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 第29页

外 第29页

  • 辨证治外伤性肠梗阻 术后脾约食滞肠梗阻

    辨证治外伤性肠梗阻 术后脾约食滞肠梗阻

      外伤性肠梗阻   陈某某,男,50岁,1986年8月29日诊。患者述于8月25日不慎从高处坠落,腰背着地而致腹胀,腹痛,腰痛等。当时也未介意,腹胀痛逐渐加重,不能进食,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呈阵发性发作,腹胀不转矢气,已五天未解大便,腹疼有如撕裂状,痛苦难忍,随住医院诊治,曾肌肉注射新士的明,输液等以及开塞露灌肠均无良效。   检查:腹部隆起,叩击呈鼓音,有明显压疼,肝脾未触及。肠鸣音存在稍亢进。脊柱无畸形,第二腰椎有明显压疼。脊椎X线照片,显示第二腰椎轻度压缩性骨折。X线透视腹部示肠腔气体充盈,有游离...

  • 中药外敷治红霉素胃肠反应

    中药外敷治红霉素胃肠反应

    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而支原体感染治疗最有效的药物是红霉素。但由于红霉素肠道反应严重,且疗程较长,常使患者难以接受或治疗中途而废。笔者临床上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以缓解红霉素的胃肠反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取炒麦芽、炒山楂、鸡内金、元胡,各药比例为3:3:3: 1。将上药混匀研成细粉,再取细辛(研粉),按7:3比例配制,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粉3克,用甘油、醋调成糊状,于静滴前半小时敷于脐部,外用一次性自粘性敷料同定,静滴完毕后1小时取下。 红霉素导致胃肠道反应的...

  • 治消化不良 蒲公英外敷

    治消化不良 蒲公英外敷

      消化不良主要是指过量摄入食物导致胃脘饱胀、呕吐、上腹痛类的疾病,就是人们常说的“吃多了”的情况。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鲜蒲公英50克,炒麦芽10克,花椒5克,共捣烂,用纱布包敷胃脘处。每日1剂,分2次敷,早晚各1次。一般使用1~2剂。   对于小儿应酌减剂量,切记直接放在胃脘皮肤处敷,须用纱布包敷,以免损害皮肤。 清凉油治烫伤 余有一方,治小面积水火烫伤,经多人实践,颇有效验。方法:发生烫伤时,取适量清凉油涂抹于伤处,要全面覆盖,薄涂即可。涂抹后伤处有清凉...

  • 腹痛胃痛中医外治熨法

    腹痛胃痛中医外治熨法

      炒盐外熨属于中医外治熨法的范畴,盐具有加热后不易冷却的特性,炒盐外熨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以治疗腹痛、胃痛、关节疼痛、痛经等病症。   方法如下:将粗盐一斤放置铁锅内,炒至频频发出爆裂声时,取出放置在布袋内,封好口,外熨患部,外熨时间在半小时左右。   盐最好选用大粒粗盐,不要用精盐。外熨时要注意避免烫伤,开始时可垫几层毛巾。外熨后半小时内不要接触冷水或食用生冷的食物。...

  • 糖尿病腹泻中药外敷治

    糖尿病腹泻中药外敷治

    糖尿病性腹泻足糖尿病胃肠病变具体表现之一,临床较常见,它足桃尿痫并发神经病变的一种,一出现很是棘于,且血糖控制不稳定,笔者从2005年8月至2009年8川对84例糖尿病腹泻的患者,分别给予中药散外敷,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药物配方:吴茱萸、丁香、葛根、麻黄、肉桂、益智仁、五倍子、黄连、干姜以:30:30:60:60:30:30:60:60:60比例共研细末混合均匀,每次取10克,用白醋调成糊状,用75%酒精棉球消毒脐部及双侧涌泉穴再放人调好的药糊,用保鲜膜敷盖,外包纱布固定,每天2次,每次 30分钟。...

  • 缓解呕吐 中药外敷

    缓解呕吐 中药外敷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所引起。临床表现有寒性呕吐、热性呕吐之分。寒性呕吐表现为呕吐清涎,喜热,口不渴,四肢厥冷。热性呕吐表现为呕吐物热臭或酸苦,喜冷饮,口渴,小便短赤。在脾胃虚弱时,由于饮食难化,也常有呕吐发作。用中药外敷,对缓解呕吐有不错的疗效。   方药1   组成:活地龙(蚯蚓)数条。   用法:将活地龙捣烂如泥,外敷两足底涌泉穴上,并用纱布包扎,约30分钟后可见效。   适用于肝气犯胃及胃热引起之呕吐。   方药2   组成:陈醋、明矾、面粉各适量。   用法:将上...

  • 中药外治除红霉素胃肠反映

    中药外治除红霉素胃肠反映

    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支原体感染最有效的药物是红霉素,但红霉素由于在胃肠道中反应较大,常会引发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给继续用药带来了困难。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敷脐外治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疗效甚佳。 取炒麦芽、焦山楂、鸡内金、细辛各3份,延胡索1份,共研细末备用。每取3克,用甘油、食醋适量调为稀糊状,于用药前半小时敷于脐部,外用一次性敷料贴敷固定,用药结束后7小时取下。 红霉素导致胃肠道反应的原因是由于药物的化学刺激,使腹内脏器的微血管收缩,从而使胃肠壁血液供应减...

  • 中药外用敷脐治疗肠梗阻的方法

    中药外用敷脐治疗肠梗阻的方法

      老人长期便秘、婴儿巨结肠、颅脑外伤后长期卧床以及各种腹部手术后,都可引起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发生,多数病人反复发生。中医学认为,脐为任脉之神阙穴,任脉乃奇经八脉之一,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为经络之总枢,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在脐部外敷药物,可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消除腹胀。同时,应用中药敷脐治疗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易为大多数患者接受。现把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外用敷脐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介绍如下。   芒硝外敷脐部选用纯净芒硝200~300克,装入棉布袋内,封闭后平铺于脐部。棉布袋潮湿或芒硝结块后即予更...

  • 喝热姜粥茴香外敷 冬季暖胃

    喝热姜粥茴香外敷 冬季暖胃

      喝热姜粥干姜5克、大米50克。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干姜,至米熟粥成即可,温热服食。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都含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脘疼痛。   茴香外敷取小茴香50克,在锅中小火翻炒至温热,取出装入布包中,外敷胃部。热敷时要注意掌握温度,既要防止烫伤皮肤,又要使胃部有温热感。一般热敷10分钟即可缓解胃痛。小茴香所含的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增加胃肠蠕动,排除胃肠道内积存的气体。   桂枝浴足桂枝20克,加水1.5升煎煮,去渣,取汁倒入洗脚盆中,兑入适量凉水,...

  • 小儿咳嗽外治法

    小儿咳嗽外治法

    中医认为,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卫外功能较差,且小儿寒暖不知自调,故易被风、寒、热等外邪侵袭,肺失宣肃,而发生咳嗽。小儿咳嗽以外感咳嗽为多,治宜宣肺理气、疏散外邪。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简易外治法,供选用。 贴穴疗法: 细辛、白芥子各2份,半夏1份,杏仁、蒸百部各3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米醋少许调成糊状,3岁以下小儿外敷于涌泉穴、天突穴,4岁以上小儿敷肺俞穴、天突穴(因小儿皮肤娇嫩,可将膻中穴与天突穴、定喘穴与肺俞穴交替使用),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此法可宣肺...

  • 治外感咳嗽方

    治外感咳嗽方

    方药:荆芥、白前、桔梗、法半夏各10 克,紫苑、百部、杏仁各12克,甘草5克。 加减:风寒明显者加麻黄3克,生姜10克; 风热盛者加黄芩、牛蒡子、浙贝母各9克; 咽痒甚者加僵蚕、蝉衣各6克;咳剧呕吐者 加枇杷叶、旋覆花各9克。儿童酌减。 主 治:外感咳嗽,全部病例均有近期上呼吸道 感染史,症见咽痒即咳,或咳必咽痒,甚者 呛咳连续不断,以致面红耳赤,努力咳出少 许泡沫痰后方稍止。偶遇冷热,或异味刺 激,或大声说话即咽痒,咳嗽又作。经胸部 X线拍片和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疗 效:治疗276例,显效178例(症状消失...

  • 小儿外感咳嗽止咳平喘方

    小儿外感咳嗽止咳平喘方

    处方:生石膏15克,炙麻黄、瓜蒌、陈皮、桔梗、黄芩、远志、前胡、知母、紫菀、款冬花各7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药液,加糖适量,分3次服下。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外感咳嗽,中医辨证为痰热蕴肺型,症见咳嗽气喘,痰多色黄,咽干喉痒,舌红苔黄,脉滑数。 钱健康...

  • 调治慢支中药内服配合外敷验方

    调治慢支中药内服配合外敷验方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以长期咳嗽、咯痰、喘息为主症。本病多属内伤久咳、咳喘等证。其病因主要由肺脏虚弱,或他脏有病(如脾虚、肝火、肾虚)累及于肺所致。治宜扶正补虚、祛邪止咳。患者若采用以下中药内服配合外敷验方进行调治,可获得满意疗效。   1、苏叶干姜汤内服   取紫苏叶30克,干姜3克,水煎去渣取汁,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间隔3天。此方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有个别患者出现口干、唾液减少等轻微副反应,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2、...

  • 治颈淋巴结核内服外敷方

    治颈淋巴结核内服外敷方

      内服方   连翘、银花各30克,玄参、蒲公英、夏枯草各20克,牡蛎25克,浙贝母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30日为1疗程。   外敷方   白芥子20克,百部15克,乌梅15克,狼毒10克。共研细末,以米醋适量调匀,敷于患处,先后共敷3次,第一次敷7天,第二次敷5天,第三次敷3天,每次间隔3天。(郭旭光)...

  • 丁香外敷足底治小儿结核

    丁香外敷足底治小儿结核

    临床中用祖辈沿用的丁香等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结核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患儿男4例,女2例;年龄6月—10岁,平均4岁;病程最长2 年,最短5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见低热、淋巴结肿、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X线片有结核显影。 方药:丁香、木香、胡椒、桃仁、栀子各等份,研成粉末,用生姜熬水调成糊状备用。 敷药部位:手掌拇指桡侧至食指尺侧之间及足底大趾内侧至二趾外侧之间。男性敷左手及左脚,女性敷右手及右脚。 方法:用生理盐水洗净待敷部位,将调好的药物适量敷上(一般为10 克)。外...

  • 香蕉里外都是药

    香蕉里外都是药

    治皮肤瘙痒症香蕉皮中含有蕉皮素,它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滋生。用香蕉皮治疗因真菌或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及脚气,效果很好。可用新鲜的香蕉皮在皮肤瘙痒处反复摩擦,或捣成泥,或是煎水洗,连用数日,即可奏效。 治口腔溃疡香蕉皮干品加上中药火炭母一起煲水,加适量红糖调味,喝后可以治口腔发炎、溃疡,还有通便的作用。 治风火牙痛将香蕉皮洗净,加冰糖及适量水煎煮,饮汤,每日2次。 治痔疮和便血将两条香蕉连皮放在火上烤,然后趁热吃,可改善痔疮及便血症状。 治扁平疣用指甲刮取适量香蕉内皮(白色的内皮层),用胶布贴在患处,贴密(...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香蕉
  • 多汗成汗斑 苦瓜陈醋汁外涂来治疗

    多汗成汗斑 苦瓜陈醋汁外涂来治疗

    天热皮肤多汗潮湿,容易被真菌感染形成汗斑,皮肤出现鳞屑且瘙痒,可用苦瓜陈醋汁外涂来治疗。 苦瓜中的苦瓜几丁酶有破坏真菌的作用。同时,苦瓜还含有苦瓜素,能增强皮肤的生理活性,起到护肤洁肤的效果。 另外,陈醋中富含的氨基酸、有机物也有收敛皮肤、促进皮肤血液循环的作用,与苦瓜合用,杀菌抑菌效果更佳。 具体方法:苦瓜200克(不用去籽)榨汁,加入陈醋60毫升,涂擦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

  • 冰硼散外用验方

    冰硼散外用验方

      冰硼散由硼砂、冰片、玄明粉、朱砂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传统应用于咽喉肿痛、牙龈疼痛、口舌生疮等病症。近年来,临床发现它外用治病的新用途:   感冒鼻塞:冰硼散适量吹入鼻中,能使鼻黏膜肿胀消退,鼻涕分泌减少,鼻窍得通。   流行性腮腺炎:取冰硼散3克,用冷开水调成稀糊状涂患处,外加纱布块,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一般用药3~5次即可见效。   痛风性关节炎:取冰硼散、硫黄软膏各一支,调匀,外敷于患处。   带状疱疹:取适量冰硼散,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一次,连用3~5天。   足癣(糜烂...

  • 外涂药汁疗褥疮

    外涂药汁疗褥疮

    有些老年人由于疾病原因常年卧床不起,致使局部气血不流通,时间—长,就会出现皮肤破溃,疮口久不收敛,严重的会导致菌血症、败血症等。这就是褥疮.可以用外冼方来预防和治厅。 中医认为,褥疮主要是局部气血运行受阻,加上外来的贼风邪气侵入,导致毒邪不散,新肉不生。治疗时应驱散毒邪,养血生肌。可以用一些养营生血的中药熬成药汁,外涂患处来治疗。 取当归20克、制附片5克、羌活10克、桂枝25克,装进布袋,加水2000毫升,小火煮开后继续点30分钟,捞出布袋,用药汁搽涂褥疮患处皮肤,然后用电吹风吹干或者干毛巾擦千,每天...

  • 食物外用治百病

    食物外用治百病

    1.用煮了萝卜的水洗脚,可治脚汗。将1个约100克的萝卜切几道口,放入2500克水中煮沸5分钟,倒入盆内,稍冷后将双脚放入浸泡,直到水冷,早晚各1次,连续4~5天,可去除脚臭。 2.将鲜丝瓜叶捣烂涂患处,可治疥疮、痱子、痄腮、癣。 3.将黄瓜皮捣碎用纱布包好,轻轻搽试皮肤,常做可使皮肤细腻白嫩。 4.将生茄子切开,搽患部,可治蜈蚣咬伤和蜂蜇。 5.将土豆去皮切成小块,捣成烂泥状,敷患处,盖上纱布,用绷带包扎,每天更换2~4次,可治皮肤病。 6.外痔患者,每晚用韭菜煎水洗患处,可使患部逐渐收敛、痊愈。将100克韭...

  • 新癀片外用新法

    新癀片外用新法

      新癀片为临床常用的中成药,由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肖梵天花、珍珠层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下面介绍几则新癀片外治法:   治带状疱疹   取新癀片4片,每天3次口服;同时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2次,一般用药7~10天可愈。   治糖尿病足   取新癀片10~20片,研为细末,加入凡士林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以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使用1~2周。可清热解毒...

    精品偏方 2024-03-08 17 0 外用
  • 瘢痕勿愁 外治有方

    瘢痕勿愁 外治有方

      瘢痕疙瘩为烧伤、术后及感染后常见并发症,为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气滞血瘀所致,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外治法直接作用于瘢痕疙瘩,故对本病有较好疗效,以下介绍几则,供选用。   美宝疤痕平(中成药):局部常规清洗后,取本品外搽患处,每日2~3次,连续2~3月。   复方丹参液(中成药):将脱脂棉球或纱布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浸透,之后平敷于皮损处,直到药液自然干透为止。每日外敷2~4次,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乌梅糊:乌梅适量,取肉去核,研为细末,加入硫黄粉1/4量混合均匀,装瓶备用。取...

  • 仙人掌外用验方

    仙人掌外用验方

    烧烫伤仙人掌去皮捣烂贴伤处,用纱布包好,1-2天换药一次。 乳痈仙人掌150克,去皮刺,捣烂如泥,加青黛粉、朱砂粉各30克,冰片15克,红粉5克,共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并保持湿润,干后再涂,连用3天。 腮腺炎仙人掌150克,生石膏60克,或可加入芒硝10克,混合捣烂如泥,外敷局部,干后即换,连用3天。 外伤肿仙人掌去刺,白矾、蛋清各适量,混合成糊状,均匀摊在纱布上,敷贴患处,每日更换1次,连用3-5天。 静脉炎仙人掌去皮刺,切片,沿发炎的静脉走向贴敷,药干后再更换。 阴囊湿疹仙人掌适量,捣烂如泥,加枯矾、铅粉各30克...

  • 黄连素外用法

    黄连素外用法

      黄连素又称小蘖碱,药理研究表明,其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性肠炎、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经临床观察发现,其也有许多新用途。   小儿痄腮:黄连素5片,研为细末,加大黄末10克,调匀,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换药1~2次,连用3~5天。   小儿痱疮:黄连素片1克,溶入300毫升温水中洗浴,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5天。   婴儿湿疹:用黄连素10片、青黛10克、枯矾10克、冰片3.5克、强的松150毫克,共研细末,加雪花膏拌匀制成100...

  • 粗盐的外敷治病的小偏方

    粗盐的外敷治病的小偏方

      盐味咸,具有温经散寒,祛湿和生肌的作用。内服盐汤或炒盐入药对肾、心、脾等病的恢复均有助益作用。而且盐还能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解毒和催吐。但是需要注意,盐之味微辛,辛走肺,咸走肾。喘嗽、水肿、消渴者,盐为大忌。   盐的外用保健功效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与骨关节相关的风寒湿痹痛等症采用炒盐热熨法,可以发挥止痛散寒的作用。 下面推荐几个关于粗盐的外敷治病的小偏方。   1.治疗痛经 有痛经的女性平躺床上,家人站一旁帮她按摩肾俞、阿是穴、气海、关元、三阴交几个穴位。同时可配合用热敷法,将1斤左右的粗盐用铁锅炒热...

  • 仙人掌外治下颌淋巴结炎

    仙人掌外治下颌淋巴结炎

    下颌淋巴结炎多由咽炎、扁桃体炎、 上感所致,表现为颌下大小不等的硬结。 临床应用仙人掌外敷治疗本病11例,取 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方法:将新鲜的仙人掌适量拔刺后 洗刷干净切碎捣烂,平铺于患处,纱布覆 盖包扎固定,每日更换1次,7日为1个 疗程。疗效:患者经治疗3-5天后硬结缩 小,疼痛减轻,6—7日硬结消失。 典型病例:张某,女,1岁。感冒后下 颌出现大小不等结节2个,曾服抗生素 及解热镇痛药无效,予仙人掌外敷,3日 后硬结缩小,日消失而愈。 体会:仙人掌性寒味苦,具有活血化 瘀、清热解毒的功能,可止血...

  • 小茴香治愈老外疝气

    小茴香治愈老外疝气

    清朝末年,俄罗斯富商米哈伊洛夫乘船游览杭州西湖,正当他尽情欣赏秀丽风光之时,突然疝气发作。这时,随行的俄罗斯医生束手无策,幸好船夫向他推荐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用中药小茴香一两,研成粗末,让米哈伊洛夫用二两浙江绍兴黄酒送服,大约过了20分钟,他的疝痛奇迹般地减轻,并很快消失。得知自己的疼痛是被小茴香治好,米哈伊洛夫大呼神奇,此事一时也被传为佳话。 小茴香味辛、性温,具有散寒止痛、和胃理气的功效。现代药理酬:究表明,小茴香不仅有抗溃疡、镇痛、性激素样作用等,而且茴香油还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还能治疗多种常见病,如溃疡病...

  • 淋巴结炎中药外敷

    淋巴结炎中药外敷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单纯性淋巴结炎 (非结核性),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以中药川椒、白矾等量研成细末,配以等量白面粉,加醋调成糊状,外敷病变处,每日3-4次。川椒辛香走窜,活血散瘀;白矾性味酸寒,具解毒之功效,配以食醋软坚散坚。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功,使包块消失。 河北邢台 宋高瑞...

  • 新癀片外用新功效

    新癀片外用新功效

    新癀片为临床常用的中成药,由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珍珠层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下面介绍几则新癀片的外用治法: 治带状疱疹:取新癀片4片,每天3次口服;同时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每天换药l—2次,一般用药7—10天可愈。 治糖尿病足:取新癀片10-20片,研为细末,加入凡士林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以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使用1~2周。可清热解毒,...

  • 新癀片外用验方

    新癀片外用验方

    近年来,经临床实践发现外用新癀片的新用途。 1.治带状疱疹:取新癀片4片,每天3次口服;同时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2次。 2.治糖尿病足:取新癀片10~20片,研末,加入凡士林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以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使用1~ 2周。 3.治肋软骨炎:取新癀片适量(根据疼痛范围大小决定用量),研为细末.加入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以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外敷 10天。 4.治早期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取新癀片 10-15片,...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