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 第93页

气 第93页

  • 中医学与天文地理学及气象历法学

    中医学与天文地理学及气象历法学

      理学宗师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任何一门文化知识都有其理论思想基础,认识中医学的本质不在于以否定抛弃其形而上理论思想为导向的唯经验论。也不在于以扭曲肢解,甚或废弃其形而上理论思想为基础的唯科学化。而应广泛了解中医学理论思想体系产生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刻领会指导中医学理论思想体系构建形成的宇宙哲学观内涵,在于准确把握中医学一系列生理病理观点及其建构形成过程。   那么拥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深刻理解诸如脏腑理论、命门三焦理论、经络理论、伤寒六经理论、气血津...

  •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鉴别

    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鉴别

      定义   脾气虚证:脾气亏虚,运化功能低下,气血化生乏源所表现的腹胀,便溏,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   脾阳虚证:中焦阳气虚衰,阴寒内生,运化功能障碍所表现的腹部疼痛,喜温喜按,泻下清稀,四肢不温和脾气虚的症状。   病因   脾气虚证:“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不节,饥饱不调,或思虑劳倦,则易损伤脾气,诚如《内外伤辨惑论》所云:“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或年老体弱,脏气虚衰,或慢性疾患,...

  • 对任督二脉·真气·小周天的认识

    对任督二脉·真气·小周天的认识

    编者按 近日,“甘肃省医务人员练习真气运行法,40多人打通任督二脉”的消息,引发人们对真气运行法、任督二脉与大小周天的关注。真气运行法由享年102岁的已故甘肃省名中医李少波教授创立,为了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其内容,本版特设专栏,邀请曾拜师过李少波教授的中日友好医院心肾科贾海忠主任医师对真气运行法的学术内容做详细介绍。    何谓脉   脉的繁体字为“脈”,其右边的偏旁有分流的意思,所以“脈”表示身体里的各种相互关联的分支结构,例如《黄帝内经》...

  • 水气凌心证与心阳虚证鉴别

    水气凌心证与心阳虚证鉴别

      定义   水气凌心证:凡因脾肺气虚,饮停不化,阻遏心阳,或脾肾阳虚,水停下焦,而致水气上逆凌心所引起的心悸,咳喘,神疲乏力,全身或局部水肿等症状,称为水气凌心证。   心阳虚证:心脏阳气不足,鼓动血脉、温养心神的功能减退所引起的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畏寒肢冷,心痛等症状,称为心阳虚证。   病因   水气凌心证,常见有饮阻于心和水湿上泛两类证候。   饮阻于心型:若咳喘日久,损伤肺金,宣发肃降失职,致饮停上焦;或劳倦伤脾,水湿不化,或体胖痰多,或饮食肥甘,滋生痰涎,使痰饮停留中焦,上干于心...

  • 论二十八脉与营卫之气运行

    论二十八脉与营卫之气运行

      《内经》经络理论内涵丰富,包含甚广。《灵枢·脉度》及《灵枢·五十营》等篇提出营气主要运行于二十八脉之说。《灵枢·脉度》篇首论人身经脉的长度,旨为准确地测定针灸穴位及更深入地研究营卫气血的运行规律,是中医经络理论的重要基础。   《灵枢·脉度》云:“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

  • 中医的精神面貌 外在气质 文化修养

    中医的精神面貌 外在气质 文化修养

    不知何时,国内医患关系“变味”了,医生不再是人人尊称的“救命恩人”,成了“第三方服务员”,患者坐上了“上帝”席位。医生稍有“不尊”,轻者遭遇谩骂,重者被暴打甚至“斩之”。 今年五月,是医疗行业“黑色五月”。5月初,“魏则西事件”折射出国内医疗行业存在的乱象。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刚退休的陈仲伟主任医师被曾经的病人尾...

  • 从“六讲”看新版《中医气功学》新意

    从“六讲”看新版《中医气功学》新意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气功学》(以下简称“‘十二五’《气功学》”)出版了,翻阅样书,备感欣慰,笔者年初受邀担任主审时,与主编刘天君商定的“六讲”纲要,经过编、审双方及责任编辑的共同努力,终于修成正果。   “照着讲”与“接着讲”   哲学家冯友兰学生在谈到哲学教育时提出了著名的“两讲”:“对古人东西要有...

  • 气化则有生机

    气化则有生机

      1970年3月,山西省汾西县患者荀某,女,46岁,前来求诊。自诉:头晕,精神不振,大便溏稀,日2~3次,夜眠不安,虚汗淋漓。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服多种中西药未果。刻诊:见其神志忧郁,语言低微,舌淡苔薄白。余诊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立方以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云苓10克,陈皮6克,半夏5克,砂仁6克,神曲9克,生黄芪15克,红枣3枚,生姜3片。水煎服,3剂。   二次复诊,精神略见好转,其余症状无改,昨夜失眠未入睡,今日精神烦躁。故辨以心脾两虚。改归脾汤加减:焦白术15克,党参1...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用五运六气解读少阳病

    用五运六气解读少阳病

    图2   (见图2)于此可知,不能认为只有小柴胡汤才是少阳病的主方和小柴胡汤证才是少阳病的主证,必须改变现行的这种观点。   少阳太过、不及、火郁三证,只有白虎汤证温病禁汗、吐、下,小柴胡汤和桂枝汤都是发汗剂,所以不能笼统说少阳病有汗、吐、下三禁。   少阳相火虚衰则水不化气,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水液病...

  • 为何“百病生于气”

    为何“百病生于气”

      “百病生于气”载于《素问·举痛论》,原文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以上九种气机失调的形式被统称为九气为病,旨在说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脏腑经脉气机失调所致,正如张介宾《类经·疾病类》所说:“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

  • 湿去气通 自然汗解

    湿去气通 自然汗解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灵枢·本输篇》说:“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三焦和膀胱合起来主管人体的排水系统,排水功能正常体现了体内气化的正常,同时也在维护着体内正常的气化。   《灵枢·本藏》说:“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从生理上讲,腠理毫毛与三焦膀胱是密切呼应着的,人体排...

  • 用五运六气解读阳明病

    用五运六气解读阳明病

      现在注家从脏腑经络思维模式都把“阳明”解释为胃和大肠,认为阳明就是阳气极盛之意,此说一出,便失去了阳明病的真面目。但从五运六气脏气法时思维模式来认识,《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阳明之上,燥气主之。”燥是秋天的主气,是对应肺金的。   阳明病本义——燥   阳明本义《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或云“阳明之上,燥气治之。”可知阳明是以燥为...

  • 浊气在上不可漫升

    浊气在上不可漫升

      有客过余而问之曰:一大病久虚人,容颜黄瘁,饮食减餐,两足浮肿,已半岁,气虚下陷无疑矣。连进补中益气汤,反致胁满胸膨,呕哕不能食,则奈何?   余曰:据子所言,是诚气虚下陷之病矣,补中益气汤,亦诚对病之药矣。服之而病反剧者,徒遵章句中,所谓不足者补,下陷者升耳。不思古人立教,言有尽而意无尽。虽言不足者补,而不足之中,未始不兼有余,病于此而温补焉,则不足者未补,而有余者日必炽矣。虽言下陷者升,而清气下陷者,未必绝无浊气之在上,于此而漫升焉,则清气未升,而浊气已先横矣。子之所用升补而反剧者,大率近是。  ...

  • 不少食物“臭气熏天”吃吃更健康

    不少食物“臭气熏天”吃吃更健康

    生活中,有不少食物“臭气熏天”,常常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是有些“臭”食物却营养丰富,吃吃更健康。 榴莲滋补散寒 俗话说“一只榴莲三只鸡”。该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榴莲虽臭,但含有丰富的单糖、多糖等营养物质,另外其所含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含量都比较高,被誉为“水果之王”。 中医认为,榴莲性热,可以活血散寒。榴莲可以缓解痛经,改善腹部寒凉的症状,促进体温上升,是寒性体质者的理想补品。榴莲炖...

  • 中医学里人体之“气”有区别

    中医学里人体之“气”有区别

    人体的气,从整体上说,是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所组成,在肾、脾胃、肺等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下所生成,并充沛于全身。人体的气,又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人体的气,除了上述最重要的四种气之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在中医学里,气的名称还有很多。例如:把致病的物质,称作“邪气”;把体内不正常的水液,称作“水...

  • 乌米饭 强筋骨 益气元

    乌米饭 强筋骨 益气元

    传说战国时期,孙膑遭庞涓陷害,被关进猪舍,为瞒过监视,老狱卒用乌饭树的叶子和糯米同煮,捏成呈乌褐色极像猪粪的饭团子,偷偷送给孙膑吃。孙膑吃了此饭,不但活了下来,还更加强壮,后来终有机会逃了出来。 为什么孙膑吃了乌米饭会变得身体强壮呢?主要是乌饭树的叶子起了作用。乌饭树又叫南烛,古称染菽,我国南方多地可见。其叶子味苦,性平,具有强筋、益气、固精的作用,用乌饭树的叶子和本身就具有滋补作用的糯米一同制成乌米饭食用,日久可起到强筋骨、益气元的作用,特别适合老年人。 做乌米饭的时候,先用干净的乌饭树叶子30克,加水煎煮2...

  • 健脾胃补中气 秋喝粥

    健脾胃补中气 秋喝粥

      古人云:“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粥具有适口、易消化、易吸收、生津益气的特点和功效。秋季,肠胃经历了夏天“肥吃肥喝”的“洗礼”,正到了休养生息的好时机。趁着瑟瑟秋风喝些粥,不仅健脾胃、补中气,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养生保健。   芝麻大米粥   将捣碎的芝麻与大米一同煮粥,或将芝麻炒熟研末,拌粥而食,可以润肝肺、去秋燥,对秋季中老年人易发的咳嗽、便秘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山芋粳米粥   山芋与粳米同煮成粥,秋季常喝,...

  • 人体邪气的中医解释

    人体邪气的中医解释

    人人都受过发热的困 扰,它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 象,人体从体表到内脏都有 可能发热,不同部位的发热 从病机到治疗都不相同,需 要区别对待。 体表的发热最为常见, 就是指体表的温度升高。体 表的发热一般是受到了外 邪的侵袭,气机被束缚住, 不能正常流通,造成郁滞而 发热。由于所受外邪有寒热 的不同,发热的伴随症状也 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感受寒 邪的人怕冷、感受热邪的人 怕热。受寒的人需要辛温解 表,常用的生姜红糖水就属 于这一种,通过发汗把寒邪 散出去,体温自然恢复正 常;受热的人需要辛凉解 表,如口服银翘解毒片。辛...

  • 气功与中医 理论一致

    气功与中医 理论一致

      气功的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是一致的,如它们都崇尚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辩证统一的动静观、相互依存的形神观等。气功中用得比较多的理论有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学说、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在病因病邪学说中比较重视七情致病和内生五邪致病,而对外感六淫与戾气致病说则较少涉及;在治则治法中,重视未病先防,并较多采用和法、补法、通法等治法,也偶用“八法”中的温、清法,但对汗、吐、下、消法基本不用。试以具体的功法或练法择要说明之。   阴阳学说其在气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以阴阳划分气功的...

  • 论《内经》对宗气的认识

    论《内经》对宗气的认识

      脏腑功能的正常,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宗气即为保证人体脏腑功能正常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内经》的《灵枢·邪客》、《灵枢·五味》、《灵枢·海论》等篇中均有论述,被后世诸多医家所重视。   宗气的形成和人体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有关。《灵枢·邪客》云:“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灵枢·五味》亦云:“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说明...

  • 《内经》对五脏气机输布的认识

    《内经》对五脏气机输布的认识

      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特性是通过脏腑的生理活动所体现的。人的生命活动,即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可见,气的升降出入须协调平衡,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素问·禁刺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此处所言,即从气机输布运行论五脏功能特点。气机输布运行是五脏功能的重要特征,肝气从左生升,肺气从右肃降,相反相成;心属火性炎散其气...

  • 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

    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

      “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   ——元代李东垣《脾胃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释文:人身元气滋生于脾胃,气为精神之根蒂,积气可以成精,积精可以全神,故脾胃元气是人生命的基础。因此李氏十分重视脾胃,著有《脾胃论》一书。其养生之学也一再强调调养脾胃。具体养生之法如节饮食、少欲念、省言语、慎寒暄、少劳役等都是从护养脾胃元气出发的。阴火炽盛,是由心不舒畅,心有滞碍,遇事想不通,这是七情不能安定的...

  • 气虚便秘者不宜吃自萝卜

    气虚便秘者不宜吃自萝卜

    白萝卜被人们誉为小人参,中医认为白萝卜味辛甘、性温,能健胃消食、化痰定喘、消肿散瘀,可治风寒咳嗽、停食满闷、吞酸及消化不良之腹泻、咯血、鼻衄,治疗气上冲、寒性脓疡及骨结核。但是,气虚、阳虚型便秘者,应避免吃白萝卜。因为白萝卜味辛能散,多食或久食白萝卜易耗气散气,宜适合于气滞,却不利于气虚。若气虚、阳虚型便秘的人多食或久食,就可能加重症状。 此外,佛手、杏仁、芥菜、橘子等食物具有行气作用,便秘者应少吃。山药、扁豆、无花果、胡桃、芋头、胡萝卜、白薯等食物具有益气润肠作用,便秘者可多吃。 (高山)...

  • 元气有定数 谨护保全之

    元气有定数 谨护保全之

      “元气有定数,谨护保全之”。   ——语出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   释文:人生命的开始,先天的禀赋多少就已确定。这个先天的禀赋就是元气。元气看不见,摸不着,附含在气血之内,起决定作用,人在成形时就有定数。就像烧柴火,开始点燃时火苗很微弱,越烧越旺,薪柴烧没了,火就熄灭了。其中有烧得时间比较久的特殊情况,一般是薪柴的质地不同。所以终身都没有疾病的人,等待元气耗尽才自然死亡,这就是所谓的终其天年。徐大椿认为,有疾病的人,如果元气不伤,虽然病得很重...

  • 从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从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虚中有实, 不宜补中益气汤 某40岁男性患者,就诊前1个月因外感未能及时治疗,一直发热不退(体温37.8℃-39.0℃),经西药抗感染治疗无效,亦未能查明原因,遂转中医诊治。时形体消瘦,发热,畏寒喜盖被,咳嗽,咳痰清稀,清涕整日不断,倦怠嗜卧,四肢困倦,动则气喘难续,纳差,小便短少不黄,大便少,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虚大而数。 一诊辨证为“气虚发热”,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服方5剂无效。 有患者朋友与我熟,请我为之处方。 二诊我也认为系气虚发热兼有痰浊伏肺,改用六君子汤加...

  • 中医之宗气 营气 卫气

    中医之宗气 营气 卫气

    宗气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 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 称作“气海”,又称“膻中”。 宗气,是以肺从自然 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 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 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 相互结合而成。因此,肺的 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 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 宗气的旺盛与衰少。 宗气聚集于胸中,贯 注于心肺之脉,主要功能 有两个方面:一是走呼吸 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 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 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 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 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 视听的...

  • “六经辨证”实为“六律辨证”六气辨证

    “六经辨证”实为“六律辨证”六气辨证

    有关《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的问题,历代医家间有阐发,但论述的落脚点都是围绕“欲解”,或阐其所主时辰,或释其所解之因。例如清人柯韵伯认为“巳未为阳中之阳,故太阳主之”,“脾为阴中之至阴,故主亥、子、丑时”;张志聪认为“日西而阳气衰,阳明之主时也,从申至戌上,乃阳明主气之时,表里之邪欲出,必随旺时而解”;陈修园认为六经之病欲解“亦可于其所旺时推测而知之”,主张“...

  • 肺气肿患者忌服安眠药

    肺气肿患者忌服安眠药

    肺气肿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气短,轻者仅在体力劳动时发生,到后期可出现呼吸困难,并常感到胸闷。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加重,并可出现缺氧、酸中毒等一系列症状。当正常人睡觉时,呼吸自然放缓,血中的血氧饱和度也会下降,但肺气肿病人该现象更为明显,通常平均血氧饱和度比正常人要降低7.5%,同时体内出现明显的二氧化碳滞留。当血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中枢神经发出“信号”,人体便反射性引起呼吸自动调节而变深。这是身体维持正常功能的反应,也是避免发生生命危险的“保险制度”。如果...

  • 啥叫五运?六气又何解?

    啥叫五运?六气又何解?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幻想,既能像诸葛亮一样“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又或者如周郎般“借的一手好东风”。对,想要学会这些个本领就要往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偏“玄”字辈的知识中靠一靠了。 啥叫“玄”字辈的知识?再往中医靠靠,有两个大字便呼之欲出——运气。 运气是啥?大体来说,能推算这一年的走势,尤其是大环境,比如说今年为什么多雨又这么热?想知道么?接着往下看。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

  • 气滞难产——Dystocia due to Qi Stagnation

    气滞难产——Dystocia due to Qi Stagnation

    气滞难产 Qì Zhì Nán Chǎn Dystocia due to Qi Stagnation 一妇,累日产不下,服催生药不效。 A woman could not give birth for severaldays, and all the parturifacient [inducing delivery] medicines were ineffective. 庞曰:“此必坐草太早,心下怀惧,气结而不行,非不顺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