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 第28页

外 第28页

  • 坐骨神经痛 中药穴位外敷法

    坐骨神经痛 中药穴位外敷法

    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症状是: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剧烈疼痛,由臀部、髋部向下扩散到小腿外侧和足背,遇寒冷加剧,冬重夏轻,夜重昼轻,走路姿势前倾。余在临床遇此症,常用中药外敷法治疗,屡用屡验。 药用生川乌、生草乌、麻黄、肉桂、吴茱芋各等份为末,白酒适量调合成面团状(每剂用量约30~40克)装入缝好的布袋中,敷于腰部,殷门穴各一贴,用橡皮膏固定。一贴用7天,连用三贴,每贴中间相隔3天。 注意事项:本品对皮肤有烧灼感,起药后都有表皮脱落现象,有皮肤病、对橡皮膏过敏的患者应慎用。...

  • 生姜外敷治胃痛

    生姜外敷治胃痛

    冬季,胃痛的人增多,这是由于气候寒冷,脘腹受凉,致使寒凝气· 滞,胃气失和,不通则痛。许多人会突然感到胃胀、上腹部疼痛,遇寒加重,这属于寒凝气滞型胃痛。生姜具有温胃散寒的功效,将其外用止痛效果好。 1.生姜30克、面粉 30克、鸡蛋清2个。先将生姜捣烂,然后和面粉拌匀,再加入鸡蛋清,取上药外敷于疼痛处,用纱布固定,每日2次。 2.生姜、生萝卜各30 克,香附10克(研末)。将萝卜、生姜捣烂,加香附粗末,洒少许洒放锅十炒烫,装入布袋中。趁热熨胃脘部,袋冷则更换。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

  • 下面介绍外感头痛的治疗

    下面介绍外感头痛的治疗

      头为诸阳之会,元神之府,又称髓海,脏腑之精血阳气皆上注于头。在病理情况下,或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诸经痹阻;或少阳枢机不利,阳气内郁;或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或脾肺气虚,清阳不升;或血瘀阻塞脑络;或痰饮蒙闭清窍;或血虚脑神失养;或肾亏精髓不足;或肝阳化风上扰,等等,皆可引发头痛及脑鸣、昏眩等病证。我临床辨治头痛,多按外感头痛、少阳头痛、肝火(阳)头痛、血瘀头痛、痰饮头痛、气(血)虚头痛、肾亏头痛等分类进行。下面介绍外感头痛的治疗。   外感头痛皆与风邪相关,多属实证,治疗应以祛风散邪为主。临床可分风寒...

  • 中药外洗巧治头痛

    中药外洗巧治头痛

    方一:薄荷、炒蔓荆子、川芎、白芷各6克,防风、葛根各4.5克,桑叶3 克。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头痛偏于前额部。 方二:白芷、金银花各6克,防风、葛根各4.5克,天麻3克,生石膏10 克,川椒、乳香(研细)各3克。以上8 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祛风除湿、清热定痛之功效,适用于前额头痛。 潘可欣...

  • 民间外治高血压病四法

    民间外治高血压病四法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西医多 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多,而采用 中药外治本病,具有简、便、廉、效之特 点,无毒副反应,患者也乐于接受。中药 外治法对轻、中度高血压可较好地控制 病情,值得推广应用,但对于病情较重的 高血压患者应配合其它疗法。本文介绍 几种中药外治高血压病的民间疗法。 一、药枕疗法 1.寄生菊花枕:用桑寄生、夏枯草、 钩藤、菊花、罗布麻叶、生槐花、灯心草、 绿豆衣、薄荷各50克,冰片5克,共打成 粗末,装入一布袋内,置于睡枕上,枕风 池、风府、大椎穴,枕时打开,用毕将药密 封。每袋药可枕1...

  • 风寒咳嗽 艾叶外洗

    风寒咳嗽 艾叶外洗

    一些中老年人患风寒感冒后遗留下咳嗽,可采用艾叶煎水泡脚来治疗。 方法:取艾叶(中药店有售)50克放入 150CI毫升沸水中,煎煮15分钟,待水温稍低,把双脚置于药液内浸泡。每晚睡前1 次,每次约15分钟,咳止后停用。文华老人肢冷饮姜汁姗 初春季节,年老体弱者易感到脚发凉,常饮姜汁牛奶可驱寒暖手脚,还有助于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取15—200毫升鲜牛奶,加人10毫升生姜汁和20克白糖,放入碗内调匀,隔水蒸15分钟后饮用。每天1次,3周为一疗程。 蒋春妮...

  • 降压妙方:吴茱萸菊花食醋糊外敷

    降压妙方:吴茱萸菊花食醋糊外敷

      1.吴茱萸、菊花各15克,食醋适量。将前两味共研为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双足心涌泉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晨去除,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间歇7天再敷贴1个疗程,一般连用3个疗程可显效。   2.吴茱萸、川芎、辛夷各10克,冰片5克,共研为极细末。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中药粉4~5克放入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3~4天换药1次,连用30天为1个疗程。   3.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胆南星、苍术、川芎各20克。共研为极细末,装瓶备用。治疗时取药末20克,用生姜汁调成糊状,于睡前敷贴中脘...

  • 外治法降血压

    外治法降血压

      1.怀牛膝、川芎、罗布麻叶各50克。将上药共研极细粉末装瓶备用。取药粉15~20克用75%酒精调成糊状,置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两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吴茱萸、五倍子各30克,钩藤15克,将上药水煎取汁1000毫升待温,浸泡双足,每次20~30分钟,每日两次。10天为一疗程,连用2~3个疗程。   3.决明子10克,石决明、龙骨、牡蛎各30克,煮沸,取药液,每晚浸泡手足20分钟,连用10天。   4.龙胆草15克、菊花10克,栀子12克。将上药浸泡于食醋500毫升中,7天后以药酒外擦太阳...

  • 中药外敷 治冠心病

    中药外敷 治冠心病

    笔者临床用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冠心病,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法:将半尺大葱白切碎,灶心土、吴茱萸、薄荷各120克,将诸药一起压碎。放在无油锅内,兑适量酒拌湿,炒至烫手时即装于布袋内。让冠心病患者平卧,将药袋放在心前区,每次敷药半小时或更长时间。为了保持药物的温度,最好在药袋上覆盖一只热水袋,一般在睡前敷。本方药物能够温通胸阳,活血止痛,舒肝理气,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有缓解效果。 包裹药物的布袋孔隙不宜太大,以免药物漏出。凡是热证发烧,皮肤过敏或有疮疖、损伤的患者都不宜采用外敷疗法。 广东肇...

  • 偏瘫中医推拿外治疗法

    偏瘫中医推拿外治疗法

      偏瘫又称“半身不遂”,因脑血管意外所致,是以一侧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舌强语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多见于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中医学称为“中风”’、“卒中”、“偏枯”。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为风所害。《诸病源候论》指出:“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不论是外感之风或者内动之风,必以肝木为之内应。肝喜条达,肝阳易升,肝气以疏泄为顺。若肾阴不足,或肝血亏损,则可致肝阳上亢...

  • 老慢支食疗+外敷法

    老慢支食疗+外敷法

      冬季是“老慢支”的高发期,以长期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证。对于“老慢支”,患者可试试以下内服兼外治的方法。   一、内服法   1.百合粥 生百合50克,粳米少许,蜂蜜25克,同煮即可。百合粥可润肺调中。   2.桂花藕粉 先将适量藕粉用冷水调匀,放入白糖一匙,桂花末一匙,然后再用刚烧好的开水冲成浓冻状,待温食之。桂花藕粉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作用。   3.双白乳燕汤 燕窝3~6克,大白梨1个(去心),冰糖5克,贝母3克。先将燕窝用温开水浸泡两次,每次浸泡后...

  • 小儿咳喘 外治可愈

    小儿咳喘 外治可愈

    应月盐炒“四子”(苏子、白芥子、五味子、莱菔子)熨背治疗小儿咳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56例患儿,年龄8个月~7岁,平均4岁;病程l~20天;主要表现有咳嗽、气促或喘息,部分患儿有肺部听诊及x线下炎症征象;多数患儿曾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及平喘药物不能有效控制。 治疗方法 苏子、白芥子、五味子、莱菔子各15克,食盐10克,加少许水炒香,用单层纱布包好熨背部及两侧肺俞穴。开始时直接熨敷,注意避免烫伤,待温度下降后外加热水袋热敷。每日2次,每次约 20~30分钟,每剂...

  • 四剂中药方 外用治头痛

    四剂中药方 外用治头痛

      中药方一:   薄荷6克,防风4.5克,白芷6克,葛根4.5克,炒蔓荆6克,川芎6克,桑叶3克。   外用方法及功效: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头痛偏于前额部。   中药方二:   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天麻3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10克,川椒3克,乳香(研细)3克。   外用方法及功效:以上8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祛风除湿、清热定痛之功效,适用于前额头痛。   中药方三:   防风10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

  • 外感头痛自我推拿法

    外感头痛自我推拿法

      推揉风池用双手大拇指指面指峰推揉风池穴,1~2分钟。   推揉印堂、攒竹、阳白、太阳用双手食指的第二节指骨偏峰推揉印堂、攒竹,阳白、太阳穴,每穴l~2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推上星、百会、风池、率谷、太阳用双手四指或中指,从前向后,从里向外循环推上星、百会、风池,率谷、太阳若干次,每次1~2钟。   推揉合谷用拇指指峰或指腹交替推揉左右手的合谷穴,每穴1~2分钟。   如果风寒头痛,有发热、恶风寒、流清涕等症状,项强者,重点推风池穴,加推拿肩井穴。   如果是风热头痛,有发热、微恶风、口渴、流黄稠涕等症状,...

  • 头痛中药外治八法

    头痛中药外治八法

    一、熏蒸止痛法。 取川芎、白芷各15 克,晚蚕沙、僵蚕各30克,将药物共放人 砂锅内,加水5碗,煎至3碗,用厚纸将 砂锅口封住。用法:视疼痛部位大小,于 盖纸中心开一孔,令患者痛位对准纸孔; 满头痛者,头部对准砂锅口(两目紧闭或 用手巾包之),上面覆盖一大方巾罩在头 部,以药液散发的热气熏蒸,每天1剂, 每剂用2次,每次熏10-15分钟。适用于 各种头痛。 二、局部热熨法。 方一:川芎、荆芥、薄荷、葱白(切碎) 各15克,白芷30克,上药共研粗末,炒 热后布包。熨患处,每天1次,每次15分钟。凡风寒头痛用之效...

  • 中药外洗治头痛

    中药外洗治头痛

      1.薄荷6克,防风4.5克,白芷6克,葛根4.5克,炒蔓荆6克,川芎6克,桑叶3克。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头痛偏于前额部。   2.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天麻3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10克,川椒3克,乳香(研细)3克。以上8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祛风除湿、清热定痛之功效,适用于前额头痛。   3.防风10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天麻3克。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祛风清上之功...

  • 中医脐疗 外治失眠

    中医脐疗 外治失眠

      肚脐“吃”药,即脐疗,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其应用方便、疗效确凿,无痛苦、副作用少,因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尤其对失眠,有较好效果。下面介绍几则,供选用。   1.枣仁糊 酸枣仁10克,择净,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养肝安神。适用于失眠。   2.柏仁糊 柏子仁10克,择净,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   3.丹硫糊 ...

  • 中医外治三叉神经痛四法

    中医外治三叉神经痛四法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系肝风内动,营血不和所致。治宜熄风镇痛,清肝养阴,和营养血。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时,配合下列中药外治,可提高疗效。   药物涂擦法 当归、川芎、细辛、红花、乳香、没药、丹参各10克,冰片5克。加入75%的酒精100毫升密封浸泡7天后擦患处,每日3次,连续3-5天。   药膏贴敷法 地龙、全蝎、细辛、蜈蚣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适量药末,药酒调为稀糊状,外敷疼痛侧太阳穴处,包扎...

  • 失眠外治法

    失眠外治法

      1.制半夏15克,朱茯苓、陈皮、胆南星、石菖蒲、远志、淡竹叶各10克,柏子仁6克,炙甘草5克。水煎取汁,以纱布浸取药液,略拧干后热熨双目。每晚一次,每次15~30分钟。   2.磁石30克,茯神20克,五味子l0克,刺五加20克。先煎煮磁石30分钟,然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煎30分钟,去渣取汁。将一干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趁热熨(敷)于患者前额及太阳穴。每晚一次,每次20分钟。。   3.朱砂5克,磁石15克,冰片3克。将上药研细末混匀,用75%酒精调成糊状,外敷涌泉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两天一次,连用14天。  ...

  • 内服外治 治好失眠

    内服外治 治好失眠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失眠患者也随着不断增加,不但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那么,对于失眠症,怎样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呢?从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我们发现,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和康复效果还真不错。      中医原理   中医也有失眠的说法吗?   “失眠”中医又称为“不寐”,中医认为“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人的正常睡眠,系由心神所主...

  • 中医外洗治头痛

    中医外洗治头痛

      偏头痛作为一种慢性杀手,已经严重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活,所以,得了偏头痛一定要及时的治疗。下面介绍中医外洗治头痛的方法:   方一   组成:薄荷6克,防风4.5克,白芷6克,葛根4.5克,炒蔓荆6克,川芎6克,桑叶3克。   制用法: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   功效:有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头痛偏于前额部。   方二   组成: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天麻3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10克,川椒3克,乳香(研细)3克。   制用法:以上8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

  • 四剂外用药方治头痛

    四剂外用药方治头痛

      中药方一:   薄荷6克,防风4.5克,白芷6克,葛根4.5克,炒蔓荆6克,川芎6克,桑叶3克。   外用方法及功效: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头痛偏于前额部。   中药方二:   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天麻3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10克,川椒3克,乳香(研细)3克。   外用方法及功效:以上8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祛风除湿、清热定痛之功效,适用于前额头痛。   中药方三:   防风10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

  • 末梢神经炎 采用内外洗同治法

    末梢神经炎 采用内外洗同治法

    末梢神经炎是神经系统紊乱和末梢动脉痉挛而引起的手足皮肤颜色间歇性变化。初期手足或四肢发麻,可伴有疼痛、乏力、感觉迟钝。轻者指(趾)端发麻,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个别患者出现刺痛感,烧灼感,病情严重的有肌肉痉挛。在受寒、劳累后症状加重。临床采用内服外洗的方法治疗末梢神经炎有很好的疗效,患者不妨一试。 内服方:桂枝12克,白芍12克,当归、桃仁、红花、JI I芎各9克,生黄芪30克,鸡血藤45克,大枣5枚,生姜5片。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7 剂为1个疗程。 外洗方:苦参6克,没药6克,黄柏9...

  • 胃脘痛外用中成药

    胃脘痛外用中成药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而言,其主要部位在胃脘近心窝处,痛时可牵连胁背,或兼见恶心、呕吐、吐酸、嘈杂,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呕血、便血等症。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受寒邪犯胃所为。如若气候寒冷,平素患有慢性胃肠疾患者更易发生,故散寒止痛为常用方法。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成药外治对本病有明显疗效,介绍几则,供选用。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粉剂适量,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并可用热水袋不时热熨肚脐处,每日2—3 次,每次10...

  • 风热头痛 外感头痛 厥阴头痛治验

    风热头痛 外感头痛 厥阴头痛治验

    风热头痛秦某,45 岁,2008年5月10日初诊。感受风邪,头痛不已牵及目眶,右侧为甚,身热声浊,脉浮弦而洪,苔黄腻。治宜疏风清热,平肝蠲痛。方用:桑叶、菊花、夏枯草、白芷、黄芩各9克,连翘12 克,薄荷、藁本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4剂。服药后,身热除,头痛亦愈。 此例外感头痛之属风热者,故以祛风散热解痛为主。桑叶、菊花、薄荷散上焦之风热,以利头目;黄芩除上焦之火邪;连翘解热清气分;夏枯草散结热;白芷通窍发散;藁本上达巅顶。余常用此方治偏正头痛之属风热者,甚为应手。 厥阴头痛余某,女,35 岁,2007...

  • 头部外伤 头痛眩晕治方

    头部外伤 头痛眩晕治方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配对五行;将人体的各种情志和表象,归结为以“五志”为特征的五种情志变化,配对五行。“五行”与“五脏”、“五志”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当五行不能维持正常的相生相克生理平衡状态时,生克关系即转为乘(乘虚侵袭,克制太过)侮(被克强势,反欺侮主)关系,产生相应的关联性病变。...

  • 中药治外伤性痴呆疗效好

    中药治外伤性痴呆疗效好

    用中药治疗外伤性痴呆8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84例,男性68例,女性16 例;年龄8~76岁;病程20天~3年,平均1.2年;脑挫裂伤16例,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48侧,硬膜下血肿14 例,硬膜外血肿并脑挫裂伤6例;损伤在一侧额叶者38例,两侧额叶者 17例,额颞部者15例,颞顶部者14 例。所有病例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经手术治疗75例。 中医辨证标准:颅脑损伤后的患者,出现神情呆滞,精神抑郁,落落寡欢,反应迟缓,少语懒言,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或定向力障碍,伴有头痛,头晕,腰膝酸软,...

  • 眩晕整脊疗法 中医外治法

    眩晕整脊疗法 中医外治法

    眩晕是很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眩晕患者的病因都在颈椎,医学上称为“颈性眩晕”。针对该病,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了包括整脊手法、针灸、针刀、牵引、中药、穴位注射等为主的一系列综合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整脊疗法 患者取端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以一手拇指触摸偏移横突或压痛处时固定,肘部抵住患者下颌部向上牵引。同时让患者的头部分别作圆弧形、抛物线形旋转动作,此时常可听到“咯”的一声,或拇指下有滑动感。此方法可...

  • 四逆汤治疗脑外伤癫痫案

    四逆汤治疗脑外伤癫痫案

    杜某某,男,40岁,汉族,乌达矿务局退休工人,于2000年11月5日头部摔伤,确诊为脑疝、广泛性脑挫裂伤、左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颅底骨折右耳漏,前后经二次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2004年1月 6日开始出现间断性头晕、头疼、抽搐,经住院给予抗炎、镇痛、抗癫痫及神经营养治疗达3年之久,服用大量西药与中药未能减轻,病情未能控制,反而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经常出现突然意识不清、抽搐,伴小便失禁,醒后四肢无力。于2007年 2月接诊,患者精神困倦、嗜睡、意识清楚、心悸、四肢无力,且手足厥冷,记忆力明显下降,纳食可,大便时溏...

  • 治慢性胃炎 要内养和外动相结合

    治慢性胃炎 要内养和外动相结合

    西安的李女士前几天,她打来电话,诉说自己的困扰。原来,她父亲患慢性胃炎多年,饭量总是很少,因为胃痛也很少运动。看着父亲一天比一天消瘦,李女士和家人跟着担心。她说自己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 带着李女士的问题,记者专访了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李学武。李学武主任医师说:“治慢性胃炎,要内养和外动相结合。” 据介绍,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中老年人多发。患病后,患者往往表现为食欲减退、饭量减少、上腹饱胀、胃酸过多或过少、消化不良、胃痛、嗳气、呃逆、嘈杂、神疲乏力和大便不调等。调查显...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