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 第11页

上 第11页

  • 都会说自己在上火

    都会说自己在上火

    牙龈肿痛、脸上长痘,许多人都会说自己在上火。其实,诸如失眠、口干、心烦、大便秘结等症状,也许也是上火导致的。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吕雄介绍,上火中的“上”指的是表现的部位,人体不同部位“上火”都有不同的表现。中医认为,上火分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夏季上火更多是“心火”、“胃火”、“肝火”。夏季心火旺,容易导致心神被扰,情绪也会随之不稳定,出现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等现...

  • 掌上养生五妙招

    掌上养生五妙招

    旋转拇指 如果感觉到体力不足,不妨试着让拇指作300度旋转。旋转时必须让拇指的指尖尽量画圆形。起初也许会感到不顺,但反复进行几次后,拇指就会有节奏地旋转,而且觉得心情舒畅。一般让拇指按顺时针的方向及逆时针的方向各自旋转1~2分钟即可。 自我握手 作为养生方法加以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我握手。左右手掌靠拢在一起交替对握,关键在于右手拇指要有意识地用劲抓住左手的小鱼际,左手拇指抓住右手的小鱼际。紧握3秒钟后双手分开,左右相互紧握5~6次。 手指交叉 当感到大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时,不妨把双手指交叉地扭在...

    养生秘方 2024-03-07 17 0 养生
  • 养生上下颤抖 按摩四肢

    养生上下颤抖 按摩四肢

    我长期坐在电脑前写作,有时二三小时坐下来,感觉头顶部发木,好似脑部供血不足,白发渐生。同学见到我说,人未老,发先白,你要注意一下生活方式了。 一位朋友做医生,前去咨询,他说:“‘百动不如走,走不如抖’”,你尝试一下抖动健身法,它可增强脑部血液循环。抖动健身的基本姿势是挺胸、站立、两眼微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两腿微曲,全身松立,眉心舒展,面带微笑,排除杂念,全身做有规律的上下颤抖,以脚跟和膝盖为轴,抖动频率和时间可因人而定。颤抖一阵以后,身体松立,...

  • 夏季食欲不振体倦困重 饮食上加以调节

    夏季食欲不振体倦困重 饮食上加以调节

    每到夏季,会让人感到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这时,应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以便顺利地度过炎热的夏季。印象中,夏至后家里食用最多的便是各类不同品种的粥,由于天热,喝一些汤汤水水的粥,更能够适应人体的需要。 薏米性凉,味甘,淡。《本草纲目》谓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具有利水肿,解毒排脓的功效。两者放在一起,非常适合夏至后炎热潮湿的时段食用。 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泡上2个小时,煮成粥。粥好后,可以依据个人的口味,适当地加入糖,或者是食用一...

  • 筷子上的健身术 养生启示

    筷子上的健身术 养生启示

    民谚释义 这是群众中流行的新谚语,原意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旨在抨击公款吃喝造成餐桌上的浪费现象,还多少有点反腐败的味道。就卫生学角度看,它包含有普遍的的营养、养生意识,值得讨论。中国人3人一聚就是一桌丰盛的酒菜,吃了一半丢了一半,普通的家庭宴会可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宴媲美,着实让人感慨。 养生启示 粮食来之不易,金钱来之亦不易,这种饮食习惯非从根本上非改革不可,这种饮食结构也需要改良。还有不少集体围餐的场合不设公筷,满桌飞的筷子也带来许多卫生学上的问题。当然,问题不在筷子的本身,而在使用者的卫生意识问题。...

  • 牙龈出血未必上火

    牙龈出血未必上火

      刷牙出血、牙龈红肿疼痛,这种情况几乎人人都有过,在疲劳、生活不规律、刷牙潦草时更容易出现,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上火”了。口腔专家表示,牙龈出血并非上火,多数是牙龈炎作怪。      牙龈出血,上火了?   桂林市民覃女士前不久刷牙时突然牙龈出血了,“难道是上火了?”覃女士心想。之后她买了不少清火片按时定量吃。可几天过去了,牙龈出血的症状一直没有消失。无奈之下,她不得不跑到医院去看牙。医生告诉她,她牙龈出血是因为有牙龈炎,并非上火。经过医生的治疗,覃女...

  • 上古之人一些科学饮食

    上古之人一些科学饮食

      《黄帝内经》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书中所提到的上古之人,主要是指久远年代有智慧的人,从中可找到一些科学饮食的线索。   旧石器时代,人类获得能量的65%来自水果和蔬菜,约25%来自谷物,约10%来自动物食品。新石器时代,随着对谷物依赖增加,水果和蔬菜的能量供给减少至40%左右,谷物供应的热量达50%以上,肉类比例有所减少。《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食物有59种,其中植物类48种,从侧面反映...

  • 节后上火多以胃火为主科学祛火

    节后上火多以胃火为主科学祛火

      “恭喜发财,祝你蛇年红红火火!”春节过后同事间互相拜年,不过,贺词还没应验,有些人的身体却先“红火”了起来。专家指出,节后上火多以胃火为主,要分清虚实,再科学祛火。      节后“胃火”最常见   由于饮食和睡眠不规律,节后上火十分常见。通宵达旦地打麻将、玩游戏、打扑克会导致“气阴耗伤”,“实火”上升。再加上聚餐、应酬不断,大鱼大肉,吸烟喝酒,身体的“火&rdqu...

  • 五官上火用中成药治疗

    五官上火用中成药治疗

    热毒具有“上攻”的特性,容易引发牙龈炎、口腔溃疡、眼结膜炎等头面部五官的炎症,当五官上火后,用中成药治疗,疗效颇佳。 ●舌头上火表现为舌红、肿痛,伴心中烦热、失眠、口渴喜饮、脸发红、小便黄。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可用牛黄清心丸,每次6克,每日3次,或导赤片,每次5片,每日3次,7天为1个疗程。 ●牙龈上火表现为牙痛,牙龈红肿、牙龈出血,面赤发热。可用牛黄清胃丸,每次9克,或清胃散,每次2克,每日3次,7天为1个疗程。 ●鼻子上火表现为流鼻血、鼻腔烘热...

  • 藏在你身体上的止痛点

    藏在你身体上的止痛点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疼痛,有的与疾病有关,有的与亚健康有关,除了吃药止痛,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吗?专家帮你找出藏在你身体上的6把止痛“钥匙”。   解除头痛的钥匙——揪揉两眉间   无论感冒还是心烦,头疼总是紧紧相连。紧锁眉头时,不妨轻轻舒展,因为那把解除您头痛的钥匙就藏在两眉之间。头疼时,不妨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揪揉这个部位皮肤,以局部感觉微麻、发胀为宜,如果真有疾患,这个地方会出现一个红或深紫的印子,像被刮出的痧一样。一般揪揉2分钟即可。动作宜慢不宜快...

  • “春捂”谨记“下厚上薄”

    “春捂”谨记“下厚上薄”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略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所以,春季穿衣首要照顾好“首足”两头,以防风寒侵袭,不要过快穿上衣袂飘飘的春装和单鞋。比如,不少女孩一到春季就开始穿短裙单...

    养生秘方 2024-03-07 15 0
  • 节日上火一起来清清火

    节日上火一起来清清火

    过大年宴席接二连三,高脂肪食物天天见面,这些会让节日归来开始上班的人们HOLD不住,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和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医学专家指出:“清火”是件很有讲究的事,切忌自行其是。 节日上火因素多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世杰表示,“过年总是红红火火,从节前开始,人们便开始紧张地准备着各种礼品和节日期间吃的、用的,事情琐碎且必须面面俱到。除了大采购,过年前还要给家做次大扫除……各种细小繁忙的事情汇聚在一起,对一些工作紧张的人或者本身...

  • 火气很旺 上火要针对体质调理

    火气很旺 上火要针对体质调理

    67岁的黄大妈一直认为自己火气很旺,听说吃黄连能降火,这八年来她经常吃黄连,最多一天会吃5种和黄连有关的药。结果导致双腿肿痛,连走路都成了问题。原来,这些都是因为乱吃黄连伤了阳气,以致体质过度阴寒引起的。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副院长詹强说,黄大妈的体质其实是真寒假热,这样体质的人用黄连降火非但效果不佳,更是进一步损害了体内的阳气,不及时治疗纠正会很危险。同时还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自己乱吃中药调理,要根据医生诊断来判断。 一天最多吃五种药降火 黄大妈从五年前开始,一闻到食物的气味就会觉得恶心,甚至连吃水果...

  • 节后上火考虑吃一些中成药来清火

    节后上火考虑吃一些中成药来清火

    春节期间,很多人由于饮食和睡眠不规律,出现各种上火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吃一些中成药来清火。 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莫笛认为,上火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清火时需对症选药,不能盲目乱吃。例如眼睛看东西很模糊、眼屎特别多、眼红、眼干、耳鸣等为肝火旺盛,主要是由于紧张劳累、生活不规律、心情积郁导致。出现这些症状,治疗时以龙胆泻肝丸最好。 此外,如果是吃油腻麻辣的食物过多导致胃肠积热,可用保和丸、导赤丸和六味能消丸等;出现口舌鼻生疮、咽喉红肿疼痛等情况,多为胃肺火盛型,可用牛黄清火丸、黄连上清丸。莫...

  • 春火容易“烧”上孩子身

    春火容易“烧”上孩子身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可烦人的春“火”也容易“烧”上孩子身。这不,小区5岁的苗苗两眼红肿,医生分析说,这是典型的上火症状。 小孩比较容易上火,这主要与小孩进食过多高热量的食物,如蛋、奶、快餐等,引起脾胃积热有关。与成人不同的是,小孩上火后,家长感到最麻烦的就是给孩子吃药,对此,可选出几味苦性稍弱的中成药以及颗粒剂,咨询中医儿科医生后,给小儿服用。中成药如王氏保赤丸、肥儿丸、七珍丹等,颗粒剂如三甲散、消积散、清导散等。同时,多给婴幼儿补充水分,合理补充富含膳食纤维...

  • 立夏前后防“上火”养生

    立夏前后防“上火”养生

      立夏前后,天气渐热,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易出现“上火”症状。营养专家提醒,为防止“上火”,市民应多喝水,多食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尽量保持心情愉快。      立夏最要防“上火”   立夏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使人们心火过旺所致。特别是老年人,初夏之时,气血易滞,血脉易...

  • 饭后养生 上火用药

    饭后养生 上火用药

    饭后不吸烟。吸烟害无边 有人说,饭后一点烟,赛过活神仙,这是吸烟成瘾的人洋洋自得的说法。烟瘾大的人放下碗筷,就习惯性的吸上一支烟。殊不知这有多么的危险。据有关资料研究证明,人在吃饭后,热量人人增加,全身的脏器开始兴奋,如胃肠蠕动加快,周身的汗毛孔都张开,同时吸收烟雾的能力也增加了,那么,此时此刻吸进的有害物质自然也多了。实验证明,饭后吸一支烟,比平时吸十支烟中毒量还大。可见,饭后不吸烟,吸烟害无边。 酒后不饮茶.饮茶害处大 有人说,酒后饮茶能润燥解酒,消积化食,殊不知,这样一来招惹的却是有肾寒、阳痿、小便频浊...

  • 张仲景救活上吊人

    张仲景救活上吊人

    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从史书上看到扁鹊给人治病的故事,心里很感动。他想: “许多人只知道为自己打算,不问民间的疾病和痛苦。我为什么不能像扁鹊那样,把救死扶伤、解除人民病痛当作自己的责任呢?” 一次,他路遇一人上吊,围观的人都说那-人已经断气,没救了。张仲景却说: “这个人也许是憋昏过去,我不妨试一试,看能不能把他救活。”这时,有人劝张仲景:“你是名医,如果救不活,有损你的名望和声誉,快赶你的路吧!” 张仲景瞪了那个人一眼,说: &ldq...

  • 看名画品中医《清明上河图》

    看名画品中医《清明上河图》

    药 铺 北宋商品经济发达,国家制售药品赢利可观,熙宁九年(1076年)设太医局熟药所,熟药所出售的成药比生药使用方便,很受医生和病人的欢迎,经营一年,收息钱2.5万缗。崇宁二年(1103年)熟药所达五所,修合药所二所。政和四年(1114年),“熟药所”改称“医药惠民局”,设在太学南门街,许多医药铺所需丸散膏丹,均来此购售。绍兴十八年(1148年)改“熟药所”为“太平惠民局”。 私家药铺众多...

  • 中午养生宜“休”晚上养生宜“松”

    中午养生宜“休”晚上养生宜“松”

    早晨养生宜“练” 一夜安眠,早晨六七点起床后锻炼身体,可以快速振奋精神,有利于白天的生活和工作,但是运动量不宜过大,最好在中等强度以内。中医认为,卯时(5时至7 时)阳气升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Il最高,此时锻炼有利于“储能” 和调动“内气”的运行,提高人体的防病能力。 中午养生宜“休”中午不管多忙,都应该休息一会儿。古人的子午觉,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黄帝内经》日:“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r...

  • 俯身攀足缓解腰痛 上楼腿软练踩刹车

    俯身攀足缓解腰痛 上楼腿软练踩刹车

    俯身攀足缓解腰痛 中老年人 常发生腰肌劳 损,可做“俯身攀 足”。具体做法: 坐床上两腿伸 直,两手前伸,尽 量抓握脚掌,如够不到脚就抓握小腿。脚 尖慢慢勾紧,小腹逐渐贴向大腿。动作稍 停,然后脚尖伸展,身体保持伸拉,几秒 后松开,调整呼吸,两臂向后伸展打开, 再重复抓握的动作。 朱颜 上楼腿软练踩刹车 腿发软是患者行走或上下楼梯时, 突然出现膝关节无力,有一种想要跪倒 的感觉,这种现象有时也会伴随着剧烈 的疼痛。股四头肌力量的缺乏是产生腿 发软现象的原因之一,也是可以通过锻 炼从而...

  • 中医学 上医治国 中医治人 下医治病

    中医学 上医治国 中医治人 下医治病

    2015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献词风靡大江南北。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其亲民、简洁的文风及颇接地气的网络流行语时,也许不曾注意到总书记讲话的另一种风格。那是总书记阐述执政思想时熔铸的中医理念、引用的中医术语、运用的中医妙喻,深刻而生动,准确而传神。那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刻领悟以及对中医药文化内涵哲学理念深度掌握的自然体现。 国医大师孙光荣,潜心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感于当下中医从业者,虽娴熟中医用语,却甚少联系治国理政之思考;党政领导同志,虽具执政之谋略,却甚少研究中医之内涵,因此辑录总...

  • 《清明上河图》医铺与走方郎中

    《清明上河图》医铺与走方郎中

    《清明上河图》卷后尾纸上有金人张著的跋文谓:“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张著是金朝监御府书画,是鉴定书画的行家里手,这段跋文写在金大定丙午(1186年),当南宋淳熙十三年。“翰林”指宋徽宗宣和画院的翰林待诏,是皇家职位较高的专职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界画&rdquo...

  • 阻击“上火”分型选中成药

    阻击“上火”分型选中成药

    生活中,人体上火可分多种。所以,阻击“上火”要分型选药。 实火上蒸此类人群多表现为口干舌燥、嗓子冒火,病人的口渴感非常严重,会不停地喝水。但喝过水后,症状仍然不能缓解。这类病人应选用一些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药物,比较常见的有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片等。 阴虚火旺此类人群的口干多不大严重,渴的感觉相对较弱,喝水量也不多,喝水仅仅是为了润润嗓子。此类患者可选用金果饮、麦味地黄口服液、知柏地黄丸等进行滋阴降火、养阴生津治疗。 湿热口黏这类病人除了嗓子干疼外,还伴有&ldq...

  • 上火“灭火”首辨虚实

    上火“灭火”首辨虚实

      每到冬季,“上火”一词出现频率大大增多。从医学角度来讲,“上火”既不属于某种疾病,也谈不上是专业医学术语。它只是一个国人都能听懂的民间俗语,是对一种症状的泛称。甘肃省中医院教授王自立解释,中医所说的“上火”泛指各种炎症,特别是头面部,如鼻黏膜、口腔黏膜、眼结膜、咽部等部位的炎症。虽然都是上火,但有虚实之分。只有分清“虚火”、“实火”对症调理治疗,才能药到病除,否则会适得其反。   &l...

  • 活动上肢 畅通血脉

    活动上肢 畅通血脉

    人体的上肢活动度大,经常锻炼上肢可以畅通血脉,治疗诸多疾病;况且,其动作简单易学,行之有效,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环境的限制,很适合中老年人锻炼、练习。 预备双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沉肩、伸掌,掌心紧贴大腿,吸气时,慢慢向上提胸收腹,微微吸气。呼气时,下肢不动,周身放松,以意领气沉丹田 (肚脐下三横指)。 单举挺胸直腰,右手握拳紧贴后腰部。同时左手松拳成掌,手心向下,目注视手背,慢慢经身体左侧上举,身直勿倾,同时吸气。然后翻腕,掌心向上,稍停3~5秒,左臂慢慢下落.还原成开始姿势。目视左手,同时呼气。稍停3~5...

  • 冬天更容易“上火”

    冬天更容易“上火”

      很多人都习惯用“上火”来描述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你知道到底什么是“上火”吗?为何桂林人在冬天更容易“上火”呢?      “上火”是通俗说法   要想理解“上火”,得从“火”说起。我们知道,火能产生热力,给人带来温暖,这是火对人有利的方面;火也能把东西烧毁,给人带来灾难,这是火对人不利的方面。中医里说的“火”就是用自然界的火来打比...

  • 从中医角度看你是哪儿上了火

    从中医角度看你是哪儿上了火

      上火已经成为了健康话题的热门关键词。但是,你知道自己哪儿上火了吗?本文从中医角度看你是哪儿上了火。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

  • 调理体内环境是杜绝冬日“干燥上火"

    调理体内环境是杜绝冬日“干燥上火"

    防干燥不仅仅是多喝水,或多涂滋润霜那么简单,想要滋润过冬不上火,应针对性地调整生活习惯,从而以内养外。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列惯,从根源上调理体内环境是杜绝冬日上火最关键一步。 中医专家提倡饮食均衡,充分利用三餐的进食机会来补水灭火,从而调理体内环境,防止冬日干燥。 其一,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应多吃蜂蜜、山楂、柚子、石榴、苹果等清润甘酸的食物,加速胃肠蠕动的作用,滋阴润燥。 其二,少吃盐。因为高盐饮食将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各种病菌乘虚而入,诱发咽炎。 其三,吃火锅辛辣餐食时佐以滋润不上火的辅料,如萝...

  • 寒重反而会致上火

    寒重反而会致上火

    当身体内的寒重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伤肾。肾主水,这个水是浇灌全身的,当水不足时,就如大地缺水一样,土地会干燥。而一旦缺水,肝就燥,肝火就会上升。 头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也是因为肾气不足,肾气虚,血液上头的力量不足,头面部的器官没有充足血液供应,就会出现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上火症状。通常治疗这种症状普遍都是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这就使得体内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 其实,火大的人,如果用一般的推拿,按摩疏通经络后,虚火仍然很大时,可用艾叶水泡脚或用大蒜敷脚心或用生泥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