄连2粒,去掉胶囊衣,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2、黄芩片:黄芩片3粒,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3、金匮肾气丸:取本品1丸,研细,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分成两份,置于伤湿止痛膏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温肾益气,适用于口咸、口淡。     4、伤湿止痛膏:吴茱萸...

  • 中药外洗治汗疱疹

    中药外洗治汗疱疹

    天气潮热时,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双手出现一粒粒的汗疱疹,越抓越多,用各种方法治疗,总也去不了根,有些人甚至每年都犯。 笔者临床用中药外治汗疮疹,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取土茯苓60克,白鲜皮、苦参各30克,水煎适量温度,浸泡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一剂,至水疱消退、皮肤干枯脱落即可。 广东中山 张建平...

  • 流行性腮腺炎外治法

    流行性腮腺炎外治法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发病初期常有发热,头痛、咽部发干等感冒症状,主要侵犯腮腺及颌下腺,容易出现脑炎、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目前,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和对症处理为主。采用中药外敷,既方便又经济,而且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蚯白冰黛散:取活蚯蚓一条,白糖、冰片、青黛适量。将活蚯蚓与等量白糖、冰片、青黛搅拌调为糊状,再加入两倍剂量的凡士林,加热成软膏。外敷,每4小时一次。本方适用于急性腮腺炎。   青花消腮膏:取大青叶、金银花、野菊花等量。研细末,装瓶备用。再将药粉加适量米醋,调成药饼,外敷患处,纱布覆盖...

  • 窄腮外治六法

    窄腮外治六法

    1.蚯蚓白糖外敷法治窄腮:白颈蚯蚓15—20条洗净置碗中,加入白糖50克搅拌,约30分钟左右即成糊状。将蚯蚓浸出液频频涂患处。一般涂第 1天后肿胀疼痛即可明显减轻,轻者1天,重者3—4天即愈。 2.蟾蜍皮敷贴法治窄腮:蟾蜍1只,洗净后去头、耳后腺及内脏:将皮剥下剪成膏药样,表皮向:外囊接站敷于肿处。5-6 小时左右可自然干燥而脱落,脱落后可浸水重贴或更换新鲜搪蜍皮贴敷,待消肿为止。一般3-4天可愈。 3.敷足疗法治窄腮:取板蓝撂20克,吴莱萸15克,大黄10克,共研细末。用食醋适量调为稀...

  • 桐油入药外治便方

    桐油入药外治便方

    痔疮 取明矾15 克,上等桐油20克,共放入小瓦缸或瓷杯内,置于小火上,边加温边搅拌成糊状,冷却后放在玻璃杯内,以防污染。外涂痔疮上。 脓性指头炎 取红干辣椒、生桐油各适量。每取完整辣椒 1个,除去蒂仁,倒入适量桐油,把患指套人,外用纱布包扎固定,使油不往外溢。每日1换。 脐疮芭蕉叶、松树皮各适量,焙干研细末,用桐油调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鹅掌风五倍子适量,研细末,用桐油调敷搽患处,用炭火烘之。 烫伤煅蚌壳,研细末,用桐油少许调搽伤处,再用蚌壳粉撒上。忌辣、辛、腥。 牙本质过敏取桐油适量。用棉球隔离唾...

  • 秋季外伤出血  木槿花止血

    秋季外伤出血 木槿花止血

      眼下正是秋收时节,在忙于秋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外伤出血很常见。   外伤出血后怎么办?小的伤口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多可自行停止,如果出血不止,可自行使用外敷止血药治疗,多可止血。   木槿花又叫清明篱、喇叭花等,木槿花性凉,味甘、苦,无毒,入脾、肺二经;有清热、利湿、凉血之功;皮性凉平,味甘、苦,入大肠、肝、脾经,可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根、子性平,味甘,可解毒止痛。根据其药性,可用作家庭常备外伤止血药,木槿花治疗外伤出血用法如下:   方一:木槿花根皮,洗净切细,捣烂外敷伤口。   方二:木槿根晒干研...

  • 静脉炎外疗法

    静脉炎外疗法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静脉炎病理。其病理变理化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由静脉注射引起的静脉炎,临床中并不少见。七叶一枝花又名蚤休,性味苦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的功能较强。外用研粉和醋调敷患处,治疗静脉炎有效果。 在平底瓦盘中放醋20毫升,将晒干的七叶一枝花根茎(约5克)放在瓦盘中研磨成汁状。然后用棉签沾药液外涂患处,每天3至4次。一般用药2天,即能肿胀消退,红紫减轻,疼痛大减。 四肢血管疾病的诊断和...

  • 淋巴水肿中药外敷

    淋巴水肿中药外敷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严重的长期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形体,累及上肢的功能,而且对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认识、预防及治疗淋巴水肿对乳腺癌患者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常规非手术治疗基础上运用中药散外敷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用法:侧柏叶、大黄各 60克,黄柏、泽兰、薄荷各30克。共研细末,开水与蜜糖各半,与药末共调煮为稠糊状,热敷患处,每日上、下午各 1次。 黄丽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